至于说到学术,我可以狂。你们谈中国文化,四库全书,读了几本书?我至少也像龙树菩萨一样走马看经题,哪本书内说的什么,都知道;另外,至少中国两大部书,佛藏八千多卷,道藏六千多卷都看完了。现存的道藏,还是孙教官写的经题,文光给我弄的一套。所以要说真话,我即是如此;说应付的话,我即像平常一样笑嘻嘻的,你老兄都是对的,在来米和蓬莱米都是一样的,可以吃饱就行了。你们若不行更好,省得麻烦。像孙教官所说,你们大家都把我当可以吃的肉一样挖着吃,我真是吃不消,受不了。我的愿心就是想造就人,我并不想当老师受恭维出风头,要知道当初二十多岁时,袁老师的场面是我打开的,一直坐上把位到如今,受恭维,听也听厌烦了。老师长老师短的,这些骗我不了!我就是希望你们能真参实悟,了生脱死。至于说到声望,我又求它干嘛,我干什么都可以,至少如传功夫可以发财,这一套我会得很,三百五百传一法,今天至少几百万。你们只要能体会此心情就行了。
又如你夏医官,一见到我就说老师不得了,早晨来赞叹一番功德,晚上来赞叹一番功德,这在你的修持上,可谓之赞叹功德,真的吗?真可怪哉!要学禅,公案语录硬是要真搞,这是正路子,禅宗是正法眼藏。千点万点无非就是这一点,这一点参通了 ,再谈修持,只要是我学过的,尽量一起告诉你,而且必须要知道,不但是为你自己,也为的度人,要学无量法门度人。否则,老实修行,念佛去,多稳当!你看沈教官,他是学打拳、气功认识我的,你们这些人做功夫,没有一个人的路子是相同的,我四面八方的朋友多得很,我教他们,都是人各一路,有好多人都根本不是学佛的。我 每天都要应付这些朋友,疲倦痛苦万分。但是我始终没有放弃弘法这个任务,这个慧命是不能在我 手上中断的,我天天想交出棒子来,却苦于至今仍找不到一个人。再说,看到你们如此愚昧可怜,也不忍撒手不管。你们多体会体会我这一份苦心,各自回心自照,至少也该做得对得起自己呀!
朱教授:请老师将每人的缺点告诉我们。
师云:已经说那么一大堆嘛!你们可以将录音带从第一天开始,再放开听,今晚无事的时候,再检讨。
朱教授:请告诉我们的缺点。
师云:我自己的缺点都没有找出来。怎敢说人家的缺点,我自己的已经是大缺点了。现在时间还早,大家讨论讨论。
师云:诸位,今天的话说得很得罪人,很对不起的,但是刚才我说的“法王法如是”,当我在说真话的时候,我绝不客气。你看我平常畏畏缩缩,专门转弯抹角地,因为世事经过多了,棱角已经磨圆了,所以我转弯抹角。可是世界上的事情,在说真东西的时候,就是这样子不客气的。但是仍然是客气的了,还没有把真的态度拿出来,不然你们更吃不消。那就要门前草深三尺,鬼都不来了。
倘真见性,气脉必通。二是一,一是二的,看你走那一条路。密宗他们是依身起修,所以讲这种话。禅宗不谈这个,但真明心见性,气脉也当然必通。
刘女士:这成了蛋生鸡,鸡生蛋的问题啦!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好看的txt电子书
杨管老:有人从东边走,你从西边走,但两人的目的都能达到。
师云:还不止这样子,还有一个道理。你让杨管老把两次打七,身上气机发动的情形,以及最近一次的变化告诉你,也让大家听听,听了以后我再作结论。他第一次如何,但是还没有大动,他并没有修气脉,他是走心性之路。这是一种征象,气脉要通不通的初步征象,必然会来的。宗喀巴大师说:“中脉不通,证得菩提,必无是处。”绝对地准确,这是真话。但是修禅宗的人,绝不讲气脉,不讲色身上事,真正见到那一下,气脉也是必通的,道理在这个地方。假使说是真正见道,而身上气机不起变化,必无是处,否则就不是真正见道。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道理。所以这一句话的结论呢?就是必须要气脉通才能见菩提。这对不对?绝对的对。这个意思懂了吧?
譬如说,你走心性的路子的,像你现在身体上是在枯寂的阶段,枯寂,你并不是真正的清净。第一是在更年期的阶段,第二是你太劳累,身体先天性是很弱的。身体弱,事情繁累,又加上更年期,向好的方向走,这时候有相似清净的境界。但由于枯寂,所以在见性方面不能扩而充之了,保守清净已经很好,它是二而一,一而二的。这个阶段你总是这样定下去,再参理边事,透关以后,一旦豁然贯通,豁然大悟的时候,气机也会动的,同一道理。我这几天所讲的主要宗旨,一言以蔽之,就是说明心见性以后,这些现象都会来,就是一件事。
刘女士:我说我这次回来,主要就是这个问题。
师云:是!这些都会来。那么如何修为,我到今天晚上没有讲,先批评一顿,先把今天检讨一下,做一个总结论,再谈。就是你所要求的道理,正是我所要讲的,并不是答应你的要求,所以定要见性以后再谈,否则莫说修外道,就是修佛法也是外道知见,以有为心而学佛,都是外道。外道内道,佛经上说得明明白白,何以谓知外呢?“心外求法”就谓之外道。所以我讲这位法师,觉得很难过,并不是我生他的气,都是为他贪懒而难过,没有正知见,但是他的难处是什么呢?因为他是出家人,因为他打了那么多年的坐,都困在这个上面。你说他经典真看懂了吗?一个字都没有懂。一般人都认为理与事是两回事,其实是一回事。也便是刚才所说,见地到了,气脉自然通,实是一件事。
那么我叫杨管老提出报告,为了什么呢?他是个带病之身,他没有搞身体。而在心性上参,参到这个时候,这种现象来了,他气脉通了没有呢?还没有!我希望他气脉早些通,他气脉通了,身体会好,不但身体好了,他的禅定功夫也可以证果了,可以圆满。譬如黄老居士通了没有呢?他去年对我讲他气脉通了。我说不是的,不是真通。我很了解他的。举目一看,没有一个人是真通的,都像黄老居士的感觉一样。那要如何呢?》我告诉他要先恢复他的青春,青春恢复了,再发动还不算通,像杨老居士所讲的,这是将通之前的一个前奏。真正气脉通了以后,我不是讲过,那就心能转物了,不到这个程度不行的。
谈到修持,那么戒漏很重要,要保精养气。换句话说,要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换一句佛家的话,就是基本的戒淫问题。漏丹是破戒,虽然不算淫,也是戒淫以内,如密宗所谓漏失菩提,功力不会进步,至于老年人,你说心境清明了,哪里还会走丹?哪有这回事!那不要吹了,那是枯木!枯木还谈什么呢?须有这一点生机而能够清净,而能够融化。虽然不谈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三花聚顶,五气朝元,尽管不讲这一套,但自在其中矣。何以自在其中呢?六祖不是告诉你,六祖开悟时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不须要用力,它自然就到了。假定说,真见性的人,气脉不一定会通的,那六祖第一个骗了人,释伽牟尼佛更骗人,怎样叫做“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呢?
楞严经………习禅录影
刘女士;那不是《楞严经》说过:“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吗?
师云:是!一点都不错!“理则顿悟,事非顿除。”《楞严经》一路讲下来,层层剖析,本来就是正走渐修之路。它并不是讲禅宗所讲的顿悟法门。这两句是《楞严经》的结论,这是谈学问的,此顿非彼顿,字同义不同,对不对?合理不合理?《楞严经》开头七处征心,八还辨见,和阿难辨来辨去,阿难还是没有见道。所以佛才告诉他,假定不能见到这个真心的人,现前纵得九次第定,……和尚你注意,没有见这个本心的人,就是你现在达到大阿罗汉的定力,犹是法尘分别影事,还不是真正见道了,还是意境上的事。
朱教授:老师所讲的意境上的也就是“我”。
师云:意境上的事固然就是他,但理事不彻底,所以仍属妄想边事。
朱教授:用什么可以见的?
师云:此地你要注意那句话,要见到那个没有什么可以见的那一个。见到那一个,你的身体就好转了,你的烦恼就解脱了,你的器量就大了,你的见解就通了,你能不能?“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非见所及。”
朱教授:假使因为我的身体不好而没有见道,我这个一定是……
师云:你没有听懂呀!你听是这个意思,我讲的不是这个意思,这个有什么办法呢?所以这个话要听清楚。朱教授啊!你不应该插这个话,我《楞严经》没有说完这样一插,统统岔开了。
朱云:对不起。
师云:不是对不起,我这是指出你的毛病,这是你一个大毛病。我晓得你这个人很服善,我才指责你。我刚刚和他们提到《楞严经》,只讲到这个地方,下面还没有完,何必急呢?历史还长得很嘛!时间还长得很嘛,这是其一。如此一来,法师也动了意气了。
XX法师:我还没有讲完呢!
师云:我了解,你不要说你还没有讲完,我听懂,你的话我懂,你知道开会的道理吧!我制止你发言,明天发言,理由何在?因为有个问题没有完,其中有一个道理,真正讲佛法更不要动意气。我与萧先生都有此经验,萧先生他做人非常仔细,他也怕你动了意气,搞佛法动了意气,所以他出来赶快和缓这个气氛。但是他的话也是真话,并不是故意来缓和这个道理,因为他有经验。你们不晓得,讲真话要动意气的,所以佛法不好学的。你不要看我说佛法,讲的声音那么大,我是没有发脾气的。这话我再说一遍。
朱教授:我有罪!我有罪!
师云:听人家说话要听完了来,萧先生听人家说话真有本事,总让人说完。我刚才制止你发言,经过一夜再说,有个作用的,我不说明道理,实际上就是要你起疑情。我告诉他们几位学禅的,黄老居士、杨管老、萧先生都要注意的,为什么我要蒙住你,要你明天讲,就是让你起疑,这也是疑情之一,杨管老懂这个道理,他马上接着说:“你坐在这里起疑情,不准问人,任何人向你解说不准听。”就是这个方法,佛经上记载有人参扫把也开悟了,结果证阿罗汉果,有神通,甚至释伽佛有难,还靠他来救的呢!这人念到扫字,忘记把字,念到把字,忘了扫字,他都能证阿罗汉果呢!所以任何一件事都是话头。但这样一说,对于你已经失去一半的效用了,因为又拉开了。……
七处征心,八还辩见,他还没有见道,所以佛告诉阿难说:“现在纵得九次第定,犹是法尘分别影事。”然后再告诉他,如何见性呢?不是走得禅宗直指的法子。何以呢?经教毕竟不是禅宗,如果是禅宗,拈花一笑就够了。佛对阿难说的是道理。在道理上,他告诉他,真心无量无边的广大,虚空入汝心中,如片云点太清里,何况十方世界,还在虚空之中。这心量多广大!那么阿难与大众悟了这个理,皆大欢喜,涕泣流泪。顿悟了那个理,不是禅宗所讲的这个顿悟,他顿悟的是哪个理?你要把经典看清楚。然后阿难又说,尚有微细的疑惑,佛乃又说自性本来清净,如何如何,告诉他许多例证,阿难也悟了,但并不是禅宗所讲的身心皆忘,豁然而进去了的悟。阿难顿悟的只是那个理。这时旁边出来一个人,名叫富楼那,像刚才朱教授一样,出来打抱不平,就问:本来清净圆明,不增不减的,何以生起山河大地?这个世界怎么生起的?经典上记载得恭恭敬敬,事实上富楼那这一拳打得很厉害的,管你释迦佛不释迦佛,也是半路上杀出一个程咬金来。既然本来清净圆明,寂然不动的,为什么会生出山河大地来?那么佛再从物理世界来讲解,弟子们也悟了,悟了这个理。那么悟了这个理以后,到底没有证得,佛才向他谈修证圆通这一事实。修证圆通他本人不好说的,他本人说得太多了,若是要他报告的话,他本人很简单喏,他夜睹明星而悟道,就是这个。谁懂呢?他只好叫弟子们问问二十五位大菩萨怎么修证的,那么二十五位各自报告自己是用什么方法到达这个地步的。报告完了,阿难提出请求,理要顿悟,修法也有人讲了,可是佛过世以后,后世众生将来要如何修持呢?另外讲教了,所谓宗教之教法,佛说要依戒定慧修持,没有办法的办法。有了这一套戒定慧,就是杨管老刚才所说,抓住一点,一门深入,萧先生所讲丢进去,身心滚进去了,抓住一点,随拔一根,六根门头,循序解脱。我们参禅,这是用意根来修,要真参实悟,这一根拔了,“脱粘内伏”,身心脱开,寂然归元了,然后,“伏归元真”,一念不生定久了,光明显现,智慧的光明发起,“发本明耀”,“耀性发明”后“六根互相为用”,鼻子可以当眼睛,耳朵可以当嘴巴,神而通之。不是飞腾变化的神通,智慧就是神通。《大智度论》上龙树菩萨说得清清楚楚。这些修持方法都给你讲了,就是要定,要一门深入。定久以后,身心丢进去,要死也就是那么回事。如此下去,真参实证,突然一根顿断了,六根皆寂止,前念不生,后念不起,当体即空。好像吹汤见米,譬如一碗稀饭,水米混沌,吹一口气,才见到米粒,这样幌了一下,就盖起来了。若是自己真参实证,进去了以后,纯清绝点,如《楞严经》所说,一杯水澄清到了极点,一点渣滓都没有,这是第一步。然后把杯子打破,这就到了,身心滚进去了。
虽然如此,在修行当中,身心都遇到魔障,那么根据生理心理的现象告诉你,有五十种阴魔。赶走五十种阴魔,明得声闻,缘觉等境界还是外道知见,没有得正位。
所以他说“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这是《楞严经》的结论,有时候我们可以借用,但并非一切都是如此。否则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