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门”是什么意思?
〃阿们〃的意思是〃诚如所愿〃,阿们虽是基督徒在信经宣告、唱诗赞美和祷告中最常用的词,但其在圣经中的本义,似乎已经由于人本主义对教会的侵蚀而被逐渐遗忘了。对于大部分基要主义者和福音派人士来说,阿们的意思就是〃我觉得好〃,这种主观式的以人为中心的态度,在过往的两个世纪中几乎主宰了整个的欧美教会,也直接影响到中国教会。
路斯德尼考察〃阿们〃一词指出,〃阿们〃经常是对上帝律法的赞同,在《启示录》中,是与基督见证人身份直接联系在一起的。〃基督是阿们,因为他是'为诚信真实见证的',律法是由他宣布的,他也见证一切对律法的冒犯,任何人如果不是在基督的赎罪里接受死刑,他最终就会对那些冒犯律法的人执行死刑。〃'7'丘顿在其神学力作中重申:〃根据圣经神学,阿们的真正意思是很强烈的。实际上,阿们是一个誓言:说阿们,就是祈求圣约的咒诅临到自己(参考民5:21-22;申27:15-26;尼5:12-13)。作为我们的阿们,基督藉着他完全的顺服,救赎的献祭,在天庭持续的代祷(林后1:20;加3:13;来7:22-28;9:24-28;10:10-14),基督是圣约之应许的保证人。因此,在敬拜仪式中,当我们对上帝的圣言说阿们的时候,既是一个誓言,也是承认我们的救赎并不是依赖我们自己持守圣约,而是完完全全依赖耶稣基督对圣约完全的持守,他亲自代替我们处于圣约的规定之下,代替我们担当了圣约的咒诅。〃'8'加尔文高度赞誉主祷文,以为〃我们向上帝所当求,或可能求的,都包括在这一祷文里了,这祷文是亲自传授给我们的。基督是天父赐给我们的最好的老师,而且是我们惟有要听从的,因为基督是上帝的永恒智慧;……这一祷告是如此地齐备完全,所以凡有与它的异议不相符或没有关系的,就是不虔、无益,而不为上帝所许可的〃'9'。因此,当我们祷告完毕,在说阿们的时候,我们要省察自己:有没有在耶稣基督里与上帝和好?有没有以上帝为本,并以他为乐?有没有以上帝启示的律法为标准?〃愿上帝怜悯我们,赐福与我们,用脸光照我们〃(诗67:1)。〃阿们〃是立约的誓言,是我们在上帝面前宣誓要遵行上帝的律法,实在是严肃的事情。我们的祷告虽是与我们在天上的父交通,有基督徒的喜乐和自由,但同时也是严肃的事情。
〃当日摩西吩咐百姓说:…不坚守遵行这律法言语的,必受咒诅。百姓都要说:阿们〃(申27:11-26)!〃你的话是我脚前的灯,是我路上的光。你公义的典章,我曾起誓遵守,我必按誓而行。我甚是受苦,耶和华啊,求你照你的话将我救活。耶和华啊,求你悦纳我口中的赞美为供物,又将你的典章教训我。我的姓名常在危险之中,我却不忘记你的律法。恶人为我设下网罗,我却没有偏离你的训词。我以你的法度为永远的产业,因这是我心中所喜爱的。我的心专向你的律例,永远遵行,一直到底〃(诗119:105-112);〃你到上帝的殿要谨慎脚步。因为近前听,胜过愚昧人献祭,他们本不知道所作的是恶。你在上帝面前不可冒失开口,也不可心急发言。因为上帝在天上,你在地下,所以你的言语要寡少〃
=======================================================
“拔河”拔的是绳子为什么不叫“拔绳子”?
拔河始于距今二千四百年前春秋时期的楚国。楚国地处大江南北,水道纵横,除陆军外,还有一支强大的水军舟师,并曾发明一种称之为“钩拒”的兵器,专门用于水上作战。当敌人败退时,军士以钩拒将敌船钩住,使劲往后拉,使之逃脱不了。后来钩拒从军中流传至民间,演变为拔河比赛。
到了唐代,拔河活动已广泛展开。“大麻全长四五十丈,两头分系小索数百条”,可见
古代参加拔河的人数比现在的多得多。大绳正中插一根大旗,旗的两边划两条竖线,称为河界线。比赛时,以河界线为胜负标志,所以改称“钩拒之戏”为“拔河”。一声令下,河界两边选手紧挽绳索,“使相牵引”,围观者“震鼓叫噪,为之鼓劲”。
=======================================================
“不管三七二十一”的由来
战国时,苏秦主张合纵抗秦,张仪主张连横事秦。一次,苏秦到了齐国都城临淄,见到了齐宣王,进行游说抗秦。齐宣王谈到齐国的兵力不足时,苏秦说,都城临淄有七万户,我私自计算了一下,每户按3个男子服役,这就是三七二十一万兵,抗秦的兵源,用不着再往别处征兵,仅临淄一城,就足够了。
苏秦的这个算法,显然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全城不可能达到每户都出3个男子当兵。即使男子,也不一定都能从军,因为还有老、幼、病、残在内。
后来,人们把“不管三七二十一”作为讥喻的贬义词来相传,并且在含意上有所扩展,成了不问是非情由,不分青红皂白,蛮干、愣头青的同义俗语而应用在社会生活方面了。
=======================================================
“厕所”一词从何而来?
曾经有外国记者刁难周恩来:“总理阁下,请问你们中国一共有多少座厕所?”周恩来不愧为一代伟人,从容答到:“两所,一所男厕,一所女厕。”
在许多人的眼里,厕所一直是一个藏污纳垢的地方,万万不能登上大雅之堂。其实应该说厕所为人类承载了太多的屈辱和污垢,它应该得到感谢才对。
厕所的差异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人类自己的差异和发展。在原始社会是没有厕所的,人像其他的动物一样随地的排泄,男女之间的界限也不是很明显。我总在想,在伊甸园里,在亚当和夏娃未偷吃不死树上的苹果之前,他们有内急的时候,会不会。。。。。。。我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才有的厕所。但是我估计,那个时候一定是人类文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的时候。
世界上每个角落都有他们自己的文化。诸如乡村文化,部落文化,公司文化,街头文化,寝室文化,等等。厕所,也应该有它自己的文化,也就是所谓的厕所文化。虽然厕所文化一般来说显得很庸俗,但这也许正暴露了部分人的原始欲望和本性。有人在里面随地吐痰丢纸片,也有人讲究卫生以身作则。厕所是几乎是人们每天必去之地,但人们总是避讳厕所这个词,而且在有些场合更甚。记得有一次,大家正在津津有味的吃晚饭,突然有个人走进说:“哎呀,厕所里好臭呀,差点把我给臭晕了!”最后弄得大家唏嘘不已,真想把碗砸在那个人的头上。厕所对人的功劳不小,所以有的地方逢年过节的时候也给厕所写副对联。记得有一副是这样的:“进门一身急,出门一身轻”。很真切的写出了厕所的作用。
厕所有男厕女厕之分。因为我是男生,所以女厕我去得不多,只是孩提时代不懂事的时候钻进去几次。厕所的名称有很多,有的地方叫窖,有的叫茅房,文雅一点的叫洗手间。厕所也有外文名字,有叫WC,有叫men'room的。有一次,我到一个比较豪华的地方,内急了就急着往厕所里跑。不想厕所的两扇门上一个写着male,另一个上写着female。当时我不懂其意,不敢贸然进去,最后只得把尿撒在裤子里。上厕所也有很多种叫法,古代叫更衣,后来叫解手,现代叫方便,叫如厕,叫出恭,上洗手间。粗俗的叫大便小便,文雅的叫洗手。西方人把上厕所说成是摘花,日本男人在野外方便叫打猎。真是无奇不有。
=======================================================
“常任理事国”是什么意思,怎么由来的?
1943年10月,苏、美、英三国在莫斯科举行外长会议,会上通过了由美国政府起草,经美、苏、英、中四国签字的《四国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言明确宣布,四国政府“承认有必要在尽速可行的日期,根据一切爱好和平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所有国家无论大小,均得加入,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这是二战期间,四国政府第一次共同宣布,一致赞同要在战后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鉴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前总统威尔逊在倡导建立“国际联盟”问题上的教训,从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出发,经过长时间的谋划,提出了建立新的国际组织的设想。
在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的苏美英三国首脑德黑兰会议上,罗斯福提出了关于建立国际组织的较为具体的计划。罗斯福强调,新的国际组织应该是世界性的,而非地区性的。罗斯福的建议得到丘吉尔和斯大林的同意。12月24日,罗斯福再次郑重强调:“英国、苏联、中国、合众国及其盟国代表了全世界3/4以上的人口,只要这四个军事大国团结一致,决心维护和平,就不会出现一个侵略国再次发动世界大战的可能。”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四警察”思想,这一思想成为后来确定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基础。
中国成为常任理事国
在德黑兰会议期间,罗斯福曾于1943年11月29日下午,同斯大林举行了45分钟的私人会谈。会谈中,罗斯福详细叙述了对联合国组织机构的设想,其中也包括“世界警察”问题。
罗斯福认为,未来的联合国组织应由三个层次的机构组成:最低一级为全体大会,由当时大约35个反法西斯国家成员国组成。这个机构定期在不同的地方开会,每个国家都有权平等地发表意见,并向一个较小的机构提出建议。中间一个层次是执行委员会,参加者为苏联、美国、英国和中国,再加上两个欧洲国家、一个南美洲国家、一个近东国家、一个远东国家和一个英帝国(后改为英联邦)自治领,总共10到11个国家。这个机构有权处理一切军事以外的问题,它所作出的决议对各有关国家具有一定的约束力。最高一级为“四警察”机构,由苏联、美国、英国和中国组成,这个机构将有权快速处理任何对和平构成威胁的事件和突发事变。
在回答斯大林提问的过程中,罗斯福进一步补充说,在和平可能受到威胁时,“四警察”有两种对付方法:一种情况是,如果威胁起因于一个小国的革命或扩张,“四警察”可以采取隔离的方法,封锁有关国家的边界并实行禁运。第二种情况是,如果威胁更严重,四大国即以“警察”身份行事,向有问题的国家发出最后通牒;如果这一通牒被拒绝,就将立即对该国实施轰炸和可能的军事进攻。
斯大林赞同罗斯福关于加强制裁权的主张,他认为,联合国的最高一级机构不仅应当有权作出决定,还应该有权控制德国和日本周围的重要军事据点,以防止这两个国家再次走上侵略的道路。
斯大林强调说,为了防止侵略,只靠建立几个拟议中的机构是不够的,必须有权在欧洲和远东占领重要的战略据点,包围德国和日本,在它们出现发动侵略的危险时,就把它们打下去。
苏联方面主张,“世界警察”应该由美国、苏联、英国三国组成,中国无权列入。早在1943年10月,苏美英三国在莫斯科举行外长会议时,当美国国务卿赫尔提出把审议《四国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列入会议议程时,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就提出过异议。苏方的真实意图是要排斥中国,但它提出的理由是中国没有参加会议,由三国会议来讨论四大国的声明文件是不合适的。赫尔坚持要把中国列为宣言的共同发起国,甚至表示将不惜以会议达不成协议为代价。最后莫洛托夫作了妥协,答应把中国的地位问题留待以后讨论。
考虑到美国可能会坚持拉拢蒋介石执政的中国,斯大林提出了替代方案。他建议组建两个组织:一个是欧洲组织,由美国、英国、苏联,可能再有另一个欧洲国家参加;另一个是远东组织或者世界组织,或者是一个欧洲组织加一个远东组织,或者是一个欧洲组织加一个世界组织。方案很周密,言词很委婉,最终目的是不让中国进入“世界警察”的行列。英国也主张由“三警察”而不是“四警察”统治世界。
罗斯福仍然坚持自己的主张。他在多种场合表示:“在将来,一个仍然不可战胜的中国将不仅在东亚,而且在全世界起到维护和平与繁荣的适当作用。”他表示,他不是没有认识到中国目前还很弱,但他想到更远的将来,中国毕竟是一个拥有4亿人口的国家,把它当作朋友,总比当作一个潜在的麻烦来源要好一些。他说:“中国作为世界组织的最高理事会的一个成员,就会使这个组织具有世界性,这就有利于把亚洲号召起来,使其效忠于这个组织。”
由于美国政府的一再坚持,中国进入了“世界警察”集团。
五大常任理事国正式确立
1944年8月21日至10月7日,美、英、苏、中各国的代表在华盛顿附近的一座古老庄园敦巴顿橡树园举行会议。会议规划了联合国宪章的基本轮廓,解决了联合国建立的主要问题。
会议在讨论安理会的组成时,美国最初的方案是由4个常任理事国和7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后来又提出吸收法国作第五个常任理事国,接着又补充说,晚些时候还可能建议增加一个拉美国家为第六个常任理事国。经苏联代表询问,美国代表说,拉美代表是巴西。美国坚持认为,巴西的人口、面积和资源使它有充分的理由加入常任理事国。此外,巴西在二战中为反法西斯盟国的胜利作出了杰出贡献。苏联代表葛罗米柯说,苏方认为把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暂时限定为四大国,以后法国加入后限定为五大国。英国代表也表示,希望理事会还是不要有第六个常任席位,并补充说,只要一突破增加法国作为第五个常任理事国这个框框,理事会就会受到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