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她来说,东宫从来就不是什么陌生的地方。当日李明嘉当太子的时候,她和李明泽刘宇轩常常悄悄溜到东宫玩耍,不少宫殿都曾经留过他们三人的足迹。当然,那时候的李明嘉也不似之后那么阴鹜,反而次次为他们遮掩,俨然一位体贴的兄长。那时候她也不懂什么叫太子,更不知道身为太子需要承担怎样的责任,只是认为肯陪她玩耍的李明嘉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太子。
一夕之间的翻天覆地让所有美好一去不复返,从那一天开始,从前那个崔夙就再也不存在了。但是,如果没有太后一直以来的维护,她也不会能够有今天,甚至也许早就死在了这漠漠深宫之中。
也许。如果当日她不是那么想念娘亲而跟着田菁回来,就不会有那么多烦扰了!
肩上忽然多了一件披风,然后又多了一双宽厚的手。她轻轻回过了头。只见刘宇轩满面关切地站在身后,心中顿时觉得一阵温暖。刚刚从槐树巷长公主府回来的路上。她就没有和刘宇轩说过一句话,进宫之后更是匆匆分开,谁知此时他还是赶了过来。
“刘大哥,你说这世界上真有天命么?”
“天命?”刘宇轩眉头一皱,几乎毫不犹豫地摇了摇头。“别人都说人算不如天算,我却觉得未必。虽说人力有穷尽,但一人之力不够便可合多人之力,倘若没有试过,谁知道真正的成败?”他担心地看了崔夙一眼,最后忍不住轻轻抓住了她地肩膀。
“朝廷有那么多大臣,又并非只有你一个,别让监国两个字压垮了你。太皇太后如果知道你这个样子,一定会更加不能安心养病。夙儿。如果真的有什么无法决断的事,那就把能够信任地人都召集起来吧。”说到这里,他忽然顿了一顿。好容易才迸出了一句话,“楚王虽然是藩王。但目光长远。实在不行,你也可以启用他。”楚王李明泽!
见刘宇轩刻意避开了自己的目光。崔夙何尝不明白他在想什么。从旧日青梅竹马地立场,她当然不忍心看着李明泽赋闲在家蹉跎一辈子;但是,从朝堂的角度来看,她何尝不知道李明泽胸中自有抱负,不是那种屈居人下的人!这样的人不鸣则已,一旦给他机会,必定会一鸣惊人。而这样的结果,太皇太后和群臣又真地会乐见其成?到头来她岂不是害了他?
崔夙默然不答话,刘宇轩也不好再说什么。瞧见天色日渐阴沉,他便轻声提醒道:“天色不早了,先回去吧。这外头风大,而且若是被人看见你这番心神无主的样子,明日不知要编排什么说辞。若是真的想不通,那就等明日再说吧。”
一直将崔夙送回宣政殿,刘宇轩这才一个人回到了宫中的五内所。刚刚踏进门,他就看到一个意想不到的人,顿时愣住了。好半晌,他才又惊又喜地叫道:“爹,你怎么来了?”
来人正是刘成,他却不像刘宇轩这样高兴,微微点了点头便直奔正题道:“你知不知道,契丹大军兵临北疆,又要打仗了!”
“什么,这怎么可能?”一句话出口,刘宇轩方才想到了刚刚崔夙奇怪的反应,顿时醒悟了过来。皱眉思量了片刻,他便不解地问道:“爹,这些事情不是归兵部管么?你怎么会这么快得到消息?”
“还快?如今已经满城皆知了!”刘成冷哼一声,脸上的阴霾更沉重了几分,“京兆尹何雄已经去追查谣言的源头了,我也把侍卫亲军司的人派出去维持京城秩序,即使如此,不出半日,流言必定会传遍街头巷尾!”
寥寥数语顿时让刘宇轩手足冰冷,这样大地消息,兵部必定会严格封锁,而看崔夙刚刚的态度也知道,这种事总归是捂一天是一天。在一切都还没有定数的情况下宣扬这些,足可见背后地黑手着实居心不良——这分明是在朝堂上架起了干柴烧起了烈火!
“那,爹你现在入宫是为了……”
刘成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忽地起身踱了几步,转身过来时,眉头全都纠结到了一块。“我原本想直接请见太后,但是想想又觉得不妥。可是,长公主如今想必已经焦头烂额了,我这通事情一奏,只怕是火上浇油,所以想来问问你,如今宣政殿情况如何?”
刘宇轩犹豫了片刻,最后还是如实说道:“就算北疆真的有刀兵之灾,但那里毕竟有十几万精锐军队在,总不会不堪一击。就算京城人心惶惶,也不是没有办法地,只不过,我刚刚见夙儿……不,是长公主满脸愁容,似乎还在为了其他事情发愁。我刚刚送她回宣政殿,爹你若是要去奏事,如今她应该还在那里。”
刘成却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直瞪瞪地看了刘宇轩好半晌,然后才牛头不对马嘴地问道:“你如今还在想着当初求婚地事?”
“爹!”
“算了算了,这都是你自己的事,虽然我和你娘一直都想让你早点成家,看来这却由不得我们了!”刘成轻轻叹了一口气,然后便起身径直出门,走到门口却忽然停了一下。
“长公主对你大约也并非无意,只是如今情势非常。既然你真地喜欢她,那么在宫中就多看着一点,别让小人作耗。你天生不擅政治,也只能在这些事情上帮她一把了!”
。
第三卷 欲上青云路 第五十章 石破天惊
契丹兵临北疆!
当流言在京城广为流传时,无论是朝廷大臣还是寻常百姓,全都陷入了一片恐慌当中。朝廷已经好些年没有真正打仗了,换言之,自从十几年前将突厥残余全部赶出了漠北之后,北疆就进入了一段相当和平的时期。人们大多习惯了平静的日子,毕竟,打仗要死人,要加税,无论对朝廷还是百姓都不是什么好事。
然而就是现在,没有任何的预兆,契丹居然出兵了!北疆先前的动乱不是什么秘密,所以,从上至下的所有人都在担心北疆的战局,毕竟,这第一道防线也是最重要的防线,倘若不能成功御敌,那么,很快便会演变成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
“这是怎么回事,如此重大的消息,为什么会在一天之内弄得满城皆知!”
宣政殿中,左相鲁豫非少有地大发雷霆,口气愈发严厉:“兵部已经因为上次的事情而整肃过一遍,怎么还会发生泄漏消息的事!还有京兆府,京城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乱七八糟的事故,何雄这个京兆尹是干什么的!如今恩科在即,士子中间已经议论纷纷,这样下去,转眼便会有人质疑朝廷在北疆问题上的措置!”主位上的崔夙冷眼看着鲁豫非发火,心中愈发沉重。她知道鲁豫非指责兵部并没有归咎于她的意思,但是,她更加清楚的是,这一次的根源并非出自于兵部。直到现在,北疆军情还是周围州县用快马送来的消息,镇北军上下那么多将领,至今没有一个有消息传回来过;这在以往看来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如果说她原本还对沉香地话有所怀疑,那么现在,她已经对沉香诉说的情形深信不疑。
镇北军副都统秦穆绝对有问题!
底下坐着的都是朝廷重臣。她地目光扫过鲁豫非、陈诚安、徐肃元,最后沉声道:“北疆军情虽然紧急。但如今并无进一步消息传来,再加上还有十几万大军驻扎,等闲不会危及我朝根本。如今要紧的反而是京城流言,此次消息断然不是从兵部传出去地,我也已经让京兆府和侍卫亲军司去追查。只是不可操之过急激起其他变数。另外一件事就是让驻扎京城左右的南北大营进入戒备,另外知会关内诸道的驻军进入战备状态,随时准备应对战事的不利。”
这都是应有之义,因此众人纷纷欠身答应。接下来便是关于粮饷以及援军之类的准备措施,如此这般商议了半个时辰,一群大臣便纷纷起身告退。鲁豫非还没有出门,便有小太监过来传话,等他重新回到里面地时候,发现陈诚安和徐肃元根本就没走。除此之外,崔夙原本那个座位旁边还站着一个有些陌生的年轻人。
陈诚安如今是陈家的掌门人,而徐肃元根本就是崔夙一手扶起来的。因此他很快便心中了然,只是用疑惑的目光瞅了那个年轻人一眼。然后方才施施然落座。而陈诚安却面色泰然。不时还和徐肃元低声交谈几句。
很快,崔夙便从旁边的侧门重新走了出来。面色一片凝重。在她的身后赫然是田菁和徐莹,这两位昔日太后身边的左辅右弼,此刻也是面如寒霜。看到这一幕,底下坐着的三人顿时生出了一种不好地预感。
“三位都是朝廷柱石,所以我有一件事想要听听你们的意见。”崔夙深深吸了一口气,竭力让声调镇定下来,“倘若北疆镇北军有变,各位以为沿路军马能够支持几天?”
这是什么意思?
三人面面相觑了一阵,鲁豫非第一个忍不住了。他霍地站了起来,脸色一瞬间变得无比严肃:“长公主,这种假设未免太过惊人,不知长公主为何会突然有这样的疑问?”
见陈诚安和徐肃元也用疑惑地目光看着自己,崔夙知道若是不说出一个所以然来,只怕这三位都不会相信这样荒谬的假设。可是,她若是将沉香地事情说出来,焉知这几位士大夫出身地大臣会不会提出更苛刻的质疑?
正当她有些犹豫地时候,徐莹却出口替她解了围:“长公主自然不会提出无谓的质疑,事情的起因自然是因为原镇北军都统万居飞之死。经过查证之后,镇北军副都统秦穆的嫌疑最大。秦家虽然世代忠良,但是,秦穆这一代一共有兄弟五人,秦穆是最小的那个,一直随乳娘住在老家。如果不是因为他的父亲和四个哥哥全都战死,他原本应该舒舒服服富贵一生的。这份履历原本没有任何问题,可在百般查证之后,我却发现中间有诸多可疑。”
徐莹说着便环视了众人一眼,仿佛没看到那些惊讶神色,自顾自地说道:“具体的我就不多说了,只有一件事我想提醒诸位,幼年和秦穆有过交集的人,如今已经全都不在人世。而有人指认,说秦穆很有可能是契丹人。”
契丹人!
三个字犹如重锤一般敲击在众人心头,而鲁豫非更是险些一个站立不稳。不管这件事是否已经完全查清楚,在这种时候传出这样的传言,其后果无疑是毁灭性的。望着徐莹那双没有任何感情的眼睛,他忽然生出了一股难以名状的恼怒。
这样大的事情,为什么要决之于妇人之手?
但是,理智还是让他最终平静了下来。缓缓落座之后,他便闭目沉思了一会,然后倏地睁开了眼睛:“太皇太后先前已经任命了方明达为北疆行军总管,按照以往惯例,也就是说由他接任镇北军都统。现在既然告急文书都是临近州县发来的,不见有镇北军的正式公文,那么,至少镇北军动向是确实值得怀疑的。”
顷刻之间做出这样的判断,这顿时让陈诚安和徐肃元为之叹服。但是,局势的渐渐明朗却让他们更加忧心忡忡。倘若用来防范契丹的镇北军真的被契丹人控制,那么,与其说这是一个天底下最大的笑话,不如说这是朝廷最大的危机!
第三卷 欲上青云路 第五十一章 计从安出
“王爷!”
看到匆匆进门的贾越峰,李明泽露出了一丝笑容,微微摆了摆手:“如果你是来告诉我北疆告急,那就不用说了,我还不至于连这么大的消息还不知道!”
贾越峰顿时露出了疑惑,满脸不解地在李明泽下首的椅子上坐下,他便试探着问道:“王爷既然知道,为什么不去想想办法?如今外头已经议论纷纷,更有士子准备联名上书,势头已经闹得很凶了。王爷不是常常说民心可用,到了这种地步,正是王爷趁势而起的大好机会。”
“机会?”
李明泽晒然一笑,然后耸耸肩站了起来,想到自己千辛万苦安设在北疆那个钉子发回来的消息。和普通人知道的内容相比,他知道的更加详尽更加真实,因此镇北军当中各种各样的异动以及消息,甚至是上下不合的情形,他统统都了解得一清二楚。
然而,知道又怎么样?他如今虽说是亲王,但只是个亲王,没有一丝一毫的实权。那些大臣还可以在朝堂上慷慨陈词说出自己的见解,可是他每次上朝只需要带一双耳朵,这张嘴根本就是摆设!他若是越雷池一步,那么,崔夙兴许会置之一笑,但是,其他人绝对不会放过这样一个大好机会。
“这种时候,你认为我振臂一呼就能应者云集?那你也未必太小看朝堂上那些人了!我敢担保,只要我有一丝一毫的异动,指不定立刻就被安一个罪名抄家了!即使朝廷真的需要我的意见,我且问你,我没有一兵一卒在手。能够做什么?”
“这……”
在李明泽犹如疾风骤雨一般的质问下,贾越峰地满腔兴头终于如冰雪一般消融无踪。他使劲地绞动着自己的手指,忍不住想到自己在太常寺几乎要闲得发慌的日子。与无所事事相比。可不是性命比较重要?然而,当初他花费了那么大代价。并不是只为了过安稳日子地!
“可是王爷,如今新帝登基,长公主辅政,可以说朝局至今未稳。北疆的动乱正是最好地机会,如果错过。那么,一旦天下太平,长公主真正稳定了局势大权在握,而皇上又一天天年长,那么,将来情势如何就很难说了。王爷不是庸才,何不设法请缨去北疆?”
李明泽的脸色终于倏然阴沉了下来,贾越峰能够想到的事,他当然同样能够想到。但是,说来容易做来难,朝廷凭什么答应他这种请求?别人是会将他的自动请缨当作玩笑。还是干脆认定为居心叵测?他在镇北军中是曾经设了几个钉子,但是。关键时刻能否镇压大局。看的并不仅仅是个人地能力和气量,还有真正的实力。而对于他而言。掌握在手里的实力实在是太少太少了!
崔夙是不想要权,而太后却将大权交到了她的手上。而他李明泽是想要权力,太后却硬是不肯给。每逢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总是会反反复复地思考一个问题,为何太后宁可立一个还在襁褓中的婴儿,却不考虑他们这些个已经长成的皇孙?难道就因为他的父亲曾经是废帝,曾经做过大逆不道的事,他就不再是太后地亲孙子了么?
“这些事情你不用操心,总而言之,你在我身上花了大代价,我是不会忘记的。”他转身走到贾越峰面前,居高临下地俯视了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