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退后两步撩起裙摆,正要跪地叩首,两腿却忽然又僵住了。
郭遐看过来。琉璃抬起头,复又把身子站直:“这师我大约还是拜不了。”郭遐皱眉,“何故?”琉璃叹口气,“我没钱交束修。而且,老太太未必准。”郭遐恍然轻哼,撇开去头,对着窗外抿笑了片刻,又板起脸回过头来:“交不起可以先欠着,什么时候有了,便什么时候给我,我不收你利钱便是。至于老太太,便由我去说。”
琉璃听毕,当即喜不自胜,不由分说叩了三叩:“先生在上,请受弟子一拜!”
原抱着被责罚的心情而来。最后竟得了个这样的结果,琉璃心中的激动可想而知,但她并非得意忘形之人,回到屋里静坐了片刻。想如今老太太的情况不容乐观,要想如毓华她们一般整日地呆在梧桐院,怕是不可能,再有,郭遐这般破格收她,也等于在毓华燕华等人心上扎刺,也不能不提防点儿。
不管怎样,这是个不可多得的好机会,她不能白白放弃,有些事便只能且走且算了。
翌日夜里郭遐如约而至。老太太见着她颇为高兴。寒暄几句后便说起来意。听得郭遐要收琉璃为徒,老太太顿时惊呆得说不出话来,碧云青裳二人在旁也都十分惊异。
“先生当真要收这丫头为徒?”
“自不敢诳老太太。”郭遐点头。
老太太默然。等郭遐走后。她唤来琉璃,先是定定看了她片刻,而后才道:“你胆子倒不小,竟把主意打到了女师头上!”
琉璃顿了顿,道:“知道老太太会误会,所以从来没打算隐瞒。”说着把昨日郭遐约她去梧桐院的事说给她听,只是隐去了有关燕华的那一段。末了道:“我从来没有打过女师的主意,更没奢想过能成为先生的弟子。事实上,我也不知道为何先生会这般对我另眼相待。”
老太太锁眉道:“当真不是你动了什么手脚?”
琉璃摇头:“当真不是。”
老太太眉头锁得更加紧了。
翌日早饭上老太太将这个消息在饭桌上说了,四位夫人也尽皆讶然。其中反应自然数聂氏最甚。但如今是郭遐亲自开口要收徒,琉璃再不受待见,也终归是这府里的姑娘,而且又在老太太身边呆着,这里头谁知道有没有老太爷老太太什么事儿?因而就算是忍不住想要酸上几句,可一想起最近这几个月来二老对琉璃的态度,个个面上也只得强笑着道声贺,说两句漂亮话儿算数。
下晌老太太就让人去请郭遐,当着琉璃的面把收徒的事定了下来。只是这次没有拜师宴,只选了个吉日在孔圣画像下行拜师礼。并且约定,琉璃上晌须得留在正院服侍,只午饭后才能去上学,如此一来既照顾了老太太,又念了书,两不耽误。琉璃原先就跟着外公读过不少书,这番随着郭遐主要为学习一些行事道理,也就不担心这个。
浣华听说这个消息当日夜里便就来了,拉着琉璃的手连声道起了贺。紧接着苏姨娘伴着余氏与何苁立从正院过来,何修原因着抿翠这两日精神头儿越发足了,一直惦着要感谢琉璃,也借着这机会上正院来道贺,这眼瞅着就进冬月的天,外头刮着大北风,屋里却是济济一堂犹若暖春。
何修原带来一整套文房四宝,竟是吏部下级奉上来的孝敬,何苁立看了,道:“她小孩子家,用不了这么好的物儿。”何修原却道:“她如今是郭先生的弟子,谁还能把她当寻常小孩子看?来日出了府,外人也不能小瞧了她去!大哥自己如何还这般小器?”
一番话倒像说进了众人心里,浣华与苏姨娘俱都望着琉璃笑了,老太太也是目露着赞赏,余氏眼观鼻鼻观心坐着,眉尖悄然一抖。
苏姨娘看了看四下,忽说道:“九姑娘既已入学,也还得派两个人侍候着。”
老太太一听这话很是,点头道:“侍候的人倒不必了,小跨院那三个还闲着,仍旧调过来侍候着便是。”
苏姨娘笑道:“这很好。只是九姑娘如何今还住在老太太屋后的小退间,又如何安置那三个丫鬟?依我看,倒不如就近辟几间房给她,一来便于她安心念书,二来也不至于让人说堂堂一个姑娘竟连个身边侍候的人都没有。”
老太太略想,便就道:“也成,那小跨院儿便不必去住了,正好安禧堂后还有个小抱厦一直空着,明儿便叫人去把那里腾出来,让那几个丫鬟把东西都搬过去。”
琉璃听得这个,当下便出来道谢。一旁丫鬟们先前听说她被郭遐收为弟子,私底下看她的目光早已不同,这会子又听见老太太要让她搬进正院,往日对她那股子不咸不淡便倏地抛到了脑后去,不由分说掉头下去安排。
余氏坐着一直不曾说话,面上却也挂着丝笑,似是没有什么意见似的。
翌日钱长胜家的送来了拜师的吉日,定在五日后的冬月初四,因着此事是郭遐自己提起,旁人心中纵有不忿,也不得不压在心里。如此原先被当成笑话看的私生女摇身一变居然成了退役女官的弟子,让许多人心里一时难以转弯,见了面强挤出的笑容显得十分生硬。
初四当日姑娘们都送了些纸笔什么的,这当中最自然的只有浣华,素华在一旁沮丧地道:“你们都上学了,只剩下我一个,以后你们玩儿也不会带我一起了。”弄得大家有些无措。
安禧堂后的小抱厦只有四五间房,不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院子白墙灰瓦,建的比小跨院精致牢固四五倍不止。院角下还有一丛芭蕉,还有口水井,平日可做洒洗之用,十分方便。
琉璃给小院儿取名叫倚寿苑,浣华瞧了觉着俗,淑华与老太太看了却是点头笑了笑。双喜三人初三就搬进了倚寿苑,月桂海棠当初听见说要搬家,兴奋得整晚没睡着,翌日天蒙蒙亮就爬起来收拾东西。双喜倒还算寻常,只是在搬东西路过长房的时候露出了两分欢喜。
自搬进去那日起,琉璃便不再在老太太屋里陪侍,夜里侍候着老太太入睡,便回倚寿苑来就寝,而早上她依旧先于老太太半个时辰起床,洗漱后再去安禧堂侍候。等午饭后老太太午歇了,再去梧桐院与姑娘们一道上学,因晚饭有夫人们侍候,也用不着她,于是到申时下学后便回倚寿园忙自己的事,晚饭后再去安禧堂。
自从琉璃拜郭遐为师的消息传开,府里上下便再没有人当面对琉璃有什么不敬,甚至有人觉得这位半途出来的九姑娘隐隐有着咸鱼翻生的趋势,这兴许是因为郭遐的名头之大,也兴许是因为她自从进了安禧堂,便开始不断地影响着老太太的决策,这令好些人在感觉到敬畏的同时,也开始让一些人心中有了不安。
于是,有一些传闻就不经意传到了月桂海棠的耳里,在经过她们的口又传到了琉璃耳朵里,比如说眼下就有人在猜测,当淑华已经放弃了选秀的资格时,老太太老太爷是不是在考虑把琉璃当作备选?要知道这位九姑娘虽然年纪还不够明年应选的资格,可是三四年后她正值十三四岁,而且如今看来她已生得颇具姿色,到得过几年,多半还会胜过毓华淑华几分,假若明年毓华进得了宫去侍驾,三四年时间圣上的新鲜劲儿多半也过了,到那时再补上个琉璃,岂不是上上之策吗?
月桂说此话的时候如临大敌,而琉璃也不由得怔了半日。听起来这个猜测逻辑清晰得很,而且极其符合老太爷等人一切以维护家族利益为上的宗旨,也不由得琉璃不信。
116 世子来访
琉璃沉默了半晌,也没有什么好主意,她自己从来没想过进不进宫这种事,一则年纪小轮不到她,二则假若真有这机会,余氏会放心她进宫吗?可是如今是由老太太替她作主的话,那就不见得不会了。老太太也不是简单角色,原先也许当真没作过把她送进宫去的打算,可如今这么相处下来,也就不一定了。
可是如果老太太万一真的在做这样的打算,她又该怎么办呢?其实眼下她对自己前途的规划只有一点是清楚的,她从没打算走寻常庶女那条道,起码将来也要是个明媒正娶的正室夫人,如若是进宫——当然,这确实是件荣幸的事情,可是诚如月桂所说,圣上都已经是个老头子,她再风光也风光不了几年,就算生了皇子也轮不到他成为太子,她这一进去还不是白送了青春?
当然,再把范围扩大点,结合当前局势来说的话,就算圣上不选她入宫侍驾,根据规矩,就算中选,也会把她们这些人指派给皇亲贵胄的子弟为妻妾,她身为庶女,只怕还轮不到做妻,只会落得个妾侍的名份,到那时,岂不是又走了在何府似的老路么?如果是落选的话,用她来稳固何府的计划泡汤,何府上下到时更会把她当成废物一般对待,其结局岂不比如今还惨?
这么看来,她是得提着十二分的小心,以避免老太爷当真起了把她送去选秀的心。不过好在如今还不急,她只有十岁。至少还有三年的时间她可以作准备。到那时是什么样的光景,谁又说得准呢?
如是这般,老太太既没把这话放到嘴上,她便也且把它撂了过去。每日里依旧尽心侍奉着汤药饮食,在梧桐院里也十分用心。
有了郭遐与老太太的名头在侧做依衬,余氏等人忽然少了许多刁难,不需要挖空心思去应对,日子也就在一来一往中飞逝而去。
几场大雪之后便就迎来了二月,宫中选秀在即,府里也就在为毓华赴选作准备了。
老太爷与何苁立都表现出了十二分的关心,余氏为此也熬了好几个夜。根据郭遐的话,毓华本身条件极佳,又有家世背景为衬。再有长公主的垂青。此番选秀上定然会有不俗的结局。余氏听闻此话。忐忑的心方才落定了些。
而毓华本人因为目的也在宫中,故而也十分紧张,这几日勤学苦练宫规宫仪。竟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浣华见她瘦了一圈的模样,便就背地里跟琉璃说:“其实三姐姐的目的也不是做娘娘,她想当太子妃。”
琉璃倏地抬起头来,“你怎么知道?”
浣华看了四下后才小声道:“圣上都老了,她又不傻,怎么会想着做他的妃子?有一次我们聊天时她无意中说的,说是要做就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后,你想如今皇后还健在着呢,哪里轮得到她?就算皇后不在了,皇后的儿女们也不会许!倒是如今太子妃身子骨不好。子嗣也不旺,她要是成了太子侧妃,将来不就有可能当上皇后么?”
琉璃听后沉吟了半晌,仍旧低下头去读书。
宫里下来的旨文上写着所有秀女们于二月廿八日统一从西宫门进储秀宫备选,京中衣坊里初五就把余氏给毓华订制的二十四套衣裳送来了,紧接着各类首饰头面也陆续备齐,有老太太示下,梁氏齐氏聂氏都过长房来帮忙,算算有什么遗漏。
梁氏因着淑华之事心有不甘,但过了这么些日子也想通了,故而倒也不推拒。齐氏素来淡淡的,再者跟余氏有宿怨,也就只坐在一旁充个人数。聂氏却是动用了十二分心思在帮忙,十日里倒有**日呆在长房。
郭遐因为这几日也在长房给毓华独训,学堂里放了假,琉璃浣华下晌没有事做,便就时常凑在倚寿园芭蕉树下读书背诗,有时候也会唤上素华,但她来的时候总是必备几盘点心。而燕华这一向十分无聊,跑到长房看看毓华她们,觉着没意思,也会不请自来上琉璃这里酸上几句,但回回又总会弄个没趣儿。
这日琉璃与浣华从后园子里挖了几株牡丹,打算种在倚寿园,才往瓦罐里培了土,忽然素华往外冲进来,嚷嚷道:“你们猜猜谁来了,谁来了?!”
琉璃看了眼浣华,问道:“是谁来了?”
素华竖起一根手指在鼻前:“是淮宁侯府的小世子来了!”
“淮宁侯府?!”浣华站起来,“你是说长公主殿下的孙少爷来了?”
素华道:“不是他还会是谁?这会子已经上梧桐院见郭先生去了!”
琉璃也站起来,愣了会儿,道:“他怎么会上咱们府来?”
“肯定是为了三姐姐来呀!要不长公主为啥对她这么好?肯定是为了到时让圣上把她指婚给小世子!当初你们去金泉寺觐见,也肯定是因为她想亲自物色孙媳妇儿呗!”素华扬了扬下巴,信心满满地说道。
琉璃却不知道还有这说法,更不知道长公主殿下的小世子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想起这些日子来自淮宁侯府抛过来的诸多讯息,素华这说法听着倒有几分可能了。可是如果是这样的话,这小世子有这么大胆子,竟公然跑到府上来瞧未婚妻了么?
想到此处,她抿嘴一笑,冲浣华道:“看来你的消息不准,人家要的可不是皇后之位。”淮宁侯府虽然比不上东宫,但也位列王侯,富贵不能言,寻常女子哪入得了眼。
浣华蹙眉道:“不可能啊,她可不是四姐姐。”
琉璃耸了耸肩,不置可否。毓华的确不是淑华,她的心性没人比她更清楚,可是小世子也不会无缘无故跑到何府来的,不是吗?
与浣华种完牡丹,看天色老太太快醒了,琉璃遂洗手到了安禧堂。
碧云青裳已经侍候老太太起来了,过了个冬她身子骨又虚弱了点,但不仔细看,面上仍是看不出来。琉璃给她戴了金丝绒绣纹抹额,扶她到花厅坐下,又泡了参茶给她。老太太喝了口,扭头一看窗外,道:“今年光景不如去年,这时候桃花还未开。”
琉璃也看了眼,道:“也不晚,方才打树下经过,已打了许多苞了。”
老太太把参茶喝了,杯子交给碧云,道:“毓儿入宫的事,已经准备得如何了?”
琉璃坐在下首给她捶腿,“听说已都准备好了,这几日郭先生都在长房提点,三姑娘一定能拔得头筹。”说完忽又想起月桂告诉她的传闻,一时不免沉默起来。老太太瞥了眼瞧见了,遂道:“你在琢磨什么?”
“没……”
“老太太,郭先生携淮宁侯府的小世子求见。”
琉璃正要掩饰,门外青裳碎步进来禀报。
老太太随即直起腰,看着琉璃:“淮宁侯府的小世子怎么来了?”
琉璃站起来,摇摇头:“我也不知道。”她只听说小世子是为了毓华而来何府,却不知道他还来见老太太做什么。
老太太连忙朝青裳挥手:“快,快请进!”
琉璃替她整了整衣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