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亚告诉我这整个控制台实际上是一个意念传感装置,只要将水晶房间内的图象记住,然后用意念传给它,接下来想去哪里都行,只用偶尔调整下速度、深度还有温度。
只要不进入太空做出特殊的飞行动作,控制的时候手就可以离开传感器。
诺亚方舟会自动调节成直线航线,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如在海底火山群或者太空小行星地带中飞行,就可启动自动驾驶功能,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补充另外的极其巨大的能量。
我在瑞亚的指导下作了一次驾驶的尝试,不管是升降、快慢与悬停,简直可以说是任意而为。
我还在驾驶过程中发现诺亚方舟拥有自己的一套避震系统,不必担心撞上建筑物或者海底的鱼群,这样以来就解释了那次在海底古城墙前,诺亚方舟像是拥有自我意识一样的停止前进的事。
更让人惊叹的是,不管怎样行驶,诺亚方舟内的人都稳坐如山,不会有晃动、倾斜和失重等感觉。
诺亚方舟就像在那里未动一样,只是看到外面的景物在变化和晃动,驾驶它的感觉真是妙不可言。
当瑞亚重新坐到驾驶台前时,我有点舍不得那个位置,她又飞快地在控制台上打上了一个组合,一个比网球略大的金属圆球,从控制室的天花板山的一个圆洞中飘了出来,把我是吓了一跳。
它飘到瑞亚略高的地方停住,瑞亚说:“这就是太空飞行系统,和现在用的系统是不同的,可惜现在方舟没有外来能源,不然我们现在就可以飞到外太空去玩。”
“明天再教我这个吧,我今天的组合键还没记熟。”我说。
“嗯,好吧。你去休息吧,我在自己星球上交通工具和这个类似,也是花了半年多的时间才拿到驾照的。”
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回到诺亚方舟尾部的水晶房间去复习今天的操纵步奏,看着海底不断变换的景物,回味着诺亚方舟终端系统那晦涩的意念感应,一种疲惫的困顿之感突然袭来,我便昏昏然坠入梦乡。
第021章 核避难所
我们的下一站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losAngeles),也是目前全球最安全最庞大的核战争避难所的所在地。
这座核避难所的名字叫罗得,这个名字是根据第一世纪以前大约一百年的时候,就被藏在死海西北山洞的死海文书中的故事而定名的。
这些写在皮革上的文字告诉我们,在史前的核战争中,有索多姆与蛾摩拉两城是有计划地故意用一次核爆炸来摧毁的。
“天使”们为了惩治那些邪恶的人,将爆炸时间定在了那一天。
为了使那些他们认为不该被毁灭的人躲避这场灾难,比如罗得一家,他们匆匆来到城市,给这些人以警告,告诫他们“逃出城去”“不要回首顾盼,不要在洼地停留,逃到山上去”。
也许那里正好有天使为这些人准备的避难所——防核爆炸的掩蔽体。
而有一些人却不顾天使的警告,回头观望,当然难逃劫难,双目失明而亡。
听伏尼契教授和依诺船长说,只要是美国人,就知道这个核避难所的具体位置。
因为,它在美国太有名、太神奇了。
六年前的一个夜晚,美利坚合众国举世闻名的白宫后突然传出一声巨响。
闻讯赶来的治安官和防暴警察发现在白宫的草坪上有一个三十多米深的刚被砸出的大坑,坑底居然是一个直径约十二米的黑乎乎的大球。
美国科学家用尽一切办法都无法穿过这个黑色大球的表面。
什么高强度金刚钻头、超高温激光、高强度金刚钻头、高温电弧等等碎石断金的玩意儿统统对它是无能为力。
更为奇特的是,连高能电磁辐射都无法穿过这层防护罩。
结果美国的科学家不得不承认,仅仅凭地球上现有的技术,任何电波乃至任何信号都无法穿过这表层物质。
可正当美国的科学家要放弃的时候,他们的好运来临了。
这个黑色大球突然消失了,露出类似眼球壮的空心金属球体,体积比黑球小了一倍。
原来,这个空心金属球的外面裹着一层防护罩。可能是防护罩的能量耗尽了,它失去了防护罩的保护,科学家很容易的就进入了它的内部。
搜查结果没有发现任何外星生命或者残骸,美国人认为这空心金属球是外星人以前发射的探测器,他们可能有一种更为先进的信号可以穿过这层防护罩。
美国国防部直属的科研小组用排除法,排除掉了动力系统、导航系统和备用系统等装置后,发现了启动这层防护罩的装置。
确定了不久前防护罩的消失,是因为耗尽了“电池”的能量。
后来,研究员们发现这个装置用的,居然就是电池一样即装即用的能源!
能来到地球,不知道是运气,还是它的拥有者事先安排好的。
不过,且慢!再听听下面依诺船长说的,你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好运气——研究员们发现启动装置失去作用的原因,只是在自动更换“电池”的过程中,系统处理数据时出了一个错误。
在球状探测器中,美国的科学家共发现了五个这样的备用电池,两块大的,三块特别小的。
谢谢。。上帝,如果不是上帝如此恩赐的话,美国建在地表上的核避难所,也休想躲开黑暗时代头一年的高能辐射,因为这些电池,美国的高层官员和小老百姓们得以保住性命。这一切是因为美国人在探测器中发现了与小块“电池”匹配的启动装置,通过对原装启动装置的剖析,再经过数百次的实验,在短短半年内他们就把这个装置的原理弄清楚了。
当然,防护罩的原理可能人类再花几十年也不会知道。
美国科学家把小型启动装置安放在了核避难所中,用来彻底隔断避难所和外面的内外两个世界。
而在黑暗时代的考验下,证明了在这层防护罩外就算放置很强的辐射源,避难所中只要有地下管道让空气进入,里面的人只用带上食物和水,就可以长期安然无恙的生活在里面。
然而,这些电池却让科学家使用的提心吊胆:它们其实都是反物质装置!
小“电池”的能量足够美国全国的人用四十五万年,大块的电池就更不用说了。
通过对装置中那个使用完的“电池”的测定,发现它也才是工作了三万年左右而已,这一点说明了能够毫发无损地撞入大气层到地球的防护罩,所要消耗的能量是多么惊人!
我这天在方舟上一想到要去这么神奇的避难所,就很激动,不停地看着3d影象,生怕偏离了航线。
当然,我们都知道,这次的目标不会是营救,而是为了去了解世界的现状,因为美国最优秀的科学家、罗马教皇还有美国总统都在那里,他们手中所掌握的资料一定不少。
有了诺亚方舟的帮助,得到这些珍贵的资料和联系再不是一件难事。
“孙,还有船长和教授,你们都过来一下吧!”袁谷老师领着海底避难所的两个小孩,有些惊慌的对我们说。
“唉,袁老师,有什么事吗?”我正想该怎么让美国总统,同意我们参观核避难所的全貌。
“小孙,你就快来看看吧。”
我们都站起身来,跟着她来到水晶房间,走到水晶墙壁前,手肘靠着水晶玻璃看着。
在方舟发亮的生物光下,只见得一团巨大且黑黝黝的东西,一动不动的悬在水中间。我认真仔细地观察它,力求辨认这条巨大生物的性质。但一个念头却突然掠过的脑际。
“这是一艘船!”我高喊着。
“没错,”旁边的依诺也发现了,“一艘触礁沉没的船!”
“我们现在的位置在哪儿?”我问道。
“在大西洋的百慕大群岛附近海域。”伏尼契教授看着房间中央的3d地图说。
“百慕大群岛?你确定?”
“对,就是百慕大。”教授平静地说。
这个时候,我觉得教授肯定不大明白“百慕大”这个词,代表着我们接下来需要面对的是什么。
在这诡异的海域之间如同流动着一股腐败的味道,不是臭味,更像是霉味,我感觉就像迈入了久未开启的空荡荡没有尸体的坟墓,这就是我们无意间进入的那片被称作魔鬼三角区海域的第一印象。
“孙,不用太担心,这里离洛杉矶市还有一小半路程,以诺亚方舟的速度很快就能驶出这片海域。”依诺的意思是让我放心。
“希望如此。”我勉强笑了笑。毕竟自己从念小学开始,就对魔鬼三角区这个名称略有耳闻,没想到就在今天我来到了它的海底。还好不是坐船,自从我知道,诺亚方舟其实是艘可以进行星际旅行的宇宙飞船后,我呆在它的里面就有一种被保护着的安全感。
可惜这种安全感没持续多久,就被瑞亚的一句话给吹到了九霄云外,她跑进来对我们说:“好奇怪,我没改变速度,方舟诺亚就自动减速了,有谁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这个情况,让我很是郁闷。
“这不是泰坦尼克号吗?”从海底避难所新来的小伙子巴奈特说道。我正想着英国人什么时候也变得这么有幽默感了,“rmstitanic”这十个硕大的白色英文字母就在我眼前一点点的滑了出来。
“这不是泰坦尼克号吗?!”我不禁惊讶得和巴奈特一样高喊了出来。
船是侧躺着的,里面进满了水。这艘于冰山相撞而遇难沉没的残骸,其景象实在是惨不忍睹。
而越发让我感到恐怖的是,在它的甲板上还能看到几具尸体。
身上穿着贵族的衣服,横陈在那里!
而泰坦尼克号沉没的那天是1912年4月14日,离现在已经有一个世纪多了!
怎么可能还有遇难者的尸体在上面?我一时间毛骨悚然,只想快点离开这里。
幸而诺亚方舟只是在这里减速,不是不能航行。
我们一群人都默不吱声,在这活生生的历史上最大的一宗海难面前,可以说让我们大家的心都在剧烈般跳动!
其间,诺亚方舟仍继续向前行驶着。上面这诡异的场景,拉开了接下来这样的一种序幕,诺亚方舟在魔鬼三角区海底的航程当中,不断遇到一连串的空难、海洋灾难景况。
我们常常看到遇难的船身、飞机残骸在这片深海中腐烂,那些残骸上居然还有猛犸象和剑齿虎的骨架挂在上面,我现在觉得早一分钟离开这里,都是好的。
漫长的一个小时之后,我们终于离开了魔鬼三角区的范围。
好在没有出现意外,诺亚方舟旁的生物光球似乎又恢复了以往的活力,不停以超高速运转着。
五分钟后,我们就穿过了全长81。3千米的巴拿马运河,从大西洋通过运河到达了太平洋。
而以前船舶通过运河一般需要9个小时。
十二分钟后,诺亚方舟到达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罗得核避难所。
这栋占地面积庞大的核避难所周围却都是废墟,这次我们出来的有十二个人,多了坦根老人还有他的两个族人,另外还有袁谷老师和希尔医生。我们站在废墟的正中央,旁边是紧紧跟着我的袁谷老师。
她惶惶不按地看着四周,不停地跺着脚,似乎这样才能让自己减轻不安的情绪。
可我只有兴奋。我抬头看着前面那幢高大的建筑,虽然外表有些残破不堪,但还是保持了整体的完整性。
我使劲地仰头,直到把头几乎向后弯成了九十度,才看到了那个我正在寻找的目标——避难所顶部的那间有尖顶的圆形小屋,这间小屋里面放置的就是防护层启动装置!
多美的样式啊,我瞧见这间小屋的环形墙壁上镶满了磨花彩色玻璃,特殊的夹铅墙壁浮现出强烈的凹凸感。
我想象着当最后一抹阳光撒在它顶部时的样子,或许那个时候它是一半金色一半黑色的吧,我已经迫不及待的想看看那里面防护罩的启动装置了,我看准了核避难所中间那条寂静无声的长廊,吸了口气。
“我来了。”我低声说道,然后没管其他人,自己大踏步的向里走去。
“砰!哎哟喂!痛死我了!”十分钟后,我脑袋上肿起一个大包,我居然把核避难所外有防护罩这事给忘了!
“以后别这么冲动,孙。”希尔医生正在给我上消肿的药膏,“你的心情我了解,毕竟能见到美国总统和罗马教皇,平时很少有人能有这个机会的。”
“其实……哎哟!”脑袋痛,我还是先暂时不解释好了。
这时候,一个荷枪实弹的美国军人好像听到了,我脑袋擂防护罩的声音,从那个长廊边的小门房里跑了出来。依诺船长朝他做了个我是美国人的口型,那位军人就转身回到了门房,出来后对我们招手,示意我们可以进来了。卡卡扶着我,我们一群人慢慢接近了核避难所。这时,防护罩已经关闭了。
“你好,你们是从哪来的?”这位军人打量着我们。
“你好,我是依诺,北极宗德里里克避难点的负责人,凯旋号避难船的船长,后面这些都是避难人员。”
“凯旋号!凯旋号?不就是很早以前就失去联系的那艘破冰船吗?你们请等等。”我见他把门房里的闸刀开关推了上去,“你们跟我来。”
“刚才那就是控制防护罩的开关吗?”
“没错,那就是的。现在辐射能量虽然下降了许多,但这里因为有许多重要人士,所以开启防护罩的规矩一直没改。”
“我明白了,谢谢你。”
“看您的样子,你是中国人吧?先生。”这个看起来有点憨厚的军人问道。
“是的,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呵呵,我们这的科研分析小组成员也有许多华裔,所以看您的样子,就猜出来了。”
核避难所的地面都是用一块块正方形的大理石砌成的,从第一层旋梯中的镂空往上看,我估计这个避难所最起码有20层。我一边跟着这位美国军人,一边抱着最初的好奇,四下张望每层楼中敞开着门的小房间,却发现除了计算机和堆积如山的各种观测报告外,其他的东西少的可怜。
我突然想到美剧x档案,不知道在这小山似的文件报告中,有没有封沉已久的x档案隐藏其中。
“嗨,小孙,你又在想什么?快跟着他。”袁谷老师推搡了下我,打断了我的思绪。
透过核避难所中满是灰尘的小玻璃窗望去,以罗得避难所为中心的地表上都是城市的废墟,里面看起来黑洞洞、阴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