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傻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农夫傻妻-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在失去小儿子不久后,大儿子忠义的问题开始暴路无遗。

当初满周岁的时候忠义还是坐不太稳,更不会站和走,但龙奎一家并没有往心里去,他们等着春天到来,想着天气一暖和,孩子衣服一减,自然就会走路了。至于还不会说话,贺十婆子的解释是:“伢子说话会比妹子晚些。” 贺十夫妇虽然生养过很多孩子,但他们不会去记录多大的孩子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技能。

等到龙奎从失去小儿子的悲伤中稍微缓解过来,已经到了红薯地里要锄草的季节。

龙奎家屋后有一大片坡地,分田到户时,队上每家每户都分到一两畦。现在队上人都要去红薯地里锄草,天天有人从家门口经过。他们总是看到贺十老头抱着快一岁半的忠义坐在门前地坪上,孩子不哭不笑,不说不闹,这让队上人原本就有的怀疑更为加深了。

几天后,悄悄的议论逐渐转为公开的疑问:“这伢子怕是不正常吧?”

问得多了,贺十夫妇和龙奎突然意识到,这伢子好像是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乡下人没有上医院的习惯,身上有点什么小毛病都是请赤脚医生或请神。

龙奎去请了赤脚医生来看忠义。

梁医师摸了摸忠义的脑门,用听诊器听了胸腔和腹腔,又把孩子放到地上试着让他站起来,孩子歪着脑袋直溜溜地滑了下去。

“梁医师,您看,这伢子到底是么子问题啊?”龙奎试探着问。

“他脑壳肚里(肚里:方言,里面)可能有点毛病,另外营养也不好。”

“脑壳肚里有毛病?是他妈传的不?他妈是打胎打坏的呀,怎么也会传给他呢?”

“不一定是遗传的。有可能是在肚子里时缺氧,也有可能是生的时候缺氧,到底是什么引起的现在已经看不出来了。”梁医师是退伍军医,看病的准确度胜过乡医院吃国家粮的正规医师。

“那,治得好吗?”

“营养这方面或许还能补回一些,不过要慢慢来。”梁医师一边往他的军用诊箱里收听诊器一边说。

“那,那都怎么补啊?”

“我给你开点药吃吃看。你们平时尽量给他吃好一点,得空时多扶着他站起来。”

梁医师拿出一张白纸来开了药方,不过是些维生素、钙、氨基酸之类的补剂。龙奎拿了药方跟梁医师一起走出村子,去公社医院(刚分到户那几年农民们还是把乡称为公社)抓药。

与此同时,贺十婆子在另一条道上也大忙特忙起来。

第二十八章,百家蛋
她首先请了司公(方言,指神汉)来家里给孙子“立劲”。

司公是一个五十来岁的男人,瘦得一把骨头,没事坐着的时候喜欢张开嘴上下左右摆动他的下巴。他的下巴一摆动,脸部的肌肉就可以牵动两只耳朵跟着动。因此他可以前后上下随心所欲地运动他的两只耳朵。这是他的独门特技,一般人是根本办不到的。就是这个特异功能让他成了远近闻名的司公。老人们都说他是神仙附体,治病除巫请祖先,法术无人可比。

此时司公腰系红布,手拿木鱼,正在忠义床前做法。他先是盘膝坐在地上,一边敲木鱼一边念经,念的什么内容当然谁也听不清楚,蚊子叫似的一阵嗡嗡声。这样子几分钟以后,司公慢慢地站起来,右手五指张开,手掌朝下,在空中像揉面似的来来回回移动,口中依然念念有词。因为运足了劲,那只瘦长的手背上布满紫黑色的筋脉,像鬼爪子似地伴着嗡嗡声在空中盘旋,房间里的气氛有些恐怖。这样的又弄了几分钟后,司公示意贺十婆子把家中所有的门都关起来。光线顿时暗下来,屋子里更加阴森森的。

贺十老头推开一条门缝,送进来刚杀的公鸡血。司公拿出自带的毛笔和米黄色毛边纸,用毛笔沾了鸡血抖抖颤颤地画出好几张符——也就是随意划拉出的一些弯弯曲曲的红线条,没有任何章法或形象,正如常言所说的“鬼画符”。司公把其中的一张符放进贺十婆子事先准备好的一个瓷杯里,然后往瓷杯里撒了一些大米,又放入一个鸡蛋,上面用一块红布盖起来,再用细麻绳把杯口绑住。司公身子往前倾,小心翼翼地捧着这个杯子,口中继续念念有词,缓慢地走着“之”字步往堂屋里去。贺十婆子抱着忠义亦步亦趋地跟在后面。到了堂屋正墙前,司公纵身一跃跳上一张八仙桌,把杯子毕恭毕敬地安放到墙上的神龛上。贺十老头送来已经点着的三柱香,把它们插在杯子旁边的香筒里。贺十婆子抱着忠义对着那个杯子虔诚地拜了三拜。

“立劲”的仪式就算完成了。按当地老人的说法,这样就可以保佑孩子劲劲鼓鼓(方言,指结实有劲),健健康康。

“立劲”完成后,司公又从刚才画的那些符中拿出一张来,划了一根火柴点着,放在一个搪瓷缸里烧成了灰。然后司公往搪瓷缸里倒了一些凉开水,嘴里一边继续“呢哩嘛喃”念着经,一边就伸出右手,用留着黑黄长指甲的中指指尖在杯子里搅匀搅匀。他把杯子端到床前,让贺十婆子帮着给忠义喂下去。忠义睁着一双无神的眼睛,没有看司公,也没有看杯子,水送到嘴边他就张嘴机械地咕噜咕噜吞咽下肚去。

还有好几张符,司公督促贺十老头把它们贴在家里各张门的门框上。据说这样就可以堵住鬼神不让进来,孩子也就可以平平安安了。

临走时司公又吩咐,从今日开始要躲三天人客。在此三天之内,如有亲友来做客的,一律不能进门,不能与忠义见面。他讲,没有做过法事的凡人身上都有鬼和邪气附着,千万不能让他们走近这细伢子。

贺十家里本来就很少有人来串门或做客,所以这躲人客倒不是难事。

三天过后,贺十老头再抱着忠义出来玩时,对过往的每个队上人说:“好了,好多了。”

贺十婆子却还不能就此停下来休息,她马不停蹄地又出门去为孙子讨“百家蛋”。传统说法认为,细伢子是越贱越好养。因此那些担心孩子养不活的家长都会给孩子取一个很贱的小名,猫呀狗的,尤其是直接就叫“贱伢子”的人特别多,老老少少都有。而真要说贱,三百六十五行,自然要数叫花子最贱。而叫花子是吃百家饭的,所以老人们有为命运不济的孩子讨百家蛋的习俗。

此时,忠义一岁七八个月还不能走路也不能说话这件事早已在乡邻中传开,所以当贺十婆子挨家挨户去讨百家蛋时倒也不用费什么口舌。

“四嫂子,您帮个忙,我给我们屋里忠义讨个百家蛋。”老人家双手合十,恭恭敬敬地说。

“噢,这不难,只要屋里有。”乡里乡亲的,谁家也不好意思舍不得这个鸡蛋。即便是当天没有鸡蛋的人家,也会告诉贺十婆子大概什么时候鸡会生蛋,让她到时候来拿。

老人背个蓝布袋子,手拿一根打狗棍,天天起早贪黑,翻山越岭,走村串户,不到半个月就讨到了一百多个鸡蛋。每天晚上,在梭连钩上挂着锅煮饭时,先打一个鸡蛋在碗里,放一点水撒上点盐搅好,只等饭熟了就把鸡蛋蒸上去。

忠义这样地天天吃,倒也不知道腻味,随时随地嘴巴一张开,照吃不误。他先前猴瘦猴瘦的,现在倒是胖了许多,然而走路说话却不见多大的起色。有人双手扶着的时候他可以歪歪扭扭地站一阵子,大人手一松开却又往后一头倒下去了。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十九章,副业
对于忠义的不足,刚开始龙奎自然很受打击,但时间久了也就慢慢习惯了。再不幸的人也总不能一辈子呼天抢地。“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拖着走。”只要这口气还在,生活就得继续下去。

这一年,也就是1985年,年初,国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其中第一条和第二条分别是“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和“大力帮助农村调整产业结构”。

乡政府自然是“积极响应上级号召”。为此,他们连开了几个月的研讨会,又齐刷刷地去几个外县“交流学习”了一段时间,学习完回来当然照例给自己家带回了毛毯、皮包、保温杯、土特产等“纪念品”。折腾到年底,终于推出了一个响应上级号召的新举措:鼓励乡民们养蚕。养蚕在江南已有几千年的传统,本来不算什么新举措。但堆子乡这一带在所知道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大规模养过蚕,所以乡干部们就把它当作是他们集体智慧的新创举,是年底可以向上报喜的又一大功绩。

到第二年初春,通知下达到各村各组,同时张贴在打米厂、代销店的外墙上,让乡民们低头不见抬头也可以见到。同时,因为知道农民中有两三成不识字,乡政府还特意派了干部到各村的村民中间作动员:

“现在中央要求调整产业结构,为的是帮助大家赶快富起来。什么叫调整产来结构呢?就是讲不能光靠作田,要发展其它副业。这副业有好多种,养猪、养牛、养鱼、做生意、栽药材,这些都是副业。但是这些副业成本都高,风险也大。养畜生怕得病怕发瘟,栽药材怕天干怕大水,对吧?那么有没有么子副业成本低风险又小呢?有,养蚕!栽几棵桑树,买点蚕蛋,这蚕蛋买五块钱就黑麻麻的一大板让你数都数不清,不用投入任何人力物力,到春上它们自己就钻出来了。大家应该都晓得吧,蚕本来是树上的一种虫,所以它们生命力特别强,不得病也不发瘟。你给它吃点叶子,它自己就长大,长大了就吐丝。丝是做么业的,乡亲们晓得不?对呀,织布的。织的可不是棉布麻布,是丝绸!就是有钱人穿的绫罗绸缎!好值钱啊,一件上百哩!你说这养蚕能不发财吗?”

乡干部别的不会,搞宣传却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他们看着“八大革命样板戏”长大,最善长的就是做思想工作。他们都是本地人,讲当地老百姓的方言土话;他们懂得怎样运用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讲笑话来把抽象的事情说得通俗化;他们随时随地变化高低起伏的声调、或庄或谐的语气、能笑能哭的表情,让农民们听得心服口服。

这段时间农奎正好发愁没个副业。每年种早稻、晚稻两季粮食,完成上交后连口粮都不够。家里全部的经济来源就靠养一两头猪和几只鸡。正如乡干部讲的,买猪崽子成本高,多的买不起,还怕遇上猪瘟。去年年初闹了一次“蜜蜂疡”,方圆几十里的猪全死光了,龙奎家那头等着开春让九哥相中的架子猪也死了。眼看就要到手的钱打了水漂,家里的吃穿用度因此更加青黄不接。有了那次猪瘟后村里好多人家到现在都不敢养猪。鸡嘛,田里地里刨个不停,糟蹋东西,一年四季倒有两三季得把它们关起来。一关起来它们就不下蛋,集体抗议似的,还要白喂它们吃粮食。

隔壁的立夏去年包了两眼水塘,信誓旦旦地要“一年发起来,买上手表、缝纫机跟单车。”可到了春夏之交涨水的季节,鱼就开始莫名其妙地死掉,每天早上起来水塘周围一圈白色都是三四寸长的鱼苗尸体。打了石灰水也不见什么效果,一涨水还是死。到年底干塘,草鱼已经所剩无几,只捉到一些一斤左右的鲤鱼和两指来宽的鲫鱼。

队上还有户人家栽过苜蓿,好像也没赚到什么钱。

乡干部说的没错,现有的这些副业都不好做。没想到世上还有养蚕这么好的副业,成本又低风险又小收益还高,龙奎们哪能不动心。

乡干部还说,想致富就要抓住机会。废话,谁不想致富呢?眼看着队上那包工头家里又是起楼房又是买电视机,大伙哪个不眼红。现在既然有这么好的发财致富机会,龙奎下决心一定要全力以赴。“全力以赴”这个词龙奎还是知道的,当年人民公社时期大喇叭里面没少听过。 。。

第三十章,副业(2)
看到乡民们动心了,乡政府马上又发出一份通知来:

“为全心全意帮助乡亲们养蚕致富,乡政府派工作人员各地走访,经过实地调查,终于为大家采购到了一批价格便宜、品种优良的好桑树苗。乡亲们想种的请速前往乡政府大院领取,只收根本费5毛钱一棵(当时鸡蛋是9分钱一个)。数量不多,先到先得。此通知请大家相互转告。”

最后这句话抓住了要点。很多人一看要“相互转告”,心想完了,不到两天就会大伙全都晓得了,得赶紧,我悄悄地哪个也不告诉。龙奎就是看了通知后连龙章也没告诉。此时他手头刚好还有几十块钱。去年新养的猪娘下了八只猪崽,存活了四只。年初刚卖完四只猪崽,得了四十多块钱。给忠义买药花了十来块,日用也花掉一些,现在还剩二十多块。龙奎决定把这钱全都用来买桑树。反正蚕种要到年底才会来,到时候早又卖了小猪,再用那钱去买蚕种。

桑树买回来,龙奎把潮湿的菜地边、田边和水塘边到处都栽上了。这树生命力强,到夏天,栽下去的桑树99%都存活下来了,并且一棵棵都长得枝繁叶茂。

六月里猪娘又下了九只猪崽。有一只先天不足,生下来就软绵绵的没能活下来,然后这蠢猪娘自己走动时又踩死了两只。活下来的六只两公四母。母的要等长到半大才能阉,所以猪崽在出栏之前主人家只要把公的阉了。两只中有一只可能是没阉好,刀口发炎,后来就一直不长个,到满月时才三四斤的样子。这一只自然是没人要,只能自己留着。另外五只卖出去得了六十多块钱。

趁着手头有点钱,龙奎按照乡干部的指示,请了篾匠来家里织了三天的盘箕(圆型大竹匾)。竹子倒是不用花钱——房前屋后到处都是竹子,春上连茅坑里也会钻出竹笋来——工钱和酒肉伙食一起花了二十多块,织出五个直径六尺的大盘箕。龙奎把它们拿到水塘里洗干净了晒在塘堤上。

小红和小兵放学回来,看到那么大个崭新的大盘箕摆成一排,自然是又新鲜又有趣。姐弟俩把书包一扔,鞋也不脱就在一个个新盘箕里打滚。滚过后又各自慢慢地移了一个背到背上,高声宣布自己是世界上最大的山螺(蜗牛),然后就背着大盘箕双膝跪地在塘堤上爬着。

听到两个小家伙的笑声,龙奎赶过来喊:“放下来,快放下来,莫搞邋遢了。”

“叔叔,这是做么业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