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嘉宁公主忽然“扑哧”笑了出来,王徵脸色一沉,转头看着嘉宁公主。嘉宁公主起身施礼笑道:“妾身忽然想到一个好笑的笑话,忍不住笑了出来,一时失态,请太后娘娘恕罪。”
王徵冷笑道:“无妨,都是一家人,本来就该随意些。”
萧贵妃笑问道:“不知公主想起了什么笑话?”
嘉宁公主目光一闪,笑道:“我的奴婢不知从哪捡来一条狗,被别的狗欺负得惨兮兮的,我见它可怜,就养在身边,奴婢们把它认作我的狗,天天好吃好喝的供着,有一日,我的奴婢又带它去园子里遛弯,谁知道他却往院子外头跑,我的奴婢以为它要乱跑,便赶忙追过去,谁知道却在门外头等着我那奴婢,我那奴婢要把它抱回去,他却不肯,奴婢只好带着人跟着它走。没想到它带着我那群奴婢,回了原先它被别的狗欺负的小巷子,冲着里面狂吠。那些之前欺负它的狗一出来,它又躲到我那些奴婢身后,原来啊,它是得了志,带人去找场子了,哈哈哈……”
这个笑话显而易见的冷场了,除了嘉宁公主自己笑,旁边没有一个人出声。王徵的脸一会儿青一会儿白,她没想到嘉宁公主居然敢当众给她没脸,她的手气得微微有些发抖,但她却不好跟嫡出长公主计较,生生挤出个笑来,说道:“长公主的狗自然是尊贵的。”
涵因眼观鼻鼻观心站在一旁,这里头数她地位最低,她可不想成了王徵的出气筒,不过王徵果然还是向她转过头来,上下打量着她,笑道:“你们却没见,有些狗自以为得了势,便可以跟主人平起平坐了,更有甚者反咬主人一口。碰上这样的狗就要狠狠的教训,让它们记得自己的身份。”
王徵心情不好,其他人也兴趣缺缺,这场觐见很快就结束了。涵因回自己宫里的时候正好跟嘉宁长公主顺路,便跟她走在一起。
涵因对嘉宁长公主说道:“殿下还是忍忍吧。”她还真是为这位公主担心,她脾气骄纵任性,做事不计后果,根本不把王徵放在眼里,但王徵现在是太后,是宫中最高地位,加上王通重回朝堂,怕她对长公主不利。
嘉宁长公主愤愤道:“哼,你们都怕她,我却不怕,她也不过是父皇的一个妾罢了。拿腔拿调给谁看!”
涵因暗叹一声,说道:“公主也要为驸马考虑考虑啊……”
嘉宁长公主听到涵因提高煜,叹了一口气,说道:“我知道我这脾气早晚招来滔天大祸,可是你知道吗,王通那个老贼竟然提出所有太后都应附先皇庙,他这是什么意思,不就是为了他女儿做铺垫吗?哼,父亲身边只能有母亲,她算什么东西,她的灵位有什么资格放在父亲母亲的旁边!”这个时期,只有一个皇后的灵位能够附庙,而王徵没当过一天正位中宫,连继配都不算,自然争不过已故的元后高氏,王通自然也明白这一点,因此想出一个折中的法子,就是抬举所有太后,这样王徵自然也就更加名正言顺,王家的地位也更高了。这件事跟之前杨煦封自己父亲为皇的事情是一样的,看起来是礼制之争,实际上争的却是地位。
王通因为内部分裂,他对自己派系内的人控制力大不如前,他需要新的人手,这一招也起到投石问路的作用,让想要依附他的人通过对这件事的表态,聚集到自己身边来。同时也逼迫自己派系内部的人明确站队,筛选出忠于自己的人。
这个消息在涵因心里转了个弯,她立刻推断出来,王通在朝堂上获得的支持很有限,因此才要用这种方法来巩固新皇帝的合法性。因此,只要李湛不主动发难,王通和刘公公应该近期也不会跟李湛动手。
嘉宁长公主忽然意识到什么,偷眼看了涵因一下,说道:“呃……其实我的意思是……”
涵因知道,她姐姐也被追尊皇后,如果王徵可以附庙,那么她姐姐也可以,但是人走茶凉,除了她姐姐能得到些虚名,她家里根本没办法通过这件事拿到任何好处,说不定还会成为靶子,她笑道:“殿下不必说了,礼法是国家根本制度,岂能轻易改动。妾身绝不会为一己之私,就心存非分只想,若是那样,之前大行皇帝尚在之事,就会动这个念头了。”涵因知道必然有人盯着她和嘉宁长公主,故意当众说出来,这是在公开表明态度,她知道某些势力在宫中有耳目,这番表态等于宣布拒绝跟王通妥协,她现在相当于李湛在朝中的代表,这也是告诉大家李湛尚未跟王通妥协。
嘉宁长公主有些感激的看着涵因,说道:“我就知道夫人是个明事理之人,哎,可惜如今我这个长公主又算什么,高家又算什么……”
涵因说道:“再怎么样,殿下也是嫡长公主,自有身份在,只是今时不比往日,殿下还是该谨言慎行,莫要落人口实。”
嘉宁长公主有些无奈的一笑:“儿时养成这样的性子,现在已经改不了了,总觉得父亲、母亲会永远宠着我,只是他们那么早就去了……”
涵因自己也压力巨大,心事重重,一时之间竟想不出什么话来安慰嘉宁长公主,她也知道,此时嘉宁长公主需要的也并非空泛的安慰之词,而只是想要对人说说罢了。于是,她就那样静静的听着。
嘉宁长公主一路说着自己儿时的趣事,走到涵因的寝宫前,涵因便跟公主拜别了,公主握住涵因的手,说道:“还好有你陪我说说话,要不然我都不知道还能跟什么人说。”之后便登上公主的銮驾回去了。
涵因目送嘉宁长公主离开,方回了自己的寝殿,外面又一如既往的被森严的守卫了起来。涵因将门窗关好,让紫鸢、兰儿在外头守着,方展开了手中的一张纸,那是刚才嘉宁长公主握她的手之时,悄悄塞给她的。正是因为她的性格过于大大咧咧,因此,她跟涵因走在一起,并没有被刘公公的人刻意阻止,只是远远盯着。
涵因打开那张揉得有些皱的字条,上面写着:“徐州情势危急,加急军情或于一两日内传至。”
第六百五十一章 阴云
个字条是高煜写的,他不知遗有什么办,先于朝廷得州的战况,又或刘公公和王通怕形势不稳,刻意隐瞒。高煜本就是军中之人,他既然写了这个字条,又冒着风险让公主亲手交给涵因,说明这件事必然是言之有据的。
自己记忆中的历史,安史之乱规模相当浩大,这一次安禄山却是以农民起义军的姿态出现于这个时代。没有三镇节度使的势力,恐怕安禄山不会有那么强大的实力,但所引起的动荡仍然惊人。
涵因不禁感慨,人才就是人才,只要有一点机会,他们还是能达到常人所不及的成就。
涵因握着这张字条,坐在窗边思考良久,最后抬起头来,将字条在登上点燃,对着外面说道:“云际,进来吧,这次就靠你了。”
云际不知什么时候,闪进了屋子,站在涵因的身边,涵因对她细细的交代了起来。
次日,不知道是王通蓄谋已久,还是前一日嘉宁长公主的态度惹恼了太后,驸马高煜被免了禁军统领的职务。新接任的禁军统领不知道是王通的人还是刘公公的人。再一日,徐州州府被安禄山攻陷的消息就传了过来。更令朝廷重臣震惊的是,陈成真的投降了安禄山,并且在这次攻打徐州的战争中为了安禄山@了功一时间官们纷谩旦陈成悖逆朝廷、忘恩负义,然而这种“群情激奋”还是掩盖不住洛阳上下不安的情绪,叛军攻克州府在大隋一百多年的国祚中尚属首次。
刘公公召集了重臣商议,有不少人主张尽快调西北军平乱,但也有人认为应该就近调幽州军,而且上一次高句丽元气大伤,应该不会有余力大举入侵。于是,王通以顾命大臣之名调幽州军去平乱。
还有人建议赶紧回长安,毕竟从东到洛阳,仅有一道虎牢关但是在洛阳和长安之间还有潼关和函谷关。然而这个提议却被刘公公和王通搁置了。
涵因今天的情绪有些急躁,连画了两幅兰花,都被她团掉了,也看不进去煮茶的时候,风炉都快把水熬干了,她也没有把茶投进去,而是握着茶碾,愣在那里想事情,还好紫鸢进来收拾的东西才没把茶壶烧坏。直到晚间,云际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在寝室门外敲了敲那雕花的扇门:“夫人,我回来了。”
涵因本已经躺在了床上,竟亲自汲着鞋下了床,把门拉开,让云际进了屋,随即关上门,问道:“如何?”
“见到了文妈妈,她现在也有人盯着不过她还是有把握出去跟师父联系上。”她口中的“师父”自然是指霄云。
涵因点点头:“我让你打听徐州叛乱的事情,问文妈妈了吗?她那里还有什么消息?”
云际便文妈妈告诉她的徐州州府被安禄山军攻陷,陈成投降以及高煜已经被免职,刘公公和王通商议后决定调幽州军平乱的事情全部转述给了涵因。
这些事情早就传遍了,不需要特别打听,只是涵因被刘公公刻意阻断了消息,所以并不知道外面到底情势如何。
云际擅长潜伏,可以避过刘公公安置在涵因宫内外的耳目,但涵因一直没有用她跟外面保持联系,毕竟刘公公的人实力不差人又多,一两次可以躲过去,次数多了难免被发现,那样的话,涵因最后能动用的手段就没有了。
这一次涵因知道事情非同寻常,再并非普通的朝堂相斗,而是关乎整个国运,也关乎李湛甚至她和孩子们的命运因此涵因不惜让云际出动,一定要掌握外面的消息,早作准备。
最后云际说道:“妈妈联络上了师父,会想办法给我们信儿的
涵因点点头:“现在是特殊时期,你行动一定要小心。”
云际点点头,便下去了。
涵因却一丝困意全无,她的脑子不停转动着,披着衣服,在屋里走来走去,不停的搓着手,她并不冷,却因兴奋浑身发颤。看来刘公公和王通早就知道这件事了,为了防着高煜趁着人心浮动的时候对他们动手,所以先急着收了高煜的兵权,然后再借着大典宣示正统,稳定人心。
这绝对是一个机会,陈成率领的三万精兵被安禄山大败就给河北的反贼极大的鼓舞,河北的局势愈发混乱了。而因为杨即位不到一个月就驾崩,朝廷各势力忙于在新老交替中争斗,根本就没能做出有效的反应,导致安禄山有了喘息的机会,他最终说服了陈成投效于他,并在陈成的帮助下组建了一支相对精干的军队,最终攻克了州府。
这件事给朝廷的震动是巨大的,之前天圣教也占州府,但是地处偏远,而且并非正面攻打下来的,而是跟●的人里应外合拿下,并且天圣教很快被扑灭,影响力毕竟有限,但是这一次不同,徐州是被强攻下来的,安禄山那堆乌合之众现在已经今非昔比可以与朝廷的正规府兵相抗衡了,虽然府兵早已经因为、吃空饷等等原因战斗力下降得一塌糊涂,但是在那些普通的农民眼里,根本不敢跟他们对抗,而安禄山却将他们击败,让那些原本只是想跟着混一口饭吃的人们看到了希望,同时也吸引了一些不得志的野心家们。
接下来的事态发展,就要看幽州军能打败安禄山。如果能够顺利剿灭安禄山,朝廷的威信也大受打击,河北和中原的混乱还会持续,刘公公、王通也只能和李湛合作,到时候就要和他们谈条件。
如果幽州军失败了,那么整个局面就会完全失控。安禄山如果能够战胜辽东精锐部队,一定会信心倍增,况且从徐州到洛阳,几乎是一马平川,除了虎牢关,几乎无险可守,他一定会很快来攻打洛阳。而且各地早已不稳,安禄山声势大涨,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谁也知道之后会发生什么。战争跟政治不一样,政治是可控的,战争的结果却难预料,政治可以妥协交换,但是一旦付之于战争,就再无商量的余地,一切都由输赢决定。
涵因也再无任何把握,最终的结果由李湛的实力决定。
幽州现在的守将是封常清,也是骁勇善战之人,上一次杨煦东征他便是gt随出征将领之一只可惜dx煦有ck@bb争经厶幺看过几本兵,却非要立下不世武功,反而导致大败,东征之后,封常清就驻守幽州,防范高句丽的威胁。好在高句丽也被这场战争搞的元气大伤,也没再惹出什么事来。
涵因对安史之乱印象最深刻的几个名字就是安禄山、史思明、哥舒翰、郭子仪,至于封常清是不是名将,战绩如何却没有多大印象了。所以她也不知道这一战结果会怎样。
她深吸一口气,大隋的国运如何,就看安禄山和幽州军这一战了。
与此同时,刘公公和王通却加紧了登基大典的准备,本来为了表示对其兄的尊重和哀思,新皇也要成服二十七天,登基大典应该在释服后的一个黄道吉日举办。现在他们却等不及了,以新皇是大行皇帝兄弟的名义,而弟为兄服丧应为一年,皇帝服丧以日为月,宣布皇帝成服十二日释服,让钦天监又找了一个黄道吉日,比之前的安排提早了大半个月。
宫中因为登基大典的突然提前变得忙碌不堪,所有的工作都被弄的大乱,一下子闹出不少乱子,王徵也没办法,她的人刚刚接手,对尚宫局里面的管理运作都不熟悉,为了不闹出乱子来,她也只好重新启用了一些尚宫局的老人,并亲自见了文妈妈,让她监督大殿的准备工作。
文妈妈并没有趁机表达自己的不满,而是做足了顺服的姿态,向王徵保证一定尽自己所能,让大典顺利进行,见先太皇太后的老仆颇为识趣,王徵也放心不少。
虽然刘公公仍然对上一次文妈妈违背自己意思,维护传膳宫女的事情恼怒不已,但是他还是默许了,毕竟他不想在大典上弄出笑话来。
这样,文妈妈的自由度也比从前大了不少,也探听到了更多外面的消息。并且跟自己之前老的下属取得了联系。她又趁机出宫了一趟,跟霄云取得了联系。让他早作准备,看看能不能把涵因和两个孩子护送出去。
霄云立刻和自己师门昆仑派的兴隆栈联系,让他们做好准备,随时可以护送涵因一干人等离开洛阳。同时也向师门通报了这边的情况。
不仅昆仑派的门主沈瑶以及地位超然的霄云跟涵因关系深厚,昆仑派在西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