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上六:城墙倒塌在壕沟中。从都邑中发布命令,不要兴兵作战,占问有麻烦。
隍,无水的城壕、壕沟。邑,城邑、京师。《左传·庄公二十八年》中说:“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
城墙本来是挖掘城壕中的泥土垒砌而成,是因为战争的需要而设。现在城墙倒塌,城墙的泥土又回填到原来取土的城壕里,因此说“城复于隍”。城墙为什么会倒塌呢?或者是由于年久自败,或者是由于战争中被摧毁。但联系全卦由九四不利向利转化的趋势看,更有可能是人为的推倒、铲平。把城墙推倒,不再需要城墙,如同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一样,是战争、混乱局面结束的一种标志。例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是把“堕坏城郭”、“夷去险阻”作为自己统一天下的标志和象征。爻辞以此进一步说明,混乱、否塞、不利的局面转化为统一、通泰、安定的局面。天下已经平定,不可再兴师动众、大动干戈,因此说君王自都邑中发布命令告诫“勿用师”,否则“贞吝”。《象》说:“城复于隍,其命乱也。”其中所说的“乱”并不是“混乱”的意思,而恰恰是“治”——安定、正常的意思,这种现象在训诂学上称为“同出而背训”。按照《左传·庄公二十八年》关于“都”、“邑”的界定,君王“自邑”而不是“自都”发布命令,大概因为此“邑”是征战中刚刚占领的敌方城邑,所以没有供奉宗庙先君的牌位在内,因此称为“邑”。
综上,卦辞、初九爻辞从静止的角度、从总体上对事物之间的交通给予肯定,而其他五爻则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比喻阐述通与不通的相互转化,如何在不通中求通,以及在不通的局面下应注意的问题,对于治国、治身都富于启发意义。
治国已如上所述,下面再就治身略谈一二。
医、易二者之间向来被认为有着密切关系,存在大量以《周易》中的易象、易理阐发、说明医理的现象,其中《泰》就是比较典型的一例。
《泰》卦象征天、地的交和亨通的局面,人身为一小宇宙、小天地,是大宇宙、大天地的缩微,因此人体也可以用《泰》卦象征。如元代杨瑀《山居新语》中说:“人中者,以自此而上,眼、耳、鼻皆双窍;自此而下,口及二便皆单窍,成一《泰》卦也。”“人中”是一个穴位名,在鼻下唇上,人中以上部位的鼻、耳、眼都是双窍,人中以下部位的口、尿道口、肛门都是单窍。因为《泰》卦下乾上坤,上坤为中间断开的三阴爻,下乾为中间连接的三阳爻,因此恰好可以用《泰》卦上坤象征人的鼻、耳、眼,下乾象征口、尿道口、肛门。
中国古代思想认为,自然万物的生生灭灭是气聚气散的结果,作为万物之灵的人也不例外。如《素问·宝命全形论》中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庄子·知北游》中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如何,就是由气交情况决定的。气交好的人,就有了健康长寿的基础;气交不好,天地上下不通气,就谈不上健康长寿。那么,人气交的部位在那里呢?就在口鼻之间的人中。所以,古代的相术家看人的寿命长短,就是看人的人中部位。人中深、长、广,就是《泰》卦的格局,表明气交好,就健康长寿;反之,就是《否》卦的格局,就是气交不好,不可能健康长寿。所以,人昏过去,生命危急的时候,很多人都知道去掐按人中。这么一掐,往往就苏醒过来了,转危为安了。为什么呢?就是气交的道路疏通了,打开了,气交恢复了,由否转泰了。
总之,《泰》卦象征了一个自然界风调雨顺,国家政治清明,人民健康安宁的局面。这样的局面是人人所祈求的,所以,每逢春节写春联,“国泰民安”一幅总是少不了的。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否》:乌云遮不住太阳(1)
否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否:到了对小人有利的局面,不利于君子占问。阳去阴来。
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初六:拔茅草而牵引它的同类,占问吉,通顺。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六二:包容奉承,小人吉,大人不顺。
六三:包羞。
六三:蒙受耻辱。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
九四:拥有天命,没有过错,同类享有天命的保佑。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九五:终止闭塞,大人吉。将要丧失!将要丧失!系在丛生的桑树上。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
上九:使否塞的局面倾覆,先是否塞后高兴。
《否》卦无论是卦名还是卦象,都与《泰》卦相反。但是,二卦相反相成,共同探讨和阐述了通泰与否塞的道理以及相互之间的转化。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否:到了对小人有利的局面,不利于君子占问。阳去阴来。
否,闭塞不通。之,到。匪人,与“其人”相对而言,指与君子志不同道不合的小人。
《否》卦与《泰》相反。《泰》乾下坤上,天地阴阳相交而成交通之势,在人事上象征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君子用事、小人失势。《否》则坤下乾上,天地安于原位,阴阳不交,出现闭塞的局面。在人事上象征政治黑暗、社会混乱,小人得势、君子弃用,因此说“大往小来”,《彖》说“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小人导致了否塞的局面,也能在否塞的环境中吃得开,所以说“之匪人”——形势发展到了对小人有利的局面。对小人有利,自然对君子不利。在否塞的形势和环境中,君子难以容身用事、有所作为,因此说“不利君子贞”。在这种形势下,君子应如《象》中所说“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以节俭为德而避难,不可为求荣华富贵而居官位享俸禄。
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初六:拔茅草而牵引它的同类,占问吉,通顺。
《泰》《否》二卦都有“拔茅茹以其汇”一句,但因为语境不同,喻意也不相同。在《泰》中比喻君子同心同德、携手创业;在《否》中比喻君子铲除国君身边结党营私、朋比为奸的小人。处《泰》之时,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的条件,君子可以大干一番事业,因此直接说“征吉”;而处《否》之时,小人当道,环境恶劣,君子要想有所作为,首先要清君侧,铲除当道小人,改变这种否塞的局面为亨通的局面,因此说“贞吉,亨”,《象》说“拔茅贞吉,志在君也”。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六二:包容奉承,小人吉,大人不顺。
政治黑暗、社会混乱之时,小人靠阿谀奉承、溜须拍马而发迹得势。小人奉承地位、权势比自己显赫的人,也喜欢被地位、权势不如自己的人奉承,这是小人的惯用伎俩和惯有心理,因此说“包承,小人吉”。但光明磊落、正气凛然的大人,鄙夷、不屑于此道,即使处“否”之时,也恪守正道、洁身自爱,不与小人同流,出污泥而不染,自然不容于当时,难以得志,因此说“大人否亨”,《象》说“大人否亨,不乱群也”——“不乱群也”也就是“不乱于群”,不与小人同流的意思。
如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虽然身处国君昏庸、佞臣当道的政治环境中,但出污泥而不染,举世混浊而独清,众人皆醉而独醒。就是一个“不乱群”的典型代表。
六三:包羞。
六三:蒙受耻辱。
本爻卦辞过于简单,没有主语,也没有断辞,提供的信息量很少,只能从《否》卦的总体背景来理解。
在否塞不通的政治环境中,正直的大臣本应“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但为了顾全大局,有时需要忍辱负重、包容蒙受耻辱。例如,宋真宗在位年间,天下本不太平,暗流涌动,危机四伏。但宋真宗却想通过封禅来粉饰太平。然而,依照惯例,要进行封禅,必须要天降祥瑞才行,但祥瑞却迟迟没有出现。大臣王钦若看透了真宗的心事,说:“祥瑞这东西,过去也有造出来的,只要君王深信而且崇奉它们,明白地宣示天下,那和真的没有什么不同。”于是,真宗就伪造了神人的“天降之书”,朝中拍马屁的大臣又引经据典来附和、发挥,一时间朝廷上下言祥瑞成风。由于祥瑞是伪造出来的,宋真宗心里总是有点发虚,生怕正直的宰相王旦反对。王钦若又出主意说:“让臣来把皇上的意思先告诉他,探探他的看法!”于是,王钦若寻机把此事说与王旦,王旦口头表示将尽力配合。但宋真宗还是不放心,在一次小型宴会上赐给王旦一坛酒,要他回去和家人共享。王旦回家打开一看,原来是满满一坛大珍珠。如此一来,对于伪造天书封禅之事,王旦即便本来有不同的看法,也不好、不能再说什么了。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否》:乌云遮不住太阳(2)
对小人而言,奉承讨好也并不是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地方、对任何人都行得通,也会自讨没趣、自寻尴尬,这就是俗话说的“拍马屁拍得不是时候(地方)”。仍举宋代的一个例子。有一次,北宋宰相寇准在中书省会餐时,胡须不小心沾上了汤水。寇准的部下丁谓是个喜欢逢迎拍马的小人,连忙上前给“寇大人”擦拂胡须。寇准很看不惯这种嘴脸,当即加以责备,弄得厚脸皮的丁谓竟也羞愧万分,后世称逢迎讨好为“拂须”即由此而来。
进一步说,小人靠阿谀奉迎、留须拍马、结党营私、排斥异己等不正当的手段可以一时发迹得势、窃据高位,但最终免不了落个身败名裂、遗臭万年、自取其羞的下场。这种人爬得越高,往往也摔得越重,就如同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负蝂传》中所描写了一种背善负而又好爬高、名叫负蝂的小虫,“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最后坠地摔死而后止。如宋朝的大奸臣秦桧权倾一时而陷害忠良、卖国求荣、坏事干尽,不仅自身落了个可耻的下场,也连累其后人蒙羞。他的十七世孙秦涧泉,曾于岳飞墓前题诗云:“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
九四:拥有天命,没有过错,同类享有天命的保佑。
命,天命。畴,通“俦”,同类,指君子、大人们。离,附离、依附。祉,福祉、福佑。
正如《泰》九三爻中所说:“无平不陂,无往不复。”从九四爻开始,由下坤三阴爻进入上乾三阳爻,犹如拨开乌云见太阳,形势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君子、大人们拥有天命、天道,其思想、行为合乎天命、天道,因而也受到天命、天道的保佑,可以顺利成功地实现自己的理想了,因此说“有命,无咎,畴离祉”,《象》说“有命无咎,志行也”。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九五:终止闭塞,大人吉。将要丧失!将要丧失!系在丛生的桑树上。
休,休息、停止,在这里是使动用法,使……停止的意思。其,将、将要。苞,丛生。苞桑,就是丛生的桑树。
物极必反,泰极否来,反之亦然,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天道无亲,不为桀存,不为纣亡”,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延缓或促进这种转换规律的周期,努力促使事物向好的方面转化或保持有利的形势,九五爻辞说“休否”而不说“否休”,正是反映了人们的能动作用在事物转化中发挥的作用。
闭塞不通的局面已经结束,形势开始向有利于君子、大人的方向转化,因此说“大人吉”。但有利的局面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终究会向对立面转化。因此要从大好的局面中看到其中不利的一面,要抱有忧患意识,时刻警惕、及时预防事物向坏的方面转化,正如《系辞》针对本爻所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汉代画像砖中的“桑林野合图”
桑树丛生易活,根系深入,生命力极强,因此在古代神话中被视为生命之树,是生命、生殖力的象征,历史上很多人物的出生都与桑树有关。例如,关于夏人的始祖大禹的出生,《楚辞·天问》曾问道:怎么遇到那个涂山女,和他在台桑私通?言外之意就是说,大禹是他的父亲鲧与涂山女在台桑私通而生。《春秋元命苞》中载,后稷的母亲姜嫄游历宫,在一个叫扶桑的地方,脚踩了一个大脚印,然后生下了后稷。在《诗经》中,桑或桑林也大多与男女之情有关,如《啵纭どV小贰捌谖液跎V校液跎瞎保囤羯!贰摆羯S邪ⅲ湟队心选<燃樱淅秩绾危俊倍际敲栊茨信谏A种杏幕帷D信砸谏A衷蓟幔松A种赜木玻屎纤登那幕耙酝猓灿肷O笳魃⑸沉τ泄亍
“桑”又与“丧”谐音,因此桑树也象征死亡。有这样的传说:南方赤帝的女儿学道成仙,居住在南阳崿山的桑树上,赤帝以火焚之,其女因此升天,所以有“帝女之桑”之说。另外,古时墓地旁边多植桑树,也表明了桑树的这种象征意义。
《否》:乌云遮不住太阳(3)
从上面所述桑的象征意义看,桑代表生命的生、死两极,生、死也由此轮回。爻辞说“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将要灭亡,将要灭亡,全系在丛生的桑树之上!其意正在于警示人们注意生存与死亡之间的转化。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与“无平不陂,无往不复”一致的矛盾转化规律。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
上九:使否塞的局面倾覆,先是否塞后高兴。
倾,使……倾覆。“倾否”之“倾”犹“休否”之“休”,都是使动用法,同样反映出由否塞向通泰转化中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君子们先是在否塞的环境中郁郁寡欢不得志,后拨乱反正,转“否”为“泰”而扬眉吐气,洋溢出奋斗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因此说“先否后喜”。
读了《泰》《否》两卦,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其中深沉的忧患意识,安与危、成与败、生与死等的转化似乎只是瞬间之事。这不禁令我们想起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那段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