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东吴吃软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混在东吴吃软饭-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作者:coxi



第一章酒肆

建安十二年,东吴。

东吴之地原本算不得繁华,然而北方连连战乱,先有董卓,而后是曹操、袁绍、袁术、吕布,几方逐鹿中原,数十万百姓被卷入其中。

战争不仅夺走百姓的财产,还剥夺他们的生命,为了寻求安稳的生活,百姓们不得不离乡背井,迁往东吴。

这些人中,不仅有满腹经纶的学士,也有商人和手工业者,他们将知识和技术一并带到了东吴,使得东吴的经济得以发展,再加上东吴气候宜人,适合农作物生长,百姓们在这里安居乐业,东吴的国力因此大为增强。

曲阿城就是东吴繁荣的缩影,城中车水马龙,各类商贩济济一堂,吴地水路发达,在曲阿城里,没有买不到的商品。

城里酒肆的生意向来是很好的,那些衣食无忧又无事可做的人,喜欢在酒肆里高谈阔论,煮酒论天下豪雄,北方的战事、南方的局面、丞相的**韵事,都是他们谈论之事。

不过近日,这家名为“南风”的酒肆却多了一个消遣的勾当,那就是听人说书。

说书的是一位未及弱冠的少年,虽说年纪轻轻,但是从他嘴里说出来的故事,却远比他人的生动,跌宕起伏的内容,令人意想不到的情节和人物,让所有听他说书的人叹为观止。

少年的名字叫做杨林,杨林在这家酒肆里说书,已经有两个多月了,照他自己的说法,是为了糊口,起初酒肆的老板并不待见他,只是出于同情才允许他在这儿说书,而付给他的酬劳却少得可怜。

后来,杨林的说书吸引了不少酒客,酒肆的生意也越来越火爆,老板这才给杨林涨了酬劳,并且为他安排了住处。

时日久了,杨林的名气也越来越大,许多人甚至从千里之外慕名而来,只是为了听他说两个时辰的书,但每当杨林说书完毕,这些人都感叹不虚此行!

今日和往日一样,酒肆里坐满了酒客,而酒肆的正中央摆放着一张小桌,杨林就坐在这张小桌前。

这次的故事,是关于春秋时鲁国的公子鲁修的——

“鲁修幼时,被送去齐国为质,同被送去的还有其胞妹,兄妹被寄养在齐国一户姓朱的贵族家里,一年后,鲁君不顾兄妹死活,毅然对齐国动兵,鲁国占有齐地,鲁修之妹却在兵乱中受伤致残,兄妹侥幸逃生,鲁修立誓向鲁国复仇。

机缘巧合之下,鲁修习得了鸡鸭之术的仙法,此仙法能蛊惑人心,将他人为己所用,鲁修借助于鸡鸭之术,收买人心,拥兵自重,利用齐人对鲁国之恨,向鲁国发难……”

杨林的声音富有磁性,再加上他所说的故事扣人心弦,酒客们不由得听得入迷,一时间,酒肆里只有杨林的说书声,酒客们甚至忘记了喝酒,只是随着杨林的故事心绪起伏。

说书的时间是两个时辰,在这两个时辰里,杨林将鲁修复仇的故事说得绘声绘色,令酒客们情绪激昂,而故事的结局,也是酒客们所没有想到的。

“鲁修以鸡鸭之术,手刃亲父,继位鲁君,然齐鲁两国却在战乱中受创,致使民不聊生,各处势力蠢蠢欲动,鲁修亲率举国之兵,将各处势力逐一剪灭,并施行暴政,当鲁修统一齐鲁,民众之恨便聚于鲁修一人身上,鲁修见时机成熟,便派剑术高明的刺客,在众目睽睽之下将自己刺杀,民众之恨随鲁修之死而烟消云散,齐鲁之地也迎来了太平盛世。”

故事嘎然而止,但余音绕梁,酒客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事到如今,也无人再去管杨林的故事是真实的还是杜撰的,只要故事动听,众人就很满足了。

杨林这才喝了一口茶,两个时辰里口若悬河,他竟滴水未进,环顾四周酒客,杨林的眼神中露出一丝难以理解的神色。

良久,酒客们才从故事中摆脱出来,一位书生打扮的酒客说道:“杨兄,在下自幼熟读春秋,却从不知晓鲁国有鲁修这样的君主,也不知晓鲁国竟然占有了齐地。”

说书之后,那些意犹未尽的酒客会对杨林的故事加以评论,这也是在酒肆里听书的趣处之一。

杨林自然知道自己的故事是假的,不过却异常平静的说道:“自古以来,史书都是胜者所写,千百年来,史料被肆意攒写,记载在史书上的,未必为实,事实之事,却未必记入史册,昔日曹公落难之时,借宿友人家中,却因多疑,误杀友人全家,曹公言: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试想一下,倘若曹公真得了天下,他所说的,会不会记入史册?”

杨林提到曹操,酒客们立即兴奋起来,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现已破袁绍、除袁术,统一北方,天下英雄,无人与之匹敌,正是江东的酒肆中被谈论最多之人。

一位稍老一些的酒客借着杨林所讲的故事,臆测道:“倘若曹公真得了天下,那么他所背负的恨意,实不下于鲁修,到了那时,丞相是否也会一死以平天下民愤,还我们一个太平盛世?”

众人哈哈大笑,天下枭雄于乱世逐鹿,皆为一己之私,曹操虽名为汉相,却实为汉贼,倘若他得了天下,只怕会取汉帝而代之,谁又能奢望他为了天下百姓去死?

笑过之后,酒客们的话题又回到了杨林所讲的故事上,道:“杨兄今日所说虽妙,但在下还是喜听上一次的故事,这‘流星私塾’之事,倒真奇妙得紧,且不说杉菜女一位贫家女子怎么上的私塾,这道明子也是饱学诗书之人,怎么能因一点小事,煽动同窗向一位女子发难,而后两人又怎么终成眷属,实在是曲折离奇,令人赞叹不已。”

杨林道:“人生而平等,女子又怎么不能上私塾?天下之事,无奇不有,只需放开眼界,便定能见到之前从未见过之事。”

虽说说书的时间已经到了,但酒客们却不愿离去,在说书之余,与说书人杨林攀谈,倒也是一件趣事,杨林学识渊博,知人所不知之事,他的观点论据,看似新奇玄怪,却又无懈可击,在酒客们之中,自然也有不是为了听故事,而是为了听杨林的见解之人在。

眼下江东之地虽然繁荣,但北方的曹操虎视眈眈,无人不诚惶诚恐,只怕这太平也维持不了太长时日,一旦曹贼发难,江东立即会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的民众,就又会流离失所,江东之人,颇为关切局势,在酒肆、茶馆之中论谈,也是近来江东民众常做之事。

酒客们商谈正酣,一辆马车突然停在了南风酒肆门口,从马车上下来三人,都做家丁打扮,虽说穿的都是下人的衣裳,但衣料的材质却是上等的,尤其是走在最前的那位,四十多岁,目光如炬,道貌岸然。

三人视酒客如无物,径直走进酒肆,酒客们知道这三人来历不凡,不由得让开了一条道,三人来到杨林的面前,为首的问道:“你就是当下曲阿城里最好的说书先生杨林?”

杨林道:“不敢当,知音们抬举而已。”

为首的又道:“公主殿下想请你去为她说书,跟我们走吧!”

酒客们大惊,这句话,已点明了此三人的身份。

在曲阿,只有一人能够被称为“公主”,那就是东吴的主公孙权的胞妹孙仁殿下。

小霸王孙策早逝,统御东吴的重担落在了孙策的弟弟孙权身上,孙权礼贤下士,吐故纳新,将东吴治理得井井有条,麾下贤臣猛将不计其数。

东吴的大本营在柴桑,但是孙氏的家人,却住在曲阿,早年孙氏家族南迁至此,后不断壮大,现如今,孙氏已然成为了东吴之王,曲阿之人也早已认定江东之地姓孙,却已然不知汉家天下是姓刘的了。

众人唏嘘不已,未料到一名小小的说书先生,竟然能收到东吴公主的召见,皆满心羡慕。

“好吧,我随你们去。”

杨林站起身来,不过脸上却没有受宠若惊的表情,反倒是从眸子中,透出一阵寒光出来。

第二章孙府

这三人,正是孙府的下人,为首的那位,正是孙府的管家李吉,他们虽是下人,不过在这曲阿之地,也颇有地位,普通人一见到孙府的车马,立即避道让行。

孙府下人的吃穿用度均是不凡,就算是较之曲阿的富裕人家,也有过之,因此这三人虽穿下人服饰,但整套衣裳却是用上等布料制成的,价值不菲。

杨林向三人打了招呼,便上了马车。

一人驾车,杨林则在车中闭目养神,方才说了两个时辰的书,有些口干舌燥,也有些疲惫。

马车在曲阿城里驰行,一路上,李吉也没有和杨林攀谈,杨林也不介意。

这些人名义上是下人,但是在江东之地,无疑就如同皇宫里的内侍一样,他们自然瞧不起走江湖的说书先生,至于那位深闺里的公主殿下,大概是闲得无聊,才让自己去给她说书的吧?

约莫半个时辰,马车就来到了孙府门前,孙府虽然比不上皇宫大院,但是也颇为气派,整座府邸占了曲阿城三分之一的面积。

李吉应了门,马车便行驶入内,府邸之内甚是开阔,不仅车马可行,两旁的树木花草也种植得别具匠心。

不过杨林对于此间的奢华不屑一顾,依旧半闭双眼,马车拐了一个弯,便停在了孙府后院之前。

后院和前院不同,是孙氏族人女眷的居住之地,外人是不能进去的,只有丫鬟、奴仆才允许入内,李吉让杨林下了马车,便领着杨林进了后院。

和前院相比,后院又是一番景致,亭台楼阁,别有洞天,树木郁郁葱葱,奇花异草不计其数。

李吉带着杨林径直来到了一座装潢精巧的别院,刚一入内,就见到一名女子在舞剑!

女子身穿青色衣衫,素雅而不失华贵,衣衫的领口、袖口处都绣着金丝,一枝凤钗,却是头上唯一的饰品。

李吉上前禀告道:“公主殿下,人带来了。”

这名女子正是东吴的公主孙仁殿下,孙仁停下手中的剑,瞧了一眼杨林,道:“过来吧。”

杨林来到孙仁的身边,细瞧这位公主,的确是一等一的美人,柳眉凤眼,面容红润,身材纤细匀称,就算不施脂粉,也如璧人一般。

孙仁问杨林道:“你就是曲阿城里最好的说书先生?”

杨林点头,却不出声。

孙仁又问道:“那你会说些什么?”

杨林反问道:“公主想听些什么?”

孙仁面露微笑,不再追问,抖动起手中的剑,又再挥舞起来。

虽是女子,但仁公主的剑术却并非花拳绣腿,举重若轻,进退有度,舞的是一套实战性极强的剑法,杨林在一旁默不作声的看着,直到孙仁将一套剑法使完。

侍女送来了湿巾,孙仁擦拭了头上的汗水,便让侍女下去了,随后孙仁看了李吉一眼,道:“你也下去!”

管家李吉虽不放心仁公主和一个生人待在一起,但无奈公主的命令,便只好退出了别院。

四下已无他人,仁公主便对杨林说道:“你讲一个侠士的故事来听听。”

杨林恭敬道:“既然如此,不才便给公主讲一个宋国大侠郭靖保家卫国,阻异族入侵的故事。”

孙仁莞尔一笑,便又舞起剑来,仁公主绰号弓腰姬,似乎就算是听故事的时候,也喜欢舞刀弄枪的。

杨林并不介意仁公主如何听自己的故事,自己寻了一处石凳,安静的坐下,便开始讲起来。

“郭靖还没出世,父亲就被人杀害了,其母为了躲避追杀,逃到了外域,在那里诞下了郭靖,郭靖一直长到成年,都从未回过故乡,他有七位师父,却多是三教九流之徒,所学甚杂。”

石凳旁的石桌上,放着一杯清茶,是为练武的仁公主准备的,不过杨林却将它一饮而尽,仁公主视而不见,继续舞自己的剑。

润喉之后,杨林的声音响亮了许多,讲出来的故事娓娓动听,从郭靖在外域被单于招为驸马,一直讲到他和黄蓉的相遇,其中曲折,杨林不由得加油添醋一番。

孙仁虽说一直在舞剑,但是杨林看得出,自己所讲的故事对方是全听进去了的,随着故事中的**迭起,仁公主舞剑的速度骤快,在说到平缓一点的情节时,仁公主便会放慢节奏。

“刷!”

杨林正说着,孙仁的剑却突然抵住他的咽喉,仁公主道:“小小宋国,竟会被戎狄掂记,然宋国地处河南,怎会和戎狄接壤?你的故事,当真漏洞百出!”

剑锋逼迫,杨林却并不慌忙,因他知道公主不会对他怎样,道:“公主殿下,历史总是虚实难分,信则有,不信则无,你又何必吹毛求疵呢?”

仁公主一笑,剑锋抽离杨林,继续舞剑,她离杨林较近,呼呼的剑风直扑杨林,寒气逼人,似乎有意吓唬杨林,但杨林却不为所动,只管说自己的故事,情节张弛有度,不紧不慢,仁公主见吓唬不了他,舞剑便又离得远了些。

在说到郭靖舍弃外域公主,毅然回宋之时,仁公主的剑锋明显转慢,大概是被郭靖的英雄气概所震撼。

故事的最后,郭靖为了保卫宋国的城池,殉城而亡,随着杨林故事的终结,仁公主舞剑也停了。

“结束了?”孙仁问道。

“是的。”

孙仁一边舞剑一边听故事,虽说分心二用,但她却将故事原原本本的听完了,听完之后,她还由不得发出感叹,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话倒也说得真切,天下习武之人,理应如此,可惜太史公的《史记》上所记载的侠士,多是刺客或占山为王的匪类,他们若真能为国为民,那也算一件幸事。”

仁公主喜好舞刀弄枪,因此便喜好听侠士的故事,在她想来,侠士多为劫富济贫、只身浪迹天涯之徒,如刺秦的荆轲,又或者汉代大侠郭解,却未想到杨林所说的这位大侠,却比这两位更上一层楼,在杨林故事的感染下,仁公主竟对如此的侠士心生神往。

“来人!”

孙仁嚷了一句,便立即有人进到别院,仁公主对那人道:“你带他去领赏!”

家丁正要带杨林下去,不料杨林却道:“公主殿下,不才说书,只求糊口而已,金银再多我也不会花,这赏赐就免了吧。”

仁公主不想这位说书先生竟如此与众不同,却也不勉强他,见他不要赏赐,便让家丁出去了。

杨林借机辞行,仁公主却有些依依不舍,道:“这就告辞了?你说书后不是会为听书者答疑解惑吗?”

杨林道:“言者之意,听者未必能够尽数理会,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