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一愣,随即笑道:“吕布虽然看上去十分强悍,但在我看来,他不过是外强中干罢了。他疆域广大,表示他边境线极长,需要大量士兵驻守,分散了力量。他统治下人口众多,固然可怕,但他目无君父,是国之逆贼,百姓心中不服,且他鼓励百姓逐利,使人心离散。他兵精粮足,不过空费国力,无善用之人,不过是一堆废铁罢了,如若交战,一战可定。”
曹操勉强点了点头,他也知道,郭嘉这是在宽慰他,他犹豫了好一会才道:“依奉孝看,我们应该……”
郭嘉坚定的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主公大军已经集结,没有缓和的余地了。嘉愿驻守许都,沮则注驻守豫州,以待丞相凯旋。”
曹操沉吟良久,愤然而起道:“如此,有劳则注、奉孝了。整备兵马,来日出兵……”
孙策这次表现得有些急燥,他太想收拾袁术了,他要把自己在他那里受到的痛苦,受到的屈辱十倍、百倍的偿还给那个混蛋。为了这次战争,他准备得很充分,除了最精锐的部队“越甲军”外,他还出动了三万步兵,五千骑兵,以及艨艟巨舰百只。为了这次战斗,他几乎调动了江东所有的骑兵。
程普为先锋大将,蒋钦、周泰二将为副手,率领一万人马先行,逢山修路,遇水搭桥,抢占要害之地。孙策自监中军,以虞翻为参军,韩当、陈武、董袭、凌操、太史慈为将,将兵二万五千,随后策应。以黄盖为粮官,朱然、潘璋、丁奉为副将,总督各路粮草,率领水军往来接应。又任命周瑜为水军大都督,总揽江东军事,任命张昭总督江东政事。
周瑜似乎有些担心,一直送到江边,还是不肯回转。
孙策知道他的心意,微笑道:“公瑾不必担忧,想我孙策征战沙场数年,大小战七十余场,未尝一败,此去大军联结,实力雄厚,又怎么会有危险呢?”
周瑜轻轻苦笑道:“主公何必瞒我呢?你此去明里是讨伐袁术,暗里却是要和曹操、刘表争夺淮南之地。刘表还好说,为人老朽懦弱,不复当年之勇,但曹操却是世之枭雄,有虎狼之姿,手下精兵强将众多,不可等闲视之。我军虽然骁勇善战,但多擅舟车,在平原之地,怕是不能抵挡北方的精锐。主公此去,当小心行事,万不可因小失大。”
孙策点头道:“公瑾之言,我岂不知,但我江东地广人稀,已经到了发展的瓶颈。虽然有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之说,但北方群雄逐渐消亡,情势已十分明朗,二十年的时间,对我们来说,太奢侈了。我们等不起。淮南之地,是天下最富庶的地方之一,是帝王的基业,只有夺取并占领他,我们才有和北方诸侯对抗的资本,否则,我们只能是一方蛮夷,成不了什么大气候。”
周瑜摇头道:“主公此去,不可莽撞行事。我观曹操、刘备、刘表互有心病,何况还有吕布在一旁虎视耽耽。淮南之地,富庶甲天下,谁占有那里,就等于有了和天下人抗衡的实力。曹操等人莫不是野心勃勃之辈,又怎会容忍你得到那里的。况且袁术也不是简单人物,这场仗的结局还很难说。”
孙策傲然道:“我想要哪里,不需要曹操答应。”
周瑜轻叹道:“伯符,你骁勇善战,英雄无双。但你可知道,你是统帅三军的大将,不是一名不闻的小卒,你的安危关系到全军的胜败。你每次战斗,必然冲锋在前,你又怎么能让我放心呢?”
孙策大笑道:“你放心好了,我虽然不敢说天下第一,但也绝不会弱于吕布。淮南,我要定了。曹操即使打败了袁术,他也元气大伤,又怎么是我的对手呢?你就放心好了。”
周瑜嘴唇动了动,想要说什么,最终放弃了,没有说出口。
刘备接到刘表的书信后,十分无奈,筹备兵马,准备和蔡瑁一同出兵,讨伐袁术。
张飞十分愤怒的道:“大哥,刘表虽然是荆州之主,但也没有权利命令于您,您为什么要听从他的指派,用儿郎们的性命,去做对我们没有任何好处的事情呢?我虽然为人莽撞、愚笨,但也不会做这样百害而无一利的事情。”
刘备微笑道:“三弟长进了,居然也知道百害而无一利。可我们在危难之时,受刘荆州救助之德,不可不报啊。”
关羽插口道:“兄长此言差矣,现在曹操忙于讨伐袁术,许都必然空虚,我们正应趁此机会,率领大军攻占许都,救天子于为难,怎么能因为小义而背弃大义呢?”
刘备也不动怒,只是看了关羽一眼,笑道:“如果我不出兵,曹操必然心存疑虑,提防我。如果我率人马前去,吸引曹贼德注意力,而二弟率领大军偷袭许都,三弟守城,大事可定。”
关、张二人大喜,同时道:“大哥果然厉害。”
张绣插嘴道:“主公三思,如果我们攻占豫州,占领许都,必然要面对强大的吕布,我们现在的实力,似乎还不足以和吕布抗衡,还请主公三思……”
刘备微笑道:“俊义(张绣字)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吕布之所以能有今天这等局面,可谓因人成事。但他为人贪婪好色,好武事,少谋略,重武备,轻文治,虽然拥有天下膏腴之地,却不知道合理利用,休养生息,积聚国力。这样的人,又怎么能是我的对手呢?他不过是一个项羽一般的武夫罢了,我一战就可以击败他,二战就可以俘虏他,根本不用把这等蠢贼放在心上。”
张绣无语,诺诺而退。
刘备率领军马一万,以张绣为副将,会合蔡瑁率领的五万人马,奔赴淮南。
却说袁术在淮南,大兴宫室,不恤百姓,骄奢淫逸,种种恶行,不可历数。闻知曹操大军将至,张勋等将连败数阵,不由得勃然大怒,召集群臣,商议迎战之事。
长史杨大将出班道:“陛下,曹操兴兵十余万,刘表之兵六七万,孙策之兵三五万,合兵达二十余万,且都是百战之师,非我军能敌。为今之计,莫不如据城坚守,拖延日久,贼人粮草不济,而后我军趁势追击,可获全胜。”
袁术大怒道:“敌人远来疲敝,正好趁势攻击,未战先守,可以用怯懦来形容。”遂不听杨大将之言,令大将桥蕤引兵五万作先锋,陈兰、雷薄为副将,支援张勋,于寿春界口迎战曹军。
张勋连败数场,知道曹军骁勇,不可力敌,于寿春界口立定营寨,变营为垒,打算坚守不出。忽然手下报告:桥蕤引兵五万来助。慌忙出营迎接。
二人入帐,张勋备言近日之战,称曹军极其勇猛,淮南兵马,不是他们的对手。
桥蕤得袁术赏识,正是意气风发之时,闻言变色道:“将军何出此言?为什么如此怯懦?陛下让我来此,正是要挫动曹军锐气,斩将立功,待我明日出战,斩将夺旗,以彰显我军之威。”
张勋听闻桥蕤言下之意,是说自己无能,一败再败,不由得怒道:“曹军势大,只宜坚守。”
桥蕤大怒道:“将军莫不是怕我夺了你的功劳不成?”
张勋愤然道:“你何出此言?须知此军中,我是大将。你初来乍到,怎知曹军之勇?如若失利,坏了自家性命是小,挫动我军锐气是大。”
桥蕤勃然大怒,拍案而起道:“将军虽为统帅,但仍需服从陛下的命令。我率军前来助战,陛下特意吩咐出战,难道将军想要违抗陛下的命令不成?”
张勋狠狠的盯着桥蕤,过了好一会才道:“既然有陛下的命令,我也不拦你。你明日自去出战便是。”
桥蕤方才欢喜而退。
张勋部将私下里询问道:“将军,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将军身为主帅,为何让桥蕤这贼嚣张?”
张勋冷冷的道:“他自去寻死路,与我等何干?”
手下心生寒意,诺诺而退。
与此同时,吕布军秘密调动的部队,基本上达到了指定的地点。各地混战随着淮南战争的深入而产生着不可琢磨的变化。
ps:感谢一直以来大家的支持,飞将即将结束,以后一周到两周解禁一章,谢谢大家支持,欢迎大家加群
正文 第七十三章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一)
PS:雪峰新书计划六月十一日上传,即下星期一正式上传,感谢大家支持。票票越多越好,收藏越多越好,点击越多越好。请大家支持,雪峰在这里先说谢谢了。
桥蕤次日出战,正迎上曹操率领的大队人马。
桥蕤拍马出战,陈兰、雷薄压住阵脚。曹操阵中夏侯惇出马。
桥蕤舞刀大骂:“大胆逆贼,竟然敢犯我疆界,还不下马投降?”
夏侯惇被逗得“扑哧”一声,笑了出来,用长枪遥指桥蕤道:“你有多大本事,敢在这里大言不惭?你那主子,骄奢淫逸、贪婪卑劣,是个地地道道的小人,竟然敢狂妄称帝,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现大汉丞相率大军到此,还不下马归降,更待何时?如若不降,大军直进,而等皆为飞灰。”
桥蕤大怒道:“休要猖狂,吃我一刀。”说罢,拍马来战夏侯惇,战不三合,被夏侯惇一枪刺死,淮南兵马大乱。曹操梢鞭一指,众军一拥而上,陈兰、雷薄抵挡不住,带头先走,曹军大胜,斩首无算。
吕虔见淮南兵马畏惧曹军之威,向曹操建议道:“丞相,现在淮南兵马心胆俱丧,如果不趁此机会,并力攻打,若是待他回过气来,少不得一场苦战。”
曹操深以为然,下令众军全力攻打张勋。张勋抵挡不住,败退回寿春。
袁术见众军大败,又听说刘表、刘备、孙策大军都到,方信杨大将有先见之明,慌忙问计。
杨大将沉吟良久道:“眼下我军新败,兵无战心,不可再战。寿春水旱连年,灾荒不断,偏生此地人烟稠密,粮秣缺乏。现如今又动刀兵。骚扰于百姓,民心生怨,曹操兵至,我军难以拒敌。不如留一军坚守寿春,不和敌人交战;待其兵粮耗尽,必然生变。陛下暂且统率御林军渡淮,一来筹备粮草,二来暂避其锋锐。以待时机,大事可定。”
袁术沉吟良久,见众人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于是留杨大将、李丰、乐就、梁刚、陈纪、陈兰、雷薄七人,分兵十万,坚守寿春;其余将卒并库藏金玉宝贝,尽数收拾过淮去了。同时派大将纪灵,率五万人马,坚守合淝。
杨大将待袁术离开后,立刻下令拆除所有宫室、围墙,用于修建、加固城墙。同时下令将寿春周围三十里内所有树木全部砍伐,所有石头全部移走,所有居民全部迁移,所有水源全部投毒,所有能够征集的粮食全部带走,不能带走的全部烧毁。所有村落一律废弃,能拆的都拆走,不能拆的全都焚毁。他要实行坚壁清野的策略。
李丰、乐就、梁刚、陈纪、陈兰、雷薄六人严格执行了杨大将的每一道命令,用的手段十分激烈,一时间哭声四起。有固土难离者,轻壮年一律斩杀,老人则留在荒野,任其自生自灭。
曹操和孙、刘之军会合后,所过之处,但见焦土尸骸,不见一粒粮食,不由得心中忧虑。
张绣偷偷的对刘备道:“主公,袁术军中,必然有精通战阵之人。如此狠毒的计策,一般人是想不出来的,有些人即使想出来,他也不敢使用。这个计策损人不利己,可以用绝户之计来形容。寿春经此一役,没有三五年时间,怕是恢复不过来了。”
刘备微微一笑,有些阴险的道:“曹操损失越大,对我们的好处也越大。如你所说,即使打下了寿春,曹贼怕也得不到什么。而且我观此城城高壕深,急切间难以攻下。况且城中守军达十万之众,有民数十万,我等联军不过三十万,难啊……”
张绣微微一笑,一脸幸灾乐祸之意道:“曹贼战不能胜,退恐人笑,呵呵,难啊。”
刘备看了一眼左右,见没有什么人,这才低声笑道:“待曹操损兵折将,攻下寿春之后,必然和孙策发生冲突,我再挑逗一下蔡瑁,不怕他们不打起来,到时候我二弟兵出宛城,攻掠豫州,则豫州为我基业。然后入西川,攻兖州,北拒吕布,南联孙策,天下可定,汉室可兴,方不负堂堂七尺身躯。”
张绣也被刘备描述的场景弄得激动非常,恨不得早日功成。
孙策显得有些焦虑,他没有想到,袁术手下居然有如此人才,居然将寿春守得如同铁捅般相似。他和刘备、曹操、刘表他们不能比,人家地处中原,手下兵多将广,人口稠密,不像自己的老巢江东,人口稀少,还有门阀掣肘,手下的将士可以说死一个,少一个。
太史慈见城池坚固,心中忧虑,漏夜对孙策道:“袁术留兵十万之众坚守此城,实力远在我军之上,此行怕是要无功而返。如果硬要攻城,必然打损士卒,对江东来说得不偿失。还请主公三思。”
孙策沉吟良久道:“要担心也是曹操担心,他如果不消灭袁术,天下谁还把他手里那个皇帝放在眼里?他要挟天子,令诸侯,必须保证皇帝的威仪。可现在,一个称帝,一个称王,他都没有办法,他的政令又有什么用呢?在曹操眼里,这场战争,政治意义远远大于军事意义。”
太史慈微微苦笑道:“可交战之时,我军士卒必然折损……”
孙策冷冷的道:“就当练兵了。这么难得的机会,上哪里去找?我们今后还要进军中原,怎么能不攻打城池呢,如果没有经验,一样要损失士卒,还不如借此机会,好好训练一下。”
太史慈默然无语,正要退出,孙策突然道:“让儿郎们小心些,安全第一,至于城池,哼,让曹操当主力去吧。”
太史慈明白孙策的心意,微微点头,起身去了。
次日,曹操大会群雄,商议已定,由曹操领一军攻打北面,刘备攻打南面,蔡瑁攻打东面,孙策攻打西面。四路大军一同出发,军旗遍野,杀气腾腾。
杨大将早就有所准备,他派李丰率兵一万五千守卫东门,乐就率兵七千守卫南门,梁刚率军一万五千守卫西门,陈纪率军二万守卫北门,他自己和陈兰、雷薄率领四万人马于城中策应,同时令小将十员,率兵三千,在城中往来巡视,维持治安,如有骚乱,立斩不赦。同时尽征城中青壮上城,辅佐守城。
蔡瑁素来高傲,根本没有把淮南兵马放在眼里,他令族弟蔡中为第一队统领,务必一战成功。
蔡中也不推辞,亲自擂鼓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