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他的意见也不错,我们的销售过程中,不是经常发生销售目标变了的事情吗?这个担心不多余。
是左拐还是右拐呢?他们还在争论。
当时车速70迈,我们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刹车,停下来!
对自己的位置做一判断,电话和团队中其他同事沟通一下,确定最佳的行动方案,根据当时的情况制定我们的行动“策略”,这必须停下来才可以。可是当时我们没有停下来,而是选择了捷径。
我们从六环上了京承高速的时候,因为选择捷径,同伴已经被远远地抛在了后面。当我们以120迈的速度一路高速奔驰,发现远方有个路牌上标识着“顺密路出口”。开车的哥们说“终于到了!我们马上就下高速了!”副驾哥们却拿着打印出来的路线图说,我们要在“密顺路出口”下,不是要在“顺密路出口”。
真实情况又与计划出现了偏差!
如果以120迈的速度直接“冲过去”,在前面去找“密顺路出口”,那如果前面没有怎么办,高速是不可以调头逆行的!如果直接从这个下路岔口“冲出去”,那万一这不是我们所要下的那个路口,前面还有个“密顺路出口”怎么办?
是冲出去,还是冲出去呢?
当时车速120迈,我们正确的选择还是――紧急刹车,停下来!
一个简单的出行都有这么多的意外,路线的不同选择、计划与实际的不符,要求我们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判断,否则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时间和资源上的浪费,还会要带来高速上紧急减速、临时停车的危险,后果多么可怕!
在战争中,目标是所有军事行动计划的关键,如果一名指挥官不清楚敌人的情况、不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和所处的环境,包括地理位置、敌方兵力部署、火力强弱、运粮供给线,甚至天气,没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制定有效的策略而直接投入战斗,那就等于让他手下的兵士去送死。在战场上,错误的时间出现在错误的地点,意味着犯了致使的错误。
复杂销售更是变幻莫测,在销售过程中随时会出现新的、不确定的信息,甚至时时刻刻都有很多意外的发生,我们是不是习惯在极短的时间内想当然地制定策略、作出决定,以120迈的速度高速奔驰呢?销售很忙,整天要忙着拜访客户,忙着准备材料,忙着去客户面前呈现,可我们按照自己的“经验”甚至想当然在瞬间做出的判断,以极快的速度制定每次行动的目标,有多少是合理准确的?这样的行动,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呢?
销售要时刻提醒自己:刹车,停下来!
如何判断项目阶段?
销售人员接受培训,大多是从销售漏斗开始的。
在销售漏斗中我们把销售划分成几个阶段,比如从定位和发掘“目标客户”开始,通过收集客户信息加以分析、拜访并赢得好感而发现销售机会,从而进入引导并确认客户“意向”的阶段。在此阶段我们要积极发现客户的问题及影响,并不断地探索客户的需求,引导客户认识问题并鼓励采取行动,让客户对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感兴趣,这样就进入了“立项”阶段。在立项阶段我们要确认需求,面向客户的关键角色制定销售竞争策略及关系策略,拜访高层赢得信任之后,进入提供客户个性化解决方案的“方案”阶段,方案赢得认可之后会进入“商务阶段”,排除客户疑虑、报价并商务谈判,直至“成交”,实现收入完成销售。
销售漏斗中“目标”、“意向”、“立项”、“方案”、“商务”、“成交”这些阶段的定义和划分,让销售的过程更加清晰、进程更加明确,所以销售漏斗一直指导着我们。销售漏斗的阶段划分,对项目判断和把控、销售管理、销售预测等工作起了关键的作用,对将销售运作的标准化有极大的价值,是销售人员的必修课。
但是,在判断项目所处的阶段时,我们很多销售是将“我是否完成了这个阶段应该做的动作”来作为判断的标准,结果有时候我们发现该做的工作都做了,客户就是不签单,甚至这个项目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客户不做了!
我们分享一个“掩耳盗铃”的故事。
有家中型的流程制造企业是我的客户,他们使用了我们很多的管理软件,包括全公司的供应链、财务、办公自动化等很多管理系统。这家客户和我们合作多年,总经理几次出席我们重要的活动并现身说法,和他们企业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感受,主要的副总、部长也都是我的老朋友,彼此经常走动并小聚。
那次听说他们企业希望将生产管理起来,也就是说要选购一套生产管理系统,我得到这个消息后很高兴,因为几年来我持续卖给他们很多东西,买生产系统,当然要和供应链系统整合,这样才能管理他们的生产投料产品入库,还要和财务系统整合才能管理他们的生产成本,再说我们服务又这么好,大家对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如此满意,这次的生产系统肯定是买我们的。
我们向来非常重视客户,客户有需求要尽快行动,迅速组织了公司的优秀顾问帮客户做调研、设计方案。方案设计出来之后,又给对客户的管理层做了方案汇报,客户并没提出什么异议。紧接着就是报价,我的目标叫作一举拿下,没什么可犹豫的!
因为我们有生产管理系统,方案客户也同意,价格也不贵,特别是又有这么长时间的合作历史,就等着客户和我进行商务谈判了。这时我已经把这个项目录入了销售漏斗的“商务阶段”。
报价是要有技巧的,即要照顾市场价格,又要照顾自己的公司和产品的价值,还要照顾客户的“面子”,所以我在报价时用了心思。听说客户的预算在70万左右,我报了78万,那8万就是留给客户的“面子”。我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在商务谈判过程中,把这个面子顺利地给客户,然后把钱拿回来。
我们进行完商务谈判,成功地把面子给了客户的主管副总,因为他被总经理授权负责此项目,我只要把这个副总“搞定”问题就不大了。当我把报价连同方案交给负责的副总经理时,副总觉得没什么问题,方案大家没什么意见,价格方面又有了优惠,又是老客户彼此这么信任,“我们买管理软件还能买别人的吗?我们走个合同审批流程。”
几天后我给这管副总打电话“合同处理的怎么样了?”副总告诉我“差不多了,就等总经理签字。”我问“总经理在吗?”副总说“应该在,我一会儿去看看,有消息我通知你。”
两天过去了,副总没有通知我。这家客户很忙,我是知道的,因为是民营企业,总经理事无巨细,桌子总是摞着厚厚的合同和文件需要他签字,晚一两天是很正常的事情。
可我心里也着急,马上就要季度末了,这笔款这季度收回来,我还可以拿季度超额奖,所以我给副总打电话“总经理在家吗?”副总说“不巧,昨天总经理出差了。”我问“那合同怎么样了?”副总说“总经理回来我马上找他签字,完了我们就抓紧实施!”我又追问了句“那总经理什么时候回来啊?”他说“三天后吧。”
又过了三天,我知道总经理应该回公司了,又给副总打电话“老兄,怎么样啊,总经理签字了吗?”他说“我马上去,我马上去!”当这位副总拿着合同找总经理时,总经理问了一句话“我们这次买的生产系统能和底层的自动控制系统作接口、实现生产数据的自动采集吗?”副总听了犹豫一下说“这个事情我得问一下。”
就当我正在给老板拍胸脯,月底之前再回款40万,保证超额完成任务的时候,副总的电话打来了,他问“你们这个系统能和控制系统做接口、自动取数吗?”我说“能啊,肯定没问题,这点你放心好啦!”作为销售要象狼一样,咬住就不要放松,此时此刻我当然要追杀一下,紧接着问“合同什么时候能签?”副总说“我马上和老板说一声。”
副总回去和老板汇报“他们可以做”之后,老板又问了一句“你确定?真的可以吗?关于这个他们做过哪家啊?”这时候的副总虽然和我关系很好,但他对我们是不是能做、或做过哪家成功客户没有考察,心里没底。如果这时候他说“可以”,那么他将承担说“可以”的风险,如果后期做不好就全是他的责任。当然他不能说“不可以”,更不能说“老板你等一下,我再去问问”,那样都会显得他很无能。
见副总犹豫不言,总经理递过来一本印刷精美的宣传册和一张名片,说“我去上海出差三天,参加的就是自动化控制大会,有个专门做生产控制的公司不错,他们讲的就是我们想要的,这是他们资料,你联系联系!”
一周以后,合同签了。
我心中的她结婚了,她的老公不是我。
副总不知道这家公司的背景,也不知道这家公司和老板是什么关系,也没法和我说什么,所以在经过一次方案沟通后,快刀乱麻直接和那家公司签单了。而我给老板的月底回款40万的承诺,化为了泡影。不仅我的老板被我忽悠,我老板的老板,也被我的老板忽悠了!
虽然我在后期努力,签回了20万的系统接口开发费,但是对于那个70万的“单一销售目标”来讲,我已经丢掉了。
有没有发现,当我接到那个副总“你们这个系统能和控制系统做接口、自动取数吗”的电话时,我认为这是顾问的疑虑,我必须排除这个疑虑并给客户树立信心。但事实上,客户的需求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客户关键人的需求发生了变化,我已经不是在“商务阶段”,而是回到了“方案阶段”,甚至“意向阶段”了。也就是说,有时候我们的项目是在漏斗中上下跳动的!小的变化都可能改变项目的阶段。
从销售漏斗来讲,我的销售过程和动作是没有问题的!但我们在应用销售漏斗的过程中,很少向上逆向移动,除非是项目丢了,又重新成为下个目标客户。这个问题的原因,在于我们忽悠了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客户的角色!
项目阶段的划分,是根据“客户”这个总体和组织结构划分的,而对客户决策角色、决策流程,甚至客户的内部政治关系,都是忽悠的。有时候企业内有两个观点,一个“主张购买”,一个“不主张购买”,如果我们和“主张购买”的角色关系好一些,那么我们的项目阶段就处在“立项”阶段,如果我们和“不主张购买”的角色关系好一些,我们的项目阶段可能处在“意向”阶段,而这两上不同的阶段,竟然是发生在同一家客户、同一个时间、同一个项目上!
正如我在上面的案例中,给客户讲完方案并报价之后,项目处于“商务阶段”,而总经理的意识中可能项目还处于“方案”阶段,这就导致了“掩耳盗铃”。
老子在《道德经》中讲“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就是告诉销售要想尽各种可能的发生。项目阶段的判断,不仅要考虑我们当下所做工作的内容和重点,还要考虑我们是在向谁做,还会有谁处于“不同”的阶段需要我们去“补课”。我们发现,同个时间的同个项目,我们可能要面向不同的角色,做不同的工作!
根据上述的情况,我个人基于通用的漏斗管理模式,把管理复杂销售的项目阶段简化成“意向”、“方案”、“商务”、“成交”四个阶段,来标识这个项目的总体阶段。而对复杂项目中的每个决策影响力――客户关键角色,我们设置多个“阶段”,去观察不同角色的不同形态,从而制定策略。
对销售来讲,销售漏斗和项目阶段,正如手中的剑。
对于高级销售来讲,可能手中已无剑,而剑在心中!
如何判断竞争态势?
物竞天择,优胜劣汰,这是自然规律,也是销售的规律。
公司在竞争中长大,依靠竞争中生存。当一家公司大到没有竞争对手的时候,正是危险的开始。所以竞争是复杂销售无法避免的。我们制定策略时,竞争是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但一定不是唯一的因素,因为过度关注竞争,会让你忘了客户。
销售经常被经理问“我和竞争对手相比怎么样?”回答大部分是“差不多吧”、“不太妙啊”这些泛泛之词,竞争态势究竟如何,相信所有的销售都会有一种直觉,并且销售的这种直觉是很准确的。直觉很重要,但证据一样重要,分析竞争态势有必要用充分的证据来证明,否则针对同一个项目,乐观自信的人总是感觉项目态势比较好,悲观胆小的人总是感觉危机四伏。
为了制定有效的策略,我们把竞争态势分为四类,劣势、平手、优势、单一竞争。
劣势,我们在这个项目的竞争中有很多不利的因素。在劣势的情况下,可能是我们还没有掌握客户的“概念”或关键需求而已被对手找到,对手的方案已经赢得了客户关键人的认可,我们的方案针对客户的需求有明确的缺陷,可能是客户的某个关键人支持对手而对我们做出负面的评价,或者支持我们的关键人处于内部斗争的下风等等,总之竞争对手已遥遥领先。这些因素都能够影响到项目的发展,如果照此发展下去将是一个可怕的结果,我们必须为之做出策略性的改变。
平手,我们和竞争对手在这个项目中旗鼓相当。大家都有同样获胜的机会,客户的某个决策关键人,或多个关键人综合起来,没有明确的。在平手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找到能够让客户认为我们更有价值的差异,从而将我们与竞争对手区分开。
优势,我们在客户认知层面领先于竞争对手。客户认为我们的产品和方案能够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或者我们占领了更多的“高地”可以控制局面等等。在优势情况下,我们要尽可能地加强自己的优势,把项目向成交的方向推进,同时关注自己的劣势和竞争对手可能的行动,以自己的优势平衡客户已知或未知的劣势。
单一竞争,就是目前客户只和我们一家在谈这个项目,没有其他竞争厂商的介入。在过去的时间里,我们对老客户的再销售过程会碰到这种情况,而现在这种情况越来越少。而对客户首次购买遇到单一竞争,往往是可欲不可求。
大家看到单一竞争,都会想到“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