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夜雨品水浒》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湖夜雨品水浒-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水浒中的小配角 
如果将《水浒》当做一部大戏,众好汉、众奸贼就是正反两方的主演角色。不过书中还有几个江湖夜雨点评时没有提过小配角,也比较出彩。在此略提一下: 
一、女使锦儿: 
这林娘子的小丫头锦儿甚是聪明玲俐,多次替主人及时报信,使林娘子幸免于难。机灵勇敢自不消说。后来林冲娘子自缢而死,张教头也病故。家产倒都归了锦儿,锦儿招赘个丈夫过活,也算个不错的结果,算是好人有好报吧。 
二、李小二: 
李小二当时偷人东西,为林冲所救,主张“庭外调解”,没有让李小二吃官司。后来到了沧州,被招为女婿。也算过得不错。后来又无意中探得陆谦、富安等行踪和奸谋,为林冲通风报信,也起了重要作用。只不知后来林冲杀死差拔、陆谦、富安等上山落草,有没有人知晓他和林冲的关系,以致牵连到他们夫妻。书中既没有交代,也无法得知了。 
三、唐牛儿: 
这唐牛儿本是个闲汉,书中这样说: 
“却有郓城县一个卖糟腌的唐二哥,叫做唐牛儿,时常在街上只是帮闲,常常得宋江赍助他;但有些公事去告诉宋江,也落得几贯钱使;宋江要用他时,死命向前。” 
不过后来,没有落得死命,也弄了个半死,唐牛儿正好遇到宋江杀了阎婆惜后被阎婆揪住不放,没法脱身时,唐牛儿上去一打一闹,宋江跑了,唐牛儿可倒了大霉。县官护着宋江,只把唐牛儿拿来拷问。打了一顿板子不说,最后把唐牛儿问成个“故纵凶身在逃”,脊杖二十,刺配五百里外。后来宋江上了山,也没有想起唐牛儿这回事,这就看出宋江和晁盖之间的不同了,晁盖极为讲义气,白胜这等供出自己来的“叛徒”都想着搭救上山。而宋江早忘了唐牛儿这等小角色了,可见宋江的仁义是实用主义,结交好汉是为了对自己有利。像唐牛儿这等有了不多,没有不少的庸人,自然不挂在心中。 
四、郓哥: 
郓哥其实和唐牛儿差不多。一开始郓哥是靠西门庆赍发点盘缠生活(原来西门庆也“仗义疏财”?)。被王婆打了一顿后,才又就告诉武大。然而这也不完全是学雷锋做好事,而是先让武大请他吃了一回酒肉,才告诉人家。颇有点南方人向问路的要“导路费”的风格。后来武松想请他做证人,他也是先看武松拿出来五两银子后,然后心里想道:“这五两银子如何不盘缠得三五个月?便陪待他吃官司也不妨!”。这才同意帮武松作证。其实这郓哥的精神境界并不高,电视剧等上面有美化和拔高之嫌。不过郓哥的命运比那唐牛儿好多了,既没有牢狱之灾,又得了银两。书中写武松特意在自己发配前收拾东西时将了十二三两银子给了郓哥老爹,远比许诺的多。可见武松确实是个好汉,说到做到,心地善良。比之宋江对待唐牛儿好多了。 
五、玉兰: 
玉兰只是张都监的一个丫环。但她的命运比锦儿差远了。张都监假意将她许配给武松为妻。武松当时虽然口上推却,但见了玉兰的容貌,恐怕心下还是乐意的。要是换李逵那种嫉GIRL如仇的,恐怕当场又要掀桌子的干活。武松回去后,书中写“酒食在腹,未能便睡”,恐怕只是个理由罢了,多半还是由于许婚之事激动得睡不着。玉兰心中如何思量,书中没见写。但想必也是思绪如潮。但后来玉兰在张都监的逼迫下亲自诱武松上当,武松对此十分恼怒,最终一刀搠在玉兰心窝里。说来这玉兰也是命薄如纸之人。 
六、韩伯龙: 
这韩伯龙据说也是个好汉,前来投奔梁山,恰好遇到宋江有病,一时没有空接见他。就在山下酒店等着。结果遇到李逵这个杀星。一番言语不合,居然被李逵腰间拔出一把斧,看着韩伯龙道:“把斧头为当”,韩伯龙不知是计,舒手来接,被李逵手起,望面门上只一斧,砍死了。可怜韩伯龙不曾上得梁山,死在李逵之手!说来这李逵也是不明青红皂白,不管是敌是友就乱杀人。而且一贯憨直的李逵居然使诈砍死了老韩,让人连韩伯龙的武功高低也不得而知,甚是遗憾。 
七、许贯忠: 
这人出现在第九十回中,说是燕青的故友,似乎只是个无关紧要的闲人。但其实绝不可等闲视之。且看这人的名字:贯忠。和罗贯中的名十分相似。众所周知,《水浒传》为施耐庵和罗贯中合著,一说罗贯中是施耐庵的学生,好像也有人说施耐庵是罗贯中的学生。不管怎么说,罗贯中和《水浒》这本书关系密切的很。这个人物取这样的名字,恐怕有作者来书中现身说法之意。且看这许贯忠所居的环境: 
“且说许贯忠引了燕青转过几个山嘴,来到一个山凹里,却有三四里方圆平旷的所在。树木丛中,闪着两三处草舍。内中有几间向南傍溪的茅舍。门外竹篱围绕,柴扉半掩,修竹苍松,丹枫翠柏,森密前后。” 
这颇有点像桃花源的地方,不正是我们猜想的作者隐居之处?这人的谈吐见识也是高明:且看这许贯忠笑道: 
“俺又有几分儿不合时宜处,每每见奸党专权,蒙蔽朝廷,因此无志进取,游荡江河……奸邪当道,妒贤嫉能,如鬼如蜮的,都是峨冠博带;忠良正直的,尽被牢笼陷害。小弟的念头久灰。兄长到功成名就之日,也宜寻个退步。自古道:‘飞鸟尽,良弓藏。’” 
说得燕青点头嗟叹。从文中看来,和我们猜测的作者当年的境况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所以此人是应该代表作者而来的,大家千万不可小觑呀。
闲汉与好汉
《水浒》书中写了不少的“闲汉”,这等人说来多为平庸委琐之辈,但却也个别人可以脱颖而出,成为人上人,像高俅便是此中之一。而另外有些闲汉却走了另外的道路,成了梁山好汉。像书中明写出林龙邹渊、独角龙邹润就是闲汉出身,像白日鼠白胜更是没有多少本事的闲汉。 
说来这闲汉和好汉却也没有明显的界限。当然像书中所写唐牛儿、郓哥儿这两个闲汉,既十分贪钱,又无有太多的本领,这两人一个被阎婆子打了一顿,一个被王婆子打了一顿,本事如此不济,当然上不了梁山也当不成好汉。 
书中也有几名闲汉接近或具备了梁山好汉的资格和能力水平,但却因为阴差阳错,终于没有成为天罡地煞之一。 
首先是鲁智深在大相国寺菜园子中踢到粪坑中的那二位,一个叫过街老鼠张三,一个叫青草蛇李四,这两人的出场秀虽然很是丢人现眼,但却知道识英雄重英雄,都把智深当做师父爷娘一样敬重,而且为智深通风报信,从而逃脱了高俅的毒手。按道理说比之白日鼠白胜,本领也不会输于他。但白胜却机运好,七星聚义时入伙,就好像拿了梁山的“原始股”一般,侥幸列入了梁山好汉的行列。而这张三、李四后来没有叙述,虽也可能随智深上山入伙,但却没有成为天罡地煞之数。 
再就是那没毛大虫牛二,说来牛二也是个“黑凛凛的一大汉”,既然“满城人见那厮(牛二)来都躲了”,也定是有些本事,若是也像唐牛儿一般,阎婆一个老太婆都能一巴掌叉下楼梯去,那里能够让众人都害怕。想黑旋风李逵在江州时,也大概如此吧。 
奈何这牛二却命运不好,偏偏在撒泼行凶时遇到杨志这等狠角色,而且偏偏又遇到杨志正走投无路、到处碰壁,憋了一肚子鸟气的时候。又恰好又偏偏杨志手里又握着那把削铁如泥的宝刀。这三件事都巧了,故而牛二的下场是让杨志在“嗓根上搠个正着”,扑地死了。 
也是合当牛二倒霉,若是牛二不是十分醉,或者身法再灵便一些,躲过宝刀,再和杨志斗上几合,然后这时出来个人识得二人的,就说句“两位好汉不要斗了!”然后邀上酒楼,牛二和杨志说不定就化敌为友,结为兄弟。梁山上除了母大虫顾大嫂、病大虫薛永外又多了条没毛大虫牛二。看鲁智深不是也先和杨志打了一场,然后二人意气相投,从此肝胆相照的? 
又或者就算牛二不敌杨志,但杨志手中无刀,也没有过于冲动,只是对牛二饱以老拳,那也就像鲁智深打了小霸王周通,武松醉打了孔亮一般,以后也一样化敌为友,皆大欢喜。其实牛二并不是梁山的阶级敌人,既不是贪官也不是大恶棍,梁山上有好多人和牛二仿佛,奈何牛二却倒了大霉,送了性命不说,更倒霉的是也失去了成为梁山好汉的机会,而且千百年来都将他当做坏蛋来看,恶名难除,其实岂知英雄坏蛋只一线间? 
现在流行一段话,大家可能都比较熟悉了: 
迷信这事,如果干的好,叫宗教。 
愣头青这事,如果干的好,叫新新人类。 
掐人这事,如果干的好,叫按摩。 
跑龙套这事,如果干的好,叫友情出演…… 
套用此语: 
闲汉这事,如果干的好,叫做好汉…… 
牛二这等人,如果干的好,就能成为武二。 
呵,请参看后面的新编搞笑篇中《如果干得好水浒版》)


老种经略相公和小种经略相公
小时候我初读《水浒》一书时,看到鲁智深和史进说起“老种经略相公”和“小种经略相公”之时,当时还以为鲁智深是瞧不起当官的故意这样称乎,觉得这“老种”、“小种”什么的和“杂种”一词也差不了多少。现在才知道,这两人人家本来就姓“种”(而且读chong),而且是爷俩,父亲是老种经略相公种谔,儿子是小种经略相公,叫种师道。(以上是依1995年太白文艺出版社署名为郭芹纳的注解,但好多资料说《水浒》中的“老种”为种师道,“小种”为他的兄弟种师中。)按书中的地位,好像也属于小配角,但这两位也算是边关名将,在历史上的名声比宋江响亮的多,因此另开一文。 
这两人是种世衡的子孙,这种世衡在历史的名望当更响亮一些。种世衡字仲平,洛阳人。1040年春,西夏军常袭扰延州(今陕西延安),当时种世衡建议在延州东北200里处筑城(即青涧城);以强化延州的防御。在守御青涧城期间,与羌民和睦相处,每当西夏军来扰,他已先从当地羌民中获知,就和羌族民兵前往迎击,每战必胜,使边境得安。看来这种世衡深知民族团结的重要作用,大有人民战争的意味。 
当时范仲淹镇守边关,威镇西夏。西夏人有“范老夫子胸中自有百万甲兵”之称。范仲淹听说种世衡这个人长期在陕甘地区任职,特别擅长和善于同少数民族打交道,而且无论是在汉区还是在少数民族地区他的威信都很高,便在巡视环州时特别召见了他,并且委以重任,让种世衡到环州任职,同时勉励:“世衡素得羌心,而青涧城已固,乃奏徙世衡知环州,以镇抚之”。 
种世衡到环州任职后,果不负范仲淹所望,始终恪尽职守,做出许多巩固民族团结,联合羌人同仇敌忾对付西夏的实事。如羌人酋长慕思的部落最强,他常与之交往,彼此之间建立了兄弟一般诚实可信的关系,因而深受慕思的敬重,“由是得其死力”,抗夏保国,坚守阵地,以致夏军不敢进犯。 
种世衡深有谋略,当时西夏国主李元昊手下有个叫野利的人才,十分难对付。种世衡打听到这野利和李元昊的奶妈白姥有矛盾(奇怪,这俩人怎么来得矛盾?难道是这白姥想勾搭人家不成而忌恨吗?史书没有说,我们也不得而知),算是个有缝的蛋,所以种世衡就安排了一场如蒋干盗书一般的反间计,他先收买了一个叫苏吃曩的西夏小子,这小子的父亲和野利比较亲近,种世衡就许给他官职、锦袍、金带等好处,让他把李元昊赏赐给野利的一口宝刀偷了出来,然后故意让西夏方面在诈败的宋营中获得这口宝刀,并得到一些伪造的书信,这些书信为了造假造得逼真,还故意烧毁了大半,只剩下几十字。不过这几十字对野利来说却全是要命的话哦。这李元昊一看,好嘛,证据确凿,再加上他奶妈白姥整天在耳边垫野利的坏话,所谓谎言重复多遍就成真理啦,所以李元昊就处死了野利。史书上说:“野利有大功,死不以罪,自此君臣猜貳,以至不能军。” 可见野利一死,死得可并不是一个人,同时死去的还有西夏方面的军心。就像明朝时崇祯错杀了袁崇焕一样,明军想袁督师那样忠心报国的人都死得那么惨,我们还卖什么命呀,于是后来就整队整队的投降清军。另外史书中还说:“平夏之功,世衡计谋居多,当时人未甚知之。世衡卒,乃录其功,赠观察使。”看来这种世衡做的工作在当时为了保密起来,有好多计谋在保密期未满的时候都没有公布,就好像我国当年研制原子弹的科学家们一样,做了很久的无名英雄。 说来种世衡也是有功于大宋的重臣,种家世代镇守边关,几乎可以和“杨家将”媲美。 种世衡的儿子种谔和孙子种师道都在西北边境出任经略安抚使,也就是书中称的“经略相公”。相公是对地方官员的称呼,比称呼“老爷”亲切。这“经略相公”是军政合一的地方官员,权力比知府、知州大得多。大家看书中鲁达(智深)打死了郑屠后,因为鲁达是“经略相公”帐下的军官,地方官不敢擅自直接抓人,而是先去请示了“经略相公”,得到同意后才敢下文书捉人。可见当时“经略相公”的权力确实极大。 《水浒》中的好多好汉都提到过老种经略相公和小种经略相公,像王进、鲁智深、杨志等都在这经略相公手下任过职,金钱豹子汤隆也以在老种经略相公手下打造过军器为荣。看来好汉们对镇守边关的功臣名将还是极为尊敬的。
“替天行道”
梁山上自宋江主政以来,提出了一个最重要的口号就是“替天行道”,所谓“只反贪官,不反朝廷”,所以最近有个大学教授提出来说《水浒》是部反腐败的作品。 
说来梁山泊里的众好汉和历史上的一些农民起义也有点不一样,没有以推翻当时的政权为目的,也没有提出“均田免粮”这种类似原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口号。甚至也没有像方腊一样攻城掠地,然后割据一方,分封官吏,公然自立为皇。梁山的方针是想让社会秩序正常起来,让所谓的“天道”正常起来,不再是官贪吏酷,非亲不用,非财不取的混乱局面。 
其实说来梁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