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机大臣堂议的结果,决定派遣李鸿章交涉和平。2月22日,李鸿章被召入京参加朝会,议论的中心是日本要求割让领土的问题。李鸿章坚决反对割地说,翁同龢主张倘若清国可以回避割地,即便巨额战费赔偿,清国也可以忍辱负重。大臣孙毓文、徐用仪认为当前形势急迫,若回避日本割地条件,和平交涉将无法继续。朝堂上亦有主张效仿早年俄国皇帝迁都,最后打败拿破仑的古典。迁都案遭到激烈反对,被斥责为放弃国家宗庙社稷的逃跑主义。最终只剩下割让领土一案,李鸿章坚持不可割地,若议割地,立即归国。同时奏请皇上此行和谈让翁同龢一同前往,翁同龢坚称本人非洋务派,固辞赴日参与和谈。下朝后李鸿章连日奔走英、法、德、俄国公使馆,请求各国列强进行外交幹旋,但游说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德国公使忠告:“如果清国不打算迁都的话,势必面临割地的灾难。”英国公使遗憾地表示“清国不付出巨大牺牲,就无法抵御日本对北京的占领”。国家危难中的李鸿章,注意到欧美列强渔翁得利的新动向。3月2日,李鸿章上奏皇帝:“倭人窥我领土由来已久,如今乘连胜之势迫大清割地,看来若不应和日本之要求,恐怕局面将更加严峻。今日之屈辱乃为将来之伸张,若奋发图强,中兴大清非难事也。”翌日军机处给李鸿章下达了赴日和谈全权的承认谕旨。
2月19日,陆奥外相收到美国驻清国公使的电报,清国政府拟任命内阁大学士李鸿章为和谈全权使,要求通告和谈地点。日本外务省立即回电,忠告为防止前次不符规格的全权委任状重蹈覆辙,最好先将全权委任状内容电告日本。清国依照日本要求先发去汉文本委任状。日方提出部分内容不明确,要求附加英文本。由于英文本与汉文本的文意有诸多不合之处,日方要求以英文本作为会谈基准,双方对汉文和英文本的内容又做了若干修改。3月4日,日本政府正式接受清国政府的和谈请求,会谈地点定为日本马关。清国政府通过美国公使向日本转达,按照国际公法惯例,全权委员有权使用密码电报与本国通讯,希望日本政府许可。密码通讯的要求很快得到日本政府的批准。
李鸿章出发前向朝廷提议,为减轻和回避败战国在媾和中的不利地位,以及日本漫天要价,清国需要联合美、英、法、德、俄、意等列强干涉和谈,对日本施加压力。此举虽然系引狼入室之举,但面对清国当前的最大利益,已经没有其他可以选择的良策。
第67节:北洋水师降服始末(7)
3月14日,李鸿章这位身系国家命运的73岁老人,带着皇帝“承认朝鲜独立、割让领土、赔偿军费”的授权,踏上赴日和谈的苦涩旅途。李鸿章的随行官员33人、仆从90人,乘中立国德国的商船“公义号”、“礼裕号”从天津大沽港出发,19日到达日本福冈县北部的小城门司港。两国代表在山口县赤间关市(1902年改称下关市)的旅馆“春帆楼”举行会谈,从3月20日开始至4月17日结束,前后经过七轮会谈,最终签订了日清媾和条约,清称《马关条约》,日称《下关条约》。
清日两国第一轮和谈于3月20日下午4时15分在春帆楼举行。李鸿章一行下午3时入会场楼下小憩,在超过约定时间5分钟后进会议室。李鸿章精神抖擞,伊藤博文全权大臣和李鸿章全权使握手致礼,请各位来宾入座。两国参与和谈交涉的官爵氏名如下:
日本:全权弁理大臣伯爵伊藤博文、全权弁理大臣子爵陆奥宗光、内阁书记官长伊藤巳代治、外务书记官井上胜之助、外务大臣秘书官中田敬义、外务省翻译官陆奥广吉、外务省翻译官楢原陈政。
清国:头等全权大臣一等肃毅伯李鸿章、参议官李经芳(李鸿章养子)、参赞官罗丰禄、参赞官伍廷芳、参赞官马建忠、参赞官卢永铭、参赞官罗庚龄为翻译官。
伊藤博文和李鸿章之间做了寒暄性的谈话,语言使用英语,日本方面翻译为外务书记官井上胜之助,清国方面翻译官为参赞官罗丰禄。
伊藤:“阁下数日海上颠簸,饮食起居可好否?”
李鸿章:“幸运自己仍老健,回想和阁下天津会晤以来已经十年有余。在这期间阁下不辞劳苦为国建功立业,而我等尚未为国尽力徒然老矣,想来余深感惭愧。”
伊藤:“阁下之赞语,实在过誉了。”
李:“几日的航海好在天气舒适,仅一日遭遇风暴,使我船停泊荣城湾24小时,不然会提前一日到达日本。”
伊藤:“阁下从哪里乘船的?是天津港吗?”
李:“是的,在天津埠头乘船,刚刚到达就听说阁下为我等做了细致周到的安排,对此深表谢意。”
伊藤:“当初也选择了其他地点,但是考虑双方会合之便利,故确定了这个偏僻所在,如有不便的地方请多多包涵。”
李:“阁下选择如此山清水秀的好地方,溢于言表。”
伊藤:“他事请稍许再慢慢叙谈,我希望双方先查照彼此的全权委任状。”
李鸿章解开一个黄绢包裹的小包,从画有龙腾图案的圆筒中取出英文版大清国委任状递给伊藤首相。伊藤也恭敬地从一锦袋内取出英文版大日本国委任状递给李鸿章。伊藤把清国委任状递给陆奥子爵传阅,李鸿章将日本委任状递给李经芳传阅。
清国委任状:“大清国大皇帝敕谕,现欲与大日本国重敦睦谊,特授文华殿大学士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一等肃毅伯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与日本所派全权大臣会同商议便宜行事,定立合约条款,予与署名画押之全权,该大臣公忠体国夙著勋劳,定能详慎将事,缔结邦交,不负朕之委任。所定之条款朕亲加查阅,果为妥善便行批准。特敕。”
日本国委任状:“保全天祐践万世一系之帝祚大日本帝国皇帝,此书昭示万民。朕为恢复与大清国之和平,维护永久之友谊,兹授与内阁总理大臣从二位勋一等伯爵伊藤博文、外务大臣从二位勋一等子爵陆奥宗光特命全权弁理大臣,授以记名签字之全权。该大臣奉公诚信、敏捷、谨慎,定能与清国特派全权大臣,共议缔结两国媾和条约,所议定之各条项,朕亲阅认定其妥善后批准生效。”
委任状交换后,李鸿章请求宣读一文书,伊藤首肯。清国代表罗丰禄朗读英文书状:“清国皇帝陛下特命全权大臣提议,本和平谈判伊始,两国应首先承诺休战日,在规定的时间内立即停止水陆交战。此番本大臣授与商议签署回复永久和平之全权,有达成此目标之诚意。在有效之和谈前,首先立约休战是极其必要的。”
HQREAD。 虹桥读吧
第68节:北洋水师降服始末(8)
伊藤:“阁下的备忘录容明日答复,阁下查阅过余等的委任状认为可以吗?”
李:“格式非常正规,没有遗憾之处。”
伊藤:“如无疑议,请阁下接受余等的委任状,余等也接受阁下的委任状。”
李:“可以,阁下对余的委任状满意吗?”
伊藤:“当然(微笑),只是余的委任状有我天皇御亲署名,而阁下的委任状只有国玺印,没有贵国皇帝陛下的亲署。”
李:“按押国玺印乃我大清国之惯例,与他国亲署有相同效力。我国向他国派遣使臣,委任状一律用国玺而非亲署,此乃恒例。如若他日像贵国一样进步了,说不定皇上也会亲自署名。然,余想这种变更还需几多岁月。”
伊藤:“余并无以此为难阁下之意,说来清国何故不认同他国的例规呢?”
李:“在我国的礼仪中,臣下对君主是不能有违礼仪的。”
伊藤:“清国皇帝陛下乃聪明之君,此种礼仪一定会改变的。贵国前回的使节空手而归,着实令余等深感遗憾。然而当时贵国所交付的委任状不但不完整,反让余等认为贵国没有真实求和之诚意。因此今回阁下履行使命前,余等为贵政府实现求和之愿望尽到了最大努力。阁下是贵国政府德高望重的人物,定会洞察到这些事实。余等首先希望确认,贵国是真诚为求和而来的吗?”
李:“我国政府对于求和充满诚意,如果没有诚意,余也不会被任命全权使臣远道而来,请阁下谅察。余是阁下的旧知,于公于私都应该开诚谈话,切望阁下有相同感怀。”
伊藤:“余深感责任之重大,虽明了阁下谈判之诚意,只是还期望阁下凭借素来的经验和肚量,做出妥局的气度。”
李:“在欧洲人眼里,清国和日本是亚洲中两个卓越的大国。我等系相同人种(黄色人种),有类似的文学,社会的相似之处也很多。作为敌人我等更应该是兄弟,从对立关系转向相互重视的立场。两国之间为一些不同认识争斗不休,对友好关系是不益的。阁下比任何人都深知我等东洋人在西洋人眼里的位置,西洋人坐山观虎,现在正是黄色人种应该提防白色人种的时期,余庆幸今回的战争消除了我等间结成联盟的障碍。”
伊藤:“余在天津时,曾为贵国提出许多改革的进言,可是多年来完全没有任何变化,余感到非常遗憾。”
李:“的确,日本正在发生着惊异的变化,阁下的指导对我国的进步和发展有深刻的意义,余与阁下一样未能诱导我的国家,令老朽深感惭愧之至。余相信我朝今后也会改革,然,我国地广人多,有二十一省大行政区,改革比日本要花费更长的年月。余意中的改革愿望并未破灭,余曾经在阁下面前预言过未来的改革,阁下还记得吗?余认为今回的战争得到两个好的结果,第一是欧洲的陆海军作战方式,被黄色人种成功应用得到了验证。第二是永眠的中华开始觉醒,日本给予清国的刺激,相信对我国将来的进步会发生最有益的影响。我国人民对贵国抱怨之声甚多,然,与抱怨之感怀相比,余个人也许应该感谢贵国唤醒了中华国人。如前所述,清日两国乃东洋之大国,科学的知识日本与欧洲均势,清国又有莫大的天然资源,所以两国联合起来对抗欧洲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伊藤:“余相信天为全人种而公平,如果清国从内心希望改良政治,阁下的愿望最终实现是不容置疑的。
李:“余念愿踏遍贵国,寻找我国进步之源,然,余已高龄古稀,纵然学习阁下伟业之经验,欲憾余年不多矣。
伊藤:“我国的进步乃我皇陛下威德的结果,绝非余等之力所及。
李:“贵国皇帝陛下聪明睿智,御身心全倾于国事令人敬仰,然,若没有辅佐陛下的贤相,没有陛下对阁下的信任,总理一国亦难当大任。余毫不怀疑明君贤相国运昌隆之理。
伊藤:“(话题转移)阁下希望继续留在船上吗?
李:“否,余闻听贵方已经郑重准备了下榻之所,希望尽快上陆入宿,不辜友人之厚谊。
第69节:北洋水师降服始末(9)
伊藤:“阁下准备何日上陆?
李:“余明日上午10时上陆。”
伊藤:“下一次会谈何日进行?”
李:“全凭贵方便利,余何日皆无异议。”
伊藤:“明日下午2时会合如何?”
李:“上午10时上陆,下午2时30分可以参会。余有幸与阁下旧知再会,希望阁下没有隔阂,充分开示其所备。今回余老体肩负重任,望阁下不弃多年之旧谊,体察余之苦衷完成使命。”
伊藤:“完全理解阁下之贵意(微笑)。中堂老健却有上等丰肉,余相信阁下有充足的精力重责大任。”
李(回笑):“阁下之体较余虽小却精气满身,其力量胜余数倍,运营国家政治,建功立业足矣。余虽念愿为国尽微薄之力但余龄无多,想来也是遗憾之事。敢问阁下贵庚几何?”
伊藤:“余的年龄55岁,比阁下幼18年。”
李:“即便精力尚在,但余知天寿,今后无从所知。”
伊藤:“相信阁下健康长久,继续为国堪当重任。”
李:“感谢厚意,阁下与陆奥子爵同宿一处吗?”
伊藤:“不,宿处分别。”
李:“贵国皇帝陛下现在广岛吗?”
伊藤:“去年9月13日来到广岛,亲裁陆海军和内外一切政务。”
李:“经常听到贵国皇帝陛下亲操国事的逸闻,阁下近来也非常繁忙吧?”
伊藤:“是的,非常繁忙,余经常往复于东京、广岛之间,不得不主理内外一切政务。”
李:“余已到达贵国,今日会谈之要旨希望和本国政府通电,可以否?”
伊藤:“当然,阁下之要求特别许诺,只是前回张邵二氏来日时没有允许。”
李:“多谢厚意,张邵二氏招致不完美之态,余亦感羞愧,乃因彼二人疏于外国事务之故。”
伊藤:“长久以来,张氏担任美国公使,怎能疏于外国事务。”
李经芳(插话):“张氏只是一般的公使,没有担任今回和谈的经验。”
伊藤(转眼望见伍廷芳):“张邵二氏的失败,恐是此人的过失吧?”
听罢,伍廷芳顿生怒颜,李鸿章大声笑起,李经芳立即解围。
李经芳:“伍氏仅仅是授命陪同张邵二氏,委任事项并不知情。”
伊藤:“无论是否知情,既然陪同,那伍氏也就免不了责任。”
李:“当时阁下并未主张专门人选,所以余之老体就未前来。”
伊藤(微笑):“在外交上专门之事相互重叠并非仅仅清国才有,常因当时情况复杂才出现此种倾向。外交上不遵循各国的规例,就会出现尴尬的窘境。”
李:“贵国贤臣辅弼皇帝陛下国运隆隆,而在我国欲不适用,旧弊难破成为改革的最大障碍。”
伊藤:“然而在我国,要做成一件事获得国会通过,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李:“在我国有比国会更难办的御史(监察官),阁下知道吗?”
伊藤:“余在天津和阁下会谈时说过,御史是自汉朝以来的古代旧制,可以说有害无利,应该断然废除,阁下还记得吗?”
李:“当然,可是在我国谁要提出废除御史必会招致杀身之祸,虽然有文明思想之人士进言,有时偶生效果,但在暗愚时期却会授人以柄。”
伊藤:“贵国应该通晓西洋事情,余认为对贵国是有益无害的良事。我国外交有人称是‘陆奥外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