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杯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圣杯传奇-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公元312年,当君士坦丁大帝在天空中看见十字架的神迹,决定把基督教改变成具有罗马人特征的混血宗教起,罗马教会就一直面对一个两难抉择:应该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又应该在多大程度上卷入极力和政治的世俗斗争?它的目的到底是解救灵魂,还是统治西方世界?从一开始,教会内部就存在分歧。因此,从罗马教会成立的那天起,内部斗争也就开始了。
1958年,马丁神父开始在梵蒂冈任职。威尼斯枢机主教和大主教安吉洛·兰卡利成为罗马教会教皇约翰二十三世。在庇护十二世去世后,人们期待约翰二十三世成为一个过渡期的教皇,但他很快就成为真正的改革者。他扩大了枢机主教神学院的规模,并使之国际化。他召集了历史上第一次罗马教区主教会议,修改了教会法规。他还召集了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提出教会改革的口号。约翰二十三世是一位自由主义者和解放者。他做出的彻底改变意义深远,甚至可以和君士坦丁大帝创立罗马教会相媲美。然而这些举措也使教会内部的分岐浮上水面,而且是从最高极力机关开始。作为教皇,他就代表教会。他传达的信息准确清晰。他只对为灵魂服务感兴趣,而不是世俗权势。
这对许多人来说是值得高兴的消息,但在给予人们更多自由的同时,教皇的措施也破坏了教会的绝对权威和它长期遵循的教规。普通的天主教徒以及一些神父放弃了他们的某些信仰,例如原罪和邪恶。神父们想结婚,女性想成为传教士,主教们想成为地区教皇,人们想拥有控制生育和离婚的权利。同时,作为罗马教区的主教,约翰经常访问他的教区,参观医院、监狱和学校,做其他教皇从没做过的事。当然他很受民众欢迎,但并不受教会权力阶层的欢迎。因为在他的改革下,这些人迅速失去了权力。
教皇约翰二十三世于1963年逝世。许多人为此极度悲伤,但有些人松了一口气。然而太迟了,改变已成定局,罗马教会再也无法恢复成以前的模样。它的极权已被打破。当米兰地区的大主教乔瓦尼·蒙蒂尼接任成为教皇保罗六世时,他说“恶魔已经进入教会,祭坛周围笼罩着烟雾”。他尽了最大努力,但还是无法阻止来自民众和神父们要求继续改革的冲击。
正是在这时,在梵蒂冈内部见证了这一变迁的玛拉基·马丁神父决定切断和教会的联系。他在梵蒂冈服务的时间是从1958年到1964年,他见证了宗教历史上最大的转折点。马丁在这一事件中处于一个独特的位置,亲自参与了变迁中的风云变幻。他知道必须有人为子孙后代记录下这一不朽的时代,而他正是最合适的人选。但他如果继续在梵蒂冈任职就无法以客观的看法进行叙述。因此,他于1964年辞职成为一名作家。他的著作清楚地展示了教会创立初期到现在的内幕以及教会领导人的功过。而且他宣布,在权衡了所有可能性和结果之后,他认为教会已经开始走下坡路,最终必将消亡。

耶稣的后代
在透彻地叙述教会历史时,马丁非常清楚地说明教会中的统治阶层拥有一个信息网,在获得信息方面一直处于优势地位。只要是和教会相关的事对他们来说都不是秘密。相反,他们对于内部秘密往往秘而不宣,除非是教义的需要。马丁神父在书中解密了一个希腊词,它在罗马教会创立之前就出现在皇室的记录中。这个词就是“Desposyni”。
自从被发现起,这个词就一直出现在公众的视线里,但大多数人不清楚它的含意,就算研究了相关资料也是一头雾水。Desposyni在基督教早期是一个极其神圣的词,在此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也是如此。它的意思是“主的后嗣”。马丁神父是这样解释的:这个词专指耶稣的“血亲”。他进一步说明:只有从耶稣母亲一方传承下来的后代才有资格被称为Desposyni。
福音书中指出耶稣出自犹大家族,拥有大卫王的王室血统。大卫王在公元前1000年时统治着耶路撒冷。《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都从男方血缘列出了耶稣的家谱,直到耶稣父亲约瑟。《马太福音》的开头是这样的:“亚伯拉罕的后裔、大卫的子孙、耶稣基督的家谱”。接下来书中历数了耶稣的每一个祖先,直到“雅各生约瑟,就是玛利亚的丈夫。那称为基督的耶稣,是从玛利亚生的”。在《路加福音》中,耶稣的家谱是从后向前追溯的,一直到亚伯拉罕之前,以“以挪士是塞特的儿子,塞特是亚当的儿子,亚当是神的儿子”结束。
在《路加福音》中,耶稣被定论为“上帝的儿子”。《马太福音》中说耶稣是“大卫王的儿子”,这句话不能从字面意义上去理解。这是个象征性的说法,来表明耶稣的血统。然而,再往前推,《路加福音》认为耶稣和大卫王最初的祖先是亚当,他就是“上帝的儿子”。因此,根据这份清楚的族谱,并以《马太福音》中的象征意义为基础,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耶稣的确可以被称为“上帝的儿子”。我在拙著《圣约柜失落的秘密》中已经讨论过圣经各篇关于耶稣是“上帝的儿子”的记载。为了新读者的需要,我在本书的《附录I》中也加入了这些内容。而和本书密切相关的是我们对于Desposyni后代的追寻。
我们已经探讨过,Desposyni的定义是特指耶稣母亲玛利亚这方的血亲。我们发现这个词最早使用是在耶稣受难、复活并升天后。这就把这个词和“后嗣”或者“属于主的人”联系在一起了。根据《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如果耶稣是大卫王家族的后代,那么这个家族的王室血脉就到耶稣终止了,除非他有一个儿子。但在公元70年,当罗马帝国最终镇压了长达4年的犹太人起义时,显然皇帝维斯帕先仍然受到大卫王家族的困扰。这时距耶稣受难已经40年了。在2世纪巴勒斯坦编年史作家赫格西仆的作品中,我们发现维斯帕先下令“寻找大卫王的家人,在犹太人中不允许留下有王室血统的人。”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大卫王的后代在公元70年时还存在着。然而这个命令不是指大卫王的所有后代(即使罗马皇帝很有可能知道他们是谁)。它特指“家人”和“王室血统”,这在很大程度上缩小了范围。
Desposyni一词的首次使用是在赫格西仆同时代的历史学家爱得沙的犹非利加纳斯的著作中。他被普遍认为是基督教计年的创始者,因把耶稣门徒俄巴底亚的一系列著作翻译成拉丁文而闻名。俄巴底亚是由耶稣的兄弟犹大任命的拿撒勒教派巴比伦地区大主教。《俄巴底亚书》共有十卷,是使徒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以《使徒史》为名。然而,像很多其他重要的亲历资料一样,他的书在君士坦丁大帝于4世纪编写的《新约》中被排斥了。在《路加福音》中,俄巴底亚被称为耶稣的72门徒之一。
犹非利加纳斯的著作中还提到,在维斯帕先之前,耶稣还在世时,希律安提帕(希律大帝的儿子)就已经下令毁掉所有大卫王王室的族谱。但犹非利加纳斯进一步指出“一些人秘密保留了记录…并且为保留下他们王室出身的记忆而感到自豪。这些人中就有Desposyni,他们是主的家人。”
在维斯帕先之后继任的是他的儿子提图斯,随后提图斯的弟弟多米田于公元81年继位。多米田比他父亲更痛恨基督徒,他对于基督徒的迫害极其残忍,和处决了圣彼得以及圣保罗的尼禄皇帝一样冷酷无情。据罗马编年史记载,尼禄最喜爱的酷刑就是把基督徒绑在他宫殿花园的树桩上,在晚上把他们像火炬一样点燃。正是在多米田统治时期,《启示录》的作者圣约翰被流放到希腊的拔摩岛。
赫格西仆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多米田下令处决所有Desposyni。虽然许多人被抓,还是有一些人被释放了,并且“在释放后,他们成为教会的领袖,因为他们不仅拥有约柜,还是主的家人。”圣约翰在拔摩岛所著的《启示录》中证实了这一点。在提到对Desposyni的迫害时,他描述了一个戴着索菲娅皇冠的女人逃到荒野躲避代表罗马皇帝的龙的追捕:龙去与她其余的儿女争战。这儿女就是那守神诫命,为耶稣作见证的。“
在那个时代的基督教传统中,信徒认为玛利亚·抹大拉是索菲娅(希腊智慧女神)的化身。《启示录》描述索菲娅戴着由12颗星组成的皇冠。抹大拉在公元44年开始逃亡。当时圣彼得被抓,耶路撒冷国王希律阿格里帕一世已经处决了使徒雅各·半尼其(《使徒行传》)。国王的谋士宣布基督教是破坏性的,会推翻犹太教的权力。但不久后希律阿格里帕就被人毒死。
由于害怕被报复(和暗杀事件有牵连),当时其他使徒都从朱迪亚逃走了。彼得和奋锐党的西蒙逃脱了,但达太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被卡尔基斯(在叙利亚)王希律在约旦河边抓住,并就地处决。玛利亚·抹大拉向年轻的希律阿格里帕二世求助(当时他只有17岁,曾经是圣保罗的学生)。他及时安排她逃到希律王在高卢(法国)的土地上去,希律亚基老(希律安提帕的兄弟)于公元39年被流放于此。希律王的土地在里昂附近的维埃纳,马赛以北。弗拉维斯·约瑟夫斯的著作就是在这件事发生后不久写成的,里面记载罗马人把希律亚基老流放到了这里。那时他的侄子希律阿格里帕一世刚刚继位。加图10《抹大拉和马赛主教》
由此可见,这些历史事件都正好和赫拉班笔下的玛利亚·抹大拉的生平联系起来了。但是现在,我们要研究一下圣约翰在拔摩岛所著的《Apocalypse》。这个词是希腊语,意思是“启示”。因此,它在《新约》中被称为《启示录》。

《启示录》中的抹大拉
公元397年,在决定《新约》正典的迦太基大公会议上,许多经卷没有入选。圣约翰的《启示录》逃避了严格审查的确是一件奇事。教会一直竭尽全力让人们远离《启示录》,甚至说它是不祥和毁灭的险恶之书。在传信会1662年的集会上,传道总会甚至宣传说连Apocalypse这个词本身都是灾难的象征。然而事实上,圣约翰的著作(某些方面的确很深奥)完全符合书名所传递的信息。它的确是一种“启示”。
要理解圣约翰在书中描述的抹大拉的逃亡过程,就要先弄清上一节中提到的“龙去与她其余的儿女争战。这儿女就是那守神诫命,为耶稣作见证的”。他还提到她在逃亡时已经怀孕:“她怀了孕,在生产的艰难中疼痛呼叫”。
神学家一直声称《启示录》中的这段描写是指耶稣的母亲玛利亚(而不是指抹大拉)。而正统教会对此的回应是这不可能是指耶稣的母亲,因为她从没感受到“生产的痛苦”。《创世记》指出分娩和生产的痛苦是上帝对夏娃的惩罚。因此,主教们坚持《启示录》中的女性“一定是个罪人”。怀孕的抹大拉逃亡的场景被17世纪的意大利画家乔凡尼·兰佛郎科等画家以寓言形式描绘出来。
在中世纪的法兰西和佛兰德斯,玛利亚·抹大拉被称为NotreDamedeLumière(我们的光之女神),这说明她就是智慧女神索菲娅的化身。而且在早期和中世纪的绘画中,她常拥有由12颗星组成的索菲娅特有的光环,和圣约翰在《启示录》中提到的一样。最好的例子就是列日附近的韦尔维耶现存的著名黑圣母像。
耶稣的母亲通常被称为“白圣母”,但抹大拉有一类特殊的肖像被称为“黑圣母”。有些雕像是纯黑的,有些只有脸、手和脚是黑的。这不是某些传教士辩称的变色问题。雕像中的母子也完全不具备黑种人的特征,他们只不过是黑色的。有些雕像的装扮很普通,有些雕像却身着王室服饰。从这一点来说,塞纳河畔的纽利有一座雕像让人极度震惊。她戴着金色的王冠,拿着金色的权杖,穿着红黑的长袍,上面装饰着貂皮和百合花饰,这一切都表明她和法国王室血统有密切关系。加图6《巴黎的黑圣母像》
黑圣母崇拜始于公元44年,是从普罗旺斯郎格多克地区的费利埃开始的。到16世纪,法国共发现了近200件类似的肖像。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共发现了450多件。
黑圣母和孩子的形象一直让教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局面,尤其是保存在欧洲著名教堂和圣地里的作品。一些作品被涂上了白色,另一些被收藏起来远离公众的视线。她之所以是黑色的,是因为智慧女神索菲娅是黑色的,她存在于创造天地之前的混沌世界的黑暗中。三世纪的基督教文章《混沌初始》中曾说明过这一点。索菲娅是圣灵的化身,《创世记》中记载“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在“渊面黑暗”时为世界带来光明。
早期基督教神父亚历山大的奥利金(公元185254)认为玛利亚·抹大拉就是《旧约·雅歌》中所说的皇室新娘。她说:“耶路撒冷的众女子啊,我虽然黑,却是秀美”(《雅歌》)。直到中世纪,这一说法还被广泛接受,并且12世纪克勒福的圣伯纳德在著作《雅歌布道》中也曾提到这一观点。在他的第57篇布道中,他暗指玛利亚·抹大拉是“基督的新娘”。
《雅歌》是一个无助的新娘和她的国王丈夫之间的情诗。在他们一来一往的对话中,这位新娘被称为书拉密,这也是她和抹大拉的一个相似之处。书拉密来自叙利亚的边境城镇索拉姆,而我们都知道抹大拉的父亲叙罗也来自叙利亚。
《雅歌》讲述了所罗门王和他的兄弟亚多尼雅争夺书拉密的故事,《列王纪上》也讲述了这个故事。这次争夺使亚多尼雅丧生。《旧约》中的这些细节描写对于理解耶稣和玛利亚·抹大拉的婚姻关系极其重要。
主教们最先把玛利亚·抹大拉看成妓女是因为她和索菲娅的关系,而不是依据《圣经》的记载。对罗马人来说,只要是和希腊有关的就是淫荡的。罗马帝国接过了亚历山大大帝的统治,他们尤其热衷于诽谤希腊灿烂的文明。因此,他们给希腊女神例如索菲娅和阿芙罗狄蒂起了一个共同的绰号Porne,它的意思是“娼妓”。如果玛利亚·抹大拉代表索菲娅,那么她必定也是Porne!
在提到罗马帝国时,圣约翰在《启示录》中使用了文学化的比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