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不安并不来自于片中的可怕情节,而是来自于我对自我的拷问,“当没有任何规则制约时,你会做坏事吗?”我的答案竟是:我会!这是源自人性之下的潜伏的欲念,也许外面每个人心底都静置着邪恶,而禁锢邪恶的束缚一旦开启,那么就有了人类历史上诸多暴行。
我认为,人类文明的根本象征在于控制欲望,这也是人类摆脱野蛮的标志。起先对于欲念的压制来源于道德,这是一种来自人类长久社会活动中积累的理念,明白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这是我国古代儒学的中心之道,但古人云:无德必之,唯德必危。这就是说,没有强制的道德是苍白无力的。从这一点上说,法家倡导的“以法治国”才是治理社会的方法,儒家所谓“以德治国”只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
我们无法抑制欲念的衍生和流动,却可以约束由欲念产生的行为,这就是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规则。我们的邪念可能将某种道德颠覆了千次万次,但带有惩罚性的规则使得邪念无从迸发,并扶正着道德之树,从而形成了法制社会。可谓“人性本恶,而人行总善。”
道德是规则的基础构建,但违背道德却未违背规则,纳撒尼尔·霍桑笔下的威克菲尔德就是这样的人物,也许是出自对流浪的热望,他在某一天离家出走,却只到离家仅有一个街道之隔的旅店住下,并且一住便是二十年。这个离家出走的流浪者更引人注目,读者不禁会由此丈量他距社会伦理道德间的距离,他违背了道德,脱离了本位,但我们不能说他有任何越轨行径,而老练的霍桑为我们解答了难题,他在最后写道:“在看似伤乱的世界中,我们每个人被规范地放在某一个位置,一旦脱离了这个位置,我们将被这个世界永远地遗弃。”这个威克菲尔德将被事实上也的确为这个世界所遗弃。在这里,威克菲尔德违背的是另一种规则,一种社会法则。
正如《麦田守望者》中斯宾塞先生对霍尔顿所说:“人生就是一场球赛,我们却要遵守每一项这样或那样的规则。”是的,我们生存在这个社会,参加这样的“球赛”,就只有遵守所谓“规则”。
第十三节 规则与社会发展
古人云:无规不成方圆。
西谚说: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塑造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置一把沙于纸上,微微振动纸的边缘,沙子便肆意地流动,如果在纸上涂一层明胶,再放之以沙,则粒粒皆安份地粘在纸上,还可以用之做砂纸,赋之以实用价值。
如果把人类比作砂,把社会比作纸,那么规则便是那明胶,它使人类与社会相辅相融,并使人人发挥各自的功用,凝聚为一个坚实的群体,如果没有规则,人类必将是盘散沙。
由此说,规则是社会形成的基础,没有规则便没有人类社会。
然而,规则不是死的,不是成不变的,它要适时、适地、适人、适度。一方面,它要限定,制约人类的行为;另一方面,它也要促进人类的发展与进步。
此所谓“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原始社会中,猎获均分,人人平等,这种规则与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相适应。而如今,按劳分配,能者多得,这则是为了适应当今激烈的人才竞争,优化社会的劳动力。
在古代,政教合一,一个国度的人民大多数只允许信奉统一的宗教,异教徒中,勇者或能改天换地,弱者只是自取灭亡。这种残酷的规则是与当时的强权专政相适应的,而如今,信仰自由,言论自由,人民找到了自我的价值,扩大了生存的范围,这是朝代的要求,是人性独立的需要。
古往今来,人类这群会思考的芦苇以其无限智慧不断探索着最适合生存与发展的环境,也在世代的繁衍中不断去旧取新,追寻着最有利社会进步的规则。
从君主立宪、商鞅变法到罗斯福新政、联合国的成立,再到“改革开放”、“一国两治”和欧盟的扩大,人类从一盘散沙逐渐成为一个充满智慧与魄力的坚不可摧的群体。
我相信,随着更新,更完善的规则的确定,这颗颗金沙将把美丽的星球装点得熠熠生辉,无限灿烂!
第十四节 走出“规则”
幽谷,我的所爱。我最喜欢在无人的季节,独自踏上这无人的小径,不是欲扮陶渊明的隐士之风。也不为追求“踏雪寻梅”的浪漫抑或“独钓寒江雪”的超脱。只因想走出那个由人类以自我为中心制定的规则,在自然之灵中得以陶冶,找回那迷失在都市混乱之中的真我。
静静的深潭,恰似一位身藏不露的隐士,倒映着夕阳一抹淡淡的余辉。坐在潭边大石上,竟发现鱼儿一群群聚拢过来,自在地向我摆尾致意。我惊异了,蓦然想到钓鱼池中的鱼儿,它们不是生命,只是玩偶,它们具备决定命运的权力。而潭中的游鱼,平静而无忧地生活,它们并非得到神灵的护佑,而只是生活在自然的最平常的规则中……
痴痴想着,竟至于伤感,看见水中映出我真情流露的面庞和泪拢的又眸,我知道此时的我可以尽情地渲泄。自然的规则中,万物本是互相融合、互相感动的。我们可以感动周围的人和事,而周围的山川草木、虫鱼飞鸟亦可感动我们,而达到“独怆然而涕下”的境界。而出了这幽谷,步入天天面对的社会,在人类的规则下,男人要觥筹交错地寒暄,女人要极尽妩媚地微笑,每个人活的刻板、生硬,原本因力图完美而导致丧失本色的人类,再也无法感知自然的清纯与生活的细腻甜美。
对着旷野,对着深潭,感受着自然的抚慰,回到这正常的规则中,我才觉得生活原来可以如此清新而洒脱。对苍天诉说我心中的压抑,而苍天却许我一个会心的微笑并告诉我:“放下那些自私的规则,或许,你会发现自然的规则同样适于你们人类。”是啊,人类从出生之日起便觉得自己是世界的宠儿,可以完全不守规则,任意改造社会。诚然,这种心理造就了一个所谓文明世界,然而随着历史的步步推移,自我的固定作法渐成了人类自创的规则,这个规则有益于发展的内容固然不少,但自私的成份也渐渐筑起了人类与自然的一道屏壁,阻断了主宰世间的规律与我们规则的互通,于是这自创的规则逐渐沦为唯心和扭曲,致使很多人迷失了本性。
或许,人们该反思下了,或者像我一样走规则,走入自然的怀抱,理一理生活的得失,反省一下自己的自私与狭隘。找回那些原本也适于我门的自然规律。
走出幽谷,我奇怪地问住在这儿的老人,为什么不围起水潭收门票。老人安静地说:“门票是人类的规则,而自然却希望无私地敞开双臂拥抱她的每个儿女,她不需要也不愿意要门票。”
是的,自然母亲广博而宽客,她仍在苦苦守候,迷途的她的最聪明的孩子,走出自定的小规则,回归,和谐而美好地谱写真实的文明而满载的生活……
第十五节 心灵的眼睛
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也就失去了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也就失去了壮观;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魅力。
既然人生道路是不平坦的,那么走在这坎坷的人生路上,我们要经历风风雨雨的同时,还要面临着心灵的选择——
在闲难面前,我们的心灵选择了拼搏;在失败面前,我们的心灵选择了再次奋斗;在风雨面前,我们的心灵选择了继续前进;在高山脚下,我们的心灵选择了攀登;而在生命面前,我们的心灵选择的是……
登山者在选择向前进和援救快冻僵的陌生人面前,他毅然选择了后者,拯救了生命,也暖和了自己的心灵。对于登山者的行为,我们固然为之感动,然而,年轻的我们,在这生命面前,你是否也暖和了自己的心灵,是否也搀扶着那生命走出了困境?只要你的心灵选择了生命,你一定会的。
“当世界选择了你,你就拥有了灿烂的笑容;当你选择了世界,你就拥有了美丽前景的未来。”在这心灵面前你选择了自己,也就选择子这一个多彩的世界。
总以为梦想的天空总是一片晴空,走过以方才晓得,雨后的天空还会有更美丽的彩虹。我们不能总是选择成功,选择欢笑,选择灿烂的天空,因为我们的这种选择是不现实的。既然我们的心灵选择了生命,我们也就必须选择风雨坎坷,选择痛苦悲哀,选择挫折失败。毕竟,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
在生命面前,我们相信自己心灵的选择是正确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年轻的我们在生命面前,不畏惧挫折,所以坚定了自己心灵的选择。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如此,青春无需任何的忧虑。像那位登山者一样,我们的心灵也选择了拯救生命。
心灵的眼睛,把你从睡梦中唤醒,在现实中努力地奋斗,充实自己的生命。
心灵的眼睛,让你选择了前进,把自己叫醒,在风雪中拯救那陌生人的生命。
生命,从大自然中来,最终又化为缕轻烟,回到大自然中去……
第六章 临窗之风
第一节 临窗之风
风,是流动的空气,它看不见却感觉得到,风软软的柔柔的。
它会在你不经意之时,穿过窗户的细缝中“强行”钻进来为你送来一阵临窗之风,因此,不难看出风宝宝可是个大顽皮蛋,即使你把窗户关的再紧,它也会想方设法绞尽脑汁与你碰面。当你手托腮,坐在窗前想着心事时,临窗之风会为你送来一阵脱俗的清风;当你被逼无奈或百思不得其解的呆坐在窗前时,风宝宝又会与你的头发嬉戏,弄的你痒痒,只要你会心一笑,它便消失了,而且消失的无影无综,好象身上带着魔力,却又留下了快乐与回忆,我想,这,也许是小女生的快乐,当然如果你是个男生也不要紧,享受一下这美好时刻,会给你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乐趣,从而唤醒人们那麻木呆滞的心灵……
临窗之风,虽然它带来的仅仅只是乐趣,可生活中一旦少了它,将会失去多少幸福,多少良机,多少祝福,不是吗?
第二节 重逢时,别流泪
风撩过我的眼睛,站在冬天的边缘,总有种怪怪的,凄凉的感觉,深深的,不知来自何处,照例站在这棵大树底下,莫名的伤感,涌上心头,Nancy是在这里与我相识的,在这样一个初冬的早晨,也是在那年后的同一时刻,同一地点与我挥手告别的,在她走后的几个春秋,每个冬天这个时候,总是习惯性的在这里,仰望湛蓝湛蓝的天空,大概是在等待奇迹,而每次都会留下一点,一点不知名的感觉……
有些事情会不期而遇,有些事情会定期到来。
走到树下,止住脚步,对着空气微笑,好新鲜。有些累,便找了一块空地坐下。我抬起头,仰视着天空,一片树叶不知不觉从我眼前坠落,我不屑地看了一眼,视线随即转移了180,修长的牛仔裤,休闲的运动鞋,挺时尚的,好熟悉,这,这,好象是……是Nancy,是Nancy。我抬头定了定眼,一颗晶莹的泪珠顺势流了下来,不知道是她感染了我,还是我感染了她。
愣住了,流泪了。
“Nancy,冬天,不是伤感的季节。”
“知道,我知道。”
好多话过去埋在心里太深,却连自己也挖不出来了。“好干净”干净的感觉会给我一种快乐的情绪,一种纯粹的恬美。
“Nancy,相遇不容易,我很快乐的,别哭,重缝时,别流泪!”
“两个女孩坐在地上伤心,好傻,呵呵。”
我拉起她的手,临着风,分享每一个快乐的时刻,重缝并不是一切一切的终止,年轻让一切变成可能……
朋友,记住,重缝时,别流泪。
第三节 我的生命线
上海市浦东新区上海市金杨中学初二林超
不经意间,考试正慢慢成为一种习惯,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一想到分数,脑中第一个想到的竟是友情,巴金老人一直以来都是很感激朋友之间的那份友情,可他不知道,作为晚辈的我们面对友谊却是另一种想法,不过这很好理解,因为人的思想是会随着时代以及周围环境的改变而不停地变换。
一切艰辛都只能靠自己去承担,而朋友,朋友只能制造些欢乐或悲伤的气氛罢了。
青春是我们的筹码,分数是我们的命根。分数,考卷,成绩单这三个重要的零件组合在一起便串成了我的生命线,缺一不可。因为他们永远也不能被人类完全地复制。
有时,中午一觉醒来,恍如隔世,有点“到乡翻似烂柯人”的之感,记不得时间,不分晨昏,缠绕的梦依旧混乱,眼看着空旷的屋子,怀念起刚才的那个梦境,闭上眼睛想继续做下去,只可惜梦就像人的胳膊大腿,断了就很难再接上,纵使接上,也不是原来那个样了。
打断美好梦境的是考卷,在这其间,该伤心的伤心过了,该兴奋的也兴奋过了,这两者唯一不同的就是兴奋这东西,过后就忘了,而伤心的东西就像一块膏药贴在心口上,总也拂不去——也不能拂去,那底下往往隐藏着没有愈合的疤……
伤心是成长蜕壳时的痛,是幼稚向成熟交的税。
心中树立远大的理想,庆幸自己还留有一些时间,思绪可以自由驰骋在平原上;可以无忧无虑地飘进思想谷;可以暂时停下走父母设计的轨迹;可以随心所欲的疯;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听音乐。在学习之外的闲暇时刻,这份快感,这份狭意让自己觉得好象身处在世外桃源般,忽然,视线又回到了写字台上,哦,还有作业没有完成,然而这时做作业却感觉轻松了很多,也挺快乐的,至少比那些成天埋头苦干在题海中的同学要强的多。
猛然发现,在我的生命线中原来不单单只有学习,还有快乐,大概这就是苦中作乐的表现吧。嘴上不禁哼起了一首蔡依林的歌,我的世界/变的奇妙而难以言喻/还以为/是从天而降的梦境……
总有属于你自己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