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节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节选)-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看着女儿的杰作:一小碗虾仁!每个虾仁的脖子上套了一片黄瓜!整道菜竟然五彩缤纷:白色、粉色、绿色,真美!想象得出,女儿在制作这道菜时是多么用心!她是想和妈妈共同分享这艺术的杰作。
  12岁的女儿,以一颗与人分享快乐的爱心,亲手制作了这份礼物,并以“家传”的分享方式,留下了她一份小小的心意。苏慧颖充分感受到了,一个幼小的心灵,诚挚地乐于把自己创造的快乐,无偿地奉献给别人。 
                  
第8招 和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乐(2)
  品尝着女儿炒的菜,又甜又咸。甜的是虾,咸的是苏慧颖感动的泪水……
  这就是分享的幸福。就这样,“分享”,成为了凝聚苏慧颖家人的力量。
  这个案例说明:“分”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他实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享”的人是快乐的,因为他感受到了真爱和友谊。
  所以,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乐,让孩子在分享的快乐中健康茁壮的成长。
  许多父母都想和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乐,但在具体的实践里却往往做不到,不知道该如何做?那么,你不妨按照下面的方法来做做看。
  增加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
  父母要尽可能多的增加和孩子的相处。父母之爱是其他任何一种形式的关爱都无法取代的,甚至最慈祥的祖父祖母和最称职的老师也不行。
  多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
  经常的交谈与爱抚是亲子间情感交流的重要渠道。你除了询问孩子“吃饱了吗”“还想要什么”之外,还要学会用“今天你感觉怎么样”,“你是怎么想的”,“你高兴吗”等问句提问,让孩子表达出对一日不见父母的思念之情,并且学会认真聆听孩子内心真实的感受。甚至,在你真的不得不忙于其他事务时,也别忘了给孩子一个歉意的抚摸。
  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心声
  例如:在孩子不愿意去学校时,不要因为上班时间的临近而粗暴地把孩子交给老师,任孩子大声啼哭。那会加重孩子的被抛弃感和分离焦虑。当孩子不愿随老师离去时,你不妨蹲下身子,仔细听听孩子叙述他内心的不安,因为这时孩子更需要的就是父母的倾听、安慰和抚摸。
  让孩子投入伙伴当中
  父母要建议和鼓励孩子与伙伴一起游戏。这是让孩子感受同伙之爱的好机会。另外,和伙伴的友好交往可以帮助孩子克服和父母、亲人暂时分别的焦虑和孤独感,学习分享爱。
  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而敏感,没有任何理由足以让孩子去独自承受孤独。你不能一味的责备孩子们表现出的叛逆、孤僻,因为此时的他们其实在渴望更多的爱,更多的关怀——尤其是源自于父母的不可替代的爱。
  总之,父母和孩子一起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不但有利于家庭之间的协调和睦,更有利于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因此,父母一定要记住,和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乐。 
                  
第9招 注意和孩子说话的语气(1)
  人人都有受尊重的权利,对于孩子也是一样。很多父母不注意与孩子交谈的语气,结果对孩子造成了伤害,这是家庭教育中经常出现的误区。
  很多父母由于没有学会与孩子进行有效的交流,往往在不知不觉中,用一些孩子不会喜欢的声调,说了一些违反自己本意的话,结果和孩子造成了不必要的冲突。
  琳琳气鼓鼓地回到家里,因为下雨,班上原定的郊游没有去成。妈妈见她不高兴,随口说了句:“哭也没用,要玩还有下回呢。又不是我让它下雨,干嘛一脑门子官司啊?”本来琳琳似乎还没有发作的意思,这一本可不得了:先是呜呜地哭了一阵,不一会儿踱到自己的房间,索性趴在床上哭,而且连晚饭也没有出来吃。
  没有哪一位父母打算让孩子伤心,也没有哪一位父母会对自己说“今天只要有可能,我就要让孩子下不来台”,只不过有的时候没有注意罢了。
  也有很多父母在动怒的时候,往往口无遮拦。因为是他们觉得,对于自己的孩子,他们完全有资格骂,所以多难听的话都能说出来。有时觉得说得越难听,越能提醒孩子注意。哪里想到,许多话是有严重后果的,绝对不能说出口。例如:
  “给我滚!就当我没有你这样的儿子!”
  “你以为你是谁,你可是我养大的!”
  “妈妈不要你这种不听话的孩子,现在马上给我滚出去!”
  “你简直一无是处!”
  “你很讨厌!”
  “养个你这样的孩子,我真是倒了八辈子的霉!”
  “你可是我养大的,有本事别让你老子养着你呀!”
  诸如这类的话对孩子都是一种“威胁”。孩子听到,心里会怎么想?也许他还没有关于“自尊”的意识,可是这话会让他感到自己是个没用的人,是个累赘,可又无力改变这个现实。这种矛盾的心理会让孩子惶恐和无所适从。这样的情绪压抑得太久,必定会化为愤怒,总有一天会爆发出来。那时,很可能会有严重的后果了
  有些孩子也许因为太小,就乖乖顺从了父母,但并不表示他认同了父母的话,而是因为内心的恐惧,害怕被父母抛弃。在这样的心理压力下,孩子很难健康成长。
  事实上,未成年的孩子被父母抚养,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父母却把它当作是一种负担,当作一种向孩子炫耀和示威的借口。这种思想和行为很可耻。想想,谁不是由自己的父母抚养成人的?
  还有的孩子比较黏人一点,有时喜欢赖着父母。这个时候父母不耐烦了,就会一把推开孩子说:“你知不知道,你很讨厌!”你不愿意陪着孩子玩也就罢了,为什么还要说这样的话来伤害他的自尊心?这会令孩子因为父母厌恶自己而忧虑。他未必知道父母讨厌自己什么,也不懂分析父母只是不喜欢他黏人这个行为,而非讨厌他本人。如果父母不加以解释,就会在孩子心里留下阴影。
  孩子往往依靠父母来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从父母那里获得关于人和人生的认识,所以父母给予孩子信心和信赖非常重要。可是父母们却经常说许多贬损和否定的话,而从来意识不到它的伤害和严重后果。
  说话是很有学问的一件事,有的人说出来的话会让人备受鼓舞,而有的人说出来的话却让人的心里发堵,同孩子说话更需要语言的艺术。如果父母不注意,什么话拿过来就说,也不管效果如何,反正自己是出气了,长此下去,会给孩子造成逆反心理,不管父母说的话是对是错,他们一概排斥。
  有这样两位小学生的父母,当她们发现孩子的作业做得很不认真时,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效果却大相径庭。
  一位妈妈发现孩子的作业写得特别潦草时,非常生气,一气之下,把孩子的作业本撕掉,说道: “说了你几次了,你怎么就不长个记性,作业还写这么乱,你给我重写!”孩子拿着撕碎的作业本,望着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被妈妈这样蛮横地撕掉,很是生气,嘀咕道:“我就不给你好好写,爱撕你就撕。看你能撕多少。”生气归生气,但明天的作业还得交啊,无奈只得重新写过。孩子心里憋了一口气,写得还不如上次呢?妈妈见了大怒:“我的话你怎么就是不听。”妈妈刚想给撕掉,可一看表已经10点多了,重写已经是不可能了,只好就这样了事。
  而另一位妈妈发现孩子作业写得很糟糕时,虽然也很生气,但她却克制住了自己不满的激动情绪。她知道,孩子不是不能写好,而是态度不认真。于是,她就对孩子说:“孩子,你今天的作业怎么写得这样潦草,这样写老师会认不出来的,你最好重写。我知道,让你写,你是不大情愿的。可为什么我还要坚持让你重写呢?因为妈妈相信你能写好,写第二遍肯定会比第一遍写得快,而且会好得多。妈妈绝对相信你!”孩子一听妈妈的话,再看看自己写的字,就对妈妈说:“妈妈,我再重写一遍。这次我一定认真写。”写完后,他让妈妈看自己写的作业,妈妈认真看过后,高兴地说:“我儿子的作业写得真工整,一定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后来,这个孩子的作业一直写得很好,每天妈妈都会表扬他,他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同样是要求孩子重新写作业,前一位妈妈采用了训斥、强制的办法,给孩子的是压力;而后一位妈妈给孩子的是信任、鼓励,给孩子的是动力,其结果是不同的。 
                  
第9招 注意和孩子说话的语气(2)
  作为父母,要想让孩子接受自己的意见,使教育达到一定的效果,必须学会与孩子说话,必须注意和孩子说话的口气。
  教育专家建议,父母与孩子交谈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诱导式:通过循循善诱,使孩子增知增智,获得乐趣,加深感情。
  协商式:对孩子采取平等的态度,尊重孩子的人格,通过商量和讨论,启发孩子动脑筋想办法,使孩子积极参与交谈。
  说理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当不赞成孩子做什么的时候,应解释原因,说明道理,并使孩子理解。当孩子做错事时,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指出危害,使孩子心服口服。
  另外,在与孩子交谈时,父母注意自己的口气,还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要平等对待孩子
  要从平等的地位出发,不摆父母的架子。在心情好的时候要这样,在心情不佳或被顶撞的时候更要注意态度。
  要以孩子为中心
  要以孩子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谈,当然,有父母和孩子都感兴趣的话题更好。父母与孩子以这类话题交谈最容易沟通,也便于掌握孩子的思想动向。
  要有足够的耐心
  有些问题孩子不一定能很快理解,父母要有耐心帮助孩子慢慢认识。总之,只要父母掌握与孩子交谈的艺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 
                  
第10招 鼓励孩子说出内心的想法
  许多父母,遇到孩子叛逆的态度时,大都会摇头大吐苦水:孩子到底在想些什么?他为什么都不肯告诉我?由此可见,想要打开孩子心门,探一探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为人父母者需要必修的课题。
  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诉说,让孩子体会到关爱和温馨,从而对父母更加亲近与尊敬。这有利于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有利于父母对他们进行目标明确的指导。
  许多父母虽与孩子朝夕相处,却对他们并不了解。不了解孩子的想法,就很难有效地引导孩子成长为自己所希望的人。父母可以通过培养与孩子共同的爱好来达到沟通与交流的目的,如与孩子下棋、一起听音乐、看球赛、游泳等。
  平时下班要经常与孩子谈天说笑,以培养情趣,共享欢乐。父母首先得亲近孩子,取得他的信任,他才能倾诉自己的想法,这是自然而然的。
  只有被孩子认为是最亲近的人,孩子自己才愿意毫无顾忌地向父母敞开胸怀交谈。
  要取得孩子的信任,首先一定要以信任的态度对待他。平时与孩子相处的时候,应当轻松愉快,和孩子进行朋友式的谈心与游乐,也可以打闹和开玩笑,让家庭充满幽默和情趣。此外与孩子说话时,应当以信任亲切的目光看着他,让孩子说话时看着自己。因为目光的接触本身就是一种交流。
  有一个6岁的孩子,刚从奶奶家回到父母身边,有一天,母亲炒了一盘鸡蛋,端到桌子上,接着进厨房继续炒别的菜,等母亲再次来到桌旁时,孩子已把鸡蛋吃得精光。
  但妈妈并未责骂他,只对他说:“父母都还没有吃,你怎么可以一个人把鸡蛋都吃光了呢?”孩子不吭声,却在一旁悄悄掉眼泪。
  母亲问:“你这孩子怎么这样,我又没训斥你,你还哭?”
  经询问才知道,他在奶奶家里时,吃得越多,奶奶越高兴,多吃点儿,奶奶还表扬呢,从没有告诉过他,别人没吃的时候,自己不能都吃完。
  母亲告诉孩子后,孩子从此便知道了做事还要为他人着想。
  父母若一味责怪而不与孩子交流,只能让孩子徒受委屈而又得不到教育,对于年龄大的孩子更是如此。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考虑事情,都是十分单纯、幼稚的,这时父母切不可妄下结论,轻视或嘲笑他,而是应该认真听他的想法,与他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
  让他自己先说,父母再加以评论与引导,着重对事态的现状,进行一些得失利害的分析,鼓励他自己去面对与战胜困难。
  孩子说出了心里话,尽管有时很荒唐,父母也不可取笑,更不可妄加指责。
  父母要允许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意见父母是重视的。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做错事,说错话,父母应语重心长地耐心开导,让他真正知道自己的错误所在。
  父母与孩子谈话时,既要抱平等的、朋友式的态度,又要满怀着父母的慈爱。要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自己。
  该如何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呢?我们可以由以下的步骤开始:
  多和孩子聊天
  现代父母最大的特色,就是“忙”。爸爸忙,妈妈忙,能干的职业妇女在家里最常挂在嘴边的,就是催孩子:赶快洗澡、赶快吃饭、赶快写功课、赶快……
  一忙、一急,哪有时间、哪有心情和孩子好好聊天呢?可是,不多和孩子聊聊,又怎么会知道他在想什么、他想做什么?
  合格的父母,无论再忙,也会找出时间和孩子聊天,做温馨的亲子对话,多听孩子的想法,也适时说理给孩子听,给孩子适当的管教。
  常和孩子接触、聊天,可以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当孩子犯错的那一剎那,心里自然而然就会出现一股约束力量,知道父母曾告诉孩子不可以这样,错事就可以不必发生了。
  学习倾听孩子的话语
  多数人都习惯说话,不习惯听话,尤其是父母面对孩子,更是滔滔不绝,要他做个“听话”的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