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湘军-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是,焦亮在永安对太平天国做了一番考察以后,对洪秀全假借天父和天兄的名义蒙蔽军民的做法不以为然。他上了一道奏章,奉劝洪秀全用文才武功治理属下,而不要依靠妖言惑众。他说,张角、孙恩和徐鸿儒等辈不足效法,开天辟地以来,未曾听说过有人用妖术获得了成功,天王应该立即改正。 。。  。。 
1852年(咸丰二年)(2)
天王看了这道奏章,颇感不悦。
但是焦亮没有顾虑天王的心情,又上一道奏本,建议太平天国不要反孔,不要修改历法。他还说天王的做法,都是模仿秦朝的政策。首先,秦皇自诩功德盖过三皇五帝,而天王则鄙夷伏羲和神农,非议尧舜。秦皇以十月为一年之始,天王则消灭了闰月。秦皇挖掘孔墓,天王则鞭挞孔子遗像。秦皇烧书,天王则将经史投入污秽之中。所以,他不能够同意天王的所作所为。
看了焦亮的这道奏本,天王更不高兴了。
但是,焦亮还没有闭嘴。他说天王大事未定,迫不及待地建国称王,又是失策。把军政委托给东王杨秀清,更是罪状。他说,古代袁术在淮南,董昌在浙西,都占着几十座城市,妄自尊大,很快就灭亡了。现在天王只占着巴掌大的地方,就追求虚名,而遭受实祸,绝非良策。天王还要住在高大的宫殿里,设立三十六宫,供自己取乐,而将军政大事交付庸人,罪过更甚于李闯王和张献忠,怎么可能成就大业呢?
天王看完这道奏章,勃然大怒。
焦亮见天王不听忠言,便打算逃出永安城,被守卡的太平军截回,关到牢里。杨秀清和萧朝贵都请天王杀掉他,天王不准。
太平军从永安突围时,把焦亮从狱中提出,随军带走,但未取掉他的脚镣手铐。不料焦亮落到了金玉贵手里,从太平军的俘虏变成了清军的俘虏。
赛尚阿想起了关在牢里的这个湖南的青年书生,在他身上打起主意来。他给焦亮捏造了一个名字,说他是洪秀全的兄弟洪大全,位居太平天国天德王之尊,与洪秀全同称万岁。然后,又捏造洪大全的供词,将焦亮当作“首要逆犯”,向清廷献俘。
赛尚阿派丁守存等人押解焦亮。他们担心湘南的天地会在半路劫囚,便在陆路虚张声势,一路传牌,要求各地预备护送,瞒过了天地会的耳目。然后押着焦亮走水路,日夜兼程。
焦亮被禁锢在船的内舱,窗口都被遮挡得严严实实,不漏光线。舱内只点着一枝蜡烛取亮。焦亮在船上照样看书,读着朱熹的《通鉴纲目》,浏览儒家对古今兴废的评论。
焦亮估计,如果船到衡州,他们一行改走旱路,天地会的兄弟们可能会来救他,于是频频发问:“到了衡州要改走旱路吧?”丁守存骗他,答应改走旱路。
船抵长沙,丁守存对他说:“到衡州了。”
焦亮出舱一看,失望地说道:“这是长沙啊,我没救了!”
清军于4月份把焦亮解送京城,清廷于5月份将他当作洪大全在街市处以磔刑。
抓到焦亮的金玉贵,被清廷视为大功臣,得到七百两银子的奖赏,还被保举为都司。
11
江忠源接到赛尚阿的告急信后,没有得理不饶人。从桂林城突围的清兵,还告诉他乌兰泰创口发作,已死在军中。江忠源仰天哭叹:“天哪!我本来要倚靠乌公,有所作为,也算是报答了乌公,没想到乌公已先去了!”
江忠源暗骂绿营暮气沉沉,将领们不懂军事,见死不救。他散发家财,招募一千二百名新宁乡勇,组成新的楚军,名为“江家军”,日夜兼程,援救桂林。
刘长佑正在家乡的维新书院讲学,江忠源赶来,力邀他一同出征广西。刘长佑听从他的劝告,从此走进了湘军的历史。他们率领最早的一支湘军——楚军,打着蓝色的军旗,奔向广西的省会。
江忠源的楚军来到桂林城外,驻扎城东的鸬鹚洲,配合总兵秦定三的部队进攻古牛山,在大花桥打败太平军,挫败了太平军攻占桂林的企图。楚军的名声,从此广为传播。
洪秀全无心恋战桂林,于5月19日下令撤围,向北推进,奔赴灵川。清廷非常重视江忠源的功劳,将他提拔为四品知府。
5月22日,太平军攻占灵川东北面的兴安,继续朝同一方向推进。江忠源率领楚军从小路赶到唐家司阻击,虽然挫败了太平军,却未能阻挡太平军前进的步伐。
太平军奔向全州,发起攻击,分兵扼守盘石脚,截断清军增援部队。
江忠源率楚军赶到城下,无法进城。全州城内,只有宝庆都司武昌显率领所部五百人和百姓守城,仓卒之间,没有物资准备。
太平军派出勇悍的部队逼到城下,城墙上的枪炮射不到死角。武昌显下令将松胶熬溶,浇沥在糠上,凝结为饼,点燃之后,从城上掷下去,杀死大批太平军。
1852年(咸丰二年)(3)
太平军指挥员大为震怒,下令加紧挖掘地道,发誓一定要攻下全州。
每当太平军发起攻击,江忠源便率楚军在旁侧鼓噪骚扰,牵制太平军兵力,使太平军无法集中全力仰攻城墙。
太平军也设法对付江忠源。他们将湿柴烧燃,散布股股浓烟,烟雾和火焰阻挡了楚军的视线,咫尺莫辨。
各路增援全州的清军,都在十多里外扎营,或者找借口开走。
6月3日,太平军引发地雷,炸开城墙,攻进全州。太平军愤恨守军给自己造成很大伤亡,便在全州屠城。
江忠源孤军驻扎城外,湖南已经在望,战火很快就要烧到江忠源的家乡。他和他的楚军,都不免紧张起来。
太平军将怎样进入全州以北的湖南境内,是江忠源十分关心的问题。他生长在湘南,又曾在全州一带作战,对湘桂边境的地形颇为熟悉。他率领楚军扼守富塘埔,但他担心太平军乘着湘江涨水,抢夺船只,顺流向北进军,攻打省城长沙。
哨探的报告证实了江忠源的担忧。太平军确实担心无法越过富塘埔,征用了几百艘民船,将老幼妇女和辎重金帛,全部载在船上,准备顺湘江水陆并进,北攻长沙。
为了阻扼太平军北上,江忠源决计火速控制湘江上的蓑衣渡,在渡口西岸连营驻扎。
蓑衣渡位于全州城北十里,是湘江上游一个险要的渡口,江面狭窄,两岸重峦迭嶂,树木参天,水流湍急。江忠源命令部队就地取材,砍伐树木,在渡口北面三里的水溏湾江水中密钉排桩,构筑木堰,堵塞江道,拦截太平军的船只。
楚军兵力不够,江忠源便命令部队在湘江西岸埋伏,四处插上军旗,布置疑兵,虚张声势,迷惑太平军。
与此同时,他派出信使,快马加鞭,请求尾追太平军的总兵和春,派兵在湘江东岸阻击。
太平军的部队,果然乘船蔽江而下。
为清廷担负守土之责的湖广总督程矞采正在衡州,听到太平军要从水路杀进湖南,天雨水涨,从永州到衡州,只要几天时间。他立刻乘船逃往长沙,衡州知府陶恩培苦苦劝留,他也不肯。身在永州的提督鲍起豹,也提出要从永州撤离,被永州知府徐嘉瑞极力劝阻,才留了下来。
6月5日,太平军船队在南王冯云山率领下,进入楚军的伏击范围。太平军发现船路被木桩堵塞,又听到西岸有伏兵高声喊杀,只得派出精锐部队保护船队,仓促应战。
太平军部署停当后,对楚军发起轮番攻击。楚军与冯云山的部队在西岸激战两昼夜,双方都有不少伤亡。
太平军在蓑衣渡损失了几千名精锐,尸体沿江漂下,直到湘潭和长沙,惨不忍睹。最令洪秀全痛心的是,三十岁的南王冯云山中炮身亡。他是在战场上死去的第一位太平军王爷,号称七千岁。楚军已将太平军的船只焚烧殆尽。
江忠源急忙请清军统领和春火速在湘江东岸连营,以防太平军从东岸撤走。和春犹豫未决。
果然,太平军夺船东渡,以重兵掩护老幼妇女登上东岸,辎重船只一概抛弃。江忠源知道楚军兵力单薄,十分疲累,不敢挥军涉河追击。和春的绿营兵迟滞未到,太平军得以从东岸翻越山岭,进入湖南,朝永州方向行进。
蓑衣渡一仗,是清廷与太平军作战以来所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利,江忠源的名字因此传遍大江南北。王辏г嗽凇断婢尽分行吹溃骸八蛞露梢徽剑H鲜坠Α!�
蓑衣渡战役打乱了太平军沿湘江北进攻取长沙的计划。当时大雨连日,江水暴涨。如果没有楚军阻击,太平军若顺流向北,三四天就可以到达长沙。楚军在蓑衣渡的截击,给省城的驻防清军争取了不少时间,长沙军民得以筑城防守。
但是,江忠源并没有松一口气。他知道,他必须立刻返回湖南,继续和太平军作战。他告诉部属:尽管他们已经到了家门口,但楚军的任务远未完成,他们还不能返回新宁。在这场战争结束前,楚军任重而道远。
12
中国人记述历史有一个通病,就是在统计上流于模糊和粗略。这种记史的特点自有它的好处,为后人留下了考究的空间,使更多的人能够撰文立论,勘校订正,从而跻身于学者的行列。
江忠源策划和指挥的蓑衣渡战役所取得的战果,在记载上有很大的出入。有人说,在此役中战死的太平军有数千人,有人则说是数以千计。还有人为南王冯云山究竟是不是死于这次战役而争执不休。 txt小说上传分享
1852年(咸丰二年)(4)
江忠源的楚军,只有一千二百人,给太平军造成的阵亡人数,不论是一千还是数千,都是一个奇迹。蓑衣渡战役的战略意义,在于达到了江忠源期望的目标,使太平军无法顺流而下,在长沙守军还没有做好防御准备时发起攻击,一举攻占湖南的省城。
在湘军的历史上,蓑衣渡战役的意义还远远不止这些。
在蓑衣渡战役以前,江忠源率领的楚军,总是跟随清军绿营作战,听任清军将领差遣。蓑衣渡战役则不然,是由江忠源一手策划和指挥的。他要求和春的部队配合,却未能得到指望的支援,楚军只能孤军作战,仍然取得了胜利。这个事实已经透露出一个信息:清廷默许了一个汉人,率领一支由他自己组建的如死士般效忠于他的军队,按照自己的意志来采取军事行动,只要军锋是指向满清的敌人。
在一场使清廷措手不及的战乱中,发生的很多事情,是各方面始料未及的。突发事件打乱了原有的秩序和禁忌,江忠源的楚军,非常自然地成为一支清廷默认的自由度很高的汉人民间武装。楚军此后到各处与太平军作战,或者取决于江忠源自己的判断,或者受邀于某个清廷大员随同征伐,或者应一方疆吏的请求前去增援,或者在清廷给了江忠源更大的职权时,跟随江忠源奔赴任上。这支军队是名副其实的江家军,清廷不仅容许它存在,容许它出省作战,而且为此多次嘉赏和提拔它的首领。
这个信息,对于那些怀才不遇的湖南书生,如曙光一般预示着希望,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它暗示着命运的转机,创业的机遇,人生的价值,奋斗的前景。在这个意义上,江忠源的主观努力和客观际遇,再次在他所属的那一类人当中,成为一个成功的榜样。他的事迹,指明了大家可以效法的创业方式和门径。
在一个各方利益剧烈冲突的社会里,一旦刀兵相见,战火燃起,各个利益层面的人们,都会以比较明显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甚至采取断然的行动。农民要吃饭,要拥有自己的田地,要向贪官污吏复仇,于是举起造反的旗帜。清廷要维护自己的统治和权威,于是倾尽全力去镇压。而那些满腹经纶而又长期没有机会一展所学的汉人,也在窒息的空间里蠢蠢欲动,企图从夹缝中伸出头来,到混沌的乱世中开创一种局面,以利于自己大展鸿图。
江忠源的作为和遭遇,给湖南的士人带来了振聋发聩的启示和激励:读书人带兵打仗,是在乱世中博取功名的不二法门。
因此,在湘军的历史上,江忠源的作用,无论如何也不能低估。
湖南的读书人效法江忠源带兵打仗,湘军由团练而始,最后集大成于胡林翼、曾国藩和左宗棠。湘军这个利益集团的诉求,代表了清末一批汉人知识分子建功立业的愿望,这种诉求与满清朝廷的迫切需求交叉重合了,于是很不幸,太平天国运动在蓬勃的发展中,遇到了强劲的阻力。
13
1852年6月,太平军闯进了湖南的南大门。长沙的官绅百姓,仿佛已经听见了这支起义大军无坚不摧的脚步声。
太平天国在定都金陵之前,基本上是一个流动的政权。天国的中央领导集团,一直在军中行动,而在这支军队的身后,并没有留下能够长久坚持的天国地方政权。
有人说太平天国在永安建制以后,就定下了攻取金陵的方略,有人则说这个方略是在太平军进入湖南以后才定下的。还有人说,在这个时候,太平天国推翻满清统治的方略,是要打到北方,驰骋中原,直捣直隶,把最大的清妖赶下皇帝的宝座。
不论太平天国的方略是打到金陵还是北京,这支起义的军队都要北上。湖南是太平军北上的第一站。洪秀全的队伍不得不踏上潇湘大地,但他们并没有打算在这里久作停留,因为他们还要继续向北征伐。
太平军刚刚进入湖南时,这个省份的驻防清军和乡绅武装,只进行了非常脆弱的抵抗。湘南的许多民众,欢迎这支广西军队的到来。在这里,太平军得以扩充兵员,增大军势。有人认为,太平军真正的兴盛,是从湖南开始的。
因此,洪秀全的军队到达长沙城下之前,湖南境内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这支起义军的脚步。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1852年(咸丰二年)(5)
太平军在蓑衣渡放弃水路以后,从陆路向永州推进。
但是,太平军的推进,又一次受到阻碍。太平军抵达永州城外潇水西岸,潇湘二水继续暴涨,湖南提督鲍起豹领重兵在这里把守,太平军几次泅水强渡未成。
洪秀全只好命令部队改道,绕向东南边的道州。已被革职的余万清,带领部队返回道州城设防。但是,他一听说总督大人连衡州也不敢呆了,也决定放弃道州,退守江华。
如果在太平军进军湖南以后,清军方面由江忠源负责指挥作战,情况也许就不会是这个样子。倘若不是江忠源竭力阻遏太平军的船队,那么长沙很快就会被太平军攻占。如果和春按照江忠源的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