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皇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皇商- 第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报社的大量出现并不出王诩的意外,这东西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只是,已经能制作琉璃的宋人,还没有能制作出玻璃器倒是让他有些意外,不过这样也好,自家还能久赚些钱。
“哦,对了,京城十三行是怎么一回事?”王诩忽然想起在客栈里听到的事。
马华有些诧异,正想要说起十三行,“十三行是个泛称,就像江南四大家一样,他们并非是一个整体。只是十三家把持着京城的各个行当的生意。不仅盘踞在京城几十载财资雄厚,而且还和皇亲国戚有大量的结姻。若不是马某曾经在汴京城有些人脉经营的话,眼下的生意买卖不会这么顺利。”
如此看来,要在京城站稳做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十三行和皇亲国戚大量联姻,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共享集团,要让他们接受自己这个外来的势力成为第十四家恐非易事。
“十三行并非铁打一块。”马华冷不丁的一句话,让王诩忽然警醒地抬头看着他。
马华笑笑道,“十三家里有强有弱。而且,买卖人谁不想从别人那里分些利益。”
“马先生的意思是……”
“联合其中一家或几家,我们不就成了其中之一了吗?不过……如何去做,还得靠公子自己捉摸,马某这里有张请柬,便是十三家之一经营着漕运陆运的孔家。”马华说着,从怀中掏出一封烫金的鲜红请柬。
一路走来,王诩明白自己所在的位置,马华于他的意义,这次也不例外。
“进了京城安顿下来,我们就去拜访。”王诩将请柬收入了怀中。
随后,又叫来了夏淮,问起了李家粮食的情况,还好他们来得较早,避开了汴河的冰冻期。
从和夏淮的对话中,王诩这才知道,大的船纲是不能进京城的,而李家的粮食交给了官府查验,便要接着从陆路运输到西北边境去。
三人谈得一阵,便一同从酒楼出来,去往了学生们所在的客栈,添置了御寒之物,搭乘着行商会准备的马车就朝着汴京而去。

第一百一十三章 抵达汴京

“夏淮,这载货的马车为何走得比咱们的马车还慢?”王诩看着车帘外慢慢悠悠的搭载着货物的马车,有些不解,都是急着要进京城,为何还走得如此之慢。
听王诩如此一问,冉儿也好奇地凑过来看。
“诩哥你有不知道,这汴河是通往京城最近的道路。没结冰之前,商贾们就用船运货,结了冰之后,商贾们就驾车马运货。结了冰的河道上虽然能行车马,但是容易出现意……”
夏淮的话还没说完,忽然听得一声巨响,一辆拉着货物的马车因为转弯两个轮子顿时在冰上打滑,一车的沉重的货物跟着在车上一扭,稀里哗啦地就倾倒在了地上。
“看吧,就是这个原因。”
王诩看着懊恼的商人嘀嘀咕咕地抱怨着,组织下手重新整理货物,遂将车帘放了下来。
由于亲属关系,再者夏淮也多次见过冉儿,所以夏淮跟了他们一车,而马华则另坐了一车,王诩也就只能问问夏淮,“这种情况会经常出现?”
“嘿嘿,多着呢。所以,这些个商人们拉着车马走在冰上都小心翼翼,晚了最多耽搁些时间,但是货物受损,就糟糕了。”夏淮嬉笑着说着,脸上颇有些看闹热的神情。
“入京的商货还是行商会负责吗?”王诩接着又问道。
夏淮愣愣地摇了摇头,“不是不是,是十三行孔家。他们都事先商定好了,井水不犯河水,各有各的经营范围。”
王诩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将手揣入了暖和的怀中。
听到车夫说汴京城快到了,王诩就执意下了马车,他要亲眼看看着雄踞黄河之畔,跃然画卷之上的皇朝帝都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王诩拉着冉儿,和学生们一起。朝着城门而去。离着城门越近,周围来往的行人和马车就越多,除了货商们,最多的还是来赶赴科举的各地举,离着省试只有月余,举子们大都提前来到了京城。
穿梭在行人中,王诩终于体会到摩肩接踵这个成语的意思了。他紧紧地拉着冉儿,恐怕一松手冉儿便会被人群淹没。
看来无论什么时代,首都都是人人向往的拥挤之地。王诩暗叹着,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城门下,雄浑壮丽的城郭就以一种不可抗拒的高傲姿态破开人群闯进了王诩的眼睛。
王诩看着高耸的城郭。心中很是叹讶,他前世并未来过开封。宽大的护城河边上,一排光秃秃的柳树整齐地排列着,如同卫士一般拱卫着汴梁城。
“诩哥,你看那城墙,有五十里长,五丈宽呐。”夏淮显然不是第一次来汴京城,但是其兴奋程度比起王诩这个初访者来说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王诩顺着看去。远远的青黑色墙体蜿蜒曲折。犹如一条巨蟒盘窝在不远处。
这里就是七朝古都——汴京城。
眼前的汴梁城虽说没有江南城镇的温婉细腻,但胜在雄伟高阔。一行人走着,夏淮有些卖弄地问着周围的一群学子,“这城壕内侧,城墙根下,有一圈五尺高的矮墙,你们可知着墙的作用?”
一群学生纷纷摇头,竟都没了平日里谈论经史子集的傲气。
“嘿嘿,这拦在城墙前的围墙被称为羊马墙。羊马墙与城墙之间空间里,挤着无数的羊、马还有猪这些等着宰割的畜生,这是羊马墙这个名儿的由来。这些牲畜都是从距离京城附近一两百里的州县的商人们赶来买卖的。羊马墙便是当做贩卖畜生的市场。”夏淮得意地卖弄完,唬得一众学生频频点头。
走到城门之前,王诩抬头一望,“顺天之门”四个大字便引入了眼帘,飞檐斗拱,金碧辉煌的三重城楼压在门头,给人以繁琐的重叠厚重之感,却并没有多大的肃杀之气。
“现在论到我来考你了。”陈卯岂是服气他人之人,被一个白丁夏淮讨了嘴上便宜,此刻抓住机会就一定是要搬回来的。
夏淮不屑地一笑,“考吧,考吧。”他心中尚未把这些个从未来过京城的学生放在眼里,读书他们行,但是说起奇闻异事,他有十足的把握。
“这顺天之门,为何要加上个‘之’字,而不直接叫顺天门?”这回轮着陈卯得意了。
王诩也是奇怪,这么个无含义的助词,有什么用。
这个问题夏淮还真不知道,只得红着脸摇了摇头,表示认输。
“当年取这名的时候,太祖就问赵普赵相公,为什么不直截了当地称为顺天门。赵普回答说是‘助语尔’,太祖便嘲笑说,‘之乎者也,助得甚事?’,这边是顺天之门的由来,着汴梁城很多门都是这样。”
“什么之乎者也,搞不明白,简单的事弄复杂,全是你们这帮读书人闹的。”夏淮有些不服气的嘀咕,引来了一众人的哄笑。
入得内城来,人烟更加稠密,冰封的汴河上车马云集,首尾相接,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下,正紧张地卸货。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结构精巧,形式优美,宛如飞虹。走过木桥,屋宇鳞次栉比,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俱全。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应有尽有。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做生意的商贾,看街景的士绅,骑马的官吏,叫卖的小贩,乘坐轿子的大家眷属,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问路的外乡游客,听说书的街巷小儿,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备。
一行人在内城城东第二甜水巷安顿了下来,这里是马华为王诩事先安排好的住处,三进的院落,环境极为清幽,十分适合读书备考,王诩刻意嘱咐了学生们以备考为重,不要到处闲晃,考完有的是时间。
其实,王诩知道自己在士林的名头有多大,一旦被文人士子知道自己进京赴试,这院子还不被踏破门槛。再者,王诩也不想在科举之前过多结交权贵文士,免得落个挟名以邀官的骂名。还有便是,这批学生里陈卯、冉清流包括朱勔都是受他学术影响的人,所以他对这些人寄予了很大希望,若是他们将来入朝为官,将会成为自己的一大助力。
由于在陈留之时,王诩要赶着给学生们添置衣物。所以,很多事情还没有来的及问马华。
在院落里,马华的房间内,马华将与蔡京结交的事以及蔡京的为人皆都告诉了王诩。虽然值此科举临近,作为翰林学士承旨的蔡京不便与举子们来往,但是从蔡京和马华的言谈以及对字画的喜爱来看,他要靠拢蔡京应该不是难事,何况其中还有马华牵线搭桥。
与虎谋皮,还得万分谨慎,当下准备科举考试乃是重中之重,王诩暗忖。虽然说他能够抄袭一些圣贤著作。但是,从陈卯和朱勔等人那里了解到,省试共分四场,第一场试大经义三道,《论语》一道。第二场试中经义三道,《孟子》一道。第三场试论一首。第四场,试子史时务策二道。所谓大中经义,便是《诗》、《书》、《易》、《周礼》、《礼记》。他能默出朱熹的四本集注,但是对这些经义,却是一窍不通,背下来倒也还算个难事,难就难在不知道怎么个考法。元丰改制之后,罢了诗赋、帖经、墨义,也就是说,诗赋和默写这两个王诩最有把握的门类没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符合国家选取人才的策论。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王诩似乎已经快要尝到名落孙山的苦果了。
“只有走一步算一步了,若是此途径不行,再另想他法。”王诩只得如此宽慰自己,随即拿起了手边的一本《周礼》。

第一百一十四章 赴宴

两人下了马车一看,周遭尽是装点华丽装饰繁复的车马,往来之人也俱都是穿着华贵举止不凡之人。
“看来这孔家势力不小啊。”王诩看着在积雪覆盖中,尤显得傲气十足的朱红大门。
“汴京奢华之风比之江南尤有过之,更何况这孔家乃是汴京城里有一号的人物,今天取的还是皇亲。”马华站在王诩身边解释道。
听完马华的话,王诩忽然想起那夜苏槿儿在自己怀中说的那些个过场,还有女方的陪嫁,遂问道,“这娶皇亲贵族是否也是像民间一样?”
马华笑笑不语,领着王诩进了前门,在门房递了请柬,行了礼钱,跟着下人一路来到了摆喜酒的宽敞大院,一路而来,这往来穿梭穿着鲜艳的人群竟也成了一道装点冬日里雪白单调的景致。
宽大的庭院内,腊梅花香四溢,四周一片片的澄黄点缀了枯败萧瑟的严冬。此际院内热闹非凡,锣鼓喧天,唢呐吹鸣,张灯结彩,喜气盈盈。摆得满院的桌子,已是高朋满座,宾主尽欢,由此侧面也能窥见孔家的财势。
“公子你瞧瞧那里。”二人刚被下人带入院内,马华就示意王诩看那些摆在周围的大箱子。
不用猜,这里面定然装的都是嫁妆,一溜三十六个,若全是金银,不知要装多少。
“过去看看。”马华说完,和王诩走到了箱子边上,趁着人不注意,用脚尖踢了踢大箱。
“空的?!”
王诩一惊,他分明看见马华没用多大力气就将箱子踢动了,若里面装的是实货。岂能如此轻易动弹。
马华将王诩拉到一边。这才解释道,“今日孔家大公子所娶乃是郡公之女,民间的女儿是赔钱货,但这宗室家的女儿,却是能倒收钱的。”
“这些个箱子就是走走过场,摆摆场面罢了?”王诩不知道其中有何猫腻。
马华继续解释道,“本朝太祖、太宗还有魏王之后。都是皇亲。这样一来,久而久之,宗室就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穷。所以,很多宗室就打起了嫁女儿的主意。而愿意迎娶宗室之女的人,也有好处。那便是最少能捞个给天子护卫的环卫官虚衔。所以,由此一来,宗室为钱,商人们为名为权,两者就一拍即合。”
原来是这等原因促使了皇亲和商人们联姻,虽然很多皇亲已经不值钱了,但是好歹有个名头,和赵家天子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王诩思量着。忽然发现马华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他。王诩随即反应过来。
“马…马先生,你莫不是要邵牧去娶一个什么郡公之女吧?”
马华一拍手道。“公子英俊非凡,才学不浅,身价亿万。如今郡公之女也就是县主,五千贯钱就能娶回家。宗女就更便宜了,一千贯就行。十三行里的田家,据说娶了十几个县主。马某在想,这何尝不是主意。”
王诩急忙摇头摆手,他饶是再想将手伸入京城,也不会想到这么个馊主意,“邵牧实不能接受这种方式,此事马先生就勿要费心了。”
用钱就能买老婆,还是皇室宗亲,还能一气买十几个,这都是什么事。王诩不禁摇头暗叹。
(宋朝公主为国公主。宋制,皇姑母曰大长公主,皇姊妹曰长公主,皇女曰公主,王女曰郡主。王孙女曰县主。)
“马官人!”
王诩和马华应声看去,便见一胖胖的老头,带着狐皮裘帽,穿着厚重的棕色貂绒大袄,笑着走了过来。
“孔官人,恭喜恭喜啊。”马华满脸堆笑地迎了上去,二人寒暄几句,马华遂引荐王诩道,“这位江南的举子王诩王邵牧,和马某交情匪浅。”
王诩亦是知道,自己要步入仕途,这个豪商的家底也就隐瞒着最好,“邵牧见过孔官人。”
孔亮上下打量了王诩一番,他不是读书人,也不好风月之事,自然不知道王诩的名头,以为其只是马华资助的一个举子。但见其仪表不凡,气质儒雅,又听其要参加科举,马华郑重地引荐,遂也不怠慢,“王官人气宇轩昂,有才学之气,料想不日就能登科高中啊。”
对于商侩的客套,王诩也就拱手应承着。
“二位请上座,今日大哥儿纳妾,招待不周之处,还望见谅。”孔亮将王诩二人迎入了座位,遂去招待其他宾客了。
“这已经是他孔家娶进门的第三个县主了儿媳妇了。”马华颇有些感慨地说道。
王诩和马华坐在一个较为清冷的角落,“孔家有三子?”
马华倒也老实不客气,夹着乳油肚条就往嘴里送,“非是三子,而是一子娶三女。”
这王诩就不明白了,“为何如此?若说和皇亲联姻,娶一个就行了。而且,马先生您刚才不也是说了,娶县主不但没钱可得,还得花钱。”
“非常之时啊。”马华将竹筷放下,“公子进京之前,在陈留也看到了,那里塞着多少货物?数都数不清,都是等着往京城里送的。”
“做这送货的只有他孔家一家?”王诩纳闷道,若此项有利可图,别的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