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来帝王心术,尤其是明君的帝王心术,都是相似的。更何况曹大人的书本来就是根据康熙朝雍正朝的历史所写,把雍正得胜的原因搬过来总不会出大溜。
万重沉默良久,神色变幻,最终长出一口气。对我一揖到地,我慌忙侧身避开。
“安和一席话,令万重醍醐灌顶,”万重一字一句十分郑重,“弟弟今日提点,哥哥记住了。大恩不言谢。”
我忙趁机请他莫把我今日之言告知他人,不只是我的姓名,便是一字一句也勿对旁人提起,哪怕是父亲、儿子、妻子、幕僚、心腹。
其实说这些了之后,我心里便有些不踏实,此时正好可以补救一番。
“我发誓。”他很干脆的答应了。
他答应的太彻底,我反倒有些不能相信,怀疑的看着他。
他说便是平日里提点什么小事,也得绕了七八个弯子稍稍暗示一下,何况此事?
他说谢我护我还来不及,怎会把我推到风口浪尖上害我?
又瞪我一眼,“你也太信不过我了吧?”
然后我直接了当的说了请他帮忙元春的事。他一口答应,他非常肯定的让我放心。
我想他一定会很努力的帮我这个忙,因为他刚刚承了我一个大人情。
他很快明白过来,有点恨恨的,“你绕了这么大的一个圈子,就是为了这件事吧?我还想你怎么平白无故的突然这么好心提点我,原来是有事求我。”
我不否认,嘿嘿的笑,我这是明着算计了他一把。元春之事拖不得,万一被五皇子吃了,就什么都晚了。虽然交浅言深是大忌,但我只能赌一把,赌万重不会把我说出去。
我拍拍他胳膊,“哥哥别恼我,弟弟本来就是小人嘛。”
“那,下次来的时候,我要吃东坡肉。”
万重也不是什么好鸟,他提的这个要求让我吐血。东坡肉很是费工夫,讲究的做法要用蜡烛烧锅炖好几天。他这是故意难为我,报复我的小人之心。
罢了,做就做,不过多买几口锅,多费点肉钱,天天开炖一锅,顶多在他来之前让下人帮忙吃。
第十二章
春天忙过了成亲的事后,我就去了山居苦读,一个月回府里呆几天,其余时间都在那里。
没多久,荣国府那边来人传话,说是元春被五皇子做主,即将和一个通判成亲。我一直在惦记这件事,听到消息一下子松了口气。
荣国府忙乱起来,宁国府这边也得出钱出力出人。
元春已经不会封妃,那么贾家也就不可能像书上所说那么嚣张跋扈、做下许多伤天害理的事,那么将来清算的时候,也就没那么些罪名,我和家人将来就不会受那么大的牵连。
再说,元春嫁人总比进宫好吧?至少不会死的那么早吧?
更何况,我相信万重办事的能力,这个通判一定还不错。
能有这个机缘,把贾家将来会有的宫中势力解决掉、让我离平安跨近很大一步,真是太好了。这事的作用比我努力科举要大太多太多了。我自己都不相信这么容易就做成了,心里真是快慰非常。
我原本担心五皇子要拉拢四大家族,才把元春要去纳为女人。现在不论什么原因,都不打紧了。即便元春嫁的是五皇子的人,我和贾蔷也能从夺嫡的漩涡里脱身。
万重没有食言,答应我的做到了。我心中很是感激。在他看来也许只是小事,可对我来说、对贾家来说,却是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一件事。
上次对他甩脸子,虽然他没在意,我现在想来却有些歉意。
那时说完了元春的事,他试探着说五皇子人还可以,问我是否愿意结识。
我很不高兴。因为那次雪天偶遇我已经表明了我的态度。
我非常干脆坚决的拒绝了,“别说五皇子还是皇子,便是他现在已经是皇帝,我也没有屈膝折腰的兴趣。以后再提这件事,就别再来找我,贾某高攀不起你这个朋友。”
听了我的回答,他没生气,脸上的惆怅一闪而过,向我保证以后绝不再提,叹了口气,看看我,又叹了口气。
然后他转了话题,说起了春闱。万重知道了我和贾蔷这么努力科举的原因,叹息了一番。我们聊了起来,五皇子的事就算过去了。
别说五皇子现在情形不明,我不能赌。便是五皇子一定能继位,还有着“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典故。有句话说得好:与平常人交,同富贵易,共患难难;与天子交,共患难易,同富贵难。万重给五皇子当过伴读感情非同一般,自然不怕。我可没那个际遇,还是老老实实的考我的科举最安全。
薛家来了。红楼里面我最讨厌的三个女性人物就是王夫人、袭人和薛宝钗。男性里面薛蟠更是高居榜首。对了,薛家进京的原因有为了薛宝钗的选秀吧?好像是因为薛蟠的事情,落选了。既然如此,哼哼,我心里慢慢盘算。
赏荷避暑的季节,我知道了一个消息,那就是我要当爹了,孩子三个月了。我吓了一跳,这也太早了,我才十六,贞宁才十五!我本来没打算这么早要孩子,我是算着日子和她同房的,怎么会怀上?又想到她年纪小、小日子不准,所以避孕失败也就不奇怪。但是这也太快了,我成亲才几个月呀,孩子就三个月了?老天!
长辈高兴坏了,特别是祖母。现在她整个人整日里围着孙媳妇转,比对我上心多了,真让人嫉妒。
既然孩子已经来了,就要好好对待。把上一辈子知道的知识梳理一遍,也不管贞宁是否理解,对她提了许多要求,严令她遵守。她倒是很感动很仔细的记下,然后很愉快的照做了。
贞宁对我真的是很好很好。我的衣食住行就不用说了,孝敬祖母父亲,友爱贾蔷,打理宁国府上下,应对人情往来,她都做得很仔细很努力。每当我感谢她的辛苦,她总是红了脸,羞涩的看着我,眼中几乎能滴出水来。我明白,她这般尽心都是为了我。每次面对她的时候总是会想到我越来越按捺不住的欲望,总是感到惭愧,因为那欲望不是想抱女人……
万重知道我要当爹后,恭喜打趣了我半天。
他是在公务回京返回的时候顺路拐弯到山居来的,这年他来了几次,都是顺路拜访来去匆匆。秋日他没能调回京城,这让去他府上的时间往后推。
他从不和我聊具体的朝政人事,这是最让我高兴的地方。自从我那次因为五皇子的事情不高兴之后,他就非常注意这些。偶尔我提到了,他也不着痕迹的把话题扯开。后来我发现了他的细心和周到,觉得这朋友没白交,够意思。
五皇子是元后嫡子,实际行三。身份在诸皇子中最为贵重,尤在当今皇后亲生的两个皇子之上。论资格五皇子倒是无人可比,平日风评也不错。但我真没掺和夺嫡的打算。
我装作无意说起了给孩子准备的教育经。后世的教育经验总比现在父亲对儿子非打即骂的方法好吧?若是万重有心,他可以把这些告诉五皇子,教出好皇孙,增加夺嫡的筹码。万重也可以增加在五皇子心中分量。
这算是我作为朋友对万重的一点感谢。感谢他帮了元春的忙。
中秋节前,夫子带着贾蔷回来。贾蔷猛地窜高了一大截,黑了、瘦了、精神了,感觉一下子长大不少,带出少年的英气来。夫子说贾蔷这番游历增长不少见识,文章大气老成了起来。我很高兴。
中秋节前去了荣国府一次,见到了元春的夫婿韩通判。我这大堂姑父相貌堂堂谈吐不俗,我心里很高兴。只是没有多聊,我见到他们是他们两口告辞的时候。荣国府自从知道元春要嫁人,就都不是很高兴。此时也不例外。真是他妈的一群王八蛋!
贾珠的身体好起来了一点,但是还是一副病怏怏的样子。他看到我和贾蔷去了,很高兴,留了我俩和他一起吃饭。看看贾珠小猫似勉强吃了半碗饭,再看看贾蔷吃了四碗饭还没饱,我心里叹息,怕是贾珠身体真的不行了,撑不了很久,虽然比书上多活几年,但终究不能长寿。
贾珠专门叫了贾兰和我们一起用的饭。贾兰五岁了,粉雕玉琢的很是可爱,只是一副老实畏缩的样子,没有一般孩童的活泼顽皮,更不能和贾蔷小时候大闹天宫的活猴子样比。吃完饭,贾珠对贾兰说,要学我和贾蔷,多锻炼,身体才能好。荣国府没有给贾兰请武师傅,我便细细的和贾兰说了跑步和练力气的法子。我也要当父亲,能够体会贾珠这一番慈父情怀。
当然也见到了贾宝玉,一身的富贵,风采非凡,好相貌的坯子已经出来了,长大了一定比我和贾蔷还好看。
告辞后,贾蔷赞叹了几句,我却没什么感觉。他将来绝对及不上我上一辈子的模样。再说,长得绝美真是好事么?
看到宝玉就想起林妹妹,我犹豫了一番,最后还是决定做了,虽然花费人力物力,并且对我没有半点好处。
我把林妹妹的处境夸大十倍、以及王夫人相中宝钗的事写成一封信,让人给抄了,再让大筹匿名送到林如海那里。
夫人相中宝钗是在宝钗落选之后,现在还没发生,但是我不是可以栽赃嘛。至于林如海如何决断,那就不关我的事了。我多管这个闲事就已经违反了我一向看戏的原则,再多的,我不会做。
过完中秋就是过年,年后二月就是春闱,多少年努力的结果就要检验一番,随着日子的临近,我和贾蔷也开始紧张,全心放在读书上。
常常忽略了怀孕的小妻子,我略有歉意。贞宁从不在意,反而尽心的为我打理琐事,让我安心读书。一次我忍不住对她说起,她愕然道,“丈夫建功立业顶门立户,妻子操持家务伺候长辈,不是理所应当的吗?”我摸摸鼻子,不知该说什么好,前世和今生确实是两个世界啊……
刚进腊月,祖母劳累、激动、担心、期盼,种种重压下,病倒了。祖母一向健康,一病便如山倒。
贞宁肚子已经很大,腿脚浮肿,坐卧不便,精力不足,还要伺候床前,府中诸事就顾不过来。父亲那两个妾襄理还成,主持中馈身份不够。荣国府那边,远着还来不及,我不想用。
没办法,只好请了姑姑一家来住,让姑姑帮衬一二,姑姑姑父爽快的答应了。好在姑姑小女儿已经八个月大,要是孩子更小,就太难为姑姑了。
祖母的病时好时坏,请了好多大夫,方子却都差不多,他们都说祖母是上了年纪,身体虚了。万重派人送来的上好药材也用了,好像没有多大用处。
我嘴里起了一圈泡,天天守着,却什么忙也帮不上。
到了了春闱前,祖母越发不好。
我决定这一科不考了,守着祖母,让贾蔷自己去。我把他托付给贾珠,贾珠今年也下场。
贾蔷不想去,我第一次对他发了火,“……你要不去就不是我弟弟!”
他站在我面前低着头呜呜的哭了一场,红着眼睛去了。
等发了榜,贾蔷榜上有名,很靠后,倒数第九。
殿试一般不会刷下人来,贾蔷的进士基本上板上钉钉了。
夫子很高兴,更多的是意外,一脸的不可置信。他向看榜的管家小厮反复确定了三四遍才真的相信贾蔷中了。
十四岁的进士、本朝最小的进士,是我的弟弟。我不禁笑起来,用力眨眨眼,眼有些酸。
贾蔷也高兴。只是看看我和祖母,贾蔷的高兴又没了。
殿试后,贾蔷中了三甲倒数第四。贾珠也中了三甲。
我瞒着祖母缺考的事,祖母几次问起来,我只说春闱时间有旨推后,还没到。
所以,贾蔷中进士的事大家也瞒着她。
自然贾蔷中进士的庆贺、筵席都没了。荣国府那边大肆庆贺,人来人往。我觉得对不起贾蔷,和他说了一次。贾蔷生平第一次和我急了;“这也是我祖母……”
除了不得不去应酬,贾蔷日日守在祖母床边,拉着祖母的手,一坐就是一天。
贾蔷的官职问题折腾了一番。同进士一般外放做七品县官,可贾蔷才十四岁,皇帝能放心才怪。反正我不放心。和夫子商量过后,再和贾蔷一起去见了赵大人。赵大人对自己的女婿很是满意,答应帮忙活动一二。
最后贾蔷做了国子监典簿,从八品。想来皇帝也为此考虑了一番,做庶吉士不够资格,外放太年幼,于是挑了个无关紧要的低品级的小官给贾蔷了。至于去了国子监,我猜是贾蔷岳父的功劳,他就是国子监祭酒。
虽然不像父子等血亲有明文规定回避,翁婿同一个衙门按照官场惯例也是不大合适。赵大人能不避嫌疑的把贾蔷留在身边,这让我很感激。赵大人也是真心希望贾蔷好的人。有了赵大人的看顾和教导,贾蔷这几年一定会很平安、也会成长的很快。我彻底放了心。也放下一副担子。以后就不用管他了,有他岳父呢。
再过两年,贾蔷就可以成亲了,到时把他分出去,也算完了我一件心事。
自从贾蔷会试榜上有名,我就估计夫子会求去,于是开始做安排。果然,夫子很快提起了此事。贾晟满月酒之后没多久,夫子告辞了。
谢师礼也是山居附近的房屋土地和后街的院子,和姑父的相差无几,只是多了一小箱的书籍字画。这些书籍字画把夫子高兴坏了,爱不释手的摸了又摸,看了又看,看来送对了。
当然也挺值钱的,没个几千两买不来。可就冲他教出贾蔷这个少年进士和我这个举人,这些东西算什么呀。
给夫子办了谢师宴,送走了夫子,贾蔷闷闷不乐。这些年朝夕相处下来,他对夫子有了很深的感情,说是情同父子也不为过,现在夫子走了,他心里自然难受。我心里也……
第十三章
荣国府来人探视祖母,说起了贾珠中进士的事,“……珠大爷今科中了进士,我们老爷夫人都很高兴……”。我和贾蔷大急,我们还专门嘱咐过这个周瑞家的,别提科举之事。
果然祖母目光转向我俩,又是懊恼又是自责。周瑞家的发现失言,在贾蔷怒视中慌张告辞了。瞒不下去了,我便说了贾蔷高中的事。祖母高兴起来,可是看着我的目光还是很懊恼。接下来病越发重了。
幸好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