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王认同端王妃的话,若不是心思简单,一心一意埋首在书画之中,月瑶也达不到现在的高度。
端王身份贵重,说的话份量很重,让那些打月瑶主意的人都有所顾忌,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因为七皇子跟九皇子两拔人分析来分析去,也没觉得月瑶跟皇帝的任命有直接的关系,就算月瑶是一个大画师,不是一般的妇人,可月瑶不涉政务这点是很容易查到的,这样一个人若是能左右皇帝的决定,那可真有点天方夜谭。
月瑶这下是真正松了一口气。
向薇倒是跟月瑶说了后续的事:“七皇子后日就要下江南了,九皇子再有几日也要去西北了,怕是路上不太平啊!”在成年皇子之中,如今只剩下七皇子能跟九皇子有的一拼,而七皇子最大的对手也是九皇子,两个皇子已经处于不死不休的地步了,所以向薇认为两个皇子都会派刺客刺杀对方。
月瑶不愿意听这些事,听多了头疼:“江南那边的情况怎么样?是不是局势又恶化了?”现在才六月下旬,还要继续干上一个多月,不吃饭还能熬两三天,这不喝水一天都熬不下去。
向薇摇头说道:“没有,说起来牛阳晖很不错,主动站出来帮着老百姓解决用水的问题。”
月瑶眼睛一亮:“怎么解决的?”
向薇笑着说道:“碰到天灾人祸,最怕的就是乱起来,只要安抚好老百姓,就不会乱起来。”牛阳晖的处理方法很简单,就是出面安抚百姓,告诉他们朝廷不会不管他们,将老百姓的情绪稳定下来,再将他们安顿好。
月瑶一听就知道不会这么简单:“牛阳晖是不是开始给老百姓发粮食了?”
向薇摇头说道:“没有,不过牛阳晖有说朝廷的粮仓都是满满的,若是真到了大家没饭吃的时候,朝廷一定会开仓赈灾的。”朝廷的粮仓,那才是老百姓的定心丸。
月瑶有些后悔,皇帝问她江南什么时候会下雨的时候,她就应该说,不过这个念头月瑶也只是一闪而过,一时的心软,到时候就后患无穷了。
向薇试探性地问道:“你说这场祸事能避过去吗?”
月瑶很肯定地说道:“朝廷有了准备,备了那么多的粮食,这场灾难肯定能撑过去的。”马上就到了七月,再熬上一个多月就能下雨。
向薇立即接话道:“一般旱灾过后就会有洪灾,甚至还会有蝗虫,到时候朝廷也是有心无力。”暂时的旱灾不可怕,最怕的是旱灾之后再来几场天灾,那才是真正的不给人活路。
月瑶摇头道:“不会的,这人旱灾……”说到这里月瑶就发现向薇是在套她的话了。
向薇笑着道:“你放心吧!我不会跟任何人说的。”
月瑶自然相信月瑶不会骗她,只是她还是说道:“向薇,有些事不告诉你,不是不相信你,而是我有不告诉你的原因。”
向薇笑呵呵地说道:“知道了,以后不再套你的话了。”
、第五百二十八章 旱灾(下)
七月,本就是太阳正毒的时候,又接连两个多月没下雨,别说是出门了,就是在屋子里都热得喘不过气来。
明珠如今已经是挪了地方,住在阴凉的屋子里了。可饶是这样,每一日对她来说也是煎熬。
明珠用帕子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珠:“周嬷嬷,你说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呀!我听说有些地方已经渴死了人。”幸好两个儿子回了京城,要也在这里,她还不定怎么担心呢!
周嬷嬷是太后给明珠的人,经了许多的事:“夫人,你现在最重要的是安心养胎。其他的不要多想。”问题是明珠想得多了,除了让自己不舒坦,增加老爷跟她们这些人的负担,啥用都没有。
明珠嘀咕着说道:“也不知道京城怎么样了?”咳,这个孩子来得太巧合了,晚点的话她也跟着回了京城。在京城有娘家人照顾,也不用在这里拖了丈夫的后腿。
明珠摸着自己的肚子,心里暗暗想着,这胎一定是个姑娘。从怀孕到现在,孩子都很乖巧,跟怀前面两个的感觉截然不一样。
晚上牛阳晖回来,明珠刚准备张罗着用晚膳。牛阳晖摇头说道:“我还有事要出去,换下衣裳就去。”
明珠见牛阳晖神色很难看,心里一突,问道:“夫君,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牛阳晖笑着说道:“没事,你也知道现在衙门事多,大家都忙不过来。你在家好好安胎,我今天晚上可能不会回来了。”
明珠送走了牛阳晖,赶紧让人出去打听消息。到了第二天,明珠得了消息,面色大变:“瘟疫?竟然发生了瘟疫?”
来回话的管事说道:“夫人莫担心,发生问题的地方不是苏州,是邻省。老爷跟其他大人都在商议对策。”苏州的情况还算好的,毕竟旁边有一条河,虽然河水越来越少,但总归是不愁没水喝,而且如今苏州城内还有大善人在施粥,虽然吃不饱,但也不会饿死。也就因为这样,邻省的人不少逃难逃到了苏州城。如今外面发生瘟疫,这个问题又上升了。
周嬷嬷不阻止明珠探听这些消息,是她觉得现在外面形势很严峻,不能让明珠两眼一抹黑,啥事都不知道。而且,现在外面发生了瘟疫,虽然离苏州有些远,但是该注意的还是得注意。
周嬷嬷吩咐了人,将门关紧,不准人随意进出。明珠因为相信月瑶的话,知道可能会有干旱,所以前几个月买了不少的粮食跟生活用品。日常用着暂时倒也不担心,现在唯一担心的就是千万不能将问题感染到苏州城内来。
明珠自言自语道:“早知道就该多问月瑶一些事情了。”
周嬷嬷眼皮一跳,前段时间两个主子一直让他们多购置粮食,她就纳闷。现在夫人又突然冒出这么一句,周嬷嬷难免不会多想:“夫人,你在说什么?”
明珠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掩饰道:“我在说,若是早知道这里会这样,我就该跟月瑶回京城。”
周嬷嬷也不愿意深想,太后将她给了明珠,那她的生死就操控在明珠的手上:“只要我们小心,夫人不会有事。”
被明珠念叨的月瑶,此时也很忙碌。京城这两个多月虽然也下了雨,但是雨水不足,粮食减产。月瑶免除了名下佃户的租金。饶是如此,还有不少的佃户日子过得艰难。
受旱灾的影响,京城这两个月的粮食涨价得很快,此时的粮食已经是四月的两倍多了。
月瑶很是奇怪:“朝廷怎么不将粮食拿出来平价卖?”
向薇好笑道:“朝廷若是没拿出手,你以为现在的粮食还能是这么点价呀!至少得翻数倍。”向薇觉得还是皇帝精,两倍多的粮价虽然高了一些,但许多人还是能承受得起的。皇帝的作为,既暂时稳定了京城的稳定,也不让自己吃亏。
月瑶没跟向薇讨论粮食的事情,只是说道:“我那庄子上还存了不少的粮食,你说万一有人得了消息去抢粮食怎么办?”月瑶的意思是要将这些粮食处理了。
月瑶本来是想将这些粮食捐出去,不过听了向薇的话,皇帝都觉得凭白施舍不好,那她也不去施粥了。
向薇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建议:“我觉得,我们也可以将这些粮食卖出去。也不卖到京城,就卖给京城的那些佃户。等年成好了,再让他们还。”这样既减轻了风险,又让佃户感恩戴德,向薇觉得很不错。
月瑶也觉得这主意不错:“成,这事让大管家去办吧!”说完这话,月瑶想起一件事:“月环跟承弘怎么样了?”
月瑶本想让向薇将月环跟承弘接到她家里住,月环开始也同意了,只是后来廷远知道以后,给月环寻了一个妥当的地方。月环觉得靠自己的弟弟比靠堂姐要好,所以就婉拒了月瑶。
向薇点头说道:“廷远给月环置办的那宅子那边的治安很好,你不用担心。”向薇觉得,连家下一辈的男丁都还是不错的。至于月瑶这一辈的姑娘,向薇就不给予评价了。
月瑶只希望这场天灾早点过去,让大家都过上平静的日子。
向薇笑着说道:“这次若不是你的提醒,京城如今哪里能这么平静?”也就因为皇帝有所准备,所以京城还算风平浪静。要是没有准备,这个时候肯定有大量的流民流入到京城,京城也不会太平了。
月瑶听了这话并没有放松:“京城暂时没事,可西北呢?西北到现在还在打败仗,也不知道和悦现在怎么样了?”月瑶一直为着在西北的安之琛悬着心。打仗死人那是经常的事,而且前方的战事一直都不顺,已经死了好几万的将士了。
向薇对此也没办法:“西北安宁了几十年,从上到下全部都过习惯了安逸的日子,面对着满腹仇恨的蛮族自然就落入了下风。好在安之琛有所准备,要不然局势比现在还要糟糕。”
月瑶对政务都不熟悉,更不要说军事了:“你说九皇子去西北,能改变状况吗?”
向薇没有接这话,而是说道:“夫人可能不知道,英宗皇帝当年有说过西北军是狼。就算西北军因为几十年的安宁有所懈怠战力减弱,但这么长时间也足够恢复了。我想,用不了多久,战局就会改变。”打仗需要消耗的大量的粮草军饷等军用物资,确切地说,打仗打的是后方。而蛮族在这点上根本无法与大元朝相提并论,哪怕现在大元朝灾难重重。
月瑶疑惑地说道:“你的意思,不管皇帝是让九皇子还是七皇子去西北,结果都一样?”
向薇点头道:“是的,不管是哪位皇子去,结果都是我们胜利。蛮族,只是秋后的蚂蚱。”
月瑶明白过来为什么两方争斗得这么厉害了。去西北,军权是妥妥的到手,还能在自己的人生履历上增添光辉的一笔。反观去江南赈灾,那可真是苦差事,做好了是应当的,做得不好那就是你无能。
向薇皱着眉头说道:“英曜跟英耀回来好几天了,怎么悄无声息的?”正常情况下,两个孩子回来应该过来见月瑶的。
月瑶觉得十有八九是牛老太爷阻挡了:“我想,大概明珠仍然想让可馨当她儿媳妇的事被牛老太爷知道了。”月瑶对明珠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弄得哭笑不得。小团子不成,就让两个弟弟顶上,这传扬出去像什么样子。不知道的还以为可馨嫁不出去,非要赖着牛家。
向薇却觉得明珠这个主意不错:“夫人,我觉得可以考虑一下?”
月瑶摇头道:“不用考虑,我不会同意的。”其他不论,单就牛老爷将她女儿嫌弃成这样,她还要将女儿塞到牛家,不知道的还真以为可馨嫁不出去了。因为可馨会受她所累婚事会有些艰难,但又不是真的嫁不出去。
向薇看月瑶的神色,也就没有再说下去了。正在这个时候,外面丫鬟说着林家送了请帖过来。
向薇脸色很不好看。向薇觉得林清菡现在就跟一直苍蝇一样,你想无视她,可是她总是到你面前嗡嗡地转,让你无法忽视她。
月瑶是厌烦林清菡的,但是也不至于连林家的帖子不收。月瑶打开大红色烫金的帖子,见上面是邀请月瑶参加林夫人五十大寿。
月瑶嘴角抽搐了一下:“现在这个时候,林家还有心情办大寿?”如今朝廷内忧外患,下面的臣子都是缩着脑袋过日子。就怕一个不小心招了皇帝的眼。
在向薇的印象之中,林夫人是一个很聪明的人,肯定不会办这样的蠢事。就算林夫人犯蠢,林家的当家人林老爷也不蠢。向薇想了一下说道:“林家应该只是请亲戚吃一顿饭吧!”
月瑶神情很是微妙,她是林家的亲戚不假,但是她跟林清菡的关系,难道林家不知道?若是知道应该不会请她。
向薇觉得月瑶完全是浪费时间:“到时候送一份礼过去就是了了。”礼到尽了该尽的礼数就足够了。要不是在江南受的教训让向薇知道,月瑶若是有不妥当会牵连几个孩子,连礼她都不建议送。
月瑶笑着点了下头。
、第五百二十九章 喜事连连
八月初二,京城下了一场大雨。
的雨点儿落下来了,打在玻璃窗上叭叭直响。雨越下越大,溅起一朵朵水花,向薇透过玻璃窗向外望去,天地间像挂着无比宽大的珠帘,迷蒙蒙的一片。
向薇在窗户前站了许多,然后会回转头说道:“我从没觉得,下雨天竟然会这么美?”
月瑶却没向薇这么多想法:“要是江南也下几场大雨就好了。”她记得江南是在八月份开始下雨的,但是具体时期却不记得了。
向薇宽慰道:“这都三个月没下雨了,老天不至于真的要绝人活路吧,应该能马上下雨了。”因为干旱死了许多的人,而且还出现了瘟疫。好在朝廷早就准备,没让情况恶化,要不然不知道会死多少人。
月瑶点了一下头。最不可能抵挡的就是天灾人祸,这次旱灾虽然恐怖,但是因为后面没有洪灾跟蝗灾,加上朝廷救助也算给力,还不算最惨的。最惨的是在前朝发生过连续四年出现天灾,死了不知道多少人,那时间民间真正的是料库不堪。
两人正说着话,大管家欢天喜地地进来说道:“大捷,大捷呀!夫人,大捷呀!”
月瑶忙问道:“老爷怎么样了?”捷报传来的同时,牺牲的将士名单还有立了功的将士名单都会一起传过来。
大管家高兴地说道:“老奴听下面的人说这次是老爷带了先头部队迎战的,老爷立了头功。”
月瑶一听先锋脸色就白了。打仗时,先锋部队那是最危险的,先锋部队的将领也是最最危险的。
向薇见状哪里还能不知道月瑶的想法:“夫人,我相信老爷有分寸的,你不用太担心。”
月瑶苦笑,能不担心吗?战场上刀剑无眼,一不小心就得阵亡,到时候可真就是孤儿寡母了。
西北捷报传来,皇帝大喜,下面的大臣日子也好过了。
打了胜仗,自然是要论功行赏了。现在是非常时期,皇帝的赏赐很快就下来了,安之琛升为正二品的总兵,月瑶也被封赏为正二品的诰命夫人,除此之外,还赏赐了金银珠宝跟田庄。
月瑶看着皇帝赏赐下来的东西,终于露出一丝的笑意。这是安之琛用命给她挣来的,可不能再愁眉苦脸了:“难怪武将最喜欢打仗了。”这打了一场胜仗,就升了两级,相信要不了多久安之琛还会升。
向薇笑着说道:“同样,文官也最不喜欢武官。”文官都是讲究资历的,那些内阁的大臣谁不是十几年寒窗苦读,然后一步一步熬资历,再对朝廷有所贡献才能入内阁。可武将却不一样,只要得了机会,马上就升上去了。
喜事接踵而来。第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