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韶很清楚,月瑶一直都不希望沾上政事,为了躲避外人的纠纷,自从安之琛离京以后她就深居简出,可这件事一旦上达天听,月瑶就再没有清静日子了。
罗韶想了许久,最后回了一封信,先听听月瑶的意思,然后再做决定吧。
西北打仗,本与连家没有太大的联系,可惜这个时候,廷仪却跟连栋方提出要去西北。
连栋方不愿意,若是以前廷仪要去西北,他不拦着,可现在西北正在打仗,他怎么能让廷仪去冒险呢!四个儿子,四个进士,但是最让他看重的其实还是廷仪,廷仪才能、心智、谋算等方面一样不差。
廷仪却坚持自己的决定,连栋方说道:“我是绝对不会让你去西北的。”
廷仪眼神异常地坚定:“父亲,你一直都希望重振连家的门楣,恢复连家的荣耀,父亲,现在西北在打仗,对我而言,就是一次机遇。”
廷仪坚持要去西北,也是有原因的,一来是他内心深处有一份冲动,在国家有难的时候,身为国家的一份子当站出来报效国家,他去了西北,上不了战场,但一样可以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二是他想要摆脱靠裙带关系这个阴影,以前他没想那么多,父亲让他娶了周家女,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没有一点异议,可是娶了周悦以后,他才知道自己需要承受多少的压力,所有人看不到他的努力,也忘记了他也是靠着十年寒窗苦读才考中探花郎,每一次升官,总有人在背后说他是靠着妻子上位的,若是去西北,他就完全能摆脱这个阴影。
连栋方不为所动。
廷仪没能说服连栋方,但是他想去西北的这个事却迅速在连家传了出来,周悦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整个人都懵了。
等廷仪回到院子,周悦试探性地问道:“夫君,府邸里的人说你要去西北?这不是真的吧?”
廷仪叹了一口气:“爹不让。”
周悦张了张嘴,却什么话都没说,若是太平时期廷仪想要去西北,她绝对不反对,可今时不同往日,西北在打仗,随时都会死人的,她还不想当寡妇。
廷仪看着周悦的神色,就知道周悦肯定是不想让他去西北的,有了爹跟周家的阻挡,他想去也去不成,廷仪心里憋闷得慌,他们连家如今看起来也是很不错,但这些都是建立在有几门足够好的姻亲之上,说起来他爹的眼光还真是好,他的妻族就不说,那是无人不知的后族,而大嫂的父亲如今贵为六部之首的史部尚书,可这一切对廷仪来说,不知道是幸事还是不幸。
廷仪出门的时候,正好撞到从外面回来的廷远,廷仪随口一问:“去做什么了?这么晚回来?”
廷远很惧怕廷仪,因为廷仪很严肃,而廷仪以前在连府是出了名好说话的,廷远也没瞒着,说道:“我去看望四姐了。”廷远一直想让月环搬回连家,可是月环死活不愿意回连家,哪怕是父亲做出承诺四姐也不愿意回来,宁愿呆在那点心铺子里。
廷仪面色一黯,廷仪在官场历练了这么多年,能不知道月环为什么不回连家吗?而父亲的承诺,又有什么用,若是月环还有利用价值,父亲肯定不会手软:“四妹年岁也不少了,也就没想过改嫁吗?”
廷远低声道:“四姐说,她就守着承弘,不会改嫁的。”廷远也不是没想过让月环改嫁,但是月环的态度很坚决,她不会改嫁。
说起月环,自然让廷仪联想起月瑶了:“四妹有没有跟三妹联系呢?三妹现在在江南如何了?”月瑶是山野居士的事,不仅让京城的吓了一跳,就连廷仪都觉得匪夷所思,要知道,山野居士在十多年前就名扬天下了,那时候月瑶才十来岁,廷仪当时甚至怀疑这个消息是假的,可惜事实证明,这消息是真的。
若是月瑶是山野居士的事让他吓一跳,那月瑶被江南的文人墨客赞誉为画仙足以让他震撼了,这消息一传回京城,京城当下就沸腾了,不少的人纷纷想要观赏月瑶的画作,也在这个时候众人才发现月瑶流通到世面上的画作少得可怜,月瑶这些年是作了不少的画,但都是帮老人家画肖像或者画的是佛像,想想,谁会将自家老人的画跟供奉的佛像卖出去的,当然,更重要的是能请月瑶出手作画的人,都是有权有势的,哪怕想买画的人出钱出得再高,人家也不会卖,这导致不少人上门向他父亲求画,可在他们家,除了月瑶给他的那幅梅花篆子,他们全家竟然幅月瑶的画都没有。
廷仪想到这里,脸上浮现出一抹苦涩,月瑶出自莲家,原本月瑶被赞誉为画仙足可让连家的名声上一个台阶,可惜月瑶早与他们闹翻了,要不是月瑶有所顾忌怕是连现在这种面上情份都维持不住了。
廷仪也不再是十几岁的年龄,到现在他很清楚,娘做下的糊涂事,就算爹没参与,也是得了爹的默许满,要不然,凭他爹的能力,要保证月瑶跟廷正完好无损不是难事,廷仪真的不明白他的爹娘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他们为了十几万两的银子竟然可以做下这样的事,爹常常说要光耀连家的门楣,恢复连家的荣耀,可是他做出来的事却与之所说的背道而驰。
廷远不知道廷仪在一瞬间会想那么多的事,他只是摇头说道:“我问了四姐,四姐说她没有跟三姐通信,对于三姐的事,她也是听外面的人说的。”廷远也很佩服这个堂姐,竟然能闯出那么大的名头。
廷仪有些失望。
廷远想了一下道:“二哥,如今西北打仗,三姐肯定快回来了。二哥,你说三姐回来以后会不会也在京城开一次画展呀?”
廷仪摇头道:“西北在打仗,三妹回来也不会开画展的。”另外还有一句廷仪没有说,安之琛在西北,若是月瑶在这个节骨眼上开画展,还不知道被多少人非议呢!
廷远有些失望:“我还想等三姐回来以后,有机会观赏她的画作呢!”月瑶与他们家不亲,廷远早就知道,所以特意去安府看画那是肯定不可能的,只有举行画展,他们才有机会见识到三姐的画作。
廷仪笑着道:“现在西北在打仗不合适举办画展,可等打完了仗,三妹肯定会在京城举办画展了,到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到那些画了。”廷仪听朋友说,月瑶原本打算回京举办画展的,既然有这个准备,肯定会举办的,只是往后推迟了而已。
廷远却有些可惜:“听说三姐在江南拍卖了数幅画作,这些画,我们都看不到了。”
廷仪却不这么想:“要开画展,画的数量肯定不少的,所以你不需要遗憾。”廷仪的意思,就算原先卖出去不少的画,但是月瑶肯定会补充进来的。
廷远点了下头,转而又叹息道:“我听说李家跟马家,还有侯府,都存有不少三姐的画作,可惜我们……”说到这里,廷远看到廷仪的脸色有些难看,赶紧将话给刹住了。
廷远是庶子,又是老四,平常受的关注本来就少,加上苏姨娘过份的保护,所以廷远不仅性子软,为人还有些单纯。
而被两兄弟议论的月瑶,终于将刘老交付的任务完成了。
向薇看了此画,笑着道:“画的很好,可你确定,这画送出去以后,你能收得回来?”要向薇来说,此画百分百是收不回来的。
月瑶笑着道:“这画我得带回京城,下次画展的时候得展出来。”反正月瑶是不担心画要不回来,就算她要不回来,让作师去要了。
月瑶当天下午破天荒地没进画室,让明珠觉得非常稀罕,一问才知道原来月瑶的画作完成了。
牛阳晖晚上回来,一得了这个消息立即拉了明珠过来,要观赏一下月瑶的画。
月瑶的画刚刚画好,得放几天,要不然月瑶肯定送出去了,月瑶看着牛阳晖道:“你的消息可真灵通。”
牛阳晖观赏完月瑶的这幅画,张口就跟月瑶讨要。
月瑶笑着道:“这是刘老给我出的题目,我得送去给刘老点评。”
向薇加了一句:“这画是准备以后在京城开画展的时候展览出来的,不能送人。”
牛阳晖自此不好再张口讨要了。
两天以后,月瑶就将这幅画送去给了刘老,而月瑶休息了两天,又开始作画了,这画是完成对香茹的承诺。
可惜,月瑶接连画了两幅都给撕了,因为她总觉得她画出来的少了那种感觉,至于是什么感觉,她又说不出来。
向薇给月瑶提议:“我看你可能是事隔太久了。要不,再请这香茹过来给你跳一曲,也许你就能找到感觉了。”
月瑶犹豫道:“让我再想想。”
在月瑶犹豫着是否要请香茹过来时,她就听到牛阳晖升官的消息。
、第五百一十五章 牛阳晖升官(下)
牛阳晖升官了,从苏州的知府升为江南按察使。苏州知府的官位是正四品,按察使是正三品,牛阳晖连跳两级。
牛阳晖在苏州已经任职了五年多,连跳两级倒也不算太出格,至少没有当初马鹏连跳三级那么吓人。
月瑶嘀咕着:“怎么好好的就升为按察使了呢?”
知府是掌管一个州府的政令,总领各属县,负责宣布国家政令、治理百姓、审决讼案、稽察奸宄、考核属吏、征收赋税等一切政务的。而按察使是监督官员的业绩以及贪腐情况,它有检举属地各级的权利,但是它只有检举权,没有处置跟重新任命的权利。而且在一般情况下,真正审理案件的还是县令,按察使只能审批涉及到徒刑以下的案件,所谓徒刑就是流放,而涉及到流放及流放以上的罪刑的案件就需要报到刑部批准。
可以说,牛阳晖职位上升了两级,但是权利却没以前那么大了,当然,牛阳晖只是下来熬资历,他又不可能一辈子呆在江南,若是在正常年份牛阳晖这样的提升最多会让月瑶觉得这是牛老爷或者靖宁侯罗韶想多磨砺一下牛阳晖,可现在西北在打仗,将牛阳晖调离了苏州知府的职位,月瑶怎麽看觉得这里面有蹊跷。
要知道西北在打仗,朝廷需要征调粮草,这事还是有风险的,万一出个什么事,征调粮食的官员也得牵连其中,为了避免牛阳晖牵连其中,牛老爷干脆让牛阳晖离了知府的职位。
向薇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按察使张大人这个月满六十,朝廷有规定六十致休,这个职位是牛老爷早就为牛阳晖看好的。”这职位都是有定数的,别说牛大人只是一个二品官员,就算是宰相,人家只要没犯过错你也不能将人拉下来。
月瑶笑了一下:“看来是我想太多了。”原来是牛大人在给牛阳晖铺路呀!
向薇觉得月瑶能多想是好事:“若是我没有猜错,等牛阳晖进京时,就是牛老爷致休的时候了。”不可能父子两人同在京城担当高位的,必须有一个人退下来,而牛老爷身体一直都不大好,只是为了牛阳晖他才没有退下来。
月瑶摇头道:“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向薇却是另有想法:“既然知道江南会有干旱,我们是否应该吨积一点粮食,到时候我们也发点小财。”
月瑶面色很难看:“这种黑心钱,你好意思赚?”换成是她,这种钱她拿了也不安心。
向薇嘀咕道:“我们到时候也不卖高价,只比买进时高出一成就可以了,反正我们不卖,别人也会卖。”向薇觉得,她们这么做,也算是在解救贫苦百姓了。
月瑶才不干这事呢:“要是真心帮助大家,到时候还不若施粥呢!”当然,就算施粥月瑶也是干不成的,因为那个时候她铁定要在京城。
说起京城,向薇才笑着道:“你庄子上也存了不少的粮食,上次捐出去了,这次你也不会打算又捐出去吧?”
月瑶神色很平静地说道:“自然是要捐的,不过肯定不会捐到江南。”她要捐也要捐到西北。
向薇脸上流露出我就知道你会如此的表情。
两人说着话,就听到外面说刘老送来了帖子,邀请月瑶去刘府做客,不用想也知道,刘老让月瑶过去是谈那幅画的事了。
西北打仗,并没有影响到江南,也不是众人不爱国,主要是打仗的阵势还小了点,加上相隔数千里,当然,最主要的是现在是冬天,两军都处于休战的状态。
月瑶正好去找刘老有事,当下就接了帖子。
月瑶欢喜,明珠却有些不高兴了:“我本以为任满六年就能回京城,哪里知道还要呆三年。”现在问题是,三年以后还不知道回不回得去呢?江南景致虽美,但是明珠习惯了京城的生活,而且家人朋友都在京城,所以她还是希望能早点回京城。
月瑶笑着道:“你别身在福中不知福了,我还不知道和悦什么时候能回来呢?要换成我这样的,你还不得哭死呀!”他们夫妻分开已经五年了。
明珠现在万分庆幸:“幸亏当初姨母不愿意将我嫁给武将,要不然现在还不知道在哪里呢?”若是跟着丈夫去外任还好些,若是跟月瑶这样留在京城,那才是真正悲催,说起来月瑶还算好的,至少表弟没纳妾,月瑶带着孩子在京城等着心里还算舒坦,其他的武将谁在任上不是有美人相伴,有庶出的子女承欢膝下。
月瑶笑着道:“所以你要知足,不能总是抱怨,知道吗?”月瑶后来听了向薇的话才知道明珠为什么总是不安,因为牛阳晖公务繁忙应酬多,夫妻相处时间少了,这才导致明珠疑神疑鬼。
明珠还是有些不安:“相公说等你明年回京,要你将三个孩子也一起带回去,我不让,两人争执了许多,月瑶,你说三个孩子都不在身边,还不得要我的命呀?”
月瑶也觉得牛阳晖这样做有些不通情理:“小团子就跟我们回京城,两个小的就不用了。”三个孩子都不在身边,明瑶这个当娘的到时候还不得想疯了,斐哥儿才离开她两个多月满月瑶就想得不行。
明珠听了月瑶的话,上下打量了月瑶后说道:“你也会想斐哥儿吗?我还以为你一点都不想呢?对了,你有没有担心过表弟呀?”
月瑶不想再跟明珠说话了:“忙你的去吧!我也要忙去了。”她们夫妻又没闹什么予盾,更没反目成仇成为陌路人,安之琛在前线打仗她这个当妻子的不担心,难道她是圣人。
明珠想到要处理的事,又是一阵头疼,每年过年的时候特别忙,倒不是参加宴会走访,而是收礼,逢年过节就特别忙碌。
向薇讥笑道:“别人想都想不着的事,你倒还嫌弃?你确定不是在拉仇恨?”
明珠嗤了一声:“牛阳晖在西北也是实权将军,月瑶用得着羡慕嫉妒我吗?”相比西北,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