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老人在书前的流言,连刚柔、诚信、和静、虚灵八种德性都不知道的人,也好意思在那个什么漫画里面,随意打着道家的旗号?你当骗子也要当的专业点儿。以前老北京天桥底下算命的王半仙,周铁口,拿出来都能比杨一会忽悠人。
老人的这种理论让杨一简直是哑口无言,他能说自己这个《云荒》系列的漫画,不需要精通这么多东西,只要能唬住八岁到十八岁这个年龄段,喜爱幻想,喜爱设定是狂霸**酷拽这些元素的少年少女就行了么?
这话杨一不敢对季棠郸说,而且除了对金钱的渴望外,他多少还是秉承内心的梦想在做事情,也知道自己做出来的这些玩意儿,很可能会影响一些人现阶段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那么在里面加入诸如奋斗,不畏艰险,友爱,诚信,坚强等等精神内核,以及在资料的考证上尽量精益求精一些,重现华夏古老文化中健康,至少是没有什么毒害的那一面,也就是杨一应该实现的目标。
这一点他从来没有忘记过,所以对于老爷子的高标准严要求,虽然嘴巴抱怨,可是仍旧还是一丝不苟地去学习着。
要是换了只知道吃和钱的罗戈,肯定要在暗地里发牢骚,腹诽老头子事儿多一类的大逆不道之言。
所以杨一虽然一天只有三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可是实际上论起来,他现在比高三高考班的学生还要忙碌。
当然,也有那么一丝充实。
上午去书城那边,多数是看看苏晚和两个小家伙,然后在书城里面淘一些前世就惦记在心上,但却没有钞票去换取的书籍。然后检查一下工作——当然,书城的内部系统和卖场事宜,在伍石和傅莉莉的梳理下很是井井有条,杨一所能提出的改进意见也不太多。
不过偶尔灵感一来,又想到了后世里面的经营妙方,却总能让书城高层惊为天人。
然后就是带着亲友团去大舅的店里吃饭,在屡屡经历了排队等候的事件后,杨卫红干脆给自己外甥和罗戈开辟出了一个专用间。而其中最大的直接受益人不是杨一,也不是罗戈,而是岛国孩子云野弥。
“嘶呼!嘶呼!这真是,让人欲罢不能的美味啊,谢谢杨一哥哥了,好吃!”
杨一问云野弥来了这么久,只回了一次岛国,现在想家么?前抑郁症患者就是上面那样回答他的。
此间乐,不思蜀。
在对于口腹之欲的要求上,这家伙很有罗戈二世的风采。
然后就是偶尔接一接姜喃的电话,或者主动给她打回去,但是尽量避免见面。
如果这一世没有苏晚的凭空出现,杨一自忖和姜喃的关系,绝对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可是谁又预料得到……
好看的小说尽在;告诉您的朋友
199。新台风
无弹窗小说网,万名书迷同时在线《云荒》的动画制作委托已经签约,只等资金到位后,就正式开始制作。
而动画片的制作经费,现阶段还是要落在杨一和苏晚两人身上,所以《宋朝那些事儿》的第三卷,以及《神农密码》和《鬼吹灯》各自的第二卷也都在筹备之中。
当年明月,何马,还有天下霸唱这三个人里面,杨一当然都是羞于面对的,而其中最不好意思打照面的人,肯定是天下霸唱了。因为《宋朝那些事儿》和《神农密码》都是自己改头换面过的,这两位原作者总还能把他们原来的作品拿出来。
可是对于天下霸唱来说,因为要保证元旦书展的震撼力,而时间上又不允许……在这种矛盾下,他也只好结结实实做了一次剽窃者。
算了,等到以后这家伙要是还入行写作,那就用阳一文化的名义把他签约下来,白养着也认了——杨一很直白也很一厢情愿的想法。
……
另外,除开动画制作,榕树下现在得到了前世所没有的注资,在朱威廉的手上发展速度也还是差强人意。
和贝塔斯曼的合作同样稳步展开,这个庞然大物即将发行的最新一期直邮购书手册上面,就会有思阅图书专版的出现,杨一和罗戈都在等待着到那时销量的变化。
而萌芽杂志社那边,改版后的三月刊下个星期就会上市,在中学生市场这一块,杨一无疑已经走在了文化圈里众多大拿的前面。
以云中书城为基点和大本营,正在筹建的线上云中为发散,借由《萌芽》培养自己后备读者基地,榕树下和即将列入计划的幻剑云荒网,阳一文化也在向着怪兽的方向成长着。
不过现在,这个怪兽的主人却正在接受着摧残,一开始接触到各种古籍甚至是孤本的兴奋,现在已经成了杨一的噩梦。
季棠郸说严师才能出高徒。
季棠郸还说既然你是我的关门弟子,我就要对你负责。
杨一已经无力声辩了,最近这几天,他的学习时间已经从三个小时增加到了接近四个小时。什么稀奇古怪的书,季棠郸都能找出来。
杨一刚刚才结束了香咒的修行,整个人都快要斯巴达了。
中午一点半先漱口的人伤得起么?那都是上辈子被口臭折磨过的天使啊!
然后老头子为了让杨一感受到气氛,还在小书房摆上了香炉,让杨一上了九支香后,再磕头九次,左手结雷印,右手结剑印,咒曰:道由心学,心假香传,香热玉炉,心存帝前,真灵下凡……
这是老教授还是老神棍啊?
看着季棠郸一脸肃然的样子,杨一心里面内流满面,在家里面摆道场的老家伙伤不起啊,他们上辈子都是被人打折了**的神棍啊有木有!
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成了季棠郸关门弟子的杨一,觉得现在的这种生活,简直就是一种酷刑。
老爷子偶尔发发疯,让杨一亲身体验一下牛鼻子的生活也就算了,最怕的就是有关诸子百家的课程。
头一天对着《法经》六篇和《韩非子定法》,仔细研究了这些鼓吹信奉规则的政治家的历史哲学观,还仔细分析了法家三派之间的异同后,脑袋还没有转过弯儿来,第二天就转到了诸家之纲领的道家……
然后还没深入分析过来动合无形,赡足万物……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这些思想的神髓,第三天的学前考试就又回到了势、术、法的学派异同上。
解释错误一个观点,对于典故论据的出处稍有疑惑,手心就要挨板子。
虽然杨一不止一次地抗议过季棠郸这种被时代摒弃的教育方法。
而季棠郸的态度就是虚心接受坚决不改,说的老爷子火气,还要平白再多挨上一次。
四个小时的学习也就算了,晚上回去后,还有一堆的作业要做。中文的也就算了,就算是文言文作业,在季棠郸这种高压式的教学之下,杨一也能勉强应付大多数问题,剩下的连猜带蒙就行,最多第二天挨揍。
可是一天背诵一篇圣经算什么?从创世纪开始,到箴言,传道书,雅歌……撒加利亚书,玛拉基书。旧约背完了就是新约,背到后面还会反过来抽查前面的内容。
圣经这种基础课程教完以后,就是西方文学史的教授,不只是文学经典的选读,还有深入的历史挖掘——为什么启蒙时代对新古典主义的批判和扼杀,以及同时却认可莫里哀和最后一个太阳王岁创立的法兰西学院;文艺复兴时期那些极端的美好和极端的丑恶,这种错综迷离到极点的世界形成原因,莎翁所掀起的**以及其后的巴洛克艺术时代;还有俄国大地上所出现的一批又一批文学家,以及在文学家的基础上升华而成的思想家,譬如托尔斯泰和他的忏悔意识……
虽然学习的过程极其枯燥和艰苦,但是在经过了最初的适应期后,杨一反而有一种乐在其中的充实感。
说他像是汲水的海绵一样吸收着知识,可能略微有些夸张了,但是对于只靠写作天赋自学“半成才”的杨一来说,发生在他身上的那种脱变,总之是真切存在的。
这种蜕变,有时候也被人称之为升华。
譬如现在季棠郸冷不丁提到一个典故,杨一多半能够在两秒或者更短的时间内,想起它的出处,而后又延伸到其他借用过这个典故的文章篇目里。
又或者师徒两人现在最常玩的一个游戏,古文联句,这个联句不是借用首尾同字联句,而是上下句语境和寓意的契合。骈散不拘,诗词随意,只要文中的意味相符,就算是拿周易里面的卜卦来对金瓶梅中的句子都没有问题。
杨一发现老人的收藏里面,新刻金瓶梅词话、崇祯本、还有张评本一套都没有落下。里面的张评本还是皇族世家藏书,卷首盖有恭亲王藏书章……这种事情,杨一会随便乱说的么?
而按照这样的玩法,杨一自然是斗不过他这位季老师的。不过从最开始的有输无赢,到后来的输多赢少,再到现在的有输有赢胜负对开。虽然想要斗败季棠郸没什么希望,可是半个月下来,杨一却发现自己的反应和对古文的理解度又上了很大一个台阶。
按照季老的话来说,就是杨一以前在单独一种学问上,算是入了门,可是却不成体系。现在通过这种游戏,渐渐有了把这些知识连接成网络的趋势。
“老师,我现在算不算略有小成?”某天,在杨一破天荒的没有挨上板子后,他不免有些得意扬扬地拿话试探季棠郸。
可是老人理都没有理他,只是惦记着指挥杨一:“去把我配的植料,给阳台暗格里的兰花加上一点儿,然后把外面的花都浇了。”
等到杨一无语地走向阳台的时候,老人才慢悠悠哼了两句:“你觉得自己现在小成?那以前那些穷经皓首的书生岂不都是大家了?用在你搞的那个什么漫画里面,忽悠忽悠小朋友还勉强凑合。想略有小成?跟着我再学十年就勉勉强强差不多了!”
从此杨一就再也没有指望过,自己的国学学问能够达到略有小成的地步。
……
最新一期的《萌芽》三月刊已经上市了两个礼拜,据杂志社那边传来的消息,说是反响还相当不错。但是最终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自赵常天以下的全体萌芽人,都在紧张地期盼着销售结果。对于思阅这边的影响还不怎么大,不过相较于罗戈的翘首以盼,杨一自然是有信心的,销量提升效果怎么也要后半个月才会看得出来,现在着急也是没有用的。
而今天杨一和季棠郸请了一天的假期,因为在越州出版集团萧明南的斡旋下,杂志刊号也很快到了杨一手上。
这就看出了杨一一开始默认萧明南入局的好处,有了越州出版集团这艘巨舰作为盟友,很多出版界内部的稀缺资源,杨一都能够相对轻松地弄到手里。如果没有萧明南的加盟,像是杂志刊号这样的事情,怕是罗戈亲自出马,也要拖上相当一段时间。
“现在开会,罗哥你叫上所有有过杂志社供职经历的编辑,以及对武侠文学,幻想文学有热情的编辑……对,不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只要达到其中任何一个条件即可!”
还在从家里赶往思阅出版的路上,杨一就电话通知了罗戈。
而罗戈那边,得到了杨一的指令后,胖总也是忍不住心情激荡:“怎么,刊号才拿到手,你就有主意了?是不是早早就定下来的计划?看样子,小一你又要掀起一阵腥风血雨了哟!”
好看的小说尽在;告诉您的朋友
200。思阅加班记
无弹窗小说网,万名书迷同时在线挂了电话以后,罗戈兴冲冲钻进他的大奔以后,陡然间才发现一个让他有些哭笑不得的意外。
今天明明就是星期六,杨一刚才打过来电话的时候,这小子居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而城市的另一边,杨一正骑着老妈的自行车,悠悠晃向思阅文化的方向。他头上的天空显得很开阔,冬季的天空总是比夏天更清冷高远一些。车子在隔离带和人行道之间穿行,超越别的骑车人或者被其他人超越,沁骨的凉风扑面,让杨一觉得耳朵被冻得有些痛了。
说起来,也许是真应该买一辆车子才对,夏防暑冬御寒,雨天还不用到处都要打雨伞——可是前一世杨一独自在外面闯荡的时候,虽然对个人物品的爱惜有些不像男生,精细得过分,但是雨伞这个东西,总是两三个月就会弄丢一次。
又想了想,老妈那里还算好糊弄,但几个舅妈万一知道以后,难免又要生事。而现在自己正跟着季棠郸学习,老人虽然不怎么在意学生私生活的问题,可他的住所却是在一高里面,哪天被同学看见,估计又要流言四起了。
而且家那边也没有可供车辆停放的场地……
于是思维及其发散的,杨一对于车子的考量,又转移到了对房子的野望上面。虽然并不打算涉足房地产这个金元行业,可是提前为自己囤积两套好房子,以后用来自住什么的,倒也勉强算是投资不动产了。
把大弯梁的三枪女车停到了思阅楼下,刚要上去的时候,就看见编辑二部的窗口,葛黎高力的脑袋探了出来。看到杨一先是一愣,然后马上就咧嘴乐了起来:“小老板,你这个车子和罗总的那一辆差的也太远了吧。”
对着葛黎高力摆了摆手,杨一没有说话,而是径直上了楼,心里面还有些好笑。
蒙古小伙子主管编辑二部也已经快两个月的时间,可是大喇喇的性格还是一点儿都没有改掉,属于想到什么就要马上去做的霹雳火脾气。但恰恰就是这样,专门负责畅销书制作发行这一块的编辑二部,开年以来的业绩居然是出奇的好,有两本书已经进入了宣传推广阶段,还有另外三本也在密切跟进中。
拍板这些稿子的人就是葛黎高力,小伙子没有绝对的才情,有的只是远超常人的工作热情。身为二部主编,但是却总是以身作则地联系作家,分稿选稿。有时候就连周末也不回思阅的员工楼,而是窝在办公室里面,重复着从上百份投稿里面比较、筛选、精读的过程。
咦,星期六?猛然间想到这个问题,杨一有些愣神地在楼梯上顿了一下,今天可不就是星期六么?这个时候思阅可不会像云中书城,采取的都是轮休制,而是和其他出版社一样,最多在单位里留下几个值班编辑而已。
可是为什么罗戈没有给自己打电话,说明今天的情况呢?
杨一有些疑惑地折返几步,下到一楼的大厅里面。上面的指针正好指向九点整的位置,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