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娇娃-之巾帼八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霹雳娇娃-之巾帼八杰-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古往今来,虽然人们往往把喝酒作为英雄好汉的象征。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好看的txt电子书
  也把酒量大小作为豪爽,勇猛的表现,但殊不知,又有多少英雄好汉没有战死在战场,却“战死”在了“酒场”,“色场。”

  名将日军大佐田梅次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他有勇有谋,可谓“一人能敌千军万马”,无论面对多么险恶复杂的战场环境,都能应对自如、游刃有余,但就是因为喝酒成性,酒后乱性,肆意打罚手下将士,最终在酒后沉睡中被自己人杀死了。这样的英雄豪杰没能轰轰烈烈地战死沙场,却倒在了自己“酿成”的“酒场悲剧”中。

  但只要一上酒桌就能“冲锋陷阵”,“大显身手”。

  有的不是把别人喝倒,就要把自己喝醉,总要拼个“你死我活”,不然心里就不舒服、不痛快。

  这种现象,不仅惹出了很多闹剧,还制造了无数人间悲剧,成了军统铁血行动队寻欢作乐的日寇军官的工具。

  二.

  一队身着黑色紧身衣服的姑娘,忽而登高飞檐走壁,忽而卧地匍匐前进,动作轻如燕,快如风,她们掌握的功夫已不同常人一般,个个都掌握了高精度狙击,100米距离的人体靶指哪打哪。

  搏击战术,悬空索降等多项特种作战科目,她们人人都是优秀。

  她们剪男人一样的短发,穿男人服装,手持冲锋枪。

  这主要是因为她们自己的兄弟,姐妹,母亲或父亲死于战火,或者在被日军占领期间被日寇残忍地杀害了。

  对敌情、地形进行反复周密的侦察和判断。

  日军火力点的布置虽然十分隐蔽,但详细观察,仍然可以发现其有利于我方对火力的压制和突击。各自的攻击目标,前进路线,进行更细致的侦察。

  对于进攻敌人的每个火力点进行了严密分工,都明确了各自的攻击任务,以保证对日寇实施有效的火力压制,掩护突击队进行攻击。

  唐文轩还亲自检查了敢死队,对这些土气高昂的队员,他只讲了一句话:“看到你们这样精明强干的队伍,我相信一定能打胜仗!”

  有一次,池田美雪在宪兵们的层层护卫下向自己的专车匆匆走去。

  汽车接近转弯处,一阵急促的刹车使池田美雪的上身因惯性微微向前探了探。

  一阵尖厉清脆的口哨声传来。

  突然,一名女子从人群中拼命挤了出来,双手张开直奔库马拉通加扑去。

  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那名女子身上捆绑的炸弹爆炸了,保镖和附近的人们被炸得血肉横飞,那名女突击队员也被炸得尸首分离。

  是抗日的民族先进思想,坚定的意志和献身精神,成就了她们的理想,成就了一个让世人称颂的“传说”。

  上海傍水而筑,临羡长江,有苏州河洼地,水道纵横交错,将这座城市分割一块块,船儿从周边城郊可以直接驶入城内停泊。

  水乡旧貌,桨楫声声,颇有几分神似江南特别的绮丽风光。

  熙熙攘攘的人群,沐浴着温暖的阳光,你来我往充斥满了整个街道。

  她戴起了一顶浅色的鸭舌帽,身穿男装或西装,脚着浅色皮鞋。

  朱凤春想变成比男子还强的人,所以就首先从外表上开始。

  改变“娇柔”就必须健体,而让自己的身体多一些强壮。

  她可以说是一簇耀眼的火种,点燃了抗日爱国者的激情,女子敢死队跟男人们一起上了抗日战场。

  女性们也跟他们一样欢欣鼓舞,身为女子不是朱凤春自己可以选择的事情。身为女子是她不得不必须接受的事实。

  身为女子,就好象真的可以做那么多任性妄为的事,搞笑的,可爱的,捣蛋的,都不会有人非议。



  一把看似平平无奇的白色蓝花雨旱伞,只要一撑开伞面,固定在柄上的手枪便突然开火,可以将猝不及防的敌人一枪毙命。

  在侧光和底光的映衬下,你会发现一个的浅槽从她的鼻翼两端向脸颊延伸,她的眼窝下圈也有一个淡淡的弧型的纹理,阴雨季节里的雨真冷,阴凉的,打在她的肩膀上,不过周围的环境光线却是暖色的。

  一个肤白如雪,玲珑剔透的年轻女子,在抗日那么最动荡,最错综复杂,也是最危机四伏的时期,她孤身一人从北京来到上海。霸气书库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三十三章.让人能热血沸腾
一.

  一群特殊的人群,她们肩负历史的重要使命,除了要有精明的头脑和过硬的本领,她们还要随时做好准备付出自己年轻的生命。

  像敏感的神经枢纽,牵一发而动全身。

  朱凤春双手插在风衣的口袋里,旁若无人地往前走,无聊使她有点莫明的惆怅。

  这一天余下的寂寞时光,一个人打发是很难受的事。

  想想在虹口哪一个俱乐部值得再去,前面就是横滨桥,她刚要自己驾车驶过去,就听到两声清脆的枪响,和放爆竹一样。

  她猛地刹住车,赶紧低埋下头,猛觉得有几个黑衣黑帽的人,如一阵风般闪过眼前的车窗。

  日本军方乐于看到上海越杀越乱。

  一旦出事,他们正好可以借机“维持秩序”,一抖威风,在占领区边上设置了新的铁丝路障,虹桥徐家汇边界布满隔离网,许多小路被封锁,杨树浦河上的所有桥梁被封锁。

  所有路经这儿到上海去的华人得被严格搜查,不准带武器。有时甚至宵禁,晚上7点和早上5点之间,不得进出苏州河以北的“日本城。

  夜降临太早,这场雨真的永远没完。

  上海的马路,像一个个织妇的手把细丝般的水掂捏成一束,从路四角汇集到铁阴沟盖,汨汨地流下去。

  下水道被如此泡过几个星期之后,潮气升出,带着磷火的蓝光,幽幽地游动在四周。

  法租界新世界大戏院门口人头攒动,伞和尖顶的雨衣密密麻麻占了迈而西爱路口。

  这并不奇怪,每晚都如此,今天令人不安的是似有若无的说法。

  事情已然发生,不事情正在发生。

  一辆汽车驶过霓虹灯光闪闪的夜总会,往新世界大戏院而来,司机猛地停住汽车。

  从车里面走下来两个年轻漂亮的女人,从表面上一看,就是母女俩,她们心急火燎地往戏院门口的售票处跑去。

  门口已亮着“客满”的霓虹灯。

  女儿回过身来,失望地对举着伞的母亲叫喊。

  今夜的观众,与以前不一样,连票贩子也夹在人群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晚报说的!”

  一个惊人的消息正在传开,人群的喧哗突然升高,有的人在急切地打听。

  “这是谣言!”

  否认的吼喊,带着愤怒,更为激昂。

  二.



  富丽的圆顶灯光如菊,光焰四射,也不见暗淡几分。

  但是观众觉得这一切太不真实,他们站起来,离开自己得意的座位,厅内过道上,铺着华丽地毯的走廊挤满了人。

  不时有人激动地往后台走,想进入后台看个究竟,女主角是否在认真化妆,布景工是否在检查绳索?

  但台口守着的人一律拦住。

  在抗战时期汪伪政府统治下的上海十里洋场,已经很难统计出国民党军统到底策划了多少起暗杀,杀掉了多少汉奸,但数量一定是非常惊人的。

  暗杀手段可谓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其中既有最原始的在酒菜中下毒的手法,也有粗暴如用斧头直接砍的。

  既有用美人计的,也有端着枪直接射杀的。

  成千上万的中华热血儿女,为了抗日,活跃在暗杀的第一现场,神出鬼没于汉奸们出入的舞厅,花园,弄堂,客厅和卧室等。

  暗杀的对象,大多是汪伪头面人物,日军首脑,通常都有保镖警卫,要想暗杀成功并不容易。

  因而,牺牲的无名人物也很多。

  那些爱国志士,大多是年轻人,关于他们的故事总让人能热血沸腾。

  一个美貌女子侧身对着他,站在一个面包店前,焦急地抬起腕上的手表看,又带着傲气地去看马路。

  他脸上出现了笑容,赶紧把车停下,讨厌的是,总有人挡着他的部分视线,使他看不清女子的脸。

  她上了出租车。

  那辆车朝上海外滩方向开去,不过,她也明白,这可能就是上海派头。

  上海人过日子仍是要讲究的,哪怕在兵荒马乱的年月,有钱人家请客时,还是能拐几道弯买到澄阳湖的鲜螃蟹。

  避难在谁的屋檐下,是第二位的事。

  她知道她们很容易就会受到攻击。

  顺着眼角的余光看过去,从她身上看不到一丝害怕的影子,她也知道这么做可能面临的威胁,但是她们表现出了极大的抗日勇气。

  从周遭气氛,她觉得自己嗅到了人生那种颓废味道。

  老上海的自暴自弃和今朝有酒今朝醉都是实际的,比虚构还切切实实,伸手就可以摸到。

  远处那妩媚的公园,冬日斑斑驳驳,像长了潮湿的霉菌。

  曾经在那震耳的炮声中,上海被一块块地吞蚀。

  仇恨在凄惨的哭声里,从地下的水洞冒出来,萦绕在污浊的空气之中。
第三十四章.记忆的精髓
一.

  战火连天,处于一片恐怖之中。

  百姓辗转沟壑,上海租界变成日本占领区中的一座孤岛。

  生活在孤岛的人,比往日更加醉死梦生,舞厅日日笙歌,银幕剑侠挥动刀光,小报连载催人泪下的生死爱情。

  上海有人发了国难财,山河就要破败,小市民愈加耽于享乐。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txt电子书下载
  百乐门夜夜不停的舞步,节奏并没有纷乱,上海变成了一个战乱亡国中的怪胎。

  上海就是上海,哪怕是九州陆沉,孤岛仍幸在。

  哪怕四郊枪炮不断,街上也走着怀揣利刃,手枪的各方杀手,上海人还是要看戏,要跑马,要赌回力球,要跳舞上馆子,要捧那明星坤角。

  在已经大半燃烧的地球上,有这么二十多个幸运的平方公里,人们还在尽兴贪恋唯美浪漫的风流情怀,叫人感叹战神凶暴却仍大意马虎。

  在这个三角形地带,阿泰克建筑风格的百乐门犹如我们常见的远洋巨轮的船头,船头的中间由上而下依次是由蓝色霓虹灯构成的瀑布水流。

  黄色的竖排中文“百乐门”标志和白色的横排的英文“PARAMOUNT”字样。在流动的霓虹灯光中,大上海川流不息的车流黯然失色。

  周围没有高的建筑物,它的光环可以照耀到一里以外,上海的夜晚在暗绿色灯光闪耀下,演绎着十里洋场的灯红酒绿。

  白色的大理石旋转楼梯通向大舞厅,阳台上另有一个舞池,玻璃地板,下方有脚灯,让人感到像在鸡蛋上跳舞。

  表演合唱的都是些妙龄的女子,她们穿戴很少,帽子,浅帮鞋和非常细的腰布。

  这里是人欲放纵的世界,有钱的年轻人和老外是这里的主宰。

  闪亮射光灯在墙上画出几个疯狂旋转的风车,豹皮图案的圈椅在紫光灯的照耀下露出野性的狰狞。

  烟味,汗味,香水味,啤酒味。

  这些普通DISCO里都有的味道加上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可能就是上海才有的海派味道吧,构成了这里的味道。灯光柔美浪漫,人们舞姿曼妙。

  一曲夜上海闻名于世,红舞女和无数的社会名流,成为当时最负盛名的豪华舞厅,是上海“十里洋场,万千气象”的代名词。

  痴男怨女们在百乐门大舞厅的舞池内翩翩起舞。

  新老客人一眼可辨,无需互飙舞技。

  常客中男性白衬衣,深色西裤,黑色漆皮舞鞋踏上地板,光可鉴人,音色清脆。

  女性大都卷发盘髻,8寸高跟鞋上脚背隆起,群裾飘飘。

  百乐门里的舞女自然也成为时尚中的标志物。

  相貌谈吐不输名媛,舞技高超,深得富人们的欢心。

  一曲柔情似水的舒缓舞曲,梦幻般的灯光打在酒吧一侧透明的玻璃地板做成的舞池上,同时地板下面也会忽明忽暗地亮起金黄色的射灯。

  在金色的光芒中,你可以清楚地看见地板下面铺设的上万朵的红色玫瑰花。

  二.

  风中夹杂着青草的味道,风中飘过着女孩子们的笑声,风中飞扬着春天离去的裙角。

  没有华丽的音色,没有浓郁的味道,这正是那老上海记忆的精髓。

  大上海,唯一七拼八凑的大城市,租界和租界,日本人,印度人,英国人,法国人,拼凑,拼凑,拼凑陌生的中国城市却不把中国人当人。

  这也是荒谬的一个城市,所有的人和事情到了这里都变得毫无理由的荒谬。

  老式挂钟还在滴滴答答,仿佛时光都已经走远了,告别了旧日的上海滩,告别了战乱中的歌舞升平,告别了繁华奢靡灯红酒绿,可有一样是我们怎么也告别不了,让人实在无法割舍的,那旧上海的传奇岁月。

  款款扭动着小蛮腰,咿咿呀呀地轻展歌喉,真有一种钩魂摄魄的美妙。

  包裹在靡丽贴身的纱裙里,漫舞着一身的玲珑曲线,浅浅的笑颜,冷艳的唇眸,娇矜而内敛,举止顾盼犹疑,真是妙不可言。



  池田美雪为人十分机警,加之在其刚刚来上海就任时就遭逢过一次暗杀,故此防范相当周密,很难得手。

  其寓所就在上海虹口宪兵队附近,属于日军势力范围,强攻也绝不可能。

  跳舞是指交际舞,又称为“舞厅舞”,一种西方人喜爱的社会交谊手段,它是随着侨民一起进入上海的。

  早期被上海人译为跳戏,后来才改称为跳舞。

  跳舞是当时一项最时髦的娱乐活动,但真正会跳舞的人并不多,敢在公共场合男女相拥跳舞的更少。

  池田美雪非常喜好跳舞,这也是她接触外界获取情报的一个途径。

  她不相信有人会敢在这里,在众目睽睽之中对她下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