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自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你不知道的自己-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个可以预见的未来。
为了不使情况发生意外,对女孩的里应外合的控制是必须的。在里面,构筑女孩精神大厦最高层的材料,就是世界对她的期盼本身。这一着高明而有力。当她的愿望和世界的期盼完全一致的时候,世界还有什么可以担心的呢?在外面,各类规则绘制的纵横交错的线条,象一张铺天盖地、疏而不漏的天网,在她想冲破世界的期盼的压制时,天网会用近于机械性的手段把她限制在原地。
那么世界是谁呢?世界似乎就是男人,男人就代表着整个世界。虽然从数量上看,男女基本相等,但在世界之所以成其为世界的许多重要方面,男人是它的代表或象征。
男人的世界为什么会对女人如此防范,这有许多种说法。较为经典的说法是,男人防范的其实是他们自己。在心里的最深处,男人对他的身体上的那一截突出物随时可能丧失满怀恐惧。在他和女人的关系中,那截突出物是被包裹、被吞没,最后在支付了赎金以后才得以脱身,但那时已经是软弱不堪了。这一切都具有恶劣的象征性意义。对抗这些恶意,以便证明自己的存在与坚强,是男人一生最重要的事业。他们所做的一切事情都与这一点脱不了干系。极端的例子是,那些声称自己不需要女人的禁欲主义者,他们的连他们自己都不明白的潜台词是:我宁可放弃做人的资格,宁可地球上一百年后只有飞禽走兽繁衍生息,也不想变得渺小疲软。但这样的男人毕竟是少数,更多的男人则寄希望于女人的力量被限定、冲动被压抑、行为被控制,以便自己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形之下都相对地强大一些。
男人的世界把女人看成异类,实在是所有偏见中最大的偏见。因为在这个有千万个物种的星球上,没有任何物种比女人更象男人了。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免费电子书下载
在环境已经如此艰险的情形下,成长中的女孩还要面对很多内部的问题。身体上少那么一点,会被她象征性地理解为一种先天的“缺陷”。 认同这一缺陷,是她成长中的重要任务。当她意识到自己跟妈妈一样跟爸爸不一样时,恋父情结就开始起作用了。这就是为什么经常听到三、四岁的女孩声称自己将来要跟爸爸结婚的原因。我们不能把这一现象仅仅理解为她们在这个年龄还不清楚结婚意味着什么,因为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应该想一想,在她们长大以后,她们的这些愿望到哪里去了?是怎么样去的?一种普遍认可的回答是,这样的愿望被人类千万年来形成的一些规则压到了心里深处无法看见的地方。虽然看不见,但却会以同样不为人察觉的方式发挥着作用。很多女孩最终爱上了或者嫁给了一个象她父亲的男人不论这个男人是学者还是酒鬼,只要象她父亲一样做学问或者酗酒就行就是证明这一假设还有一点道理的证据。
找一个象父亲一样的男人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因为男人之间的差异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大,或者说,男人的“品种”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多。问题在于,“下意识”的爱如何变为“有意识”的爱。“下意识的爱”是受不为人知的驱力推动的,能量时大时小,方向时东时西,充满变数,难以控制,在这种爱中的女人多半会重蹈她母亲的命运,不论是好还是坏,她都会十分乐意。“有意识的爱”是由理性主宰的,内在的冲动被有分寸地限定着,这使爱作为一门艺术成为了可能。
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性都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的。在他们的所有愿望中,受到最经常和最严重打击的往往是性的愿望。任何满足性的需求的方式,不是被事先警告不可为,就是事后受到惩罚。唯有婚姻内的性,才是可以接受的方式。至于婚姻在多大程度上异化了性,同时也异化了人性本身,这是另一个需要讨论的重要问题。(不过人类对待重要问题的态度恰恰是不予讨论。比如几千年来对性的问题的态度。)
性之所以是一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把它当成问题来看。而且为了维持其作为问题的稳定性,我们又以它为中心制造了千百个问题,以便千百倍地增加解决性问题本身的难度。
男人在性上设置很多章法,而经常违背这些章法的又是男人自己。在这种情形下,女人是极好的迁怒对象,就象醉酒的人在清醒之后迁怒于酒一样。“万恶淫为首” 还有一点各打五十大板的意思,而“女人是祸水” 则是迁怒的铁证了。虽然孔夫子做过不迁怒的圣训,但也没有阻止他的女同胞背两千多年的黑锅。
把性作为一个道德问题,几乎跟把吃作为道德问题一样荒谬可笑。另一位圣人孟子说,“食、色” 都是人性。但既然它作为道德问题已经存在了几千年,“德高望重”, 以致于是否尊重它本身也成了一个道德问题了。这里需要提出来以便作出调整的仅仅是,哪女性的哪些性观念因为滞后于时代的发展而导致了心理问题。毕竟心理学不是伦理学。伦理学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心理学会涉及伦理学领域的某些部分,但在任何情形下都不会反抗伦理学的核心体系。
在男人眼里,女人不是圣女就是荡妇。两种看法都是为了避免在心里引发由性产生的焦虑感。因为圣女实际上是没有性别的中性人,大约与男人中的圣人雷同;而荡妇则是需要男人的女人,她们自会投怀送抱,只需要从容面对坐看云起云落。男人这些看法,会在言行中流露出来,对女人有着强烈的暗示作用。很多女人会不自觉地选择成为外表上的圣女。然而内心的冲动并没有因为看起来象圣女而有所减弱。所以在女人的愿望和女人的真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裂隙。这就是为什么女人多具有双重人格的原因。
千百年来,男人从根本上来说并不了解与他同床共枕的对象。尽管也有许多代代相传的经验,但那些经验多半是由偏见构成的。又奇妙又可笑的是,在有关性的事件上,偏见往往不仅没有坏处,反而经常象一剂剂效力极强的春药刺激着激情的产生,把本来事关物种延续的严肃问题,调理得既神秘含蓄又浪漫多姿。尽管有很多人对性心理学感兴趣,但没有人会在MAKE LOVE IN HOT SUMMER’S NIGHT(歌曲的歌词)时想到激素的作用机理或者弗洛依德的利比多理论。所以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那些根植于我们心中的偏见是祖先们出于对我们的好意而编造、同时又是我们乐意接受的。
在男人的世界上,女人反抗规则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性爱中的受虐倾向是女性的普遍心理,这是典型的被动反抗。在受虐中,她不仅强烈地感到生理需求的满足,而且还面带嘲讽地看男人破坏他自己制定的规则,以此获得心理上被接纳、被重视的愉快感。
另一种反抗方式就是表达激情。无论用什么方式,文字、舞蹈、歌咏、爱情等等,只要是有突破传统的倾向,都可以理解为反抗规则,表达激情。这并不意味着规则是不可以反抗的。恰好相反,那些规则存在的意义之一,就是让我们在反抗它们时得到煅练和成长。需要注意的仅仅是,我们并没有必要仅仅用激情反抗规则,因为激情与规则相遇,就象正负物质相撞一样,结果就是湮灭,巨大的空虚感由此而生。另外,激情的表达有十分重要的个人经历方面的因素在起作用。也就是说,一个女性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规则的压制越厉害,她的需要越没有得到满足,那她表达激情的程度可能就越强烈。拿文字表达来说,假如分别让一个酒足饭饱的人和一个饥饿的人各写一篇描绘美食的文章,后者可能会写得更加“激情”飞扬一些。但经常发生的情形是,女性往往被压制得连表达激情的愿望都没有了,这比表达了激情之后的空虚更为可悲。
生育是女性生活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对某些女性来说,溺爱孩子是她们拒绝成长的重要方式。她们代替她们的孩子生活,为孩子操办一切,与孩子在心理上合二为一。在爱的名义下,她们这样做可以满足她们用其它方式不可能得到满足的需求。但这样做可能留下无穷尽的后患,并且伤害到几个人。
对现代女性而言,来自事业的压力似乎也是一个问题。其实与其说这是一个问题,还不如说是一个机会,一个可以改变游戏规则的机会,一个可以使女人也象男人一样或者说与男人一起代表和象征这个世界的机会。
当规则对男人和女人完全一样的时候,世界会是怎样的呢?
那可能是我们无法预知的世界。
  
  
出师未捷身先“病”
谈经理综合症
赵先生是一家私人企业的老板,年仅三十八岁,事业上已经取得相当大的成就。最近几个月来,他经常觉得身体不适,心慌、气短、头痛、头晕、精力不济等。他是一个性格坚强的人,只要能熬得住,他就不会去看医生。后来实在熬不住了,便去医院做检查,发现血压升高,心脏也出了问题。医生给他做了相应的内科处理以后,还建议他去看心理医生。这一次他不敢再马虎,直接便去了心理医院。
在心理医院里,心理医生给他做了心理测量,发现他是典型的A型性格。这类性格的人的特点是:有过高的竞争动力和上进心,强烈的时间紧迫感,缺乏忍耐性,言语动作非常快速,常常同时做几件事情,对工作极其负责等等。
心理医生告诉赵先生,A型性格的人很容易患冠心病。如果再加上一些外部原因,如烟酒过多、工作压力太大、生活没有规律等,患冠心病的可能性会更大。在国外,有很多身居要职的人,年龄四十上下,正值人生和事业的黄金时期,由于这些性格的和外部的原因,病倒在实现更高理想的途中。真是出师未捷身先“病”,常使英雄泪沾襟。由于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年轻有为的经理们身上,所以有些专家们称之为“经理综合症” 。
患了经理综合症,最重要的是寻求专业的帮助。相应的躯体上的对症处理是必须的,如服用一些降压和改善微循环的药物等。但从长远看,去看看心理医生则显得更加重要。因为心理医生可以帮助经理们解决导致疾病的内在原因,使疾病不再恶化,同时也可以缓解已经产生的很多症状。据权威统计,看心理医生的冠心病患者在十年内的死亡率比不看心理医生的患者低百分之一百二十。心理治疗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针对赵先生的情况,心理医生作了两方面的处理。一是定了一个为期一年的心理治疗计划,一周治疗一次,共五十次,以便让赵先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情绪状况、看问题的方法和行为方式。二是跟赵先生一起根据他的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个个人的工作时间表和工作原则,具体包括:尽可能按时上下班,在下班时间不工作;尽可能多地跟家人和非业务上的朋友在一起;减少不必要的应筹;将许多以前自己亲自做的很多事情交给下属办,自己只管大事;培养一、两个业余爱好;等等。
在一年的心理治疗结束时,赵先生对他的心理医生说:我现在身体状况好多了,心情愉快,精力充沛。以前总认为公司的事只有自己亲自干才干得好,一天到晚穷忙乎。这一年下放了许多权限,公司的事办得更好了,职工的积极性也提高了。真正的两全其美。
 从 心 理 学 角 度 谈 法 轮 功
一、人为什么要相信神?
人类是亿万年进化的结果。进化的过程并非是一帆风顺的,每一阶段都充满了阻碍和艰险。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还保留着进化的记忆,身体上还残留着体毛和尾骨;精神上还有着对一切未知事物的恐惧。这种恐惧感有时会占据支配地位。在人类的童年时期,由于科学和技术的巨大局限,使原始人必须用想象来制造一个无所不能的东西来保护他们,以获得安全感。一切神都是这样产生的。即使是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仍然有许多我们无法理解的事件和无法解决的问题,这就是有神论为什么现在依然可以存在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处于同一时代的人中,有的人相信神,有的人不相信神呢?深层心理学(即精神分析)从个体心理发育的角度回答了这一问题。
我们先举一个例子。假如在我们心理医院有一位院长和一个护士,这个护士有一个半岁的正在吃奶的儿子。按规定,哺乳期的妇女上下午各有半小时的时间给儿子喂奶。但医院有时候会有一些临时的突发事件,这位护士难免有时会推迟喂奶时间,假如是半小时到一小时不等。在这个时间内,孩子会有什么感受呢?在躯体感受上,他会觉得饥饿;在心理感受上,他会感到焦虑、恐惧,会担心妈妈是不是永远不回来了。我们能观察到的,就是他会哭闹。再假如这种状况持续了一段时间后,院长知道了,便要求这位护士不论在任何情形下,都必须保证给孩子准时喂奶,她在医院里的事,院长安排他人代做。孩子从此可以一饿就有奶吃了。为什么会这样,孩子当然不知道。但他会隐隐地感到,一定有什么非常强大的神秘的力量,可以使妈妈不能或者能及时回来喂他。那个力量,就是他心中的神。他后来当然会知道,使他饿或不饿的力量,不过是她母亲的行政领导而已,并非是什么神。但是,即使在他成年以后,若再遇到一些超出其理解和能力范围的事,他仍然会不自觉地猜想,这些事件的后面,一定有什么神秘的力量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这是一个漫画式的例子,相信每个人的成长都会遇到类似的诸如饥饿、干渴之类的坎坷,都会体验过焦虑和恐惧。而更为重要的是,在我们无法知道这些焦虑和恐惧的来源,也无法有效地消除它们的时候,我们便会寄希望于另一个同样神秘的但却是好的力量(好的神,如上帝),来对抗那些坏的、变化莫测的力量(坏的神,如魔鬼)。


精神分析理论揭示了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有一位女性曾写过一篇文章,把深奥的精神分析形象化了。她说从孩子一出生,一切照顾孩子的事,如喂奶、换尿片、做饭、洗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