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不知道,谁知道呢?”秃发灵走到段业面前,双手环住段业的胳膊,一身的火红,就像她的热情一样。
“我的大人呐,您要知道,我和她,可是姑侄俩呢。”秃发灵幽幽说道。
“我知道啊。”
“虽然说是远亲,但是……也是沾亲的,大人您真敢这么做?”秃发灵说道。
“做什么?我可没想做什么!”段业一手抓住正在自己身上乱动的小手,另一手却轻轻抚摸上了美人的小香臀。
“还说没有!”秃发灵不满道,“一提到她,你的弟弟就抗议了!”
“哟,你怎么知道?”段业促狭的问道。
“我就是知道!”
“你骗人!”
“你才骗人呢。”秃发灵不满道,“不信你看!”
这小妮子,自从之后是越发的大胆,居然一手抓住段业的那话给段业看。
“看,是不是?”
段业却舒爽的几乎要呻吟出声。
秃发灵却一点不知羞,道:“哼!你看看你,出息!人都不在这里,我就说了说,你就这幅德行,真是好意思。”
“不许瞎说,我对她没什么想法。”段业深深知道,这种问题,是绝对不能承认的,一承认就等于把自己给装到坑里去了。
“我知道我知道。”灵儿道,“您是没有想法,您只有做法,对不对啊我的大老爷?”
第一百一十七章 格局(10)
一番云雨之后,秃发灵一边穿衣服,一边嗔道:“你这人,怎么就像牛一样,不管不顾的就来,你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
段业靠在躺椅上,缓缓说道,“别赖我啊,你当时爽的时候可没说这。”
“你还说!”秃发灵现在倒是知道害羞了,“要是被人听见可就……”
“放心吧。”段业笑眯眯说道,“该听见的,早就听见了。”
“谁啊!”
“你想啊,咱们家里也好,还有小楚等人也好,有几个是不会功夫的?这些人,他们要是听见,不是很正常的么。”
“啊!”秃发灵大吃一惊,捂住脸不依道,“你这些让人家怎么做人啊!”
“好了好了。”段业站起身来,扶住了小美人,道:“哪儿有那么严重啊!没事的,没事的,啊。”
“都怪你,都怪你!”灵儿气的在段业身上打个不停,段业这个时候却任由她发泄。人都给吃了,打两下,还不能打?
……
“借道?”秃发傉檀看完了信,道:“大哥,您怎么看?”
坐在主位上的秃发乌孤摸了摸胡子,道:“这个事情,我还拿不准,所以才来听听你的意思。”
秃发傉檀忙道,“大哥快别这么说,您是族长,主意可都是您拿!”
“亲兄弟,用不着这样,呵呵呵。”秃发乌孤和蔼的笑道,“全族上下,都知道,你是咱们部族最聪明的人,父王如今已经不管事了,我和你二哥也都看好你,这担子,以后还是要你来扛啊。”
“大哥!”
“三弟!”秃发乌孤道,“不要纠缠了,说说你的看法吧。”
秃发傉檀只得不再提这个问题,他想了下,道:“大哥,这个事情的关键,不在于姚兴怎么想,而在于段业怎么想。”
“喔?”秃发乌孤道,“此话怎讲?”
“大哥,您想,自从这段业成了凉州刺史之后,开府库,通商路,改制度,凉州现在的声名可以说如日中天,现在和我们的实力,已经不在一个层面了,本来这个事情,他完全可以决定,他愿意借道,那借了就借了,我们也没说什么。他不愿意,那么姚兴的那点力量,凉州消灭他们,是绰绰有余啊!”
“所以你说,段业是故意把难题抛给我们?”秃发乌孤道。
“这是一方面。”秃发傉檀笑道,“另外,这个姚苌姚兴父子,当时走投无路才投奔了苻坚,苻坚对他们可是不错的,可是最后,在最关键的时刻,他们还是率先扯旗造反,不管怎么讲,这也是极为不讲信义,极为无耻的行为。队友这样的人,我们要小心呐!”
“你的意思是?”
“大哥,汉人有个故事,叫假途灭虢你知道吗?”
“这个当然知道!”秃发乌孤道,“你的意思是,姚苌借道是假,想顺便牵了我们这只羊是真?”
“完全有可能!”秃发傉檀道,“我们这里羌人本来就不少,没准他安排了多少内应呢,如果我们准备不充分,他看有机可乘,临时动手,完全不需要动员!”
“所以你的意思是不借?“”不,不,不。“秃发傉檀连说了三个不字,神情极为得意,”我们当然要借道!“”这可是怎么说的?“”第一,借道就一定要有回报,通俗的说,就是要有买路钱,这个钱,不要白不要,要了也白要,我们不必放过。“秃发乌孤点点头。”当然,我们不能被小利冲昏了头脑,所以最重要的,我们要知道,一定要防备着他,我是觉得,这姚苌父子说要借道伐蜀,这是有可能的,川西的羌人更多,但是我看,他恐怕是也在待机而动,如果我们这里有机会,他就先对付我们,如果没有,再真的绕道去川西,也未可知。“”所以我们要做好防备!“”不,我们要假装没做好防备。“秃发傉檀诡异的笑道。
秃发乌孤先是一愣,继而说道,”我明白了。“……
这一次凉州考上的考生,在一次盛大的欢迎晚宴后,段业又组织了一次花车游行!这些新近录取的读书人们,个个是披红挂彩,站在高车上,在整个姑臧游街,沿途,围观的群众是人山人海,而这些人,从百姓们眼中的羡慕和崇拜里,已经隐约看见了前途的光明。
这些日子,官府力量,明着和暗着,都在拼命宣传科举的伟大意义,并且还在给新考上的考生们造势,目的,就是要让这些录取的人们,以最快的速度打开知名度。
有了知名度,就等于有了威信,以后就更利于发展。这些读书人都是聪明人,又如何不懂这个道理呢?当即就对段业颇为感念。
而且很快,这些读书人里,考试排名稍微靠后的一些人,就很快得到了官职,有的去了酒泉敦煌等地,有的进了刺史府下设机构,还有的人则经过筛选,进了天机阁。
到现在为止,没有着落的,却恰恰是三甲了。”我所以暂时不用他们,一来是杀一下他们的锐气,这三人的本事那当然是不必怀疑的,可是现在,除了冯沪祥,毕竟岁数大,有耐心,沉稳之外,其他俩,可都有点翘尾巴,这不好,我不高兴。“段业对问了这个问题的盈儿说道。”适度的打压当然很重要,可是大人,三甲如今声名太盛,全州,甚至全天下的人都在看着呢。“”这就是第二个原因了。“段业说道,”你想啊,他们这些人,我肯定是得给安排个好地方,可是他们仨,太过于瞩目,俺怕差了,那肯定不行。可是安排好一点,你却是说说在哪儿好呢?“”这……“盈儿一时也说不出来。”这不就完了,你也心里没数。“段业道,”这三个人,我认为都不是一方郡守百里之才,他们都是有能力独当一面的,现在就给他们找位置,那是暂且找不到的。“”所以大人您想再等等?“”对,可是再等等。“……
段业这边,对人才的渴求是如火如荼,内地到处也没有闲着。
荆州方面,桓玄刚刚镇压了一起叛乱!
原来自己的一个堂兄,趁着自己川中战败,威望下降的时候,居然串联了一些个堂叔之类的人,想召开家族会议把自己罢免了。
桓玄的办法,则是在战船上公开召集全体家族成员和文武们开会,自然经过安排和酝酿,文武们都表态支持自己。
见大势已去,这些家族成员们倒是也没有顽抗,都表示支持,包括自己的这个堂兄。
但是趁着这个时候,桓玄当即发难,声称有人要背叛自己,众人一时大哗。
而桓玄却是得理不饶人,马上就出示了证据,把这个人给揪了出来。
证据确凿,事实充分,他当然不能也不好抵赖,就只好是供认不讳。
本来大家都以为,这样就算了,先斥责一顿,再怀柔一下,一打一拉,很容易就摆平了。
可是出乎意料的是,桓玄居然当即就把这个堂兄的脑袋给拧断了!
要知道桓玄这个时候可是受伤之身,但是他还是冒着巨大的压力,一下子把这个叛逆给杀死!
而且当着众人的面,桓玄把尸体给扔下了长江!
这里面的意思非常明显,背叛家族的人,死无全尸,连坟头都没有!
这一个大手笔,彻底震撼了荆州上下,从此荆州再没有任何人可以动摇桓玄的统治!
消息传到洛阳,楚瑜颇为可惜的摇摇头,道:”到底是太嫩了啊。“苻睿听到后笑道,”虽然说这小子没有能够成事,可是先生依然是妙计啊!桓玄这样,固然靠着铁血彻底奠定了自己的地位,可是那人,再怎么说也是桓玄的堂兄,亲自杀兄,可不是什么好事,现在大家只是怕了桓玄,很多人心里恐怕还是有离散之心呢。“”是。“楚瑜道,”只是这一次,荆州稳定了,建康那边,听说谢家和王家已经达成了一定的妥协,现在除了司马道子,大部分人,都已经搞定了。“”这不好。“苻睿道,”这样一来他们岂不是开始打我们的主意了?“”这倒是暂时不会。“楚瑜道,”如今刘穆之赋闲,刘裕也还在家里种地,南朝现在没有大将,北府军自从京口事件后,士气低落,暂时不足为虑。现在我们的威胁,却是主要在西方。“”西方?“苻睿道,”难道我的好哥哥还会动我吗?“这好哥哥说的自然是苻宏。”那可没准。“楚瑜道,”如今姚苌已经被苻诜带人赶走,关中已经很安全了,苻宏算是腾出手来了。“”那他就试试看呢?“苻睿不屑的说道。”王爷,不可轻视。“楚瑜道,”您不要忘了,苻宏手上有个东西,您却没有。“”什么?“”名分!“楚瑜道,“如今,他是天王,是秦国的君主!名正言顺!大部分人还忠于他,而不是过去那种怀疑和不信任,这个名分,就可以抵得上十万大军!“
第一百一十八章 格局(11)
苻睿呼吸为之一窒,他的脸色变的很难看。
可是,他还是不得不承认,楚瑜说的是实话。
现在和半年前已经不一样了,姚苌父子的败退,已经让苻宏的位置越发的稳固,现在轻易地,已经不可能动摇了。
某种程度来说,可以讲,是自己错过了这个机会。
但是思来想去,苻睿却并不后悔,因为这完全是自己仔细的考虑过后的决策,自己权衡了再三,也知道,在之前那个特殊的时间段,是不可能动手的,因为自己想要的,是取而代之,而不是彻底掀翻桌子。
不管怎么说,自己还是氐人,和苻宏等人在民族利益上是一致的。
既然不是苻宏,那么苻睿就只能联想到凉州的段业了。
“现实,您的意思是说,凉州那边?”
“不错。”楚瑜说道,“如今凉州的段业,大肆招兵买马,雄心勃勃,听说这一次开科取士,天底下已经有不少人不远千里跑去应考,王爷,这可不能小觑啊。”
“喔?”苻睿虽然神色略有触动,但是很明显,他看起来并不是太在意。
“王爷。”楚瑜道,“您不能小看这个事情,当今是乱世,固然是依仗战马和长刀,可是毕竟,纯粹考武力,可以一时取得胜利,但是很难彻底征服天下。就算能,靠武力也不能完全统治天下,终究需要大量的读书人,而段业这么一来,天下士子之心,恐怕都向着他了,王爷,这可不是个小事情啊!”
“我知道了!”苻睿虽然态度很谦恭,但是,明显楚瑜看的出来,他真的不在意。
毕竟他是氐人,汉化虽然深,但是看起来,也是知其表,不知其理,终究还是对读书人的力量没有太深刻的认识啊。
一想到这里,楚瑜心里不由暗自叹气。有些东西,没有经历过多年的实地考察和深刻的理解,想靠着几句话,就说服苻睿这样极度自信,极为有主见的人,实在太难了。
苻睿可能觉得,只要有刀枪,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读书人也有用,但是最重要的作用,在他看来就是像自己这种人一样,出主意,搞权谋,帮他打天下。
可是真正读书人管用的地方,却不是这里啊。
楚瑜既仔细读过圣贤书,也跑过江湖,深深知道,不管是现在的江南,还是如今苻宏统治的关中,慕容垂统治的河北,不管实际统治者是谁,其实都还是皇权不下乡。他们精锐的军队,让老百姓不敢反抗,他们的官员手握大权,可是从朝廷,到地方的刺史,郡守这些官员,他们本质上是管理下级官员的,而不是直接去管理百姓。
只有县官被称作“亲民之官”,其他都被称作“管官之官”,就是这个意思。
而问题就在于,氐人也好,匈奴人也好,鲜卑人也好,他们都缺乏足够的人才去当县官。你让一个勇士去震慑一个县内的反叛势力,这个很容易。
但是你让他收税,赈灾,审案子,维持地面,保证徭役,这些事情,对于他们就太难了。这些事情,除了读书人,又有什么人能干呢?
实际上,大部分县官,其实都还是汉人。所以别的人或许看不出来,但是楚瑜就知道,这样的统治基础是并不稳固的。
而就是这“亲民之官”,实际上在治理广大的农村是依靠的还是本地的乡绅、士族。所以,在江南也好,在关中也好,每当一任官员上任时,为了在任内地方上能治安良好、征粮顺利,首先都要拜访当地有名望和号召力的士绅,特别是德高望重的老者,即所谓地望耆老。
因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事实上当时占天下绝大多数地域的农村都是在士绅的直接管理下,是不折不扣的士绅治国。如果不跟他们搞好关系,他们当然不敢直接来对抗你,可是让你根本没法工作,最后直接走人,那是完全可以的。
这绝非偶然。因为从汉朝以来,士大夫的地位就逐渐抬高,到了后来,他们入朝为官,彼此呼应,形成了声势,就完全成了同气连枝的整体。从家庭背景看,大部分在中央和地方为官的士大夫本身就是在农村拥有土地的大地主和庄园主。这样的家庭在儿子自上学年龄起就让其在私塾或官学中接受正规教育,然后透过察举,或者孝廉等等方式,进入官场做官。在当官的时候,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