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荡生女直一是怕这些女直人和金国坑壑一气,二嘛,就是为了练兵,训练士兵寒地作战的能力,虽然付出了冻伤超过两万人的代价。但效果也是很显着的,在充足后勤的保障下,至少林家军不会再象以前那样一进入寒地就丧失战力,而且,这次扫荡多少为林靖文带来了不少马匹,还有毛皮和人参。
从重和元年地十二月到重和二年的三月,这四个月里安东乃至林家治下忙得热火朝天,火热的气氛甚至驱赶走了严酷的苦寒。
民间各大商家和工场纷纷进驻安东,首先发展起来的就是无州的大东县,这个原本落后贫瘠的小县就象当初的华亭一样。因为大量商家、工场的涌入而迅速发展起来,成为继安东城之后第二繁荣的地方。
林靖文下令发十万奴隶入安东,其中倒有三万人是发到了大东县。三万奴隶以两个月就死伤超过万人地代价将大东县变成了不输于琉求城的大县,房屋林立,商铺一家挨着一家,各式工场纷纷进驻大东县。
而其中最多的莫过于织场和毛皮加工场了。安东苦寒,棉衣既笨重而且安东人又不爱穿,在这里毛织品倒是大行其道,廉价又量大的羊毛撑起了大东县过百家毛织场,安东各州乃至辽东的羊毛源源不断地进入大东县。然后变成华美而又轻盈的毛衣毛裤进入千家万户乃至返销入辽东和高丽,那些织场只嫌工人不够多生产规模不够大。绝对不会为市场发愁。
安东户口十万,比以前林家全部的四县一州之地加起来还多,这该是多么庞大的市场啊,至少对各工场目前的生产能力来说是很庞大的。
还有商业,美岸地陶瓷、鹿皮和珊瑚,琉求的鱼、蔗糖,夷东地生丝、茶叶和盐,美岸的铁器、饰品、蜂蜜和大米,还有庆州的药材、铁石、木材,有从九州岛低价收购的硝石、泥炭、倭刀。有耽罗的珊瑚珍珠以及鱼产,更加有扶桑东部的“特产”奴隶,这些商品更是因为人口的增长需求的增加而刺激了生产,正好。松江的那二十万流民已经安定下来,是时候开始往琉求、花莲等地输送了,正好可以给这些地方提供扩大生产的劳动力。
要发展。先修路,这个道理林靖文自然不会不明白。重和元年十一月底他就下令从琉求、美岸等地招集十万奴隶充安东,首先修建地就是南起定州北至连山关、以安东城为中枢连通各州县的二车大道,尤其是起自大东县过安东到连山关的官道,被扩建为可同时通行四辆马车的大道,全青石铺就,马车走在上面是又平稳又快速,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
安东十万户四十余万人,林靖文下令划分百姓等级,枢密院由原兵曹改
军政司在各州县建立国民训练营,得男丁近二十万,为平民乃至士民、功民,安东男丁不管是汉家儿郎还是契丹、奚、高丽等异族男子无不踊跃入训练营参加军训,全民皆兵,过个两三年怕不又是二十万猛士。尤其是安东苦寒,又是边境多征战之地,其地男丁强壮勇武。更是多善骑之士,林靖文轻易就从中征召到了一万骑兵,这可是正儿八经地骑兵,不是骑马步兵,这些辽东男儿特别是那些异族丁壮无不是自幼生长于马背上,骑术那是好的呱呱叫,只要严格加以正规训练,不多时便能成长为合格的骑兵。
不过,林靖文要地可不是中原宋朝和辽、夏那样的枪骑兵等近战骑兵,他要的是弓骑兵,跳荡骑,他要的是这种让盛唐远征万里大漠西域无往不胜的骑兵兵种,远以弓射近便刀砍。
复合弓的技术并不难,中原自古就有,只不过,其制造工艺极其烦琐复杂,特别是制造复合弓所需的材料繁多难成。制弓以干、角、筋、胶、丝、漆为六材,“干也者,以为远也;角也者,以为疾也;筋也者,以为深也;胶也者,以为和也;丝也者,以为因也;漆也者,以为受霜露也。”可以想象弓制造的复杂,而复合弓就更是难上加难。干以木为上,角以牛角为上,胶以鱼胶为上,丝即丝线,漆须色清。~木在中原塞外被广泛种植,这个好办;角需要本白中青未丰的牛角最好,一支制弓用的角的价格就相当于一只牛;筋就是动物的筋了,牛筋即合用;胶最麻烦,中原一般牛胶、马胶、鼠胶都用过,而林家用的是鹿胶,但最好的是鱼胶;丝、漆就不用说了。光制作一般的弓就如此复杂和昂贵,复合弓则更为甚之。林家以工业化大生产为先,不管制作什么成本都很低,弓也一样,但因制作太过复杂而且应用不多,所以没有大规模制造,但现在不一样了,骑兵弓最好的弓就是复合短弓,现在却是非要大规模制造不可。
制作一把弓总共需要两至三年,但可以把各工序分开做,各项步骤可交错进行,所以可以每年都有成品出产。不过以前林家势力范围小,很多材料都凑不齐,丝、漆、胶、干好办,军械司仓库里的大把,但角和筋就不好弄了,牛角牛筋?林家哪来的那么多牛。
—
但现在就不一样了,安东有充塞河谷的牛,由枢密院收购牛,牛肉拿去充作军粮,牛皮可做皮甲帐篷,牛角牛筋就用做弓。本来草原民族的复合弓是用木混合牛骨制作,但林家军械场用木和钢或铁混合制作,这样的威力比用牛骨更大。
骑射,骑射,一时间安东军营里马蹄声四起,新征召的骑兵们除体力、技艺、军械使用、野外求生等训练外,最多的就是训练骑射,突击射、反身射、奔射、飞射,整个安东马蹄弓羽声四起。
因为离辽东大战还有将近半年时间,林靖文在大军扫荡到长白山西边一点的图们江的时候,这个时候天气更为寒冷,即使安东本地人也大多不愿意出门,这个时候林靖文就将大军中的预备役解散,只保留正规军四个万人队。当然,三万高丽仆从军是不可能放回去的,都丢到连山关去修复关隘,这些高丽人可比奴隶划算多了,死多少都不算林家的损失,不象奴隶,死了还得去扶桑和吕宋抓。
奴隶是永远不够的,即使从琉求等地发来了十万奴隶,但分到整个安东六州两县之地还是太少了些,光修桥铺路就用去了一半的人,何况林靖文还在动一个大工程。
那就是炼钢。
林家从来都缺钢,自始至终都没充足过。以前用全钢制造兵甲军械的时候钢就是极为稀缺,弄得生产大部分时间停顿,就是为了等钢,后来大规模采用铁了吧,但兵甲军械的质量却大大降低了。能用好的当然不用差的,趁着这次占了安东和朝鲜半岛北部一部分,这些地方都产铁,都有铁矿,还有煤矿,林靖文决定趁着这个机会大炼钢铁
第四卷 谁说草莽无豪杰 第四五章 大炼钢铁
钢术从春秋时代发展到现在基本上有块炼铁渗碳钢、钢、灌钢等,目前中原宋朝用的就是灌钢法,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产钢量大。目前整个大宋年产钢达到什么数字林靖文是不知道,不过至少过千吨肯定是有的,这已经是很了不起了。但是灌钢法炼钢的缺点尤其明显,那就是虽然量大,但根本就产不出好钢,五锻钢基本就是极限,更好的只有指望上天突然心情好降下好运气了。
而林家的炼钢集中在美岸县,本来采用的是炒钢法,后来林家攻下美岸后带入了中原的灌钢法,不过,在美岸,灌钢法并未普及,至少在军中炼钢场或者主要是为军中提供钢和兵甲的民间工场没有采用这种方法炼钢,林家主要采用的是百炼法炼钢。
百炼法炼钢虽然产量极其低,但很容易炼出好钢,五锻六锻那是常见,七锻也不少见,就是八锻钢也不是没有。百炼法锻钢按照锻造次数的多寡将钢分为一锻两锻等等,不过不是每一块钢都能够反复锻造的,锻造的次数越多也就越难,失败率就越高——拿九锻钢来说,以林靖文的推断,九锻钢应该比后世普通的优质钢甚至还要强上一些,但这种极限钢只在传说中出现过,现实中根本就没人真正锻造出来过。前段时间韩玉容想用九锻钢制造开花弹,但因九锻钢实在无法锻造,开花弹的研究也只得作罢。
韩玉容想用九锻钢制造开花弹的想法其实是极其疯狂的,那可是九锻钢啊,传说中的极限钢,拿来制造小小地炮弹是不是太暴殄天物?一般七锻钢就被追捧得不得了。用七锻好钢打造出来的兵器千金难求。林靖文曾经派人去试过,用军械场出产的一把七锻钢刀就能从中原换来好几船的粮食,而林家军中百夫长以上用的都是七锻钢配合扶桑传自盛唐的热淬火技术打造的好刀,说是吹毛断发并不为过,随便拿一把到中原去至少都能换来十几船粮食。
但七锻钢的产量实在太低了,锻造出一块七锻钢起码要损失数十块六锻钢,而锻造六锻钢又要损失更多的五锻钢,成功率实在太低,百炼法也不是无所不能的。
其实说来都是叫钢,不过据林靖文所见。五锻以下应该是锻铁,根本就不算是钢,五锻以上地才叫钢,只不过古代好钢难寻,钢材稀缺的情况下古人将效果差得不是天差地远的铸铁算到钢里面也是情有可原的。
但林靖文现在要炼钢,只要钢,铸铁还是不够看的。
重和二年元月,在刚刚开春天地还未化冻的时候,林靖文发铁匠三千、奴隶两万人入安东城北六十里处的辽河交叉处,这里本是女直人的属地。辽圣宗之后为辽国所占,建起了一个小堡子。也没什么名字,就叫辽河堡,是个人都不过千的极小型小镇。
林靖文看中这里主要是看中了辽河交叉的位置,河水湍急,流量大,可以用作动力。
首先竖立起几架巨型水车,用齿轮带动做动力用来冲压、拉拽、牵引等,可以用作粉碎铁石原矿和拉动鼓风机之用。
先少地是耐火砖和焦碳。
耐火砖在春秋末期就有了,大多是用高岭石烧的,也就是粘土制耐火砖。多用在陶瓷炉窑。花莲县陶瓷工场林立,自然不缺耐火砖。林靖文试了一下,温度是测不出来,但在他地影响下林家广泛采用泥炭。也就是煤,花莲的耐火砖因需要承受泥炭常年的灼烧,经工匠不断改良。其品质逐步增强,现在的花莲耐火砖完全能够承受泥炭的高温,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受得了焦碳带来的温度。
在目前来说,要炼钢,先炼焦。焦碳是高温干馏烟煤而得,这个容易,用耐火砖竖个干馏室便成,这个简单,即使林靖文没炼过也是听说过的,让工匠们多试几次就炼了出来,副产品干馏煤气就拿去生火。
关键是炼钢。
说实话,林大官人并不知道怎么炼钢,他本来只是一个军官,既不是学工的又没参观过炼钢厂,更加不会兴趣广泛到没事就捧本炼钢术的书死啃,他也就知道竖炉、平炉、转炉还有蓄热室、渗碳、吹氧等而已,就知道大致上有这么一回事,真正的技术和工艺他是完全不知道地——后世又有几个人知道怎么炼钢的,又不是象那些YY书看多了学生一样整天琢磨着怎么去穿越,那些幻想神经空前发达的幼稚小屁孩才为了“穿越需要”而整天想着炼钢呀、造玻璃啥地,反正林大官人是没关注过这些。
但林大官人大致知道炼钢原理,无非是去杂质去碳而已,高碳钢还要先去碳后加碳,而且,中原自古以来的炼钢技术之类的书不少,美岸更是多地是炼钢巧匠,凑合到一块儿研究琢磨下大致差不多就行了,反正他也不需要一开始就出后世那样质量上乘的好钢,只要能炼出钢就行。
先是竖个竖炉,炉高十四丈有余,结合摸索出来的工序,林靖文将它建成鸡蛋形状,中部有十围之宽,都是用耐火砖砌成,顶端的烟更是直插云霄。
要说这么高这么严格要求的炉
个时代的建造水平只能用人命去换了,长城脱离了当水平,结果修个长城死了几十万人,林靖文的这个竖炉虽然以此时的水平还能办到,但也是用几百奴隶的命换来的。
修竖炉的时候,底部和中间还好办,不是太高,奴隶们还能坚持,但修到了十丈以上,这个时代可是没有安全索之类的,这么高的地方人爬上去都不容易,别说还要在那么高的地方修造建筑了,奴隶们虽然被兵士的刀枪和鞭子指着却也不敢上去。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林靖文直接下令:“将修造任务分成若干部分,奴隶有愿意上去并完成者可脱籍为庶民,死者由其家人受益。最高最危险的部分若有完成者可直接为平民,赐地二十亩。”
奴隶们顿时眼睛就绿了,刚才是没人敢上,现在却是争着上,即使一个接一个地掉下来摔死也是前仆后继。
—
林靖文之所以许下如此重赏,那是因为炼钢实在太重要。钢铁时代,一个时代既然甚至以钢铁为名,有了钢铁就有了一切,不说别的,至少林靖文根据林家这几年发展地经验总结。有了钢铁至少生产力都会提高许多。
竖炉建好以后工匠再用一个水车带动鼓风机引风,再用水车车上水来先储存入水塔中,再用个机关控制水流大小,然后下令炼钢。
一车车地铁石原矿混合着焦碳和硅石,也就是石头,倒了下去,用泥炭生火之后,火光映红了众人的眼睛,滚滚浓烟顺着烟直入天空。
等火势稳定,工匠们顺着留出来的观火孔观看火候。这个竖炉还是太原始了。火都顺着观火孔烧了出来,根本就无法靠近。也就无法观察火候。没办法,负压设计林大官人是不知道的,只能用土办法来了。琢磨半天,才有巧匠想出修个缓坡将观火孔上移并且将竖炉鸡蛋形的“身体”两端加大中部弧度加深的建议,这才保证火没烧出来。
改建完毕后再炼,这次倒是顺利,林靖文这次带来的都是技艺精湛的工匠,甚至很多是匠师,他们个个少说都炼了十几年的钢,自然是知道火候的。
火候到时。工匠下令开炉放铁,铁水沿着事先筑好地漕流出,并开关放水,水塔中的水将铁水冷却。顿时得到成品。
这却是生铁,一炉足有三千多斤,让众工匠们吃惊得差点把眼珠子掉下来。虽然这个竖炉炼钢的方法有他们参与制订工序,但通过理论推断和试验摸索出来是一回事,亲眼见到又是另一回事,工匠们一辈子都是融铁石锻打为铁,哪里见过直接用火烧出铁来。
不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