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顿我的人是你(序)
有多久了?这个愿望静悄悄地蛰伏在我心里最柔软也最细密的一个角落。
我想有一本书,一本我自己的书,记录着我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过的那些非
常熟悉的人和事。
我忘不了那些人和事,所以我想用我唯一会使用的、文字的方式把他们留在我
的身边。当我和他们约会的时候,当我想让他们随时出现在生活的任何一个时刻和
契机中的时候,我希望他们躺在干净整齐的文字中,用我最欣赏也最乐于接受的方
式与我共存。
他们是我的平淡生活中的奇迹。
据说,在我还是一个不会说话的婴儿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非常害怕寂寞和孤
单。我用眼睛追寻四周的一切,墙壁、家具、能透过阳光的窗子和能照亮夜晚的灯,
我在看到这一切之后仍然会大声地哭叫,直到有一个人和我在一起,不管他是谁,
不管他是不是能代替母亲的角色,不管他是不是注意我,只要他是一个有生命、正
在和我一样呼吸的人,只要他在,我就会停止出声音。我不要求这个活动着的人和
我发生任何关联,但我必须感觉到我是置身于一个由人组成的环境之中。我需要那
种气息,那种属于人的、生命的气息。
一个人的生命是因为存在于一个人群中才显得有意义的。
在我14岁的时候,第一次把文章变成了铅字,写的是我刚上初中时的音乐老师,
一个已经过了中年仍然美丽的女人。把那篇文章投给报社不是因为我有写作的爱好,
也不是因为期望通过这种方式表现可能还没有人发现的我在这方面的才华,我只是
实在太喜欢这位老师了,我甚至盼着每天都有音乐课,每节音乐课都无限延长。我
不是一个会唱歌的孩子,我只是想听这位老师唱歌,只是想看着她。看着她的一举
一动、一颦一笑,感受她近距离地存在着,我就心满意足。我把文章誊写整齐,装
进信封,贴上四分钱的本地邮票寄出去的时候只有一个愿望,我想让所有的人都通
过这些文字知道,在我的身边,在离我不远的地方,有这样一个美好的老师存在着,
她和我在一起。
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16年,我已经真的开始在写作这样一本我自己的书了,
却发现此刻的心情和14岁的时候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我实在太爱这些人和事,太想
让所有的人都知道,他们曾经以这样、那样的形式存在于我的生活之中,而且,我
相信因此我们就再也不用担心有一天会分开了。
这本书就是基于这样的心情写作而成的。
1999年对我来说是特别的一年。有人说女人在30岁的时候会有一次重生的机会,
因为这个年龄正是她的生命之杯半干半满的时候。今年,我将30岁。
我想像我的生命是一只酒杯,因为盛着像血一样殷红的酒,一半是厚重的颜色,
另一半是透明的,可以让我看到酒杯后面的天空。我陶醉于那酒的醇厚,也知道所
有这些都是曾经在我的生命中停驻过哪怕仅仅只有片刻的人们从他们的生命之杯中
分出一滴或者几滴来给我混合而成的。他们穿行我的世界,走过去,继续赶路,把
醇香和余味留给我,成为不能抹去的记忆。
目送那些温暖的背影,我总是在心里问自己:你会记得他们吗?你会把他们纳
入你对如歌岁月的纪念之中吗?你会在某一年的某个季节想念他们吗?你会吗?
我想我会的,我会在很多时候对他们说我会的,同时对他们说:安顿我的人是
你。
这样的一句话,我可以说1000年。
安顿
1999年4月26日
我和母亲的关系正如母亲和我,我是她生命的旅行袋里时时捧出来把玩的一样
特别的纪念品,她是我写在岁月边上的一行行轻易不肯示人的朱批
引号
很多时候,看着妈妈在厨房里忙来忙去,听着她说一些过去我们共同认识的人
的近况,我会产生一种很奇怪的想法——怎么会这么巧,世界上就正好是妈妈和我
成为母女呢?怎么就正好是一个这样的妈妈有了一个我这样的女儿呢?假如没有那
样一对外公、外婆和爷爷、奶奶,假如没有30多年前爸爸和妈妈的相识,我还会是
今天的我吗?我还有机会来到这个世界上吗?如果真的是那样,那么妈妈的女儿应
该是谁呢?很小的时候我就问过妈妈这样的问题,随着年龄的长大,我不再问出口,
但是仍然会这样想、这样猜。而这么多年来无论任何时候,无论妈妈手中正在做着
什么,她都是一如既往地回答我:“这是命。”我想,妈妈是在说,命,就是偶然
中的必然,也是必然中的偶然。于是,我和妈妈一样从心里认为,我们就是被命连
在一起的。
我6岁之前基本上一直留着相同的发型,现在叫做运动短发,那时候,哥哥称之
为“髭毛栗子”。哥哥和姐姐都比我大很多,姐姐很少开我的玩笑,除非我倚小卖
小把她欺负急了,她才会这样说。而哥哥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都会这样叫我,有
时候是出于喜爱,有时候是出于厌烦。喜爱的时候,他会说:“髭毛栗子,来,哥
背着你。”厌烦的时候就会说:“髭毛栗子,滚一边儿去。”
那时候家里的大衣柜上有一面比人还高的大穿衣镜,我站在它前面,是一个瘦
弱的小人儿。我研究自己。脸很白,鼻头和人中上有小痦子,伸出舌头刚好能舔到
一个。妈妈曾经让我当她的面试过,我很顺利地舔到了,妈妈双手一拍:“好,够
到饭碗了,一辈子不愁吃喝。”镜子里的人头发是有些“髭毛”,特别是头顶两侧,
按也按不平。我跑着去问妈妈,妈妈在厨房给我们做糖饼。和我们共用厨房的林爷
爷在煮汤。我问得很讲技巧:“别的小女孩也是髭毛的吗?”妈妈吃了一惊,但没
有忘记给糖饼翻身,同时翻出了好香的味道。我等着答案的当儿就把香味吸进来,
甜的。
直到现在,我已经快到人们说的而立之年,我还记得妈妈给我的关于“髭毛栗
子”的解释。她说:“不是每个小女孩都髭毛,髭毛的小孩聪明,因为脑袋比别人
的大,装的智慧就比别人多。长大了,髭毛就看不出来了。你就是这种幸运的小孩,
你的头顶上有两个像角一样的智慧包,所以你会比哥哥、姐姐聪明。”我相信妈妈
的话,聪明当然是好的,读过的故事书里获得好处的人都是聪明的,比如阿里巴巴、
阿凡提,还有巴拉根仓。接下来妈妈撕了一块糖饼给我:“你告诉小仪(哥哥的小
名),他再这么说你,我真的打他!”我于是咬着糖饼跑着去报信:“你再叫我髭
毛栗子,妈妈就打死你。”
然而我仍然在心里对“髭毛栗子”耿耿于怀。那些聪明的人都是男的,我跟他
们不一样,我是女孩子,我除了应该拥有智慧之外,还应该拥有美丽。妈妈是爱我
的,就像她不会真的把哥哥打死一样,她准定会说让我高兴的话。我于是决心到邻
居林姥姥家找到来自旁观者的、真正的答案。
那天林姥姥和林爷爷一起给我讲了有关我出生的事情。据说妈妈在怀着我的时
候就在被医生警告,那些医生威胁妈妈说不要生下我,因为这个孩子的脑袋实在是
太大了。但是妈妈非常勇敢,她确认了我可以活下来之后就决心一定要让我出生。
林爷爷说:“你妈说了,只要是活孩子,什么样她都要。”
小时候知道这些之后就为了妈妈最喜欢的孩子是我而得意,长大一些再想到这
些就不免有些替妈妈害怕。万一我不争气,生出来是一个怪物或者傻瓜怎么办?如
果是怪物还好,反正活不了,要是傻瓜就糟了,妈妈岂不是要赔上一生的时间和精
力来帮助我生存?这真的是一场妈妈和我的命运之间进行的恐怖的赌博。
上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妈妈去学校给我开家长会。回来之后向爸爸汇报
老师对我的评价,她说:“老师说这个孩子什么都好,就是灵敏度太高,上课的时
候别人的一点儿什么事情她都要关心,左看右看,还爱接下茬儿……”我在一边听
着的时候就又想起妈妈和我的命运的那场赌博。所以,当爸爸要求我把对与听课无
关的事情的快速反应不要表现出来或者至少不要让老师发现的时候,我大声说:
“灵敏度高说明我不是傻子!”
晚上睡的时候,我问妈妈:“你决定生我的时候就知道我不会是傻子吗?”妈
妈替我掖好被子,说:“当然!我的孩子怎么会是傻子?”妈妈这样说,我还是不
甘心。我想证实的是她对我的爱,我希望她说,就算我是傻子她也会要我。我又问:
“那万一傻怎么办?”妈妈还是说:“根本不可能。我最知道你是不是傻子,别人
没有发言权,我是你妈。睡觉!”妈妈离开我和姐姐的房间,随手关上了灯。我在
黑暗中瞪着眼睛想不明白,为什么妈妈就不相信我有可能,哪怕就是百万分之一的
可能会是一个傻孩子呢?那时候她根本就没有见过我,她怎么就那么笃定我会“灵
敏度高”呢?我想不通。快要睡着的时候,我安慰了自己,过去的事情就过去了,
至少现在我已经被证实不是傻瓜,至少我和妈妈都不用再担心了。
以后我又在不同的时间跟妈妈讨论过这个问题,我穷追不舍地想知道妈妈究竟
是凭什么认为她的决定是明智的,妈妈给我的回答还是她最多用的三个字:“这是
命。”除此之外没有更多的解释。于是,我也一厢情愿地认为,我和妈妈之间的一
切无论血缘还是精神的联系无不基于此。
因为妈妈,我相信世界上有那样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无论一方做了什
么都逃不过另一方的眼睛。我觉得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的一个人或者几个人,我妈
妈就是这样的。她总是在不同的时刻覆盖着我,覆盖到我生命的每一个角落。我坚
定地这样相信着,以至于看到商场里那些漂亮的罩着灯罩的灯,我都会想到,我就
是那个渴望越亮越好的灯泡,而妈妈是那个灯罩,我的光永远只能被她包裹着,无
论我怎么拼命要把光芒洒出去。从我上大学开始间断地回家,到我有了自已的家庭
和职业很少回家,算起来已经有将近10年的时间,但是,我始终带着相同的感觉,
就是妈妈对我的烛照无处不在。我曾经在18岁的时候写下这样的句子:“十八里长
亭并不遥远。”你怀中的岁月我怎么也走不完。”到今天,我的感觉依然如故。甚
至,在我丈夫对妈妈越来越熟悉之后,他竟然说:“你的很多习惯越来越像你妈妈
了……”听见这样的话的时候,我鬼使神差地想着妈妈的话——这是命。
婚后有一个春节,我回到父母家。大家吃饭的时候,不知怎么就谈起来关于小
孩子的教育问题。妈妈说:“我就不主张打……”她的话还没有说完,我和哥哥就
已经在大叫:“得了吧,你!”妈妈吃了一惊:“我是不打你们呀!”哥哥立即说:
“你就用笤帚疙瘩打过我!”我和姐姐都在笑,因为我们都记得,妈妈用鸡毛掸子
的把儿打哥哥,哥哥连夜把鸡毛掸子扔了的故事。
妈妈的确打过我们。而她打我只有一次,那顿打我终生不忘。
那是一个很热的天,我口渴,家里的凉开水没有了。妈妈说厨房里刚好有饺子
汤,我心里得意,因为饺子汤锅边上就是自来水管子,我可以饱喝一顿生水。到了
厨房,我喝了生水之后怕妈妈发现,就拿起汤勺在锅边上敲了几下,回到屋子里,
我说:“饺子汤真好喝。”妈妈看着我,看着看着突然就摔过来一个巴掌。我吓了
一跳。妈妈说:“你撒谎!饺子汤还烫呢,只能盛在碗里放凉了喝。”接下来没有
什么好说,一顿好打。哥哥和姐姐都在,但是没有人敢劝。妈妈一边打一边说,她
最恨的恶劣品质就是撒谎和耍小聪明。不幸的是,在小小的“饺子汤事件”中我恰
好就是表现了这两种她深恶痛绝的人品。
成年以后,有很多机会和场合需要我说谎,而对于成年人来说似乎总是有这样
的时候要求你必须面对自己的原则和既得利益做出选择,似乎这就是成人世界的游
戏规则。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回到那个炎热的夏天,回到妈妈的巴掌底下。她的
巴掌使我相信说谎最终是要吃苦头的,就像她曾经让我相信聪明人一定能得到好处
比别人多一样。于是,我选择了一个也许只是属于我自己的原则:我不说谎,在需
要说谎的时候我宁肯不说话,因为我必须保证已经说出来的话是真的。
妈妈对我的教育有时候是无为而治式的,她很少给我约束,也很少告诉我类似
严格的“是”和“非”这样的判断。但是,她会跟我讨论问题,而且她告诉我,人
生的原则是非常自我的,那就是“我爱”和“我愿意”。所以,当我在数学课上痛
苦着听不懂,数学考试总是不能及格的时俟,妈妈说她不为难我,如果我因为数学
而不能考上大学,她不会怪我。那时候我觉得真的很对不起妈妈,她坚定地认为她
的女儿不会是傻瓜,她慷慨地给了我一个出生和成长的机会,而我却为了一门小小
的数学课终于要让她感到失望了。面对这些,我的难过超过了面对几乎令我绝望的
数学课。我发誓要再次证明我真的像妈妈希望的那样聪明。高考之前,我把从高中
一年级到三年级的数学书中所有的例题全部背了下来,结果是我的数学成绩与当年
的满分只差14分。
至今,妈妈都不知道我是怎么实现这一切的,但是,我想她一定明白,因为她
的不为难我,使我给自己提出了一个挑战性的要求。我甚至觉得妈妈根本就知道我
会这样做的,就像我明白当她对我没有要求的时候实际上她正对我怀着无比的希望。
妈妈说她相信树大自直,同时也相信,如果不给小树一个宽松的生长环境,小树不
会有自然的健康。我就是那棵小树。
妈妈很会做饭,最拿手的是打卤面和千层饼。从小,我的朋友就总有机会吃到
妈妈做的这两样东西。妈妈欢迎我的朋友到家里来,理由非常简单,因为他们是我
的朋友,我喜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