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晚明- 第2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军队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严酷的等级制度,长年累月的训练十分枯燥,加上军官对士兵的体罚和呵斥,肯定会让士兵精神压力很大,这些运动正好能让他们发泄出来。这些球类运动极度耗费体力,又是培养竞争和集体精神的最好方法,陈新自然是要大力推广的,但是目前也只在军队和几个职业校开展的比较好,其他的屯户整天劳动,营养也没有过剩到需要去踢球。

关大弟再心痒痒,此时也不能加入进去,几个士兵把他扶到了东南角的救护室,关大弟在那里领到了一副拐杖,他只留下了一根,然后在第四营救护队队长带领下去了兵务司报到。

兵务司就在陈新的官衙旁边,里面十分宽阔,关大弟等人交了假条后,一个军官在他的腰牌后面贴了一张纸,然后盖了一个章,上面写了他在文登和登州能停留两月。

兵务司那军官问清了关大弟的地址,这批伤兵大多来自第四营的龙骑兵,这个千总部改自农兵第一总,来自四个屯堡,都在威海和文登。

那军官安排他们住在东面一排宿舍中,然后告诉他们先在登州治疗几天,伤情痊愈后就等着文登送辎重的沙船过来,坐顺风船回威海,文登的伤员也能节省两百里路程。

关大弟同屋子的人都是跟他一个屯堡的,有五个是腿部重伤,另外七个是伤了手,或者断了或者骨折,无法继续服役。虽然训导官反复说了登州镇会负责他们的生活,但他们多少还是有些担忧未来的日子,因为他们都是家里的壮劳力,如果以后重活都做不了,会影响到一家人的生活水准。

他们没有担心多久,随队回来的副千总就带来了兵务司的副司长,给伤兵一一登记了腰牌号和姓名,又看了他们腰牌背面的文化等级,然后告诉他们一月之内就会给他们安排岗位,文化等级高的可以进民政体系,包括屯堡和学校,担任教官职务,识字不到两百的,可以优先经商,要种地的由屯堡安排互助,另外每人三十两抚恤银子马上就会发放,他们原来缴纳的退养金可以自己选择全部取走还是继续吃红利。

伤兵们没有了后顾之忧,兴致立即高了起来,互相高声谈笑,商量着退养金到底取不取,那个兵务司的人过来翻了关大弟腰牌,一见是伤员探亲,一句话没说就走了,关大弟连忙道:“长官,俺的抚恤银子……这个。”

“什么抚恤银子,你还要回军队服役,抚恤银是战死和伤退才有的。”那长官冷冷说完,就不再搭理他。

“那俺要用银子咋办?”

“用自己的军牌去军需司领饷票,其他伤兵也可以先去领。”那长官没有回头,他自己也是伤兵退下来,自然不会如那些学生般崇拜伤兵。

几个军官很快就走了,然后又有训导官进来跟他们说话,这些训导官都是口才了得,倒不讲什么大道理,只是跟他们拉家常,扯些登州近期的趣事,一众伤兵听得津津有味,刚才见过的两个大人已经忘到了九霄云外。

关大弟兀自想着自己银子,他抓抓脑袋,“饷票是啥?”

……

“你们第四营驻扎辽东,军饷都是回登州才领取。”军需司一个军官接过关大弟腰牌看了,“你们千总部有多少人要领军饷?”

“俺,俺一个。”

那军官摇摇头,“你们别一个个来,咱们军需司做账不便,让你们带队回来的军官统计清楚了,按连来领取。”

关大弟也不知说什么,别人既然都这么说了,他只得敬礼离开,拄着拐杖出了军需司的大门,他一直都在野战部队,啥事都是听长官的,从来没来过这类衙门。军需司里面有两重院子,每个房间门口都挂着一个大木牌子,上面写着一些字,他进来的时候一通好找,还是一个路过的卫兵给他带路才寻到,结果还是没有拿到军饷。

登州镇各部都在忙自己的事情,每次战后要处理的事情都很多,带队的副千总不停被各个部门通知去核对情况,关大弟只觉得这个院子里面的人都好厉害,因为他们说的事情他一样都不懂。

直到第二天下午,副千总才腾出时间统计了要领军饷的人。关大弟报了五两,那副总去了大半个时辰才回来,拿出一堆纸张发给众人。

关大弟奇怪的看着那些纸张,伤兵们也是面面相觑,明明是要银子,怎么成了一堆纸。那副千总边发边道:“大家都听好了,这些是饷票,可以在任何一个四海钱庄的分号兑换现银,那个军需官建议你们直接带饷票回家,麻子墩和文登老营都有分号,到地方了再去兑,省得你们带那么多银子赶路。”

伤兵们听了才放心下来,关大弟打算就在登州水城的分号就兑掉,还是银子拿着舒服。那个副千总继续道,“对了,这个饷票可以直接在那些综合门市买商货。”

“其他铺子呢?”关大弟小心的问道。

“有些愿意收,有些不愿意,这票也是刚出来,老子方才问了半天才问清楚,还专门跑水城分号去试了一下,确实能兑换。”那副千总抱怨了几句,“不过军需司不会坑大家就是了,兑换的时候带好你们的军牌,伤退的一会吧军牌给我,送去军务司染色做标记。”

关大弟拄着拐杖站起来,一瘸一拐的走出门房,后面一个街坊问道:“关大个子,你又到处跑啥?”

“俺先去把银子兑换了。”关大弟回了一句,然后自己低声嘀咕道:“一张纸哪有银子摸着舒服。”

……

五天后,关大弟跟着第一批返乡的伤兵回到了文登三号屯堡,他从登州坐了返回的辎重船,在威海下船后又受到热烈欢迎,这里没有军务司,不过屯堡体系是无处不在的,威海的几个屯堡搞了二十多架牛车驴车,把文登的伤兵送回了文登老营。

文登周围屯堡密集,沿途很多人放起火炮欢迎他们,黄思德这次搞了成套的计划,他专程赶到辽南,部署了从旅顺到登莱各处的系列宣传活动,登莱百姓的情绪都已经调动起来,伤兵返乡后,还会有一波建奴俘虏的大游行,路线覆盖了所有屯堡和乡镇密集区,既提升百姓的民气,也向那些潜在的敌对分子展示登州镇的威慑力。

一些第三屯堡的家眷闻信赶来,他们已经得到了通知,一见到自己的亲人,都高兴得又哭又笑。

文登职业校的学生全体出动,叫声喧天的欢迎伤兵回乡,还有一支学生队一直跟着,用鼓点和铜笛演奏步兵进行曲,关大弟听到这个熟悉的曲子,不禁惊讶于这些少年人里面有那么多鼓号手,他不知道那些职业学校其实都有军训,敲鼓点是最基本的一项训练内容,他们以后的起点,就远远高于关大弟这样的农夫。

热闹的气氛感染着关大弟,让他的情绪也很高昂,最后到了第三屯堡的大门附近了,这里的人气却十分低落,只有屯长领着近百号人等着,路边到处飘着白色黄色圆形纸钱。屯长身后那些人里面,很多人还穿穿着白衣,或是披麻戴孝。

关大弟的心情一下跌落回来,他所在的第三连就是以第三屯堡为主力,大多是第一批农兵,这次在复州伤亡十分惨重,阵亡的就有六十多人,重伤还有三十多,加上登州之战的一些损失,这个五百户的屯堡元气大伤。

关大弟下了牛车,一些熟识的街坊过来亲热的交谈,但总是透着一种哀伤,关大弟没有找到他娘,也不和街坊多说,一拐一拐的往前赶,走过屯长身边时,只听到他在对送伤兵的兵务司军官说,“大人,以后征兵能不能……别征一个堡的人到一个营伍,这一死伤下来,全是一个堡的,咱堡今年考绩都悬,更别说这百姓的心气,全都低落得很。”

“这事我们也留意到了,已经报给了陈大人,大人正在和动员司商量方略……”

关大弟没有听完,匆匆走到自家的巷子,熟悉的街景让他激动万分,他赶到门前,轻轻敲响了门。

第069章家

门页轻轻晃动,关大弟才发现门没有锁,推开大门走了进去,两只鸡扑腾着翅膀跳开,院子里面比以前多了一种鸡鸭粪便的味道,院子里面柴火堆起老高。

一个熟悉的背影在正屋的饭桌上忙活着什么,关大弟张着嘴傻笑着,走到正屋门口轻轻喊道:“娘,俺,俺回来了。”

背影停了一下,连忙转过来看着关大弟,片刻后露出相同的傻笑,“大弟回来啦,回来就好啦。”关大娘走过来上下打量着这个长子,两只手不停搓着,一时也不知说什么。

“大弟你吃饭没?俺给你做白面蒸饼去。”

关大弟连忙摇头道:“俺在前面刚吃过,有几个学生拿了烙饼给俺。”

他娘看见关大弟左手的拐杖,脸上抽搐了一下,眼睛红了流下两滴泪,她用袖子把脸一擦,嘴巴咧着说道:“大弟呀,娘听说都是断了手脚的回来,俺不敢去看,俺怕看着有你。你,就是这脚断了吧,不打紧,回来了就好。”

“娘,俺不是……”

关大娘也不听他说完,上来扶着关大弟过了门槛,找凳子给他坐了,然后自己也找凳子坐在对面,她看着关大弟道:“大弟你倒是壮实了,瘸了不怕,娘日后给你妹招个上门女婿,让他专门在家干活,累不着你。”

“娘,不用,小妹兴许不愿的。”

关大娘不由分说打断道:“女子家,哪由得她不愿,俺听邻居说了,这娃和闺女的婚事都得娘来定。”

“小妹现在在哪里呢?”

关大娘一呆,“俺哪里知道,这死闺女走了也没个口信回来,银子也不带些回来。”她抹了泪水,突然换上一副笑脸,“大弟,你可知道你弟弟出息了。前些日子在文登搞了那啥机,临走回了一趟家,给了俺三十两银子,听说是工坊里面奖他的,前几日带信回来,说在招远弄出一个什么机,又得了几十两银子,下月要回文登,月饷都四两一月了。屯长那边知道信,来跟俺提亲呢,那边的闺女是屯长的表妹,反正是很好的。不过啊,周家娘子劝俺再等等,他说小弟连刘先生都能见着,其他大人多半也见得着,没准哪天就有哪个大人看上他,把官家小姐嫁给她呢。俺关家哪,就指着小弟了。”

关大娘说道高兴处,捂着嘴大笑起来,关大弟正在摸怀里的五两银子,听了尴尬的笑笑,又把手收了回来,他现在刚刚才提为一级士官,月饷二两,扣了退养金就剩一两五,以前更是只有一两,比弟弟差远了,连那个一级勋章,也只得了二十两银子。以前的关帝庙一条命才换到十亩地和几十两银子,现在关小弟弄了两个机,就已经好几十两了。

他转头看到饭桌上摆着些棉布,还有一把剪刀,似乎他娘正在裁着什么,关大娘见他在看,停下大笑,对关大弟说道:“哎,你说这打仗就是,都是好好的娃,说没就没了,咱们总甲死得可不少,家家都在送礼,咱家小弟出息了,有头有面的,也不能落下了。”

关大弟点头道:“咱们是第一排,大半站在前面,咱们这个总甲死得最多了,复州一共有十一个。”

“可不是,你说其他总甲咋不多死些,尽可着咱们总甲死呢,是不是你们那啥长官偏心眼?”

关大弟连忙捂着他妈的嘴巴,“娘你可说不得这话,让人家听了可不得恨你,都一个屯的,你让谁去死呢。再说那都是鞑子杀的,关长官啥事,俺长官可好着呢。”

关大娘一把打开,“你捂俺干啥,俺还不知道咋地,就在家说几句谁听得到。”转身又去了桌子边,拿起剪刀剪着棉布。

关大弟看得奇怪,“娘,你这是干啥呢?”

“俺们总甲不是死了那许多后生,俺得去随个礼,哎,可惜了。”

关大弟听了他娘的话,同意的点点头,明代祭奠送些布匹是一种常例。那么多屯户乡邻死了,很多都是年轻人,确实让人可惜。

关大娘接着就道:“可惜了俺的布料,要送十多家呢,俺就是把一匹拆开,剪开送两家,人家看不出来的。”

关大弟:“……”

第二日一早,关大弟吃过早饭就穿好军装,把一级白刃突击勋章挂在胸前,然后柱着拐杖出门,慢慢往老周家走去,一些十来岁的少年拿着饼子正在出门,准备去屯堡学校识字,看到关大弟都大声打招呼,围过来观看他的白刃突击勋章,不时发出一阵阵赞叹。

等到他们看够了,关大弟才继续赶路,一路跟熟人闲谈,刚走到老周家门口,就看到周家的二蛋赶着几只羊出来了,他穿着麻衣,背上却是一个背篓。

“二蛋,你咋不在家守灵呢?”

那个二蛋才十岁,望着关大弟咧嘴笑道:“俺娘让俺跟着去收秋娘,别让人悄悄把俺家的麦子装走了。”

“你一个人收麦子怎么行。”

“俺家请了流民来,一分银子一亩,屯堡帮着收五亩。”二蛋抬着头,眨巴着眼睛对关大弟说着。

关大弟摸摸他脑袋,“你改去屯堡学校读书,有人教识字多好,你看俺小弟,读书厉害比种地的银子多好多。”

二蛋抓着脑袋,“俺识字算数都不成,那老师骂俺,现在爹也死了,地里没人干活,俺娘就说不让俺去识字了,就老老实实种地。”

“还是得读书啊,能识字多好,当兵都多拿兵饷,你关大哥就是识字不行,不然早当军官了。”

“真的?”二蛋摸摸关大弟的勋章,“带着虎头的,教官说是高级勋章才有,俺以后也要戴这么一个。俺爹死了,他得了勋章没有?”

“勋章肯定有的,你爹是好样的,杀了好多鞑子,俺亲眼看到的。兵务司的长官说是阵亡将士都是英雄,勋章都要发到家里的。”关大弟摸出三两银子,塞到二蛋手上,“回去给你娘去,请流民给你家收麦子,你去读书去。”

“哦,谢谢关大哥。”二蛋接了银子就要回屋,关大弟忙叫住他,把剩下的二两也给了二蛋,“让你哥也去读书。”

二蛋高高兴兴接了,跑回了屋子。关大弟抬起头,面前的巷子里面有不少家在半丧事,门前挂着招魂幡,那些运回的骨灰都安葬在驾山的一个陵墓里面,英烈祠也建在那处的山脚,关大弟打算再去那里看看,想着道门口的车马行去租个驴车,一摸怀中居然没有银子了,而且这里没有兵务司,他没有饷票,想取也取不出来。

“早知道该多领点银子。”

……

“银子当然要,人也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