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餐家庭相聚时光。
第五,帮孩子买房子?还是一起买房子?
我们:许多父母经常掏腰包替孩子买车或付房子的首付,要不然就是要求孩子干脆和父母一起住,省下房租及贷款。
北欧:若要替孩子买车,会让孩子从上初中开始打工攒钱,父母亲以渐进式赞助资金,与孩子一起买3辆中古车,到孩子上大学需要用车时,双方一起将3辆中古车的好零件凑在一起组合成一辆好车,这是北欧入送车给孩子的方式。等孩子要结婚时,做父母的通常会算算自己有多少钱、孩子有多少钱,然后双方合资买一块地,齐心合力盖新房,这是经营亲子感情的基本模式。
五、此“和平”非彼“和平”
以这个标淮,克林顿符合吗?完全不符合。他不仅有桃色新闻,还在任内宣战。所以不管他卸任后做什么,他也很难改变留给北欧人的恶劣印象。而奥巴马呢?完全符合标准。奥巴马曾经放弃了高薪的律师工作,回到芝加哥黑人社区做社会服务工作。而且,奥巴马不管选举有多忙,都会把孩子带在身边。
所以,说到底,这个和平奖的核心就是“和平”两个字,这就反映了北欧价值观跟我们有多大的差别。我们中国人一说和平,一定是国家的事儿、天下的事儿,而且可以为了国家的事牺牲自己,牺牲自己的家庭。但是北欧人不这么看,他们观念中的Peace,更强调的是和谐。最重要的是生活很平和、很平等、很公平,这样一切就很平静、很美好。
一个例子就是2006年颁奖给穆罕默德?尤努斯和孟加拉乡村银行,这个例子在国内也掀起过一次讨论的热潮。我们讨论的重点是什么呢?是乡村银行怎么做,也就是国家的事儿、金融的事儿。在我看来这个所谓的孟加拉乡村银行其实就是个放高利贷的地下钱庄,我们学者没搞清楚状况就瞎讨论,简直像一群傻子一样。可是诺贝尔委员会是怎么说的呢?是“为
表彰他们从社会底层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努力”,在我看来应该是“为表彰他们(通过高利贷的地下钱庄)从社会底层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努力”才对。仔细想一想,农村有没有银行,跟世界和平有什么直接关系?但是这却恰恰是和谐生活最重要的方面,所以尤努斯才会得奖。之前尤努斯默默无闻地做了很多年,经过诺贝尔和平奖这样一“炒作”,全世界都知道厂他的成就和成功模式。这样看来,诺贝尔和平奖要的是什么?绝不仅仅是一个激励个人的终身成就奖,而是希望通过颁奖让大家讨论:这个人是谁?怎么没听说过?怎么就获得认可了呢?这样不知不觉的,北欧价值观就得到了宣传和认同。
也正是由于北欧价值观对和平的独特理解,他们自然而然就会颁奖给从事环境保护的人和组织,也自煞而然地不希望有核武器扩散。而且他们认为在国际社会上,不论经济和军事实力强弱,地位都足平等的。2005年年初,美国一度嫌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对伊朗“太软弱”,想撵走他。但当年9月挪威就颁奖给巴拉迪,随后国际原子能机构第49届大会通过对巴拉迪的第三次总干事任命,这样北欧的声音实际上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同。所以诺贝尔和平奖的颁奖时间也很有意思。实际上,在巴拉迪的斡旋下,2003年12月,伊朗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但是诺,贝尔奖并没有在2004年颁给巴拉迪,2004年挪威选择的是肯尼亚的社会活动家旺加里,马塔伊,她是绿带运动和非洲减债运动联盟的发起人。
到这里我们就看出来了:北欧的声音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反对美国的单边主义。这就跟前面提到的几幕场景一样,在家庭中大家的关系应该是平等互助的。在调查伊拉克是否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上,巴拉迪对美国提供的情报提出质疑。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巴拉迪曾两次向联合国安理会明确报告,表示核查人员并未在伊拉克境内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要求安理会将核查时间延长。而在美国攻打伊拉克后,他又公开批评美国的做法错误。北欧会出来干涉这些事情吗?不会的。因为北欧既没有这个实力,也不喜欢激烈的对抗。这也是北欧国家跟法国和德国的不同之处。
也正是由于特殊的北欧价值观,所以诺贝尔和平奖其实在历史上没少发生例外。比如说,我们前面提到了达格?哈马舍尔德。他在1961年获提名后、距颁奖数个月前逝世,但是诺贝尔评奖委员会还足破例给他追授了诺贝尔和平奖,因为他的传奇人生实在是太符合北欧价值观了。不说别的,他为什么突然离世?不是因为身体小好,而是他身为联合国秘书长,代表联合围,不带任何军队去刚果调停冲突,途中座机在赞比亚不幸遇难,与他同时殉职的没有一兵一卒,只有15名陪同和机组人员。就是这个联合国秘书长职位,今天被各国争来争去,又要平衡各大洲的利益,又要规定必须是小国家出生的。为什么?因为有实权。可是哈马舍尔德1953年赴任的时候什么都没有,只有他一个人。他就任后就开始建立一个由4000
名管理人员组成的秘书处,建立了一套体系来定义每个人的责任范围。他坚持联合国秘书长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在没有获得安全理事会或联合围大会批准的情况下采取行动。为什么?因为他代表了北欧的价值观,不要超级强权,而要平等相处。他的这种精神简直无处不在,在1951年进入瑞典内阁时,他竟然不属于任何党派,而且也不担任任何部长职务,甘心做一个“不管”部长。
同样,以北欧价值观来看亚洲的时候,例外就更是层出不穷了。比如,在印度历史上,唯一一个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人竟然不是圣雄甘地,而是特蕾莎修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从北欧视角来看,甘地虽然名义上是非暴力不合作,但实际上在南非搞民族独立,在印度搞反殖民独立运动,实在是破坏社会和谐。在他们看来,英国的殖民输出的是文明和法治,你这个印度人却在那里引导人民搞独立运动,搞国货运动。所以,虽然甘地五次被提名,但是始终没有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同样搞非暴力不合作的昂山素姬却在1991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这又是为什么?因为昂山素姬反对的是军人独裁政府。
同样例外的是,在日本历史上只有佐藤荣作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这个人其实并不那么和平,任内跟尼克松发布公报时公开宣扬台湾才是日本安全的重要考虑,在美国恢复跟中国的邦交之后,他仍然在联合国对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投了否决票,最后他下台就是因为外交方面搞得太差了。为什么佐藤还能拿到诺贝尔和平奖呢?就是因为他在任内最后一年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虽然中国和法国在1992年也签署了这一条约,但是影响不一样。 1960年和1964年,法国和中国先后成功实现核爆,引起美苏对将会有更多的国家拥有核武器的担心。而在这种情况下,日本首相佐藤提出“非核三原则”:日本不会拥有、制造、运进核武器,并且在1974年带头签署了这个条约。这个影响力就是北欧想要的,所以颁奖给他。
最后不得不提到的就是十四世达赖喇嘛,他在1990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他给欧洲人的印象跟给中国人的印象截然不同。在我们看来,他是政治人物,是个分裂祖国的人。而在欧洲人看来,他是东方佛教的传道者,而且致力于宗教的互相交流。在得奖之前,他跟当时罗马教廷的约翰?保罗二世教宗见过很多次面,1980年、1982年、1986年、1988年、1990年,先后五次,基本上是两年见一次面,见面不聊别的,就只聊宗教,这就是达赖喇嘛的聪明之处,全面误导欧洲人把他当成纯粹的宗教家,而掩盖了他的政治阴谋。他为什么会在1990年得奖呢?因为在挪威看来,他代表了东方,代表了中国,而且由于政治人物都比较复杂,很容易让大家误解诺贝尔奖的本意,误会挪威的政治立场,因此达赖以宗教领袖的姿态出现,从而让挪威认为选择一个他们认为相对中立而纯粹的宗教领袖是最好的,而正巧达赖喇嘛也是这样伪装自己的。这样全世界的目光都会在柏林墙倒塌之后跟着诺贝尔奖转向东方,但是这不表示挪威认同他分裂祖国的企图。
事实上,奥巴马之所以得奖就是因为他是一个挪威人所喜欢的家庭型的男人,他爱老婆,爱子女,愿意奉献自己的时间从事公益性质的活动,而且不像克林顿总统那样搞婚外情。这个男人一上任就摈弃了美国一贯的单边主义的作风,提出了以谈判代替对抗的“巧实力”的说法,从而感动了挪威人。因此,各位读者千万不要被诺贝尔奖蒙蔽了视线,美国人一如既往对付中国的决心是不会改变的。但是就像我在前一章中所言,由于我们中国是个要面子不要里子的民族,所以我认为奥巴马表面上会采取圆滑的手段,技巧地跟中国周旋,而且给足我们面子,尽量取得里子的实惠。而所谓里子的实惠必定是符合民主党的执政理念,以美国蓝领阶层的民意为基础,以他们的诉求为美国的国策,通过政策打压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以保障美国蓝领工人的就业。
集中在少数人手里的大量金融资本,建立了非常广泛而细密的关系和联系网,从而不仅控制了大批中小资本家,而且控制了大批最小的资本家和小业主,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同另一些国家的金融家集团为瓜分世界和统治其他国家而进行着尖锐的斗争,——这一切使所有的有产阶级全都转到帝国主义方面去了。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人民出版社2001年4月第3版,第97页
第十四章 奥巴马如何对付中国:解读奥巴马访华的三个礼物
郎言郎语:
美国首位黑人总统访华,美国国家政策是否有变?
奥巴马来访前夕,我们仓促通过引进迪士尼表达善意。那么奥巴马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国际贸易硝烟弥漫,访华前夕为何暗战不断?
2009年9月20日奥巴马开始对人民币施压,七大工业国接着施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接着施压,怎么这么巧?
揭开美国式思维的秘密,到底是谁教育了美国总统?
人、大象、鱼和鸟,你认为谁最伟大?
一、上海引进迪士尼是个荒谬计划
2009年11月中旬,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迎接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奥巴马是一个极具魅力的人,手下人才济济。我们希望他给我们带来双边合作,有助于两国经济发展。这个愿望是好的,但是愿望通常都会落空。我们在奥巴马来访之前两个星期仓促地通过了与迪士尼乐园的合作案。我先说明一下,我对引进迪士尼乐园这件事从头到尾都是持反对意见的,包括在香港,香港建迪士尼乐园时我也是反对的,因为这是一个荒谬的计划。我平时从来不去迪士尼乐园,为了讨论这个话题,我前几天特意去了一次香港的迪士尼乐园,一进门就看到一个老太婆在迎接我,我觉得她很面熟,到底是谁呢?原来是白雪公主,她现在应该有八九十岁了吧?而且她穿的衣服特别像夜总会的服务生,花花绿绿的。我在想,为什么要
引进迪士尼乐园?
是为了接受美国的文化呜?美国文化是一种强势文化,它已经无处不在了。美国文化靠的是什么呢?是麦当劳和可口可乐,是迈克尔杰克逊,这才是真正的文化入侵。在这种四面八方已经被美国文化全面入侵的情况之下,我们引进迪士尼乐园的目的是什么?是要进一步接受美国文化吗?而且,最荒谬的是我们花了280亿,而根据我的测算,只能增加2000人的就业,还不如把280亿放在银行,光利息也足够养活这些人一辈子了。
而且这个项目能不能赚钱都是问题,其实迪士尼是欠债的。
请各位读者思考一下,我们为什么引进迪士尼?这就是“多事”。如果你想对奥巴马表示善意的话也是多事,你以为对美国人表达善意,他就会回以善意吗?那你就想得太简单了,简直把他当成我们的某些腐败官员了,以为给他一点好处,就能换来实惠。
我们中国向来注重待客之道,有客人来一定要倒茶、拿点心招待,要请客人吃饭。所以奥巴马来访前夕,我们仓促地通过引进迪士尼来表达善意。那么,奥巴马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奥巴马表面上客客气气,把中国的地位抬得老高,还做出姿态跟大学生对话,不论大学生问的问题有多么尖锐,奥巴马总是以我前面所说的圆滑手段、有技巧的方式,不痛不痒地回答问题,因为他要在表面上给足中国面子。而且奥巴马还去参观了他根本就不想看的故宫和长城,各位读者一定觉得很奇怪,我为什么这么说?以我对美国人的了解,欧洲才是他们的心头最爱。其实我们也一样,请你想一想,如果你出去旅游,你是不是也会首选欧洲的巴黎、罗马、米兰呢?坦诚地说,我觉得奥巴马此行真正的收获其实就是在中国见到了他那位娶了河南姑娘的亲弟弟。而且我也相信,我们的某些地方官员现在正在巴结奥巴马的弟弟,不过我想告诉各级官员,你们最好别这样,奥巴马绝不会因为他同父异母的弟弟得到了我们提供的好处而改变对我们的国策,所以我们的官员最好还是多想想如何替人民做点实事,少玩这些花花肠子的游戏。
奥巴马秉承美国多年来的对华政策,带来了三个礼物。第一个礼物,贸易大战;第二个礼物,汇率大战;第三个礼物,成本大战。我相信奥巴马会拿这三个武器跟我们中国讨价还价,而到最后各位读者会发现我现在所说的都是对的。美国政府和美国总统不会因为我们的小恩小惠而改变他们对华的既定政策。
二、第一个礼物:汇率大战
奥巴马在2009年9月20口纽约举办的20国峰会上提出所谓针对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大国的——当时他指的是中国——可持续及均衡增长框架的协议,他认为人民币币值被低估了。美国财政部还警告说,在经济刺激措施撤销及中国商品的海外需求回暖之后,人民币如果不升值的话,可能产生不良后果。我想再插一句批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