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当局极力搜捕镇压,全岛陷于白色恐怖,吴春河在高压笼罩下顽强坚持,度过艰难时刻。
隔年夏季,有一天上午,吴春河在学校里给初三学生讲课。该年级教室位于教学楼三层,教室一面后窗对着操场,通过这面后窗可以看到操场对面学校的大门。吴春河讲课时偶然一瞥,注意到一辆宪兵部队的军用吉普开进学校大门,进门后即左拐,冲向校图书馆楼。车在楼前停下,几个全副武装的宪兵下车,快步冲上楼去。车上还走下一个便衣,便衣没有上楼,走到一旁,站在墙角独自抽烟。
这个便衣让吴春河眼熟,其形态动作很像他多年不见的故人柯子炎。
吴春河不露形迹地把课程收结,布置学生做课后习题。
“保持安静。”他对学生说,“下课交科代表送我。”
他转身走出教室,不慌不忙走向走廊中部的楼梯口。楼梯口处有一简易小便所,内置几个大尿桶供学生小便。时为上课时间,小便所内无人,吴春河走进小便所后迅速脱下身上长衫,卷成一团塞在墙角一堆杂物后边,把脚上一双黑布鞋也扔进去,同时从嘴里摘下假牙,立时双腮干瘪,与刚才站在学生面前讲课的吴先生判若两人。小便所的墙头挂有一只旧斗笠,墙边倚着一根竹扁担,两件工具均为常备用具,供校工在尿桶尿水充盈时挑往操场对面的厕所倾倒。吴春河摘下斗笠戴在头上,拿扁担挑起两只已装有半桶尿水的尿桶,赤着脚,只穿一件黑布背心,低着头走出了小便所。
他听到楼下轰隆轰隆,传出一阵急剧的脚步声。
在一楼通往二楼的楼梯转角处,他与宪兵狭路相逢。
“阿伯,初三二班在几楼?”跑在前头的一个宪兵用本地话问。
“三楼尾。”吴春河躬着身子挑尿桶,嘴角漏风回答了一句。
四个宪兵从他身边匆匆跑过,直扑三楼。
吴春河加快脚步下楼。下楼后没有往操场公厕那边去,转道直趋学校后门。
学校后门是铁栅栏门,铁栓上扣着一门铁锁,后门外是大片田野。
吴春河配有后门钥匙,从来没离过身,以备应急,此刻危如累卵,他还是坚持挑着那两桶尿,没有匆忙舍弃。从后门走出学校,他往四周张望,不禁庆幸两桶尿挑得值得:前方左侧,围墙边站着几个便衣人员,正在那里抽烟,满眼警觉。显然后门已被监视,监视者知道他们要抓谁,对挑着尿桶从后门走出的赤脚校工没有兴趣。
吴春河步履平稳,走出后门还放下尿桶,回身把铁栅栏门关好,拉上锁栓,把大锁反锁回去,再挑起尿桶走上田埂,穿过田园。田园另一侧有一个小山冈,长着茂密的林子,几分钟后他走进林子,把学校丢在身后。
他没回自己寄居的宿舍,什么都没带,只穿一件背心,赤脚逃离。
台南乡下有一户张姓农民,户主张双庆是吴春河所教一位学生的家长,学生毕业后想到大陆读大学,吴春河全力相助得成,家长对他心存感激。吴春河任教期间帮助过的学生相当多,他在家访中走过许多学生家庭,与多位学生家长联系紧密,同时还有若干本该紧密的学生家庭被他谨慎地排除在外,平时从不联系,几乎不为外人所知,保证隐蔽可靠,留待万一。张双庆就是这样一户人家。张家所居村落在当地名为“山边”,傍着一座山岭,单门独户,门前视野开阔,门后就是山坡,适合躲藏。张双庆本人言语很少,不识字,却讲义气,可堪信任,家人也比较单纯。吴春河早把张双庆这里作为应急之所,以往却极少上门。今天逃难,直趋张家,他开门见山,告诉张双庆自己遇到麻烦,需要暂避一时。张双庆点点头就给他倒了一杯水。
“吴先生不必多说。”
张双庆平日不吭不声,见识却不一般,知道如何应对。后来他提起往事,吴春河才知道自己不是张家这个小院藏匿过的第一个人。十数年前,曾经有被追捕者在这里躲避,是张双庆的表舅,因从事反日活动,受日本占领当局通缉,张家地远偏僻,不为人注意,表舅从台北跑来投奔,藏了近一个月。
吴春河感叹:“原来躲到前辈的地方了。”
他在张家藏匿数日,待风声平静,写了几封信,请张双庆带到镇上寄出。而后沉下气静候十余日,找一个晚间乔装出门,与张双庆一起趁夜色到了镇上。在镇子边缘一家杂货铺外边守候多时,确认没有可疑人员出没,再由张双庆进杂货铺取货。杂货铺老板是位中年男子,与张双庆互不相识,张双庆告诉他有一位何先生交代取东西,老板问了一句:“何太太近日可好?”张双庆告诉他:“何太太去山里游玩,不小心让恶蚊咬了,染了疟疾。”男子点头不再多问,从柜里取出几封信交给张双庆。
他们对的是暗号。杂货铺主如同厦门博闻文具店主,人很可靠,却不是组织成员,不参加地下活动,只是代为保存、转交特殊邮件。有人来取,只要暗号对,什么都不多问,交付即可。这一接头方式吴春河早在出事前就预作安排。吴春河小心谨慎,亲自与张双庆前来,教张双庆对暗号取走信件之后,让张双庆自己返回,自己跟在后边观察,确认没有可疑人员尾随,才返回山边的张家。
通过取回的几封复信,以及本应回复却没有得到的信件,吴春河大体明白了自己侥幸摆脱的一场突然抓捕从何而来。
吴春河于“二二八事变”之后在台湾岛内重新发展的地下组织未受破坏,台北、高雄及台南本地的人员、交通均完好无损,并已按照他的紧急通知,通过各自渠道,安排各自人员暂停活动,以待情势明朗。本应从厦门方面传递过来的音讯却没有到达,没有任何只言片语,寄往博闻文具店的信件如石沉大海,妻子钱金凤没有取走,没有回复。显然是她出了事,才会有宪兵突然到这里抓捕他。吴春河没有写信到家里与妻子直接联络,因为宪兵追捕时他已经有所猜测,担心事出于她,如果那样,与她的直接联络渠道肯定已经受到特务的监控,包括通过其他家人的联络都不安全。
一个从厦门回到台南的商人提供了一个情况:前些时厦门出了大案,警备司令部暗藏的共党分子从监狱骗出一个人犯,遭宪兵围捕,为首女共党被击毙于万石岩山上。
吴春河如遭雷击,一连几天,从早到晚呆坐于张双庆的避难小屋里,不思茶饭,一言不发有如和尚坐禅。
以吴春河的谨慎和隐忍,此刻潜伏静观应当是比较稳妥的办法,躲在台南山边张双庆家坐禅,目前是安全的,待风声稍平,他依然可以在台活动。但是他无法继续静藏,因为厦门意外生变,妻子可能已经亡故,让他焦虑不已的还有整个联络的中断。厦门出事后,除了博闻文具店这条联络线失效,原本已经建立的,经由香港到台北的一条联络线路也丧失功能,香港方面切断了联系。吴春河以及他苦心经营的这一部分地下组织与上级不再相通。
他决定返回大陆,任务是接头,设法把联络线路再找回来。
张双庆把吴春河送到渔港,通过那里的关系上了一条前往舟山捕鱼的渔轮。眼下吴春河不能回厦门,不能回惠安洛阳吴家老宅,那些地方肯定都有大网伺候,他走了一条远路,取道杭州,再辗转南下,十几天后到达香港。
吴春河到台开辟工作之后,上级安排他通过香港建立联络,确定了联络点和联络方式,以及紧急情况下的备用联系渠道。按照秘密工作要求,这些联络点和渠道只允许他使用,此刻联系中断,只能由他潜出台湾,独自前往香港接头。吴春河赶到香港后,发觉原有的联络点已经不存,备用联系渠道原设于一家经营西洋参的货栈里,此刻货栈已经盘给一家西饼铺,新任东家对前任老板的去向一无所知。相关联络点都被果断撤销,吴春河在香港四处碰壁。
作为一个老地下党员,他清楚自己四处碰壁并不奇怪。他的妻子出了事情,随后他在敌人追捕中失踪,事发突然,非常意外,原因是什么?是否有人叛变?妻子的直接领导是他,妻子出事是否与他相关?有没有祸及地下组织?情况尚未搞清,上级不能不防,以免发生骨牌效应,造成巨大破坏。
他必须另觅渠道。苦思冥想数日,考虑再三,他舍近求远,绕一个圈子,从香港跑到新加坡去找黄庚。黄庚是厦门人,与他是大学同学,在学生宿舍同住几年,彼此非常了解。黄庚的年纪略长几岁,入党比他早,吴春河大学毕业时,黄庚向上级推荐,把他留在上海做工运。后来机关被国民党特务破坏,一批工作人员被捕,他俩幸免于难,在上海无法立足,两人各奔东西,黄庚东渡日本,吴春河则回福建。抗战爆发后,黄庚从日本回国去重庆,在一家很有影响的报馆担任主笔,抗战胜利后出国到新加坡,应聘筹办一张华文报纸,出国前曾返回厦门,两个老同学见过一面。黄庚说他到新加坡是出于“需要”,海外华侨的影响不能小视,得有人去做这方面的工作,还交代:“有事可以找我。”出于秘密工作要求,尽管知根知底,彼此的真实身份还是不能明说。后两人偶有书信联系,吴春河很留意黄庚办的报纸,从文章倾向看,黄庚做的是海外统战与宣传工作。抗战期间黄庚以报社名主笔身份,经常出入重庆八路军办事处,他到海外工作很可能是中共高层领导的安排。
吴春河在新加坡找到黄庚的报馆。黄庚见到他非常吃惊。
吴春河说:“无事不登三宝殿。”
他讲了自己的情况。妻子被国民党宪兵枪杀,他连厦门都没回,亡妻尸骨落在哪里都不知道,想来心如刀绞。但是他不敢因个人遭遇耽误大事,强忍沉痛,千方百计辗转香港,身赴南洋。台湾正在开辟工作,随着大陆战事迅速发展,台湾越发显得重要,需要尽快恢复与上级的联系。此刻无计可施,只能求助黄庚。
黄庚问:“谁派你来找我?”
“没有谁。自己派自己。”
“要做什么?”
“任务就是接头。”
黄庚询问当初是谁派吴春河入台。吴春河说,抗战时期他被从新四军派回福建,胜利后不久,由华中分局联络部派往台湾开辟工作。由于厦门突发意外,联系渠道目前中断,需要通过非常途径重建联系。吴春河知道有一条通道,就是香港《华新报》的詹社长,他与詹社长互不相识,自己不能贸然前去,需要一位了解情况、绝对可靠的人帮助牵头,才有望接上关系。
黄庚道:“我了解你过去,现在的情况却不清楚。”
吴春河到台湾开展工作的情况也不便多讲,只能待接头后向上级汇报。他不需要黄庚担保他一如既往地可靠,只要黄庚通过合适渠道把他的请求转告上级。
黄庚点了头,他让吴春河在新加坡等候数日,待他联系一下再说。具体怎么联系他不谈及,吴春河也不多问。几天后黄庚告诉吴春河,香港方面同意吴春河迅速前去接头,就按照吴知道的渠道,到《华新报》找詹社长,那里自有安排。
吴春河喜不自禁,眼泪忽然落了下来。
他说,如果完成不了任务,未能与上级取得联系,他怎么去面对极度危险中于台湾坚持斗争的同志?也无法面对已经牺牲的妻子。
黄庚感叹:“难得春河,自己多保重。”
没想到吴春河的接头任务还是那般不顺:未曾从新加坡动身,他就在自己所住会馆被英国殖民当局警察捕获,关进了监狱。
他到新加坡住在一所华人同乡会馆,是通过熟人安排的。却不料当地警察局接报,称有马来亚共产党重要人物于该会馆秘密开会,警察突袭会馆,盘查里边所有人员,可疑者全部捕进监狱。吴春河未待离开,意外被捕。
他与马共没有任何联系,但是来历特别,不能暴露身份,因此浑身疑点,成为这起案子里的特殊人物。警察没有找到任何可以起诉他的证据,他也无法让警察相信他是谁,到新加坡来干什么。吴春河到新加坡后自称“阿义”,他用这个小名成为当地的马共嫌犯,还用这个名字与外边熟人联络,设法让惠安洛阳老家汇来一点钱,帮助渡过难关。由于担心引起敌人怀疑,给黄庚找麻烦,他没有向黄庚报信求助。
他被关了数月,末了跟着一批马共成员被驱逐出境,这批人员多为华侨,祖籍基本都在闽南,英国殖民当局把他们驱赶到开往厦门的轮船上。吴春河跟着他们回到厦门,没待走出码头,一船三百余人一起被关进厦门水警的临时监狱。
厦门不是吴春河的安全区域,这里认识他的人不少,其中有些人千方百计想把他捕获。为了这一次意外回归他做了精心准备,被押下船时,他是一个头发花白、走路一瘸一拐的老瘸子,土话称“摆子”,且讲话漏风,嘴里没有门牙。他没想到自己的全新形象骗得过所有认识不认识他的人,却骗不过故人柯子炎,该特务在临时监狱外的空地上,居然把他从大堆人群中认了出来。
吴春河被抓到集美,在大哥的师部军法处受到审讯,审讯中遭到严刑拷打。这场刑讯是假的,有如他为自己设计的那条瘸腿。
在他“死于狱中”的当晚,大哥钱勇用一条船把他运过海,从集美到了厦门。
他们去了大姐钱金凤的墓地,两人在黑暗中站了许久,大哥一言不发,吴春河痛哭,泪流满面却没有声响。他非常难过,妻子本不该这么早离去。
大哥把情况告诉吴春河,吴春河这才明了事情前因后果。大哥把自己的起义计划交给吴春河。吴春河答应到香港后帮助他接上关系。
大哥感慨:“难得春河能吞忍。”
所谓“吞忍”是土话,意思大体相当于“打落牙齿往肚里吞”,能够忍受旁人忍受不了的苦痛。吴春河爱妻亡故,身受追捕,为完成接头任务在两岸间奔波,历香港、新加坡、厦门磨难,蹲监遣送,处处遭灾,让大哥听来非常不忍。
吴春河说:“吞忍事小,生死事大。”
吴春河从大哥嘴里知道了柯子炎和他的行动组,确证前些时候与宪兵一起冲进台南那所中学抓他的便衣果然就是故人。
“我了解他。”吴春河感到担忧,“一具冒名顶替的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