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资源帝国- 第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奥氏体低温钢也按合金成份不同,分为三个系列,第一个系列为fecrni系,主要为188型铬镍不锈耐酸钢。这种钢低温韧性、耐蚀性和工艺性均较好。

第二个系列为fecrnimn和fecrnimnn系。这类钢种以锰、氮代替部分镍来稳定奥氏体。氮还有强化作用,使钢具有较高的韧性、极低的磁导率和稳定的奥氏体组织,适用于作超低温无磁钢(即材料的磁导率很小)。如0cr21ni6mn9n和0cr16ni22mn9mo2等在269c作无磁结构部件。

最后一种系列femnal系奥氏体低温无磁钢。这个玩意就算找苏联人也没用,因为这个东西是华夏自主研究出来的。前世刘东对于低温钢最为熟悉的就是这种钢材。

因为只有这种钢材,才适合于当时的华夏应用,而其他的钢材,或多或少都有些缺憾。也不能说是缺憾,只能说是有些资源华夏没有,或者很少,需要进口,而为了不被人卡脖子,就自主研究出来一种适合于国情的产品。

像这样的东西,在各行各业都有,这就是国产化。

这么多耐低温钢材的种类,能够运用到工业设备上面的钢材,不过是寥寥几种。再加上现在华夏已经拥有的技术,和刘东自己知道的技术,扒拉下来,能够在保尔这里弄到的技术,还真不多,但也聊胜于无。

所以,虽然低温钢这个资料范围很大,要是全弄回去,一千七百万美元绝对一丁点都不可能有富余。但挑挑拣拣了之后,一千七百万美元绝对还能剩下一大部分,刘东还可以选择其他所需要的资料。资料这东西,尤其是科技资料,绝对是好宝贝,增加科技公司的底蕴就全是靠的这些玩意。

第一百二十五章完整技术的价值

更新时间:20121111

(蒹葭已经无力了,但最后一声呐喊还是要发出来的。求收藏,求红票,求一切。大家行行好,中不中?)

华夏虽然在低温钢材的技术上也是有一些底蕴,但比起苏联得天独厚的条件来,还是要差一些,更何况苏联的技术实力比起华夏这个学徒来说,更加高明。

虽然以前援建过华夏无数的项目,但苏联人也是留了不知道多少手。所以,尽管华夏材料科学这方面的学科架子是搭起来了,但在这个领域当中,还有非常多的东西没有掌控。

而刘东现在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苏联留的那些手段都给弄到手,反正对于列夫捷特和保尔他们来说,那些资料仅仅需要给刘东复制一份就可以,如果那些纸张的成本也算是一笔开销,列夫捷特他们不介意白送一打纸张。

听到刘东报出需要的资料,保尔想了一下,说到:“资料可以给你,但你知道,如果仅仅是要那些成熟的资料,其实并没有多大的意义。但要是要所有的资料,那价格就很昂贵了。你是学这个专业的,应该能够懂得我的意思。”

要是不懂行的人,对于保尔这个问题可能就会抓瞎。但刘东这个行内人,自然是懂得保尔的意思。对于一个局外人来说,研究出一个新型的材料最重要的就是那份正确的材料资料。因为这样的材料可以直接拿来运用,商业化。

但对于一个研究所来说,需要的不仅仅是那些成功的技术,而是需要过程。科学是个很严谨的东西,不像文学,可以天马行空,也不像交女朋友,看对眼就可以在一起。

在科学界,无论是什么样的项目,它都离不开一项项的试验,而没有那个幸运儿,是能够一次性就把课题给解决的。失败的东西,在科学界,并不代表那个玩意是垃圾,而是一个宝贝。因为失败的试验,会让人了解到这项技术,到底有哪些东西是绝对不能碰触的,哪些东西是可以考虑的,而哪些东西又是不明情况,需要进一步研究的。

如果仅仅有一个现成的技术,那就像华夏老话说的那样: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单单就拿到那份技术,是怎么也不能够从这项技术当中逆推出一些基础的东西,就算能逆推,那也是一件相当费时间的功夫。

真正把一项技术的逆推工作做出来后,那基本上就相当于在这个学科上面又做了一次完整的试验,而试验最终的结果,却是早就有了。如果不是实验室,而是公司,那纯粹就是一笔亏本的买卖。而完整的资料,才是一项技术的精华。仅仅是拿到一个成功的技术,对于这项技术再次的提升,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所以,听到保尔的话后,刘东马上就说到:“当然,我肯定是要全部的资料,单单就拿到一个成品的技术,对于我来说,没有丝毫的意义。就算再贵,我也得把所有的试验资料都拿到手。我是一个材料科学方面的学者,其次才是一个商人。我明白的东西,那些商人未必能够明白。”

刘东这话,说得保尔不住的点头:“是啊,是啊,日本人就不明白这个道理,以前有个财团的人,在我们这边买技术,当时他们带的专家就点明了需要所有的实验室资料,但当时带队的那个家伙,却觉得完全没有必要,于是否决了他们团里面那个专家的意见。那个家伙,注定是要为自己的短视付出代价。”

“那么,保尔。整套的低温钢技术需要多少钱?还有,成熟的低温钢技术,又需要多少钱?”刘东有点紧张的说到。

刘东紧张,不是因为怕保尔他们开出一个天价,而是心情有些激动。苏联的技术,就算是在二十多年后,像刘东这样的学院派,也是非常流口水。但因为那年月,俄罗斯已然恢复了许多元气,对于这些基础学科的尖端技术,封锁得非常好。那个时候想要在俄罗斯获得这些东西,付出的代价足以让国家都感到心疼,就更别说个人或者私人企业,那不是一个小团队能玩得转的东西。

而现在,刘东却因为时代的缘故,可以花费一笔异常少的资金,而把这些东西都打包带走,那心情的激动,不是用语言可以述说的。这一刻,刘东不由得感谢满天神佛,让他来到这个遍地黄金的年代,而更加感谢的,就是他现在有着足够的资金,来搞定这个事情。

保尔自然是不会知道刘东内心的激动。由于之前他们就卖过这样的技术,所以现在对于保尔他们来说,这次交易变得亲车熟路,不必再算一次需要卖出的价格。

“所有的科研资料,包括三家科学院的资料,而还有两家,由于他们是属于另外一个势力的,所以,那两家的资料我们拿不到。但三家科学院的资料,已经是非常雄厚的资本了,对于任何一个科研所,都不是一个小数目。所以,我们对于低温钢技术的标价是五百万美元,当然,如果你仅仅是需要成熟的那份资料,仅仅五十万就可以拿到手。现在,就请刘东先生你自己选择了。当然,如果你选择五百万美元一份的资料,我们还会额外的附送你们一条消息。”保尔开口说到。

还好这次谈判是刘东亲自来的,要是换了一个人,听到这么离谱的报价,说不定也会和那个日本人的选择一样。成熟的技术仅仅需要五十万美元就能拿到手,但那些失败的东西却价值四百五十万,这个世界上,也就只有科学试验项目才会如此的离谱。

难怪那个日本团队,最后要的只是成品技术,而对于那些失败的试验记录,不屑一顾。如果他们需要的东西,仅仅是成品的技术,那些失败的试验,对于他们来说,价值并不大。要是钱少一点说不定就买下来了,但这些失败的试验,苏联人却偏偏开价四百五十万美元。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更何况一向吝啬的日本人,他们哪里会为苏联人买单?

但刘东知道,保尔他们敢开出这样离谱的条件来,自然是有一定的道理,那么,问题就应该是出在那条额外附送的消息身上。作为一个材料科学研究方面的专家,刘东知道,研发出一项成熟的技术,需要付出多少努力和代价。

而一项技术研究出来,得到的并不仅仅是那项技术,还会有无数的分支,那些分支的试验,虽然目前来说,可能他是失败的。但是,谁知道继续研究下去,会从那些分支当中,得到什么样的好处?

钢材这方面,配方材料有着无数的变种可能。现在的成熟产品,不一定就会是这项技术的终点站,而很有可能它也仅仅是一个分支,真正的终点依旧还是没有研究出来。这样的事情,在科学界是比比皆是,像刘东这样的人,就更加明白这个道理。

于是,刘东对着保尔说到:“我选择五百万美元的资料。你现在可以给我说说,那份免费赠送的消息到底是什么了吧?”

听到刘东要买五百万美元的资料,保尔一下就兴奋了起来,然后赶忙对着列夫捷特解释,列夫捷特虽然不懂这钢材方面资料的意义,但他却明白,刘东没有选择买五十万美元的资料,而是花了大价钱买那份作价五百万美元的资料。就这一点,就足够让他兴奋了。

之前刘东买第三代旋转钻井技术的时候,他可是才卖了三百万美元,而且这还要包括那些生产设备,那些设备的成本也要一百多万美元,再加上一些应酬,疏通关系等等事情,实际上三百万美元,他才能赚到五十万美元,甚至还没有。

要不是刘东之前就和他说了,两千万美元的资金,都准备交给列夫捷特,打死列夫捷特都不会把价格降到这么低的范围。但现在看来,刚才的示好算是成功了。这第二笔买卖,他马上就赚了个盆满钵满。

这技术资料对于他来说,需要付出的仅仅是一点微不足道的封口费,还有那些纸张的钱。但就算那些资料能堆满一个火车皮,纸张才是多少钱?根本就达不到这项交易的一个零头。一个技术资料项目的买卖,他可以获得的利润至少也有四百万美元。

想到这,列夫捷特脑子都有点发蒙,怀疑这个事情不是真实的。列夫捷特以前并不是没有做过大买卖,上亿的项目他都沾过手,但那些项目,哪个不是要打点方方面面,还要面对克格勃的压力。那些钱,哪里能有这个卖完整资料的钱好赚?这个才叫低成本,高回报的东西,以前他做的事情,简直是弱爆了。

原本列夫捷特还在想着,需要多少的资料才能换到一千七百万美元,但现在他的底气已经非常充足了。卖什么东西都没有卖这资料值钱,一个低温钢技术就能卖到五百万美元,钢材资料还有其他的很多东西,那能换得到多少?现在也就只有天知道了。

第一百二十六章皆大欢喜

更新时间:20121111

(这本书风云最后的一声吼:同志们,记得收藏啊。明天就要开始裸奔了,现在不收藏,明天再找的时候会很麻烦的。)

列夫捷特有这种想法,并不算奇怪。也算是他遇到了懂行的刘东,知道一份完整的资料价值多少,才会愿意把资料都买下来。要是外行,就像以前和他们交易的日本人一样,仅仅只要价值便宜的成熟产品,而没有想过要帮苏联人买单。

当然,刘东也并没有吃亏,反而占了莫大的便宜。

只有科研人员才能够知道一份完整的技术资料价值如何,而外行人对于这里面的门道并不清楚。要说五百万美元买下一份低温钢所有的试验资料,无论对于谁,都是一个划算的买卖。要这份资料是由正规渠道流出去的,那价码根本就不是这个价,你就算加一百倍,也不一定会拿到真正完整的资料。

也就是遇到列夫捷特这样的纨绔,对他们来说动动手复制就能拿到钱的资料,卖太贵了根本就不会有市场。因为那些买家们都清楚这些东西到底是怎么来的,所以也就会死命的压价,最终把能卖帝王绿翡翠的价格,直接就压到了只能卖白菜价。

整个低温钢材料的试验,需要耗费多少资金刘东并不知道,但他后世学习的时候,一锅钢水就需要几千块。这还没有算人工,还有电力等等问题。而试验,肯定不会仅仅就做一次那么简单。一个成熟的技术,需要的是无数次的磨练,弄个三五年,十年八年的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这么多时间当中,单单钢水就需要熔炼多少次,那只有老天才知道,还有其他的什么配套设施,还有试验设备等等东西。刘东估计,苏联人弄出来这套技术,所要花费的金钱,至少也是一二十亿卢布,这还没有算上人工成本。

因为苏联的体制问题,科学家的报酬是白菜价,讲究的就是奉献精神。这一块,苏联就占了很大的便宜。要是像欧美那些国家,单单就是专家教授的报酬,就是一笔很大的开支。

刘东花的这五百万美金,在欧美国家,大概也就值那些研究院专家教授一年的薪资价钱。就这,还仅仅是顶尖科学家下面所有人的开支,像那些国宝级的大人物的薪资,更是能吓出一般人的心脏病。

所以,刘东出的五百万美元,简直就是连白菜价都不如。当然,对于列夫捷特他们来说,没有卖出去的资料,那是一分钱都不值。不论这些技术到底花费了整个苏联多少资源,和他们都没有丝毫的关系。而刘东给予他们五百万美元的报酬,才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别的,关他们鸟事?

这绝对是一场皆大欢喜的事情,对于刘东,对于列夫捷特,他们都可以算是赢家。而最大的受害者苏联,到现在还蒙在鼓里。也不知道哪年哪月才会发现刘东和列夫捷特的小动作,即便是发现了,以列夫捷特他们的背景,最后不了了之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有了这么良好的开端,列夫捷特也显露出了极大的热情,当他拿到了刘东给予的八百万美元的瑞士银行本票后,对于刘东剩下的一千两百万美元的资金,更加眼热了。

只有尝到甜头的人,才会知道甜的味道到底是怎么样的,从而会让人更加疯狂的索取一切。而列夫捷特现在就是这样,他已经开始打算,拿到这两千万美元到底去干嘛?在苏联是花不上,就算要花,也有很大的风险。

那去欧洲国家?法国、英国、还是意大利?虽然对于苏联来说,这些资本主义国家都是应该打倒的对象,要解放出那些还在受着资本家们压迫的各族劳动人民。但这个对于列夫捷特来说,实在是太遥远了。这么伟大而又光荣的任务,还是交给那些有着崇高理想的人吧。他列夫捷特需要的是美酒,美女,美金。而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