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资源帝国- 第2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煤芙簿褪谴幽歉鍪焙蚱穑暮兔拦涞墓叵狄蛭樟飧龃蟮泄业粢院螅兔挥性倜墼鹿�

仅仅两年的时间,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刘东想要引进这个技术,那就不知道要等多久了。别人不知道未来的情况,刘东又怎么不知道。如果现在不把这个项目弄起来,那么晶圆厂就不仅仅是停滞一两年,而是至少十年的时间。而十年以后再上项目,晶圆行业的规则都不知道变了多少次,就算到时候德仪能够卖个他六英寸的技术,也弥补不了十年的时间。

看到刘东这么恼怒,崔晓明也没有什么好办法,说到底,国内在晶圆这个行业的实力,非常薄弱。就算是军方,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又更何况是民用?人才储备不足,就算再有心,也没用,这就不是钱能办到的事情。

“现在台积电才起来,我们没办法拿到技术,等两年他起来了以后,我们再想办法。一两年的时间,我们还拖得起,在这个时间里面,我们也能很从容的去把我们自己的科技人员补充齐全,不至于像现在这样一点把握都没有。”并不知道两年以后会发生大事的崔晓明,也就只有这样安慰刘东。

在他看来,一两年的时间,环亚还拖得起。反正这两年环亚的目标,又不仅仅是建设晶圆厂,还有那么多的项目需要建设,本就非常忙,暂时放弃一个项目的启动,说不定能够把其他的项目加快速度。

听到崔晓明的话,刘东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情况给崔晓明仔细说说,但这个事情,又不可能挑明,于是刘东只有把这口气给憋着。但刘东这个时候,已经把台积电给恨上了。他准备等过两年苹果撑不下去以后,就收购一些苹果的股份,以后利用自己股东的身份,绝对不给台积电订单。抢了自己的财路,还想让自己给他活路,简直是妄想。台积电的张老板自然不知道,仅仅因为自己把台积电建立在八七年的时候,就惹来刘东这个鳄鱼的恼怒,简直比躺着都中枪还冤枉。

既然暂时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刘东也就不再考虑。说不定过两个月就能有转机,希望英特尔那边,能够给自己一个好消息。至于ibm和三星,基本上不可能。尤其是三星,本就隔着华夏不远,这个思密达,在全宇宙都是思密达的思想上,又怎么会把技术给刘东?

除开晶圆厂的项目,刘东现在更加在意的就是移动通讯市场。自己的公司,好不容易能在邮电部还没有多少心思的时候,把这个缺口打开,要是不好好的工作,又怎么能对得起这个未来的现金奶牛?

相比起几乎没有基础的晶圆项目,在移动通讯领域当中,环亚的技术积累,却相对比较多一些。因为无论是美国佬,还是苏联老毛子,对于通讯这一块,都比较重视。虽然苏联的技术不可能成为全世界的主流技术,但一些经验,却是能够借鉴的。

在这场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规则制定比赛当中,刘东不需要拿大头,只要拿出几个别人无论怎么绕都绕不过去,或者绕过去比较费劲的专利出来,那就能代表胜利。到时候和高通一起制定规则,单单是专利费,就能把刘东笑死。

要知道,以后cdma技术的运用范围,可不仅仅只有华夏,包括很多亚非拉地区,还有那些经济发达的地区,都有很多国家采用cdma的通讯技术标准。只要能够在这个标准制定赛当中,拿到一小份,刘东都可以用这个技术,撬开无数市场的大门。

“既然我们公司现在要搞cdma技术,那就必须拿出一个章程来,这个项目的建设,必须成立一个大项目,把更多的人拉到这个项目研究的范围当中。要当成一个大事情来搞,只要我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当中,拿到尽量多的技术专利,那么以后就算高通公司,也不可能能绕过我们公司。”刘东很是霸气的说到。

“更多的人?老板,这可是搞研究,不是在卖大白菜。哪里是想弄多少人进来,就能弄多少人进来的事情?必须要有专业的人才,而这一点虽然我们有一定的积累,但是想要和高通比,那简直是开玩笑,他们的技术储备,可不是我们这样薄弱。”虽然崔晓明一直都在国内,但要说到国际先进技术,他可不陌生,高通虽然是一家比环亚更加年轻的公司,但并不代表他公司的科技底蕴就弱了。

“我可没想和高通比,我只是想要在这块蛋糕当中,分得一份比较满意的份额就满足了。要是我们的技术真的把高通比下去了,你觉得美国会让这样的技术流行出来么?要知道,一项技术的流行,可不单单要技术先进,最为主要的还是要资本市场运作。我们喝汤就行,肉嘛,吃一点点就够了。拉人嘛,也不是什么难事儿,咱们现在不是和水木大学有联系么?那完全可以把项目拿出来让大家一起研究,让那边的教授带头做项目,然后我们公司给钱,有廉价的劳动力不用,我们岂不是傻了?”刘东一开口,就决定了要拉大学的人来做苦力。

要知道,这样做在后世都是通用的手段,之前在香港也不是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环亚金融和香港大学的关系,可是很亲密的。而且大学也不会拒绝这样的项目合作,因为只要是合作做项目,大学不但有钱拿,还会锻炼自己的师生能力。产学研,大学这一块,可是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也知道大学的劳动力廉价,但是老板,水木大学,可不是和香港大学一样,我们在香港大学能做的事情,在水木大学不一定能够做到。这边可是以行政为主的,要是上面不点头,我们再努力也不行,而且水木那边的技术实力,还不如邮大,术业有专攻,移动通讯技术,可是邮大的专长。”崔晓明说到。

“应该没问题的,毕竟我们是出钱锻炼他们的师资力量,能够在工作之前就参加最为先进的科学研究,想来他们也知道这样做的好处。如果还不行,这两天我就去和那些大学说说,反正以后我们都要走这样的路,乘着现在还没有哪个公司看上这一块,我们就做先行者。”刘东说到。

学校学习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掌握知识,更好的服务社会么?环亚公司能够提供这样的机会,学校还能拒绝?再说了,刘东又不是白用人,那是要给钱的。

虽然给的这个钱相比起雇佣员工来,要便宜很多,但对于现在生活还苦哈哈的大学教授来,绝对是一笔意外之财。臭老九现在还没有翻身,虽然国家开始重视起教育来,但财政不宽裕的情况下,苦一下老师算得了什么?

在金钱资助和学术研究双重丰收下,就算是学校上层有老顽固,那也得考虑一下下面的人生活需求。后世哪个大学没有和企业公司联合研究合作的事情?这又不是上纲上线,应该是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的,只不过刘东是把这时间段提前了一些,还惹不出什么大麻烦。

第三百六十三章跳出圈外的一步棋

有了这样的想法以后,刘东的坏心情好了一些。既然晶圆厂的事情一时半会儿解决不了,那就做另外的事情。把产学研这一套理论实践起来,以后环亚的人才储备就会更加的丰富。

这年月的大学生,虽然是骄傲了一些,但不可否认,在还没有扩招的年月,这些大学生的素质,比起以后那些所谓的大学生素质好太多了。

刘东前世也不是没有给那些大学生上过课,一个大课,能认真听课的人,还不到百分之三十,而能来听课的人,却又在整个需要听课的人群当中,不占优势比例。这样的学员素质下面,能够真正成材的,能有几个?大多数都是在混日子。即便是水木这样的名牌大学,也脱离不了这样的怪圈。

还是现在好,如果刘东真正要去讲课,能认真听讲的人绝对是百分之八十以上。所以,对于现在的那些大学生素质,刘东还是很能放心的。

有了先把产学研的路线搞起来的想法以后,刘东就乘着现在人手充足的时候行动起来。要说和国内的大学接触,刘东从出了校门以后就没有干过这样的事情,这几年能在京城的时间实在不多,就算是在京城的时候,那也没功夫去回忆一下大学生活。

所以要论到关系熟络,刘东还没有崔晓明和这些高校的关系好。既然想要在这些高校身上打开缺口,那当然要专业人士。刘东虽然是老板,但这样的事情上面,除非最后到签合同的时候,他这老板其实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接下来的几天里面,崔晓明暂时放下了研究所的事情,专程去跑高校,京城的地界,高校扎堆得利害。崔晓明虽然和高校的关系不错,但在新的事务上面,高校方面也是很迟钝。

刘东不管崔晓明在高校能够取得多大的成功,他现在需要得到政府方面的支持。这样的事情,从上到下,再由下而上,双管齐下之后,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崔晓明去跑高校,那算是由下而上。

而刘东找自家老爷子,就算得上是由上而下。

老爷子现在卸下了很多的重担,算是一个差不多全退的人物,但由于刘家二代争气,老爷子虽然不插手太多的具体事务,但他真要说句话,比起以前的效果更好。而南巡首长也比较喜欢老爷子这样的做法,因为大家都不年轻了,也该锻炼一下年轻人,如果个个都不准备放权,把这权利带到棺材里面去,岂不是会出现权利真空?

而老爷子这样的做法,就比较符合现代的政治市场。南巡首长弄出一个中顾委来,不就是为了让年轻一代的人能早点得到锻炼么?现在有人主动放权,那太符合潮流了。所以,老爷子这一弄,就成了一个标杆,大家都开始陆陆续续的放下手中的权柄,交给年轻人。

刘东虽然从苏联回来了好些时候了,但这还是第一次到老爷子这来。由于很多事务都推掉了,所以现在老爷子也就不用再去那边办公,虽然办公室依旧留着,但老爷子已经很久没有去过了。大多数的时候,老爷子就住在小院里面,每天清晨起来散散步,然后看看报纸,日子过得比以前悠闲多了。

刘东来老爷子小院的时候是上午十点多,这个时候老爷子正在看报纸,看到刘东过来,他就把报纸放下,问到:“这次去苏联,又做了什么小动作啊?”

刘东在苏联去回来之后,还没有给老爷子汇报过,所以老爷子也很好奇,刘东到底在那边搞了什么东西。

听到老爷子问自己,刘东讪笑着说到:“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就是买了几个石油公司,北瓦里耶甘那边的。”

“石油公司?你买这个东西干嘛?咱们国家又不是没有油,你却偏偏要跑到苏联去买。就算你买下来了,又往哪里卖?石油这一块,国家可不会给你开口子。”听到刘东说是去买石油了,老爷子皱着眉头说到。

“这事儿还没影子,如果真成功了,那也得好几年以后,现在国家不需要,不代表以后不需要,到时候,说不定国家还会主动上门来呢?”刘东神秘的笑道。

接着,刘东就把他在苏联这段时间所做的事情,都原原本本的给老爷子说了。包括一些地下交易,还有他对叶利钦的判断,都给老爷子说了出来。

等到刘东说完,老爷子消化了好一会儿,才哑然说到:“没看出来,你小子居然还会做政治买卖了?难道是跟那些财团学的?”

对于刘东弄出这么大的事情来,老爷子却没有任何的慌乱。说到底,如果刘东真成功了,那么苏联那边和华夏的关系,肯定能够得到很大的改善,刘家实力也会顺风而涨。

就算是没有成功,那也不过是刘东损失两亿美金,虽然这个数字大了一些,但以刘东的财大气粗,也不是损失不起。政治上面,却不会让刘家陷入多大的被动。

现在,可不是叶利钦刚刚倒台的时候,虽然仅仅是几个月的时间,但国内的风向早就开始有了变化。刘东拿出二十亿美元的投资,直接就把任何声音都给镇了下去。只要刘东的投资一天没有到手产生效益,刘东就相当于拿到一张免死金牌。无论是哪边,都得掂量一下。

而且现在国内的斗争,已经开始变得有些白热化,国内的事情都尚且管不过来,谁又会去在意国外的事情?再说了,刘东和叶利钦之间的交易,那都是双方最高机密,只要不是叶利钦真的毫无起色,并且一败涂地,这样的事情都不会被人抛出来。

所以,至少几年内,刘家压根就不用为这件事情承担任何的后果。至于几年以后,想必国内的事情也争出了胜负,无论谁输谁赢,对于刘家的影响都不会太大。

要是保守派赢了,刘家都撤出政治舞台了,他们拿着还能有什么用?根本就集中不了火力。而如果改革派赢了,这样的事情也对刘家产生不了影响,最多失去一些权利,根基却不会有什么损失,毕竟,刘家那个时候也算是功臣。

所以,就算苏联的事情再坏,也和刘家的关系不会太大。但如果刘东的投资成功了,那刘家就算有了一个强力的外援,虽然说什么协洋自重的话不太好听,但事实却就是如此。苏联本就和华夏领土相连,并且别人实力强劲,对于国内政坛的影响力也很大。而那个时候,无论是改革派,还是保守派,谁赢了,都动摇不了刘家的根基。就算刘家成为中间派,别人也不会多说什么。

可以说,刘东这一步走得非常超前,基本上是跳出圈子以后才能下出来的好棋。所以,老爷子才会对刘东这些手段那么惊讶,实在是就算是他,也不会想到走这样一步棋。

“和那些财团也有关系,毕竟我们公司以后要走的路,也就是那样,如果不借鉴一下他们的经验,又怎么能让我们公司快速的发展起来?”刘东很大方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但你有没有想过,我们国家,其实并不太适合走他们那一步。毕竟,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财团那一套,在我们国家,并不是那么符合水土。而且还遭人忌讳。”对于刘东这想法,老爷子早就知道了,但是这还是刘东第一次当面提出来,所以老爷子也不得不提出关键性的问题。

“我知道,所以我的打算是由外向内,也就是说,我们公司以后的发展目标,并不仅仅局限于国内。而国内的作用,在我的计划当中,是一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