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辉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苦难辉煌-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林彪以冷静剖析对李德的批判,不亚于怒火中烧的彭德怀。   

林彪善思,善战。彭德怀由勇生智,林彪则由智生勇。从带兵伊始,他就与〃主力〃二字结下了不解之缘。   

1928年2月,南昌起义部队到耒阳城下。朱德听取当地县委情况汇报后决定: 大部队正面进攻桌子坳之敌,抽出一个主力连队配合农军攻城。   

被抽出的,是林彪率领的连队。   

耒阳被一举攻克。   

朱德由此发现林彪的军事才能。这一发现此后反复被实战证明。   

他当连长的连队,是全团战斗力最强的连;当营长的营,是全团最过硬的营;当团长的团,是红四军的头等主力团。如果一次、两次,还可说有那种不好排除的偶然性;几十年如一日,带出一批擅长野战的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便不能全部归诸偶然了。   

1936年12月,林彪曾讲过一次怎样当好师长。可以说这是他对自己红军时期作战指挥的一个小结:   

一,要勤快。不勤快的人办不好事情,不能当好军事指挥员。   

二,要摸清上级的意图。对上级的意图要真正理解,真正融会贯通,真正认识自己所受领的任务在战役、战斗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要调查研究。对于敌情、地形、部队的情况和社会情况,要经常做到心中有数。要天天摸,天天琢磨,不能间断。   

四, 要有个活地图。指挥员和参谋必须熟悉地图,要经常读地图。   

五、要把各方面的问题想够想透。   

六、要及时下达决心。   

七,要有一个很好的很团结的班子。   

八,要有一个很好的战斗作风。   

九,要重视政治,亲自做政治工作。   

当然若以为以上9个〃要〃便是林彪指挥特点的全部,就大错了。数到第九个〃要〃的林彪偏偏漏掉了一个极其关键的〃要〃: 要面对失败。 

→虹→桥→书→吧→BOOK。HQDOOR。  

第49节:〃围剿〃(40) 

他也有过〃兵败如山倒〃的时候。   

1929年1月红四军前委柏露会议,决定红五军及四军三十二团守井冈山, 内线作战;红四军主力出击赣南。林彪刚刚担任团长,初战顺利,下山后便首先歼敌一营,突破封锁线,不费一枪一弹占领大余。   

很快便在小胜中露出破绽。   

红四军前委在城内天主堂召开的连以上干部会,确定二十八团担任警戒,军部、三十一团、特务营和独立营在城内及近郊开展群众工作。林彪领受了任务,带领二十八团进入警戒位置后,便分片包干,各负责一段。既没有组织营连以上干部看地形,也没有研究出现复杂情况下的协同配合,更忽略了这是一个没有党组织、没有群众斗争基础的地方,敌人来的时候,是没有人向红军报信的。   

如同他在第一个〃要〃中所说,一个军事指挥员,〃他对住的村子有多大,在什么位置,附近有几个山头周围有几条道路,敌情怎么样,群众条件怎么样,可能发生什么情况,部队到齐了没有,哨位在什么地方,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处置预案如何,都不过问,都不知道。这样,如果半夜三更发生了情况,敌人来个突然袭击,就没有办法了〃;但偏偏没有做到这第一个〃要〃。   

赣敌李文彬旅悄悄逼近了大余城。攻势是突然发起的。因为突然,所以猛烈。二十八团在城东的警戒阵地被突破。〃到那种时候,即使平时很勇敢的指挥员,也会束手无策,只好三十六计,跑为上计,结果,变成一个机会主义者〃;林彪就成了这样的〃机会主义者〃,活脱脱在总结自己惨痛的经验。部队急速后撤,城内一片惊乱。后来曾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江华说,他当时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兵败如山倒〃。   

那是一种失去控制的混乱。红四军士兵委员会秘书长陈毅正在街上向群众分发财物,城北街区已经出现了敌军;他连忙后撤,在城边才追上后退的军部。所谓军部,也只剩下毛泽东和少数机关人员。毛泽东要林彪反击,林彪犹豫不决。部队已经退下来、不好掌握了。毛泽东大声说:〃撤下来也要拉回去!〃陈毅也说: 〃主力要坚决顶住敌人!〃林彪带着身边的少数人冲杀回去, 把敌人的攻势挡住了一阵,才勉强收拢起分散开来的部队。   

这一仗牺牲了三十一团营长周舫,独立营营长张威。二十八团党代表何挺颖负重伤,用担架抬着行军,在敌军追击、部队仓促奔走的混乱中不幸牺牲。本来就缺干部的红四军真是雪上加霜。   

部队日夜行军想摆脱追兵,但祸不单行。平顶坳、崇仙圩、圳下、瑞金,红四军四地四战,结果四战四败。   

在平头坳,向导把路带错,与追兵发生接触,造成损失。 

虹桥门户网。HQDOOR。  

第50节:〃围剿〃(41) 

在圳下,军部险遭覆灭。   

当夜军部驻圳下,前卫三十一团驻圳下以东,后卫二十八团驻圳下以西。次日拂晓,林彪未通知就带二十八团先开拔,军部失去了后卫还不知道。警卫军部的特务营也未及时发现敌情。敌人进入圳下时,陈毅、毛泽覃还没有吃完早饭,谭振林、江华也正在喝糯米酒酿,晚睡晚起的毛泽东则还未起床。   

枪声一响,毛泽东醒来,敌人的先头分队已越过了他的住房。   

那真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惊心动魄的时刻。后来消灭八百万蒋介石军队建立新中国的共产党领袖们,差一点就被国民党的地方武装包了饺子。   

毛泽东是利用拂晓昏暗、随警卫员转移到村外的;   

朱德差一点让敌人堵在房子里。警卫员中弹牺牲,妻子被敌人冲散后也被俘牺牲,他抓起警卫员的冲锋枪,才杀出重围;   

陈毅披着大衣疾走,被突然冲上来的敌人一把抓住了大衣。他急中生智,把大衣向后一抛,正好罩住敌人的脑袋,方才脱身。   

毛泽覃腿部中弹。   

林彪率二十八团、伍中豪率三十一团急速返回支援,才用火力压住敌人。   

因未能履行好护卫军部的任务,林彪挨了个记过处分。   

1959年陈毅对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人员回忆说:〃当时红军人生地不熟, 常常找不到向导……一走错路就有全军覆灭的危险。〃毛泽东在1929年3月20 日写给中央的报告中说:〃沿途都是无党无群众的地方,追兵五团紧蹑其后,反动民团助长声威,是为我军最困苦的时候。〃   

就是这些最危险、最困苦、不是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而是一个失败接着一个失败的环境中,摔打出了一个林彪。   

1928年,在井冈山斗争非常困难的〃八月失败〃中,二十八团二营长袁崇全拉走队伍叛变,朱德、陈毅派红四军参谋长兼二十八团团长王尔琢率林彪的一营追击。一营长林彪先前已经感觉出二营长袁崇全的动摇,提出追上去武力解决;团长王尔琢相信他与袁崇全的私人感情,没有采用林彪的意见。   

结果王尔琢在追回袁崇全过程中,被袁开枪打死。   

当年19岁的湖南省委巡视员杜修经83岁回忆那一幕时,感慨万端:   

〃王尔琢去叫袁崇全时,我在场。他和袁有较深的关系,同学,还是老乡,一个是石门人,一个是桃源人。当有人提出要去打袁崇全时,王尔琢很气愤,说: 岂有此理! 他不认为袁会死心塌地反革命。他认为,他去叫,袁一定会回来。   

〃听跟他去的人讲,进村后,他大声喊: 我是王团长,是来接你们的! 战士们听出他的声音,不打枪。找到袁崇全的房子时,袁拿着枪出来。王让他回去,他不回,俩人吵起来。吵着吵着,袁崇全揪住王尔琢的脖子就开了枪……〃 

←虹←桥书←吧←。HQDOOR。  

第51节:〃围剿〃(42) 

杜修经说有人提出要去打袁崇全的〃有人〃,便是林彪。   

王尔琢牺牲后,林彪很快出任二十八团团长。   

四,外国的月亮圆(一)   

1933年10月17日,蒋介石发布《战守第二一三号训令》:   

〃匪区纵横不过五百方里,如我军每日能进展二里,则不到一年,可以完全占领匪区。故今日剿匪,不在时间之缓急,亦不必忧匪之难觅;而在吾将士忍性坚心,以完成此革命最后之任务。如能效愚公移山之法,只要自强不息,则天下事无不成功之理也。〃   

蒋介石也提出愚公移山。   

毛泽东1945年6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上致闭幕词提出愚公移山, 是号召共产党人奋发努力,挖掉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两座大山。   

蒋介石1933年10月提出的愚公移山,则是号召蒋军将士疆场效命,挖掉蒋家王朝面前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这两座大山。   

愚公移山,每天挖山不止。蒋介石要部下学愚公,不求几口吞下苏区,只求三里一进,五里一推,构筑碉堡与军队齐头并进,进一步守一步,逐日蚕食掉苏区。   

据说《战守第二一三号训令》里面,每日进二里,一年吃掉苏区的算盘,就出自蒋介石的德国顾问。作为这一盘算基础的碉堡政策,也是德国顾问的主意。甚至说得十分具体: 主意都出自德国顾问团首领赛克特。   

这使人想起在苏区红军中也有一个德国人李德。   

于是有人便说: 第五次〃围剿〃与反〃围剿〃是一场德国人之间的战争。   

这些人喜欢用白描去图解历史。以为历史脉络尽在几根简单的线条之间。他们把中国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武装的反革命〃围剿〃武装的革命看得过于简单了。   

中国近代史上,自在战争中使用了洋枪洋炮以后,便多见德国顾问的身影。惊天动地的甲午战争黄海大海战,旗舰〃定远〃号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旁边,就立着个德国顾问汉纳根。   

比这更早,明末清初就有耶稣会传教士德国人夏尔,先帮助明末朝庭制造火炮防卫满人进攻,后帮助清初朝庭制造火炮镇压汉人反抗。   

德国人以其精于兵器制造、精于军事学术著称于世。   

也精于顾问之道。   

所以便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和约》第179条规定: 禁止德国国民在外国军队及其学校担任顾问与教官之职。   

这条规定很快就名存实亡。   

孙中山很早就请过德国顾问。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同年10月特意访问当时仍属于德国租借地的胶州,在对大学生的演讲中特别称赞了青岛的建设和管理,并提出应将德国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榜样。1917年3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火正炽,孙中山明确表示中国不会参加协约国,与德国为敌。一战结束后,1921年孙中山派代表赴德国,表示愿借重德国的技术与人才协助中国发展。德国政府当时基于现实考虑,未同意与南方的广州政府建立正式关系;但此后孙中山以私人名义秘密聘请了多位德国顾问,逐渐开始在广东提供服务。一直到1923年1月签署《孙文越飞宣言》,孙中山才彻底将其目光由德国转向苏俄。 

▲虹▲桥▲书▲吧▲BOOK。HQDOOR。▲  

第52节:〃围剿〃(43) 

孙中山用苏俄顾问取代德国顾问,蒋介石却反过来,用德国顾问取代了苏俄顾问。   

1927年蒋介石〃清党〃、驱逐苏俄顾问并终止联俄政策,使德国获得对中国施加影响的最好时机。从1928年直至1938年,十年间共有135 名德国军事顾问在南京蒋介石的国民政府任职。   

蒋介石很早就对德国颇感兴趣。1923年他率团访问苏联时,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会议上发表演说,提出在德国和中国革命胜利之后,签署俄、德、中三国联盟:〃靠德国人民的科学实力,中国的革命成功, 俄国同志的革命精神和俄国的农产品,我们就不难完成世界革命,我们就能消灭世界上的资本主义制度〃。其实比蒋介石的〃俄、德、中联盟〃建议更早,1907年德国议会就提议建立〃美-德-中〃三角关系,以便补偿德国在欧洲大陆所处的孤立地位。正是这种地位,迫使德国政府以〃和平的〃的经济政策取代原先的扩张政策,德国国内媒体上甚至出现了将胶州湾归还中国的言论。   

就蒋介石而言,当时他不是执政者,所以是个革命者。那时的蒋介石,还主要是从世界革命的角度,看待中国与德国结盟。   

后来成了执政者、扼杀革命者、江浙财团利益保护者,不再想与苏俄结盟了,对德国的兴趣却有增无减。这除了对领袖的狂热崇拜和独裁统治与德国相类似外,主要还是为德国军事化、中央化和工业化所吸引。他要依靠德国顾问的作用,扩大南京中央政府的军事和政治权威。   

蒋介石聘请的第一个德国顾问是马克斯·鲍尔。   

鲍尔是德国军队总参谋部的上校军官,重炮专家,军事独裁者鲁登道夫的得力助手,曾参与1920年3月鲁登道夫策划企图推翻魏玛共和国的卡帕暴动。 暴动失败后流亡国外,在西欧、南美各国出任军事顾问。到中国见蒋介石以前,此人甚至在苏联红军炮兵中干过一段时间。   

鲍尔也精于顾问之道。1928年来中国,正逢蒋介石下野,他便帮助张作霖设计军事计划。但其本人后来一直否认此事。蒋介石北伐成功,东北易帜进入倒数计时,他便堂堂正正地做起了蒋介石的总顾问。   

蒋介石与鲍尔关系不错。鲍尔主张将军政大权集中于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以大刀阔斧手段铲除一切离心力量,进行一切加强中央权威的必要改革,深得蒋之赞许。鲍尔此人也很怪。他并不把自己限制在军事事务上,更多地把自己看成一名工业和经济顾问,而不是军事顾问。他说:〃除非先建立一个国有化的工业体系,否则根本谈不上建立一支国有化的军队〃。但他没有更多时间展现头脑中那些主意了。与蒋介石合作仅仅半年,他便病死于上海。 

BOOK。HQDOOR。▲虹桥▲书吧▲  

第53节:〃围剿〃(44) 

鲍尔死后形势发生了变化,希特勒啤酒馆暴动的共同参与者和共同入狱者的赫尔曼·柯瑞伯上校继任总顾问之职。纳粹党的活动大量渗透进顾问团。柯瑞伯青年时代参加过八国联军,以中尉军衔在德国元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