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怡龄怎么知道的?”
“听陈姐姐说的,陈姐姐还说当时云纪哥和汪先生到京是要炸庆王奕的,可惜不幸走漏了风声,避往日本,革命党人所用的炸弹都是云纪哥造的呢!”
“是啊,怡龄有什么事吗?”
“是这样的,云纪哥,我未婚夫张学杰是东三省总督之子,东北匪患严重,而且日俄军对东北虎视眈眈,但东北目前实力不足,因此我想能不能将这个制造的方法给他们?”
“张学杰?这个名字我听过。放心,怡龄,就冲你喊我一声哥,这个方法我交给你就是。”喻培伦对怡龄是很有好感,拍着胸脯表示同意。
“谢谢云纪哥。”
将喻培伦所著的《安全炸药制造法》派人迅速送往东北和京城,宋怡龄也开始瞄准了下一个目标。
*******
“先生是否觉得我们应该掌控属于自己的报纸来宣传民主思想?”宋怡龄不找痕迹地将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别人。
“不错,以前我同盟会成员还有《民报》可以作为喉舌,现在我们也不能闲着,要在香港继续我们革命思想的宣传。”黄兴是一个标准的热血人士,对办报纸相当赞成。
在众人的讨论中,《青年报》就此成立,唯一遗憾的是现在经费过于紧张,如果不是张学杰和袁家文私下的相助,或许这个小小的《青年报》就此胎死腹中吧。
不过在宋怡龄的操控下,青年报渐渐地成长起来,以翻译外国文献为主,将西方的革命思想共和理念发表在上面,由于注册地是香港,也就不担心清政府的干涉了,在和如此过革命人士的相处中,怡龄也大展才华,青年报成立初期不断地在报纸上以宋四之名翻译各种革命文献,给中国广大的青年犹如在黑暗中亮起了一盏明灯,当报纸发到国内的时候,引起了不小进步青年的抢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青年报就像一块阵地一样宣传着宋怡龄的思想,国外的进步思想,也让同盟会的成员更加地认同宋怡龄。
“看来计划非常顺利呢!”张学杰看着手里的安保,嘴角浮现出一丝微笑。
这些计划都是之前和祖庭还有怡龄商量好的,张学杰主军事,宋怡龄和袁家文主政治。其实计划很简单,这些革命人士都是人才,都是这个时代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宋怡龄的目的就是接近他们,影响他们,让他们的思想按照自己所希望的那样变化,让所有人自认为自己做的是他们自己选择做的,实际上却是暗暗增强宋怡龄等人暗中增强实力的事,一切都是那么顺理成章,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没有人感觉自己被利用,因为所有的一切都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真正的谋算高手实际上就是让众人为自己所用而他们自己却不自知,而这样的实力只有那些最最顶尖的谋士和间谍具有,很幸运,宋怡龄和袁家文都属于这样的人。
辛亥革命(一)
时间飞梭,转眼到了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并取得了胜利,成立了湖北军政府,辛亥革命风起云涌。
宋怡龄心情大好地看着手上的电报,果然不出她所料,黄兴成为了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都督。早在10月初的时候,怡龄就以生意的缘由请黄兴前往武昌为自己的纺织厂联系买家,生意是假,起义是真,怡龄很清楚以黄兴在革命党人中的声望和地位,只要他在武昌,那这个领袖就不可能选择别人,至于那个被逼当上总统的黎元洪,哪里凉快,哪里待着去吧!
根据密探的密报,黄兴和林觉民到达武昌以后,得到了武昌革命党人的热烈欢迎,秘密准备起义,而9日由于制造炸弹不幸爆炸,起义机密遭到泄漏,孙武、杨宏胜等起义领导人非死即逃,黄兴和林觉民在宋怡龄安排的护卫保护之下侥幸逃过一劫,在武昌革命党人群龙无首一片混乱的情况下,黄兴挺身而出,宣布立刻发动起义。
黄兴的出头是所有革命党人的众望所归,他有资历,有声望,而且也领导过广州起义,所有的革命党人都表示要追随黄兴。随着12、13日汉口、汉阳的光复,各国驻汉口的领事纷纷宣告“中立”,武汉战局大势已定,宋怡龄也在第一时间收到了这个密报。
12日下午,宋怡龄秘密接纳的几十名革命党人全部秘密返回,分别前往各省,商谈起义之事。
******
“清王朝该着急了呢,也该让冯国璋去请袁世凯出山了呢!”嘴角冷笑,怡龄轻轻地用书敲打着自己的左手,除了黎元洪还是按照历史上出山以外,其他的事情似乎比较顺利呢。
“这个年代的革命党实在是太软弱了。”张学杰看着手里的将怡龄差点气的吐血的电报,很是无语。
他们密谋这么久让黄兴赶在起义之前回到武昌为的就是得到领导起义军队的权力,限制黎元洪,结果这些革命党人倒好,起义成功之后,觉得自己的实力不够,就希望得到新军协统黎元洪和湖北立宪派首领汤化龙的帮助。汤化龙这人张学杰了解了大概,这个年代所有之名人物袁家文早就做了很好的一套资料收集了。汤化龙这人也是个人才,赞成立宪,由于对清廷假立宪心怀不满,和他的拥护者胡瑞霖等一起归附于革命阵营,进行政治投机。而他所属的实力和本人的声望也很得革命党人的认同,在他们这些立宪派提议下,黎元洪还是被推举为湖北军政府都督,汤化龙自己担任了民政部长。
而让张学杰、袁家文、宋怡龄等看好的黄兴却自动避让,放弃领导人的职位,选择当了先锋将军,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让辛辛苦苦策划很久的宋怡龄郁闷得要死。
“这些革命党人啊,以后是不能再寄予厚望了!”张学杰无奈地摇摇头,有什么办法呢,这个年代的革命党人像理想者更多于像政客,哪里是那些老官场油子的对手啊,被卖了还帮他们数钱,看来自己还是对革命党人期望过高了,不能对他们有这样的期待呢!他们既然自己放弃手中的权力,那就不要责怪其他人对你们举起手中的屠刀了!
不过目前看来,革命的形式还是非常好的,黄兴、孙武等人成立了谋略处,并根据同盟会的纲领,他们宣布中国为“中华民国”,主权属于人民;发布檄文,号召各省起义,推翻清王朝统治;又取消苛捐杂税,豁免本年和历年积欠的田赋,等等。
这些措施不错,张学杰边看边点头,至少能够激发群众的革命热情,工农群众和学生都会踊跃参加革命军,支持军政府,革命的势力将会迅速扩展到湖北全省的大部分地区。
如果让这些参加革命的志士知道战争之后一切不过照旧,他们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想起民国这军阀混战的几十年,张学杰就觉得一阵苦涩,自己的到来绝对不允许这段悲惨的历史再次重演。
关注武昌起义的不仅仅是张学杰三人,更多的旧式官员、地方官吏都在密切地关注着武昌起义的局势。
袁家文坐在自己的书房,冷冷地在自己所制作的沙盘上移动着旗帜,分析当前的局势。武昌起义震动了全国,革命形势迅雷闪电般地展开。怡龄秘密送回的那些革命党人四处串联,各省的革命党人纷纷发动起义响应,广大的群众到处掀起自发的反抗斗争。而各省谘议局的立宪派也多见风使舵,迅速转向革命,并且轻易地担任了各省军政府都督或民政部长。地方官吏也大都不敢与革命军公开抗衡。在大革命风暴的荡涤和冲击下,清王朝这条腐烂的破船迅速下沉。
革命党人占领武汉的消息传到北京,举朝惊恐万状。由于南方新军大都倒向革命,清廷把绞杀革命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北洋军身上。13日,清廷命令陆军大臣荫昌统率第一军火速南下。第一军由第四镇(统制吴凤岭,代理统制王遇甲兼第八协协统,第七协协统陈光远),第三混成协(协统王占元)、第十一混成协(协统李纯)组成。又命令萨镇冰率领海军舰队溯长江而上,由水路进攻。同时,又指派军谘使冯国璋将第五镇和第五、第三十九混成协编为第二军,“迅速筹备,听候调遣”。
冯国璋乃是袁世凯以前的亲信,得到命令之后,冯立刻密见袁,请示主意。
其实早在武昌起义的第二天,即10月11日(夏历八月二十日),适逢袁世凯的五十二岁寿辰。由于政局动荡,不少人估计他可能再起,所以前来祝寿的心腹亲信比往年更多:赵秉钧、张锡銮、倪嗣冲、袁乃宽、王锡彤等,“咸集洹上”。
当时养寿园内正大摆酒宴、演戏祝寿时,武昌起义的消息突然传来,满座宾客相继失色,唯有袁世凯面不改色,早先从袁家文手中已经得知不少的革命党人之事,革命党起义一事不断,袁世凯并不放在心上,唯有这次,革命党人居然已经建立政府,老奸巨猾的袁世凯立刻察觉到此次叛乱非洪杨发匪可比,不可等闲视之。
一方面立刻下令停止祝寿活动,另一方面他马上意识到,期待已久的出山时机已经到来。
“去请孙少爷到书房来。”给身边的侍从下了命令,带着一群自己的心腹到了书房密谋东山再起的时机,探讨什么时候,以什么名义出来最为稳妥和最为有利。
而冯国璋的前来赫然为袁世凯的重新崛起铺上了一条最好的路。袁世凯对于冯国璋的到来,大喜,言谈中赫然有“收拾残局舍我其谁”之概。决心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重振大业,说不定还有问鼎宝座的机会。
“当今局势,天下大乱,民无所归,捷足者先得。”倪嗣冲投其所好,看出袁世凯有称王称帝自开局面的设想。
“不然,不利之处颇多。”经过深思,袁世凯拒绝了这个建议。袁家文在旁边看着,心中猜测袁世凯拒绝称帝的缘由。大概不过几点,第一,世受清室恩遇,从孤儿寡妇手中取得天下,大概要为后世所诟病。唉,这个年代人的弊病,在后世,这个年代的清廷可是没有丝毫的威严啊。
第二,清廷旧臣尚多,如张人骏(两江总督)、赵尔巽(东三省总督)、李经羲(云贵总督)、升允(陕西巡抚)均具有相当势力,这个一时还无法解决。
第三,北洋旧部握军权者,如姜桂题、冯国璋等,尚未灌输此种思想,害怕他们到时候不支持。嗯,这个顾虑是对的,确实,后来袁世凯称帝,没有一个北洋旧部赞成的。
第四,北洋军力未达长江以南,即令称帝,亦是北洋半壁,南方尚须用兵。
第五,南方民气发达程度,尚看不透。人心向背,尚未可知。这些顾虑大概就是袁世凯现在不敢称帝的原因吧,如果保持下去,让他始终觉得称帝不妥,那袁世凯大概最终也不会称帝吧,这样,也就不会成为万众唾弃的对象,自己也好混一点呢!
想明白这点,袁家文竭力劝阻袁世凯,当然所说的话都是依着袁世凯的脾气和性格,充分从他的角度分析,不是不能称帝,而是现在确实不是称帝的时间,让人采取了他的建议之后还心情非常愉悦。
倪嗣冲察觉到袁家文对袁世凯莫大的影响,暗中向袁家文示好,希望袁家文能够和他一起说服袁世凯称帝,这样袁世凯一旦登基,他们就将是开国功臣。
看着眼前这个‘名流’,袁家文心中鄙夷万分,表面上却是满面含笑地采纳了倪嗣冲的意见和建议,并表示一有机会一定会奉劝自己的祖父,等恭恭敬敬地送走这尊瘟神以后,袁家文的第一个反映就是,洗澡,去晦气,自己怎么就引起这么一个想皇帝想疯了的人的注意呢!
不知道后来袁世凯的称帝是不是就是他鼓动的,如果是的话,袁家文暗暗咬了咬牙,不管是不是他,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民族复兴大业容不得这些人在中间捣鬼。
暗中给自己的密谍下了命令,倪嗣冲这样的人要好好监视,适当的时候还是送他去见马克思吧,这样的人留着,就是祸害!
辛亥革命(二)
14日,阮忠枢持奕匡力亲笔函由北京前来,劝袁世凯出任湖广总督。同时,杨度也由北京抵达,劝他不要应命。
袁家文乐呵呵地在旁边看着所有人你来我往,交替而上,比唱戏还要精彩。自己的父亲袁克定和王锡彤力袒杨,他人或袒阮,交进迭谏。
书房内,群臣交集,王锡彤问袁世凯:“公之出山为救国也,清廷亲贵用事,贿赂公行,即无鄂祸,国能救乎?”
袁世凯沉默了一会,叹然曰,“不能,天之所废,谁能兴之!”
王锡彤步步紧逼,“然则公何以受命?”
“托孤受命,鞠躬尽瘁。”
“专制之国不容有大臣功高震主,家族且不保,前朝例甚多。同是汉族已不能免,况非一族。”
袁世凯勃然变色,大声说:“余不能作革命党,余且不愿子孙作革命党。”袁世凯虽然暗中应许自己的长孙和革命党接触,但实际上也不过是为了利用革命党而已,而且自己长孙表现出的态度也只是利用,不是要做革命党,这也是让袁世凯放心的一个地方。
“祖庭认为当前局势,何为?”面对一干心腹,袁世凯注意到所有人对起义都颇感不安,唯有自己的长孙,坦然自若,那副稳重的神态让一些经历世事的人都汗颜,对于自己的长孙,袁世凯绝对是疼到骨子里,也因此,在面对如此重大的事时,特意询问了自己长孙的意思,这又何尝不是在下属面前为祖庭张目?
“孩儿认为杨公所言有礼,当缓行!”当着众多手握重权的官员,袁家文没有丝毫的畏惧,坦然相告,稳重的举止当即赢得众人的陈赞。
“哦,为何?”在场众人都有点惊讶地看着袁家文,袁家文所说正是他们商谈的结果,这样才可谋取更大的利益,难道,这个孩子的政治敏感度如此之高?
“局势不明,保存实力,当今中国唯有祖父有实力对抗这些革命势力,更何况,这是力量是友是敌还说不定呢!”袁家文自信地说着。
“是友是敌?为何?莫非祖庭认为革命党人能够成为友?”袁世凯厉声喝问,他从来视革命党如洪水猛兽,虽然知道孙儿私下里有一些小动作,但祖庭总的来说还是比较符合他的想法的,而今万万没有想到祖庭居然对革命党人有认同,这个认知让他大为惊恐,难道自己选择的继承人会是革命者吗?一丝杀意闪过他的眼眸,紧盯着袁家文,似乎要看透他的想法。
“孙儿认为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孙儿私下也接触到了很多他们所说的革命思想,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