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崇俨倒是一如既往地坦然,他伸手跟李治要了一百个钱,一转身出去了。不一会儿的功夫,明崇俨抱着西瓜进来了,哪来的?
从缑氏一位老人的花圃里挖来的。
缑氏位于今天河南境内,从长安到缑氏,还有一段距离,除非能够时空穿越,否则根本无法往返那么快。
李治还是有些不太相信,便命人把这位缑氏老人召到了长安。
李治和颜悦色地问道:“最近你家里有什么奇怪的事情发生吗?”
老人想了一下,回答说:“有,我窖藏的一个西瓜没了,里面却多了一百个钱!”
李治服了,彻底服了,莫非明崇俨真能召唤鬼神?
其实一切只是魔术,只是戏法,他跟刘谦一样,都是骗人的。
我的一位同学曾经学过魔术,小有所成,他经常跟我讲他师傅的一句名言:魔术都是骗人的。
同样,明崇俨也是骗人的,他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他的身边隐藏着很多托,一切就这么简单。
然而那个时代的李治看不透这些,他打心眼里相信明崇俨有法术,与李治一样,武则天也相信明崇俨有法术,这就足够了。
在武则天和李治的信赖下,明崇俨升迁到正谏大夫,从此之后经常向李治和武则天进谏,与别人不同的是,别人进谏以圣人言论为自己的依据,而他动辄搬出鬼神。即便这样,武则天和李治也对他恩宠有加,深信不疑。
第四十三章 狸猫换太子?
在明崇俨得宠后不久,他对武则天说了一番话,这番话让武则天陷入到了沉思之中。
明崇俨说了什么呢?
明崇俨说:“从面相来看,太子承担不了大业,英王李显的面相很像太宗李世民,很是尊贵,不过相比之下,相王李旦最尊贵。”
武则天的三个儿子(李弘此时已死),他贬低一个,推崇另外两个,一个像太宗,一个最尊贵,听起来都比现在的太子李贤强,这可让武则天如何选择呢?
武则天正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之时,明崇俨的这番话却晃晃悠悠传到了李贤的耳朵里,李贤的肺快气炸了,他恨透了这个搬弄是非的明崇俨。
试想,一个像太宗,一个最尊贵,这不是明摆着哪个都比李贤强吗?这将太子李贤置于何地呢?
李贤越想越气,一方面恨明崇俨,一方面又怨恨母亲武则天,好好的让他相什么面呢?如果要相,为什么不在立我为太子之前相呢?
李贤与武则天母子之间的龌龊从此时开始发芽。
不久,李贤又听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他可能不是武则天亲生的,而是武则天的大姐韩国夫人与李治生的!
石破天惊,一等一的石破天惊。
李贤究竟是不是武则天亲生的呢?答案是肯定的。
从《旧唐书》里对李弘和李贤的记载来看,李弘生于公元652年,李贤生于公元653年,因为他俩的出生时间挨的非常近,因此后世很多人就此怀疑,李贤可能不是武则天亲生的。
其实兄弟二人只差一岁,甚至一个出生在年头,一个出生在年尾的例子有很多,我的一些同学家里就存在这样的情况,最神奇的一家,四个孩子,一年接着一年。
李弘、李贤在一年左右的时间相继出生,这只能说明武则天得宠,从武则天进宫之后,李治名下多了四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其中一个女儿夭折,存活下来的总计有五人。与此同时,高产的萧淑妃绝产,不开张的王皇后依然保持零的纪录,其他嫔妃也没有开花记录的纪录,所有的开花结果由武则天一人包办,此时她的名字叫做“红”。
退一步讲,如果“狸猫换太子”的事情发生在王皇后身上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她本身不能生,而发生在武则天身上则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她已经有李弘保底了,而且她还牢牢抓住了李治的恩宠,此时“狸猫换太子”,很傻,很天真!
那为什么宫中又会流传那样的谣言呢?
这说明武则天和李贤这对母子之间已经出现了离间他们母子关系的人,在皇权社会,这一点都不奇怪,因为两个人都想抓权,而两个人的手下都想上位,于是搬弄是非离间骨肉的事情就在所难免了,武则天和李贤这对母子因此就被流言击中。
两个兄弟比自己面相好,自己可能不是皇后的亲生骨肉,当两条消息叠加到一起,如果你是李贤,你会怎么想?
公元六七九年五月三日,大唐王朝发生了一起谋杀案。
当红的正谏大夫明崇俨死了,死于强盗的刺杀,强盗的刀直刺在他的心脏上,而且根本就没有拔出来。
对于明崇俨的死因,很多人说是鬼神报复,杀他的手法不是人所为,应该是鬼神所为。
李治和武则天尽管相信明崇俨有法术,但他们并不相信明崇俨死于鬼神之手,即使真的死于鬼神之手,那么鬼神的背后一定隐藏着人。
盛怒之下的李治和武则天严令有关部门大力追查,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然而追查到一半就追查不下去了线索断了。
李治和武则天心里充满了遗憾,但也只能接受现实,为了表示对明崇俨的尊重,他们追赠明崇俨为中书令。一个正四品的正谏大夫被追认为正三品的中书令,由此可见他在武则天和李治心中的分量。
追赠之后,明崇俨被杀事件暂时告一段落,而武则天却没有放弃,她一直在怀疑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太子李贤。
想来想去,明崇俨客观上只与李贤有过节,他说过太子难成大器的话,可这就是明崇俨必死的理由吗?
武则天心有不甘,却只能暂且按下不表。
在明崇俨被刺死四天后,太子李贤的日子洒满了阳光,这一天李治下诏,命他以太子身份监国,这道诏书让李贤很得意。
说自己难成大器的人已经死了,父皇又下诏书让自己监国,难道这不是最好的结果吗?
不经意间,李贤对自己有些放纵。
在太子宫中,他迷恋上音乐,同时也迷恋上了美女,春风得意的青年,喜欢这两样东西太正常不过了,此时的李贤二十六岁,正是有能力、有体力消费这两样东西的时候。
然而,在李贤迷恋音乐和美女的同时,武则天却皱起了眉头,身为太子怎么能迷恋这两样东西呢?
为此武则天特意让北门学士编了两本书,一本叫《少阳正传》,一本叫《孝子传》。《孝子传》就不用说了,《少阳正传》就是历代太子的先进典型事迹,武则天正是用这两本书来敲打太子李贤。
与此同时,武则天还经常给李贤写信,信中经常带有讽刺责备的话语,母子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公元680年四月二十一日,李治和武则天从东都洛阳前往紫桂宫(位于河南省渑池县),在那里一住就是三个多月。
在这三个多月中,表面上风平浪静,其实却发生了很多事情,正是在这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武则天起了废黜李贤的心。
在这三个多月中,武则天经常接到关于太子李贤的报告,其中有一个报告说,李贤过分宠爱家奴赵道生,而且还赏赐给赵道生很多珠宝。
古往今来,苍蝇只叮有缝的蛋,现在那只叫武则天的苍蝇看到了那只叫李贤的蛋上有一条叫做赵道生的缝。
就在这件事情上做文章。
公元680年八月五日,李治和武则天回到东都洛阳,武则天开始对李贤下手。
武则天让人将赵道生的事情上报给李治,然后敦促李治着手查办此事。在武则天的敦促下,李治成立了联合调查组,进入李贤的太子宫开始调查。
一场亲生母亲陷害亲生儿子的戏剧正式上演。
联合调查组在太子的马厩中发现了数百件黑色铠甲,这便是太子谋反的铁证。与此同时,牢房里传来好消息,赵道生招了,他承认是他在太子的授意下刺杀了明崇俨。
又是铠甲,又是谋杀,太子,你想做什么?
看到这一幕,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成语: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仅仅凭借几百套铠甲就能认定李贤谋反?仅仅凭借赵道生的口供,就能认定李贤就是杀死明崇俨的凶手?
其实未必,从现代法律来说,太子谋反的证据链并没有形成。
然而这一切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武则天已经认定了太子谋反,那么不反也是反了。
在武则天的坚持下,仁慈的李治还是同意了武则天的处理意见:在洛阳洛水桥南端焚烧铠甲,公布太子谋反的罪证,同时废黜太子。
从整个过程来看,李治的“仁慈”其实就是“无能”,身为皇帝,却连自己的儿子都保护不了,换做一般人干脆找块豆腐撞死算了,而他却一如既往地活着。
第四十四章 太子是个高危工种
被母亲认定为“谋反”的李贤从太子之位重重摔了下来,然后被押到长安的一处地方秘密关押,四个月后,他被押往巴州(四川省巴中市)继续关押。
屈指一算,从他接过接力棒当太子也不过五年的时间,他接棒时二十三岁,现在也不过二十八岁,而从此之后,他的余生将在监禁中度过。
一切的一切,只因为他是母亲潜在的威胁,他挡了母亲的道。
从武则天的四个儿子来看,李贤可能是最像武则天的:他有胆量,有担当,不像他的父亲只有懦弱,不像他的三位兄弟只知软弱退让,他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独立的性格,他最像武则天,因而他与武则天的排斥反应也是最大的。
这种情况在一个家庭中经常出现:性格类似的人冲突极大,性格相反甚至格格不入的反倒能够融合,这就是人类社会的奇妙所在。
从李贤的结局来看,他可能是武则天最欣赏的儿子,同时也是最忌惮的儿子,具有对比意义的是,李贤、李显、李旦都有过被监禁的岁月,而最终被武则天处死的只有李贤一个,而李贤和李旦都在监禁中迎来了最后的转机,他们的转机并不是因为武则天心软了,而是他们的能力并不被武则天认可,因此并不忌惮。
因为欣赏,所以忌惮;因为欣赏,所以最不放心。
最出色的儿子,却落得最悲惨的结局,这全是武则天这个英雄母亲一手导演的宫廷大戏。
公元684年二月到三月之间,人伦悲剧在武则天母子之间上演:
刚刚继位一个多月的李显被武则天宣布废黜,最小的儿子李旦被武则天推上了皇帝宝座,与此前所有皇帝登基仪式不同,李旦的这次登基仪式上居然有皇太后册封皇帝李旦当皇帝这一项。如果李渊、李世民、李治地下有知,祖孙三代皇帝都会被武则天气得再死一回。李唐王朝受命于天,什么时候改成你武则天了呢?
比李显、李旦还惨的是李贤,他被武则天派出的密使勒令自杀!
亲生母亲逼死亲生儿子,只有在武则天这样的母亲身上才会发生。
或许李贤只有一点可以聊以自慰:逼死我,是因为忌惮我,是因为我优秀。
顺着李贤的话题,继续说一下李贤的后人,他的两代后人都是有故事的人。
在李贤身后,他留下了三个儿子,活的最长的儿子叫李守礼。
这个李守礼,是一个神人,他是一个活天气预报,他说下雨准下雨,他说天晴天就会晴。
久而久之,身边的兄弟都以为他有特异功能,便报告给了当时的皇帝李隆基。李隆基也很好奇,便询问起来。
李守礼回应说:“臣没有法术,只是因为那段不堪回首的经历。在祖母当权时,我因为父亲的缘故被关在宫廷的监狱里十几年,每年都会挨很多次打,因此背上伤痕累累。每次天快下雨时,背就会格外沉重,而每次天要放晴时,背就会格外轻松。因此我就能预知天气,而我靠的是我的背,而不是法术。”
李守礼说完,眼泪已经打湿了衣襟,同样从那个恐怖时代走过的李隆基也十分伤感,此时他们才发现,记忆深处的东西,一生都挥之不去。
除了天气预报的功能,李守礼的生活态度表明他是一个十足的神人。
在别人都忙于购置田地为子孙留产业的同时,他却大肆消费,甚至贷款消费,外债经常高达数千贯。当别人对他进行规劝时,他总是一言以蔽之:“还有天子的兄弟无法安葬吗?”言下之意,身后之事自有天子关照,不需过分担心。
在这种生活态度的支配之下,李守礼充分地享受了生活,他名下的子女达到了六十多个,然而,儿子之中没有一个成器的,女儿之中守妇道的也是寥寥无几(唯一值得安慰的是一个女儿被李显认养,封为金城公主,出嫁吐蕃),即便如此,他依然毫不担心。
或许,他便是以这种放浪形骸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抗议,是为自己,也是为自己冤死的父亲。
李守礼一直活到了七十多岁,最后善终,在他死后,李隆基追赠他为太尉,天子之兄终究得到了天子的关照。
在李守礼身后,他还差点被追赠为皇帝,追赠机会来自他的儿子李承宏。
唐代宗广德年间,吐蕃大举进攻长安,代宗皇帝匆忙撤离长安,长安顿时落入吐蕃的手中。吐蕃宰相马重英在长安建立傀儡政权,选来选去就选中了李守礼的儿子李承宏,李承宏由此糊里糊涂地当上了皇帝。
如果吐蕃人能长久停留,或许李承宏的政权也能有几分模样,那样或许就会追认祖父李贤、父亲李守礼为皇帝,也算替他们了一个心愿。
然而吐蕃人在长安只呆了十几天,中兴名将郭子仪就打了回来,这样李承宏的政权由糊里糊涂开始,又在糊里糊涂中结束,而在糊里糊涂中也搭上了他的一生。
郭子仪将他送到代宗皇帝面前,皇帝没有怪罪,只是把他发往虢州,然而不久之后,他就神秘地死去了。
说到底,人家还是怪罪了。
李贤的后人说完了,最后补充一下李贤身后的追赠情况:
李显复位之后,追赠李贤为司徒,并迎回其灵柩,陪葬于高宗李治的乾陵;
李旦继位之后,追赠李贤为皇太子,谥曰章怀太子,这就是章怀太子的由来。
顺着这个话头,说一个历史剧的BUG。
在电视连续剧《神探狄仁杰》中,狄仁杰与武则天有一段对话,内容便是关于李贤是如何死的。
武则天说完,狄仁杰恍然大悟地说道:“哦,原来章怀太子是这么死的!”
其实,章怀太子的称谓是在武则天死后数年才出现的,两个人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