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争宋- 第1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冷天的身上伤口要是冻了可就不好医治了。”

陈康嘟囔着:“不用你管!”心里却想,我怎么会答应跟随这样的人。他本来就跛脚,这下走的更慢了。王旁也不催他,前面没几步远就是王旁和元泽吃过饭的酒馆,王旁快走了两步进了酒馆,掌柜的正在柜上,看见王旁进来笑着打着招呼:“公子爷,您是几位吃饭啊?”

王旁问道:“掌柜的,您这有没有牛车,能否借个伙计帮我运点东西?”说着从怀里掏出二两银子。二两银子够这酒馆一天的进项了,掌柜一看就乐了:“有,有,您等着。小二,去套上牛车,帮这位大爷拉点东西。”

王旁站在酒馆门口,等这陈康走近,小二也将牛车套好牵了过来。王旁指着陈康对小二说道:“来,把他给我弄上车。”小二回头一看陈康,吓了一跳,惊呼到:“哎呀,陈员外,您怎么伤成这样?”

陈康一脸幽怨的看着王旁,心说没你我还弄不成这样呢。王旁哈哈一笑:“来,搭把手!”说着跟小二一起将陈康搭上牛车,让陈康趴在上面,酒馆的伙计赶着车,朝盐步坡上的王安石府走去。陈康趴在牛车上,心里不住的嘀咕,这王旁又想要干什么。

王安石府上的赵伯见王旁回来了,迎了过来说道:“二公子您可回来了,老爷和大公子正在书房等您呢。”再朝王旁身后看,一辆牛车上趴着一个披头散发浑身是伤的人:“二公子,您这是?”

王旁见赵伯疑惑的表情,他说道:“赵伯,麻烦您将这人送到我府上,再去请个郎中来给他瞧伤。”趴在车上的陈康都听见了,心里一阵热乎乎的。

王旁进了府宅,来到王安石的书房。父亲的书房里,除了父亲和兄长元泽之外还有一个人。王旁向父亲行礼,又和元泽打过招呼,这人见王旁称呼王安石爹爹,赶忙站起身来。王安石介绍道:“景仁(侯书献字景仁),这就是我跟你说的我的次子,王旁,小字若无。”又转头又对王旁说道:“旁儿,来见过侯先生。”

这位就是王安石给王旁推荐的幕僚侯先生?王旁不由的打量了一下这个人,见这位侯先生年纪大约四五十岁,方方正正的脸庞,生得眉清目秀,肤色有些发红,银色长须胸前飘冉;再看身上,穿着褐色长袍,外罩深褐色罩衫,腰间系一条茶褐銮带,脚上丝鞋净袜。看上去颇有些师爷范儿,看着就让人那么舒服,王旁忙行礼:“侯先生好,在下王旁,给先生见礼。”

侯书献急忙还礼:“二公子不要客气,公子盛名在下早有耳闻,能够投奔到公子门下,也是老夫的荣幸。”

王旁知道,父亲已经将自己需要幕府的事情告诉了侯书献,于是谦虚说道:“侯先生客气了,我年轻,还请先生多指点。”这一见面,王旁就对侯书献有几分好感,侯书献早就听说王旁的功绩,如今一见此人英姿勃发,更是欣赏,赞叹王安石能有这样两个争气的儿子。

王安石笑着招呼到:“你们两个人就不要互相客气了,景仁也是刚到临川。”侯书献和王旁互相致请的手势,二人落座,王旁问道:“听闻侯先生要来临川,还说是明后天的事,看来一路很顺利,竟提前到了。没来得及迎接先生,还请先生见谅。”

侯书献摆摆手:“二公子客气了,本来还打算晚出来几天,不过我跟着吴都水使回了趟京城,偏巧京城朝廷里面出了一些事,在那呆着也没什么意思,我就提前出来了。”

王安石听朝廷里面出了事,很关心的问道:“如今英宗当政也有一段时间了,眼下又无外敌骚扰,不知道朝廷里面会有什么事?”

侯书献说道:“介甫你还记得不记得,早年间英宗刚刚登基的时候,就提出他生父身份的事?”

王安石点点头:“当然记得,当时司马君实极力反对,还上奏说:汉宣帝和武光帝都是和英宗皇上一样的情况,他们继位后都没提出封尊自己的亲生父母,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则。而韩宰相却说可以封尊表达孝心,因为当时还在仁宗的丧期,所以这事就搁置了下来。”

王旁在一旁听着,他对父亲和侯书献说道:“司马君实这话说的还真有点道理,英宗虽然是仁宗的养子,但仁宗将他视为亲生,并且连皇位都传给他了。这赵曙当了皇上就非要尊封自己生父是皇上,让自己老爸和仁宗皇上平起平坐,这就有点不合情理。”

王安石和侯书献都点头同意王旁的看法,侯书献说道:“二公子说的不错,司马君实也是这么说的,他说:帝王没有儿子而从旁支亲属中选择继承者的,凡是继位后追封生父生母的都为人所不齿;况且那些都是在皇帝驾崩之后,无奈下由皇后或者大臣推举做皇上的。他们与先皇没感情,而您则是先帝亲自挑选,更是宠爱有加。您的后代可以世世代代做皇上,都是蒙仁宗厚爱。您可以给您的生父封高官,但绝对不可以封皇。”

王旁不禁说道:“说的好!”王旁还真是第一次这么赞叹司马光,他以前虽然也是敬仰司马光,但多是从后人的角度来看。司马光的文学造诣是无可比拟的,而且王旁和司马光同时在朝的时候,多少觉得这个人太工于心计,平时少言寡语,关键时刻总是给自己出点难题。现在忽然听到这番话,反而对司马光有了另外一方面的认识,一直以为司马光只会迎合英宗,想不到关键时刻司马光还是挺有自己见的。更何况从王旁心里,对仁宗也颇有感情,他才不愿意英宗又尊立个新皇父。

侯书献看看王旁,这位公子倒是很有自己的主见:“说的好是好,但是又出了问题,中书省认为这意见没有指明英宗皇上该怎么称呼自己的生父。王珪等辅臣提出,濮王和仁宗皇上是兄弟,所以皇上应该叫自己生父是皇伯。参政知事欧阳修却说,古人可以降低规格,但不能改称呼,哪有把自己生父称作皇叔的?”

王旁和元泽听了,都扑哧一笑,这醉翁欧阳修也够能添乱的。不过说的也没错,过继给别人的孩子回头叫自己叔伯也是别扭。王安石却微微的皱了一下眉头,朝廷上的纷争他见的多了,这让他不由得想起当时乱糟糟的情景。

第二百五十七章 人为我所用

侯书献自己也是一笑,他接着讲到:“这事,一直悬而未决,结果侍御史吕诲,范纯仁,监察史吕大防都赞成辅臣的说法,一起弹劾了韩琦宰相和欧阳修。最后皇太后表态了,要大家尊称濮王皇帝,英宗皇上可以称生父母为父母。结果,人们都认为这是中书省策划的,很多人不高兴。吕诲等人将委任侍御史的委任状上缴,要求辞官,以此作为抗议。”

王旁一听笑着说道:“这事可不小,御史台集体罢工了吗?”

侯书献也笑了:“光御史台罢工还好说,英宗皇上没办法,找辅臣们商量怎么办,结果不知道英宗哪句话又得罪了这些辅臣,韩琦,欧阳修都说:既然御史认为他们对,我们有错,那就把他们留下,治我们的罪好了。”

王旁偷笑,低声对元泽说道:“英宗皇上这下可好,这不成了猪八戒照镜子了吗?”元泽不解的看看王旁:“兄弟,猪八戒是什么官职?”王旁大笑起来:“猪八戒是天蓬元帅!”

王安石正听到关键处,他心里想的可不仅仅是濮王的称呼,官员的辞任等事,在王安石心里想的则是更大的一件事:如今太祖留下的祖训,重文轻武。朝廷上的文官遇事互相闲扯,各自又没有权,又没有正事。濮王的事是大事,但平时的小事也是争来争去,任何一件事,无论是好是坏都执行不下去。他见王旁元泽说笑起来,心想一定是王旁说了什么招惹的元泽,于是对王旁说道:“旁儿不要玩笑,听侯先生说正事。”

王旁忙正襟危坐看着侯先生说道:“先生请讲,刚刚我是觉得,英宗皇上心里是赞同中书省的看法的,让他称呼自己生父为皇父,他也不容易办到。只是这几位御史说的也有道理,不知道现在事情进展如何?”

侯书献到没介意王旁说笑,他又讲到:“英宗贬了吕诲等人,谁知道御史台的其他人,赵鼎,赵瞻,付尧禹等人不干了,也跟着上书:既然贬了吕诲,那也把我们贬低了吧。结果英宗一连贬了六个御史。这还没完,司马君实也请皇上贬他的官。还有侍读学士吕公著也请贬。”

这可真是够热闹的,王旁看了看父亲,见父亲微蹙双眉,似乎在想着什么事。过了半天,王安石对侯书献说道:“英宗皇上也只有如此才能平息,咱们大宋自太祖以来立下祖训,御史台若弹劾一些官员,言辞不被采纳是要辞去官职的,而被弹劾的也要停职待罪。而若没有弹劾那就是御史台失职,所以才会有这么多事出来。”

王旁听父亲这么说,他忽然想到一件事,于是说道:“父亲大人,侯先生,我有一事不明,自唐朝以来设立御史台,是为了监督皇上言行,御史可以向皇上提出建议,但不能追究御史的过错。先前父亲说我大宋多是沿袭了唐朝和五代就旧制,如何御史变成了弹劾大臣功过。”

听到王旁的疑问,王安石和侯书献对视了一眼,侯书献眼中赞许的目光:“介甫,二公子说道很好啊?!你还说二公子读书少。”王安石心中很是得意,但他嘴上却说道:“嗳~我这二儿子从小就不爱读书,但是聪明倒是有些。旁儿啊,你说的是对的,唐朝御史台的确是监督皇上的,而且御史台是设在宰相之下,人选是宰相挑选,但是太祖以来,设立了二府三司,又单设御史台,御史由皇上亲选。这样御史就变成了,专门弹劾各部官员之职责。”

王旁听的心下明白,宋太祖怕宰相或者官员权重欺主,所以变着法的削弱了各部的职权。他点着头对父亲说道:“这就是了,不过濮王之议也有定数,这事到此也就快结束了。只是那些被贬的御史,有点冤枉。”

王安石却摇摇头:“太祖以来也立下规矩,不杀文官,即使政见不同最多是被贬,但出朝的文官仍保留参政的资格。官员之间虽是意见不同,但却不影响私交,而且一旦朝廷情况有变,被贬的还会重新被启用,这到不算什么。只是旁儿说的什么定数,为父不赞成,凡事尽力而为,若是为父相信定数,旁儿怎么还会有今日?”

王旁呵呵一笑,忽然心头一亮:父亲说的没错啊,自己存在已经改变了很多事,这些都是潜移默化的,凭什么事就非要按历史发展,历史书上也没王旁这个人,甚至对有没有自己说法都不一样。历史就是人写的,谁说父亲以后的熙宁变法就会失败?那些变法内容都是和百姓切身相关的,尤其当王旁自己也遇到赋税,劳役等事,更是觉得有些事,是要变一变了!还有一点让他感兴趣的就是,父亲刚才所说,政见不同,大宋官员之争多为政见之争,想到此他说道“父亲说的对,不怕政见不同,怕的就是没有政见。虽然政见不统一,但这点要是利用好了,却可以寻找到更好的决策”

王安石笑了笑,,又看了看侯书献:“旁儿说的很有道理,这事现在咱们也不便多说,只好静观其变了。对了,景仁,我跟你打听一个人,现在三司使户部判官是谁啊?”王旁知道父亲在替自己问朱县令的亲戚,侯书献刚从京城回来,他肯定知道。

侯书献想了想:“三司户部判官……哦,我想起来了,此人叫做王广渊,英宗没继位之前还住在濮邸的时候,他经常去找英宗皇上,他还将自己所作的文章献给英宗看。为此事谏官司马光还说:汉代的卫绾不让太子饮酒,所以景帝对待他很优厚。周代之张美私下将国家的钱给周世宗,所以世宗不喜欢他,反而待他很薄。王广渊之不忠诚,没有人比得上他,当时仁宗在位,他却暗地里投靠陛下,这哪里是忠臣之所当为?今天应当追究他的罪行,然而皇上不仅不惩罚他,反而还奖赏他,这样的话,以后还怎么叫大家谨守臣节呢?”

听到王旁对司马光的好感又增加了几分,忽然王旁觉得自己前几年还真是小气,什么事都凭着一股猛进,现在看来凡事都有两面性,司马光作为谏官还是很称职的。若是将来父亲要做大事,能够知人善用,也许事情就会发生转机,父亲就不会有那么多政敌,而是多了互相提点的战友。不过王旁还是很关心这王广渊的去留,他问道:“不知道英宗皇上有没有采纳司马君实的谏言呢?”

侯书献摇摇头:“英宗不听司马光之言,而任王广渊为群牧、三司户部判官。”王安石和王旁也摇摇头,这个英宗实在分不清好坏人。看来父亲和自己辞官还真是正确的。

侯书献的到来无疑让王旁知道了很多他之前不知道的事,而且王旁也发现,自己现在对一些事的想法已经产生了变化,他们几个人又聊了一会朝廷之中的事。几个人又聊了一会,王安石吩咐人准备晚饭为侯先生接风,王旁和元泽出了王安石的书房,元泽搭着王旁的肩膀问道:“兄弟,你今天去县衙怎么样?有没有告诉那县太爷你做着宰相派的差事?”

王旁从怀中掏出个簿子,从里面拿出县令亲笔写的文书,元泽接过来看看,着急的对王旁说到:“哎呀,你怎么还是答应办这差事。”王旁取回来了文书:“你知道这叫什么吗?这叫铁证如山,对了,江南西路转运使的事,你帮我打听了没有?”

元泽说道:“打听到了,此人姓蔡名挺,字子政。而且还打听到,他过几天就会到临川来。”

王旁一听江南西路的转运使是蔡子政,他就乐了。蔡子政当年治理盐榷很有功绩,而且这个人最憎恨官商勾结。在京城的时候王旁还和这蔡子政见过面,这下就好办了,他高兴的说道:“行啊,哥哥你办事够神速的。”

元泽也笑了:“哪啊,你还没你自己府上吧?你回去看看就知道了,瓦壮回来了,还是他告诉我的,他刚从南丰回来。现在蔡子政就在南丰呢!”

王旁拉着元泽:“走,到我府上去坐会!”元泽不情愿的说道:“不去了,你回去赶紧催你的税去吧,我还有书要看呢。”王旁嘿嘿一笑:“瞅你那样儿,好好,你去看你的书,我去催我的税。”说着辞别元泽朝外走。

元泽在他身后招呼到:“唉,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