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女反穿日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贵女反穿日常- 第1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外头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四周的住户也都坐不住了,他们心里虽然害怕。但还是忍不住打开房门,探出了脑袋。

眼瞧着这般阵势。有头脑发热的,想到昨日惨烈的情况,也不禁生出几分怨气,咬牙跟了出来。

陆陆续续的,衙门口的百姓竟是越聚越多,大家七嘴八舌的喊着,其中还夹杂着几声‘齐京观’。

刘虎不由得火大,居然有人敢辱骂大爷?

他眯起眼睛,仔细的巡视着眼前的人群,企图找出那几个刺儿头。

然而人太多了,声音也杂,偶尔有人叫骂两句,叫完了就缩头,刘虎根本就找不出来。

最初前来闹事的一百余人,见终于迎来的更多的百姓,也不磕头了,纷纷爬起来,抄起手边的武器,用力敲着青石地板,嘴上喊着:“齐京观,昨夜我们死了那么多亲人,不能就这么白死了,我们要血债血偿!”

“对,血债血偿!”

“血债血偿!”

后头的人跟着一起喊了起来。

发展到最后,几百号人竟喊出了“让齐京观给家人们偿命”的话。

众人的情绪也被煽动起来,他们脑海中不断闪现出爆炸、火焰、鲜血的画面,尤其是家中确有亲人受伤的百姓,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报仇!

至于如何报仇,很简单,冲进县衙,找齐县令‘做主’!

场面渐渐失控,刘虎大骇,抽出腰刀,大声喊着:“冷静,大家都先冷静,别中了歹人的毒计!不管是什么原因,持械冲击县衙便是死罪,还会祸及全族、乃至九族——”

“汉人狡诈,他们一向欺负咱们,别听那个姓刘的胡说。”

“没错,我们要为亲人们报仇。”

“报仇!”

刘虎还想大声喝止,奈何他的嗓门再大,也比不过几百号人的‘和声’。

“刘头儿,我、我们还是先退回县衙吧。”

展蒙舔了舔嘴唇,沉声道:“事情不太对,再跟他们争执下去,他们真有可能动手。”

“是啊,就咱们十来个人,根本就挡不住。”

段猫跟着附和,饶是他见多识广,也从未见过这种阵仗,腿肚子上的肉直突突,小声劝道:“县衙虽破旧,但到底有高墙……还有,寻常百姓或许不会惧怕我们,但对衙门到底存了些忌惮。”

段猫和展蒙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对乡亲们也有些了解。

别看这些人嘴里喊得热闹,真让他们动手打砸,他们未必有这个胆子。

尤其是那些真正的百姓,虽然彪悍,但并不憨傻,至少杀头、灭族的蠢事,不到万不得已,他们是不会干的。

刘虎咽了口唾沫,点头道:“好,兄弟们先退回县衙,然后紧闭大门。一切等县尊回来做主。”

众衙役答应一声,抽出腰间佩刀,刀刃对外,戒备的一步步往后退,待全都退进衙门,刘虎垫底,麻利的关上大门,拉上门闩,将所有的怒骂、叫嚷挡在了外头。

街边又探出一个脑袋,看到这一幕,赶忙跑回去跟主人报信。

朱氏笑道:“很好,县衙大门紧闭不开,百姓们求告无门,只得去府衙喊冤。”

待闹到了府衙,水西那边也会听到风声,水西知道了,京城还远吗?

齐谨之,你就等着背负一个‘逼反良民,祸乱西南’的罪名吧。

还有,安南王造反,也全是你齐谨之一人之祸!

……

京城,公主峰。

一辆马车穿过崎岖的山路,来到山门前,车夫勒住缰绳,利索的跳下来。

从里面走出一个尼姑,车夫见了,慌忙见礼,并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双手呈上:“小的奉大奶奶的命,特来给大师请安,并带了些南边的小玩意儿,还请大师不要嫌弃。”

ps:谢谢我的眼泪没人看见亲的小粉红,谢谢egg设计、yh_yh1166亲的评价票,谢谢亲们的订阅和支持。

pps:那啥,订阅的亲们发现了咩,票夹里会有一张评价票哦,免费滴,还请亲们别忘了投给某萨哈。

第040章 傻子

“……这是我们大奶奶特意命人收购的上好药材,有田七、云归、党参还有虫草,”

车夫是个二十来岁的年轻男子,相貌寻常,口齿非常利索,跪在静室门外的廊下,从怀里掏出几张纸双手举到头顶。

嘴里还说着,“另外,大奶奶还跟人学了几样云南特有的药膳,经由回春堂的燕大夫核定,都是滋阴补气、平衡气血的良方。大奶奶反复叮嘱小的,说这些东西大师定是不缺的,然则却是她的一点子心意,还请您不要推辞。”

妙真大师一身灰色的长袍,盘膝坐在静室的矮榻上,冲着身边的尼姑使了个眼色。

那尼姑会意,走到廊下,接过那几张纸,然后送到大师手上。

大师展开,入眼的便是一行行清婉、灵动的簪花小楷,这是顾伽罗的笔迹。

妙真大师刚刚看了她的亲笔信,自是不会认错。

唔,第一页上写着的是礼单,除了车夫说的那些药材,还有一些云南的特产水果,像什么芒果、菠萝、梅子等。

其中有些水果是南边特有的,北方极少见到,不过这也不算什么,妙真大师身份贵重,且又经常游历,什么样难得的果子她没尝过?

让人意外的是,南边距离京城近两千里,快马运送也要好几天的功夫,用马车花费的时间更长,少说也要十几二十天。

这么长的时间里,顾伽罗送来的这些果子却还能保持新鲜,就是妙真大师也要忍不住赞一句‘用心’了。

“乌撒离京城千里之遥,听说官道还不甚畅通,朝廷通信都困难。难为她还想着我,费心巴力的弄了这些东西来,”

大师将几页纸翻看完,轻轻的折起来,眉眼舒展,柔声说着,“真是有心了。不枉我一直惦记着她。”

可不是有心嘛。

妙真大师早些年生孩子的时候。遭遇难产,九死一生的将孩子生了下来,命却去了大半。

宫中的太医们精心为她调养了几年,才勉强将她的病治好,却也留下了病根儿。

倒不是说妙真大师身上还有什么病症,只能说她算不得多健康。

气血不足、体内湿寒……严格说来。这都不是病,但却让人不舒服。

为了给她调养身子。太后特意选了两个善药膳的嬷嬷送到静月庵。

这些年,妙真大师非常注意保养,但身体元气大伤,后天的调养只能预防病症不会严重。却无法根除。

每到春秋之际,天气骤冷骤热的时候,她便会有些不适。

妙真大师的这个情况。只有宫里的太后、皇帝,太医院的几位妇科圣手。以及近身服侍她的几个心腹知道,旁人、包括她宠了好几年的陶祺也不是十分清楚。

而顾伽罗……只不过跟她见了几次面,两人相处的时间加起来都不超过十二个时辰,却敏锐的察觉到了。

“这孩子,当真把我放在了心上啊,”

妙真心里说不出的熨帖,愈发觉得顾伽罗是个好孩子。

而且吧,没有对比就没有差距,有了心细的顾伽罗专美于前,似姚希若这般能治好痴病的神医、却发现不了妙真的不足之症的‘高徒’,似陶祺这般整日嚷着孝顺、相处几年却连师傅身体不好都不知道的‘爱徒’,就都显得那么虚情假意了。

妙真当众驳斥姚希若的身份,渐渐疏远陶祺,也未尝没有这方面的原因。

有时,妙真会想,就算顾伽罗不是‘她’,单冲她对自己的这份心意,自己也不能亏待了她。

如果姚希若知道了妙真的这个想法,定然会委屈的说一句:大师,我就跟您在赏花宴上见了一面,还是在那样的环境中,我紧张都来不及,哪里还有心情顾及其他?!

还真是应了那句话,人心偏了,看顺眼的人就愈发顺眼,不顺眼的人连呼吸都是错的。

“大师太客气了,我们大奶奶时常念叨,说承蒙您老关照,她才能放心的跟着大爷去乌撒,大奶奶还说了,云南虽是蛮荒之地,却物产丰饶,那边有几个地方出产的稻米品质非常好,待过些日子秋收了,就给您准备一些上好的送过来,您也尝个鲜儿。”

车夫很会说话,没有说露骨的谄媚之词,但一字一句都分外入耳。

再加上妙真对顾伽罗原就偏爱,听了这话,愈发高兴,笑着说道:“好,我就等着香儿的稻米了。”

两旁服侍的尼姑,是妙真的心腹,深知她的心思,见妙真高兴,这个附和着说:“哎哟哟,这可真是太好了,托主子和大奶奶的福,老奴几个也能一饱口福了。”

那个则笑道:“可不是,西南那么远,若不是有主子和大奶奶,咱们哪里摸得着西南的特产美食?”

几人一番话说下来,妙真高兴得眼睛都眯了起来。

车夫舒了口气,悄悄拿袖子擦了擦额上的汗:还好,还好,没把事情办砸!

妙真笑了一会儿,想起正事,问道:“香儿他们在西南可还好?没被夷人欺负吧?我听说那边民风彪悍,还有匪盗?”

最后一句话的尾音上调,隐约带着几分质问的意思。

车夫赶忙低下头,斟酌着措辞,回道:“好叫大师知道,大奶奶她们一切安好。西南,呃,确实不如中原安定,乌撒还有几家豪族,也、也仗着根基深,行事有些张狂。”

顾伽罗的信中说得明白,倘或妙真大师问及这个问题时,让他如实回禀。

虽然时至今日,顾伽罗仍不知道妙真大师为何对她格外看重,但她清楚的感觉到,妙真大师是真心把她当做自家晚辈疼爱。

真心换真心,顾伽罗也愿意将大师当成自家的长辈来亲近。

既然是自家人了,顾伽罗不想隐瞒什么。更不想刻意讨好、或是利用。

她对母亲、祖母和舅母是个什么态度,对妙真大师便是什么态度。

不得不说,顾伽罗的这个做法很投妙真大师的心意——孩子在外头受了委屈,或是遇到了困难,当然要跟家里的亲人倾诉,顾伽罗肯将实情告诉她,话语里还隐约带了几分小女儿家的抱怨。这是没把她妙真当外人啊!

至于借势、利用、告状什么的。妙真连想都没想。

“哼,不过是些上不得台面的土财主,也敢称‘豪族’?”妙真冷哼一声。旋即关切的问道:“他们没给香儿找麻烦吧?”

妙真大师自己都没有察觉,她现在就像所有护短的长辈一样,不管‘土财主’们有没有为难顾伽罗,她都恨不得立刻杀进皇宫。让皇帝给顾伽罗出气。

车夫牢记大奶奶的吩咐,忙道:“大师放心。他们倒是想找麻烦呢,都被大爷和大奶奶给挡了回去,他们非但没有占到半点便宜,还吃了个大亏。大奶奶还说了。她不信‘强龙压不过地头蛇’的鬼话,如果连小小的地头蛇都治不住,也别自称什么强龙!”

“说得好。还是香儿有气魄,”不愧是‘他’的孩子啊。哪怕托生成了女子,还是那么的强势、有魄力!

妙真拍了下小炕桌,颇为豪气的说道:“香儿和齐小子只管放开手脚去做,慢说一个地头蛇,就是把天捅破了,还有我给她撑着呢。”

不就是西南的几家暴发户嘛,只要齐家小子不造反,惹出多大的祸事,有她妙真在,都不会有事!

“多谢大师,多谢大师,”车夫激动的连连叩首,身为世家豪仆,他太清楚妙真大师的能量了。她轻易不发话,但每次开口,其效用不亚于圣旨。

背靠这么一尊大神,他家大爷和大奶奶就是把西南搅个底朝天都不用害怕了!

……

“主子,大奶奶还真是个贴心的好孩子。”

一个五十多岁的妇人,身上穿着尼姑袍,却没有剃度,头发包在帽子里,慈爱的看着妙真大师摆弄顾伽罗送来的东西。

“是啊,或许这就是缘分吧。”

齐家的车夫都走了半天了,妙真的心情却依然很好,颇有兴致的亲自整理那些药材、水果、山珍,以及牙雕、傣锦、筒帕、铜锁等小玩意儿。

妇人缓缓点头,中肯的说道:“最难得的是她的真,老奴冷眼瞧着,她可比那几位强多了。”

提到‘那几位’,老妇眼中闪过一抹不屑,冷声道:“一个个的总想着从主子身上谋好处,整日里戴着假面具,妄图用虚情换真心,我呸!年纪不大,野心倒是不小。尤其是那个陶祺,居然还敢肖想冯尚书家的长公子——”

妇人早就看那几个别有心机的女孩不顺眼了,奈何主子执念太深,每一次都似是着了魔,谁的话都听不进去,几乎是无节制的宠溺某个她认定的女孩儿。

结果,真‘太子’一个没有,凑上来的全是心怀叵测的‘狸猫’。

舍些钱财、提携个把官员都不算什么,最让老妇心疼的是,每次事情败露,主子都会伤心绝望。

这些年妙真的身子一直不太好,也与接连受打击有关系。

老妇是妙真的乳母,对她比对待自己的亲生女儿还要亲,妙真心痛欲绝,老妇也感同身受。

对让妙真伤心的林氏、陶祺等人无比厌恶。

老妇觑了眼妙真的反应,继续道:“不知为何,老奴总觉得陶祺是故意挑中冯家大少爷,她哪里是想嫁入冯家?分明就是想为难大奶奶。”

冯明伯,堂堂户部尚书的嫡长子,出身名门,才貌俱佳,就是娶公主也使得。

而陶祺呢,京中小小六品官的女儿,即便被妙真大师‘教养’了几年,却也改变不了她的出身。

更不用说陶祺的性情跋扈,自卑得近乎自大,没有才学,长得也寻常。

这样的女子,真正的世家绝不会相中。

哪怕有妙真出面,也只能吸引一些势力、攀附的暴发户或是新晋勋贵。

冯家,世代书香,冯大学士门生遍布朝野,冯尚书又是圣人伴读,他的嫡长子又岂会娶陶祺这样的女子?!

这还是陶祺没有在妙真跟前‘失宠’的情况下。

如今,陶祺明知道妙真已经放弃了她,却还提出这个要求,要么是脑袋被驴踢了,要么就是故意为之。

老妇倾向于后者!

妙真正把玩着一套精致的铜锁,听了这话,不由得抬起头,“金妈妈的意思是说,她、她故意利用我对她的愧疚,提出这么一个要求?”然后达到离间的目的?

老妇,也就是金妈妈,缓缓的点了下头,“老奴听说,冯家对大奶奶疼爱非常。当年冯氏是在冯家生产的,听说,连月子都是冯家大太太伺候的。”

妙真眸光闪烁了下,她已经基本确定了‘太子’的真伪,唯一缺少的便是直接证据。

冯家?圣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