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地产大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地产大亨- 第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哪一家公司不是满身问题的,特别是上市公司,全翻出来全都破产了?根本不可能嘛,这几个月你们公司的股票表现很不错的,涨了50%多呢,还分红,不买真是可惜了。”于总说,“要说现在买股票,外贸是重中之重。”
  “具体要买哪一个啊?”黄文斌问。
  “具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啊。”于总死活就是不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重要的是分析方法,我告诉你哪一个股票会升,这有什么用。你叫我一声师傅,我是愧不敢当,可既然你都叫了,我总不能误导你,让你有阳关道不走,偏要去走独木桥。”
  我就是想要一个名字,只要那个股票!以后你在想让我炒股,门都没有,黄文斌都快急死了,这于荣光就是不肯说句实在话,“那么要怎么分析啊?”
  “我们一边走一边说。”于总却不着急,“刘总来了,我们就开始打正规的高尔夫球吧。今天有些晚了,十八洞可能打不完,打半场九洞好了。小黄你也打,反正是玩玩,打不进去也没关系。刘总的球技这么好,可要手下留情。”
  “哪啊,于总的球技才好呢。”刘总说,“记得去年年中,于总打出了一个小鸟球,那才是技惊四座。银湖高尔夫球场自从落成以来,不算职业选手,您可是第一个打出小鸟球啊。”
  “小鸟球算什么,我记得刘总不是还打出过老鹰,虽然不是在银湖这儿打得。”于总也说,“低于标准杆两杆啊!绝对的超职业化水准,要是刘总去参加职业联赛,肯定是国内第一人。”
  两人互相吹捧了好一阵子,就到了开球处。第一个洞是最简单的,标准杆是三杆。结果两个人你来我往,足足打了十几杆才把球弄进洞里面去。于总满头大汗,“哎呀,有好一阵子没打球了,真是生疏了不少。”
  “是啊是啊,昨天有些感冒,今天状态真是差。”刘总也说。
  “我的专用推杆没带过来,也影响了一点发挥。”于总说。
  “今天有些露水,球滚动得不是很顺畅。”刘总又找到了一个理由。
  你们是国足吗,怨天怨地怨空气,明明就是球技不行吧,黄文斌看出来了,这两人压根就是三脚猫,把球打到距离球洞六七米的平整草坪上,还要推来推去,最后没法子了,趁着没什么人看见,一脚把球踢进洞里。
  “我觉得这打高尔夫和炒股很像。”黄文斌还在努力把话题拉入正轨,可是说完以后就卡住了,高尔夫和炒股究竟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啊……幸好脑子转得快,勉强想出了一个,“追高杀跌炒来炒去,要是没离场,就等于球没进洞,都是虚的。”
  “进了一个洞,还有下一个洞嘛。”于总也很愿意岔开话题,“炒股也是,炒完一支股票,还要炒下一支。赚了一笔就跑,那和没炒股有什么区别。难道说你打高尔夫球,花好几千买服装,好几万买设备,努力练习好几个月,练得手疼脸黑,打完一个洞以后就封杆不打了?天下间没有这个道理吧?”
  于总就是不断炒股,结果赔得一塌糊涂。零七年大赚了一笔,零八全亏完了,零九年把本金也亏掉了。国外的股市,黄文斌不知道怎么样,但是国内的股市,就好像赌场,赚了一笔不赶紧跑,那不是等着输钱?他记得有个统计,股市里面绝大部分散户都是亏钱的。要不是穿越回来记得今年是大牛市,黄文斌才不去炒股呢。
  “最近股市真不错,我有几个陈年老股票都解套了。”刘总搭茬说,“好不容易啊,从零三年拿到现在,我还以为得当一辈子股东呢。”
  “说起球技,刘总你是比我高一点点,可是说起炒股,我大言不惭的说一句,比刘总你要高一点点。”于总说,“股票要怎么买,最要紧的就是看国家的投资方向。”


第144章 . 接近目标

  “投资方向?”黄文斌问。
  “一个股票值多少钱啊,从股市的基础理论上来说,是因为这只股票所代表的公司能赚钱,你拿着股票就能等着分红。可实际上呢,你见过有谁真买了股票等分红的?没有吧,大家都是炒来炒去,买的人多了,股票就值钱,卖的人多了,股票就不值钱。现在全世界谁最有钱?当然是我国政府,好几万亿美金的外汇储备呢。”
  这话真是浑身都是破绽,反而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了。买了股票等分红的人多得是,我国政府的外汇储备,那不是资产是负债。所谓的外汇储备,是别人用美金换了人民币,拿到国内花,要是别人想走了,就会把人民币换回美金,这钱压根就不是国家的。
  “国家也不会直接买股票啊。”黄文斌说。
  “国家是不会买股票,但是会投资嘛,效果还不是一样。你要抓住精神,精神懂不懂。”于总说,“我每天七点钟,雷打不动都要看新闻联播,就是为了掌握国家政策。跟着国家政策走,包准没错。国家说要投资房地产业,那就买房地产股票,国家说要投资汽车业,那就投资汽车股票。国家说要投资清洁能源,那就投资清洁能源。”
  “那今年应该投资什么呢?”刘总问。
  “今年的热点很多啊。”于总说,“首先推荐的是旅游。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到外地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旅游概念股应该会涨,特别是酒店,连锁酒店的股价肯定会大涨,投资酒店肯定没错。”
  “旅游啊?”刘总摇了摇头,“相关股票很多啊,具体买哪一个好?”
  “这就要自己分析了,我自己都还没看准呢。相关者资产有多少,有没有人炒,炒家实力大不大,出货策略是怎么样的。要是选了个喜欢暴力砸盘的庄家,那可就惨了,涨的时候不舍得出,转眼功夫砸到跌停没机会出。等到能出的时候,利润全都跑了。”于总说。
  “这个我可不会选。”刘总说。
  “所以要仔细分析嘛,你光看财务报表没用的,得看庄家。”于总说,“除了旅游以外,还有一个热点,就是两税合并,现在外资收税少,国资收税多,以后统一了,国内的资本竞争力就能进一步加强,盈利会上升,股价当然也会跟着上涨。特别是那些和外资直接竞争的产业,股价一定会大大上升。”
  “和外资直接竞争的行业?”刘总叹气说,“于总,你就不能来点实在的嘛?除了军工以外,国内有几个行业和外资没竞争的?高盛都打算养猪了呢。”
  “具体哪些股票会大涨,哪些会小涨,哪些能好好利用,哪些是镜花水月,这都要具体分析,可是只要掌握了大势,就不会亏本,区别只是赚多赚少而已。”于总说,“知道了要取消双轨税制,知道了哪些行业税收下降,不论是买视频,银行,通信,钢铁还是化纤,都肯定不会亏。”
  “我觉得吧,做生不如做熟,要看还是看我们外贸行业。”其实黄文斌记得很多于总买的那个股票的信息,比如这个股票和外贸有关。可是在股市上找了一遍,都找不到心目中的那只股票。
  “对啊!要说和外资直接对抗,肯定是外贸最多。”刘总也说,“外贸现在也是越来越热门了,我们集团公司都计划要去大干一场。可惜我们集团公司实在是不靠谱,股价万年不动。”
  “外贸当然也是热点,我国外贸额现在占世界的多少来着?”于总虽然是业务副总,但很少关心这些大数据,“反正不是第二就是第三,比美国德国差一点,也算是外贸大国了。到时候取消了外资优惠,利润肯定上升,小黄你看准了哪一个股票?”
  “我觉得外贸本身利润不会上升的。”黄文斌说,“现在很多做外贸的外资,本来就是内资,不过批一张皮拿税收优惠而已。而且内部竞争太厉害,一旦有了利润空间,肯定会竞相降价,到最后利润还是微薄得要死。”
  国内的外贸就是这种养蛊的模式,各种小企业先自己杀个天昏地暗,把成本降到最低,做外贸的时候别国的企业根本无法提供如此低价的出口货物,被挤兑得节节败退。这个模式好不好,黄文斌可说不清楚。
  外贸企业利润微薄,转型困难,没钱研发,质量紧紧靠在合格线上,做一单是一单,没法子发展。可是过几年,中国就超过德国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实物贸易国。那时候中国忧心的是顺差太大,外汇储备太多,拼命想多进口一些东西,可恨美国既不肯卖油田铁矿,又不肯卖航母隐形飞机,弄得外汇储备都上三万亿了。
  “那你怎么想的呢?”于总也弄不明白黄文斌怎么打算了。
  “税收降低,就又有了降价空间,利润不便,但是售价会降低,出口数量会大增。”至于是不是这样,黄文斌也不清楚,反正中国外贸一直在增长。就算是金融海啸之后闹经济危机,全球外贸都不行了,中国外贸还是一枝独秀。
  “我明白了!你看好的不是外贸公司,是运输公司!”刘总说,“现在运输业增长也很迅速,股价应该也会上涨。你是看好哪一个呢?飞机呢,还是汽车,还是海运?还是其他什么?”
  “首先我看好快递。”黄文斌说,这几年淘宝大发展,他玩票性质的淘宝店都赚了不少,别说其他人了,快递业务也会跟着水涨船高,可恨他不知道哪一家快递涨得多,最看好的顺丰偏偏没上市,也不接受加盟,只做直营,想要分一杯羹也没法子。
  “快递?”刘总都不网络购物,对此一点认识都没有,“快递有什么好的,要看好也是应该看好那些正宗的物流企业吧。”
  “对啊。”于总也说,“好像和我们公司合作的童子真童老板,那才是物流企业,运一批货物就收好几十万呢。可惜他还没资格上市,要不然我就去买他们家的股票了。快递要每家每户上门送货,很麻烦,又容易出问题,什么时候上边一发神经,让邮政忽悠了,整个行业都可能被禁止遭受灭顶之灾。不妥,十分不妥。”
  “快递现在好歹也几十万人呢,邮政最多就是收一笔过路费,要禁止哪里有这么容易的。”黄文斌说,其实邮政真的提出要收费了,收没收成他倒是不清楚,反正淘宝邮费还是那么多钱,没传递到普通用户身上。
  “反正快递我不看好,物流倒是可以看一下。”刘总也说。
  “另外还有就是船舶运输。”黄文斌说,“海运是运费最低的方式,大批量的外贸,主要就是靠海运。”比如说意大利半岛那种地形,从一边运到另一边,用海运绕个大圈,比一点直接到另一点的直线陆路运输便宜多了——地中海沿岸的商贸活动,就是罗马存在的根基。
  “做海运的公司吗?”于总点了点头,“最近也涨的不少。”
  “海运周期太长,”黄文斌继续说,“在海上一漂就是好几个月,万一出了什么问题,亏本就打了。还要交割,还要受检查,还要等收钱,大海茫茫,在上面运输货物,普通人总会觉得危险。”
  “那你究竟想买什么啊?”于总是弄不明白了。
  “我想买造船的企业,”黄文斌说,“外贸红火了,运输的货物多了,需要的船就多了,而且是要立即下订单,接了订单就有定金,造多少船,每条船多少吨,预计利润有多少,业绩一清二楚,适合炒作。”
  “这好像……迂回了一点。”刘总说。
  “是啊,要炒不如直接炒海运。”于总也说,“外贸惠及航运,航运惠及造船,这里面有个传导时间,股市上时间就是生命啊小黄,你用一年赚一万块,和一个月赚一万块,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买一点玩玩可以,主力投入进去,那叫得不偿失。”
  希望于总不要后悔,上辈子他就是只买了一点,然后那只股票升值了四十九倍。要是这一次黄文斌打听到了名字,一定拿几百万来买,到时候升值四十九倍,可就一亿多了,到时候看看于总的表情,一定很有趣。
  “我觉得买造船的比较好。”黄文斌说,“不过我还没选定到底买哪一支股票,师傅你有没有什么建议啊?到时候要是赚了钱,我请师傅去喜来登吃海鲜大餐,那个龙虾鲍鱼一起上那个。”
  “那个套餐是一万多块的呢!还真舍得啊。”于总说,“你要是真想买,我推荐你留意一下那个沪西重机。”
  “沪西重机?”刘总疑惑得问,“那不是做船用中低速柴油机的吗?这股票没什么好的啊,技术不是独家,资产又没多少,质量也不过过硬,规模又不算大。都好几年了,老是不死不活的在30块钱左右晃悠。从外贸到航运,从航运到造船,从造船到发动机,路线太长了吧。”


第145章 . 中华船舶

  “所以叫你们多看新闻,”于总说,“沪西重机和凯莉一样,不过是子公司罢了。他的母公司是中华船舶,国内最大的造船企业,国家喜欢做打国企,我国船只订单这么多,眼看就要成为世界第一的造船大国了,中华船舶的前景当然是大大的好。”
  “那也是总公司好啊,和沪西重机有什么关系?”刘总问。
  “要发展,肯定要上市嘛,到时候注入一些资产到沪西重机,借壳上市,股价不就飙升了吗。”于总说,“唯一的问题,能注入多少资产,能不能炒作起世界第一船舶制造这个概念。要是解决了,股价肯定一飞冲天。要是没解决,也就是小涨而已。”
  原来是沪西重机!黄文斌就说嘛,他记得那个股票是中字头,造船的,号称世界第一造船集团,可是搜来搜去,压根就没有符合条件的股票。原来还有这么一出,看来再过几个月,中华船舶就要借壳上市,还就把沪西重机改了名。
  虽然说中国造船不太争气,汽车都世界第一了,造船还跟在韩国后面喘气,但是在零七年,这个世界第一造船集团的概念的确是炒作起来了,而且还是什么造船,造发动机,维修三合一的通吃型大集团,配合零七年海运的兴盛,谁看了都觉得前景光明。
  黄文斌决定了,回去就仔细查中华船舶的资料,看看和自己的记忆能不能对上——其实他已经查过了,但是一看不是上市公司,就没仔细看。如果能对上的话,立即就把暂时还没用上的那三百多万全拿去买沪西重机。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