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红色攻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989红色攻略-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现在列车行驶在华北平原上,方圆望去一马平川,绿油油的农作物布满了田野。正是春耕时分,大地显现出最原始的活力。

李路却没有心情去欣赏平原春色,他的心思已经全部放在他的“试点部队”上了。

陆勇之所以同意让他用自己的排搞一个试点,在降低风险的同时,何尝不是在给他一个证明自己那些理论的机会?

如此,便要好好把握好这个机会。

李路看得更远,如果利用好了,不仅能对第17侦察大队形成有利的影响,在不久的将来参与首都军区组建特种部队,就有更多的实战依据和凭仗了。

想到这,李路把深深刻在脑海里的后世的那些特种小分队的编组方式全部过滤的一遍,一个个权衡,寻找出一种最适合现实情况的方式。又反反复复地分析了一遍,有了方案之后,才回到二排的区域。

这个时候,他已经抽掉了三根烟。

刘小光正和其他两个班长聚在一起抽烟说话,擦得发亮的81…1式自动步枪就随手搁在旁边。第17侦察大队全程开进都是轻武器随身携带,只不过枪弹分离,只有干部身上才携带有一个压满子弹的弹夹。

看见李路走过来,刘小光三人连忙掐掉烟头,站起来。部队中的尊卑在这一刻得到体现。甭管李路多年轻,职务摆在那,你下级该怎么对待上级你就怎么来。

这不是规矩,而是写进了条令条例里面的行为守则!

李路抬起手压了压,示意他们坐下,扫了一眼旁边的81…1式自动步枪,随手拿起一支。

他扫了一眼枪号,说道:“七班长,这枪是你的把?”

刘小光点点头,心中自然是对排长记住自己的枪号感到惊讶。其实他不知道的是,不仅是他,全排二十八个人的枪号他都记在脑子里。

当排长,可不仅仅挂个职务上任得了,这不是路三哥的作风。事实上在得知自己要担任二排长之后,李路着实下了一番功夫,首要的事情就是尽快了解排里的每一位战士。

李路就着座位坐下,枪就跟拎了根麻杆一样轻轻松松地拿在手里,说道:“我考考你们,这枪的实际射速是多少?”

刘小光张了张嘴巴就闭上了,眼睛看向了五班长。他觉得回答这样简单的问题有点丢七班长的份。随便找一个战士,都能轻松说出八一杠(81…1式自动步枪以下简称八一杠)的参数。

这可是必学的军事理论知识。

五班长沈涛不假思索地回答道:“81…1式自动步枪发射7。62毫米口径步枪弹,初速为750米每秒,射速为600…750发每分钟,空枪重3。5公斤,全枪长955毫米,加刺刀为1104毫米……”

待五班长熟练地背完八一杠的参数,李路才点点头,说道:“不错,五班长的理论知识学得很扎实。”

他话锋一转,“不过,我刚才问的是八一杠的实际射速……”

众人一愣,仔细一回想,还真是这样。参数上的是理论射速,跟实际射速可是有很大的区别。

刘小光的脑袋转得比较快,他对枪支的熟悉更甚,要知道他这个军区侦察大队第一神枪手的名号可不是浪得虚名的。

“在考虑精度的前提下,加上更换弹夹需要的时间,我觉得一分钟最少也能打九十发吧?”刘小光很不确定地说道。

事实上,没有人测试过实际射速。

实际射速也称为战斗射速,顾名思义,就是在战斗中能够打出的最大射速。

理论射速是根据枪支的工作参数来计算的,而实际射速则不然,就像刘小光说的,要在考虑精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向目的倾泻子弹。可不是死扣着扳机把子弹打出去就行了的。

而且在打光了一个弹夹之后,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换上新弹夹,这都是影响到射速的因素。

李路有些惊讶地看着刘小光,颇有些意外。刘小光其实已经把八一杠的实际射速说出来了。后世经过多次测试,八一杠的实际射速最多能达到每分钟九十发,也就是三个弹夹的容量。

点了点头,李路说道,“不错,根据测试,优秀射手在考虑精度的前提下,一分钟内最多能够打光三个弹夹。”随即,他抛出了第二个问题,“那么你们觉得除了瞄准之外,还有什么会影响到了射击的速度?”

这个问题就不是局限于八一杠上面了。

一直没有说话的六班长梁伟军冷不丁地回答道:“更换弹夹!训练的时候我就觉得,更换弹夹占用的时间几乎等同于瞄准时间。新兵上了战场,肯定没有办法保持训练时的稳定情绪,手忙脚乱中甚至弹夹会装不到位。”

李路赞赏地冲梁伟军点了点头,六班长给他沉稳、细腻的感觉。

“六班长说的很对,”李路说道,“我们都知道,战斗中的火力持续性很重要。你们三个都是参加过一次轮战的老兵了,对这点想必体会更加的深刻。”

说到这,三个班长不约而同地点头。

排长这个话确实说到了他们心里。为什么大规模战事结束之后,部队普遍反映56式半自动步枪不好用,最大的原因就在于56半不能提供足够的火力强度和火力持续性。

56半是半自动步枪,简单通俗地说,就是只能单发射击,扣一下扳机发射一发子弹。它的弹夹容量是10发,实在是少得可怜。

相比之下,越军装备的是苏制ak…47,无论火力强度还是火力持续性,都完胜56半。

而56式冲锋枪就是苏制ak…47的华夏版本,八一杠则是以ak…47为原型,经过改进后研制出来的新式步枪。所以,八一杠长得跟ak…47非常的像。

掏出烟,给三个班长都发了一根,三人有些扭捏地接过拿在手里,李路先点燃自己嘴上的烟,把火柴盒和烟都放在桌子上,示意大家都点上。

抽了几口,李路问出了真正的问题,说道,“怎样缩短更换弹夹的时间,你们有想过吗?”

注:为了让非军迷朋友们看得轻松些,如果内容涉及到一些比较专业化的术语,步枪会在章节末尾进行注释。当然,不会是很严谨的那种注释,通俗直白看起来最舒服。

譬如:

1、“弹夹”与“弹匣”,关于哪个称呼更适合,步枪觉得日常使用中两者皆可,咱们就不咬文嚼字了,大家能明白是什么部件才是王道。“弹夹”更加通俗易懂一些,所以下文统一使用“弹夹”。

2、56式半自动步枪与56式冲锋枪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步枪,朋友们千万别搞混了。步枪常写错别字,但是对于书中涉及到的知识,步枪一贯的态度都是严谨认真的。

56半是国产的半自动步枪,56冲则根本就是仿制的ak…47,或者直接就是拿缴获来的枪支装备部队了,也叫56冲。

两种枪支最简单的区分方法是看外形,各位不防度娘上找找两者的照片,一目了然。

第二个问题,我们56年就已经仿制了ak…47,为什么南疆战事中依然大量使用了56半呢?原因非常的多非常的复杂。大家都知道1969年3月的珍宝岛武装冲突,自然也知道中苏在这个时期的恶劣关系。使用56半替换56冲,不免有政治上的原因。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56半并非是一种很差的枪械,相反,56半的设计很优秀。部队官兵之所以不给好评,第一个因为这个枪出现的时机和地方都不对,第二个因为文革出厂的56半存在非常多的质量问题……你们懂得。

作为一款半自动步枪,56半的精度值得称道,步枪觉得如果改成精确步枪供精确射手使用,是非常不错的。

ok,关于这方面的东西,如果朋友们有兴趣了解的话,请在书评区留言,人数足够多的话,步枪申请一下,开个单章专门说说南疆战事的那点鲜为人知的东西。

以下附上56半、56冲和八一杠的参数。

56半:全枪长1025毫米,全枪重(不装弹)3。85千克,枪管长521毫米,膛线右旋4条,弹仓容弹量10发,发射56式7。62毫米步枪弹,初速735米每秒,战斗射速35…40发每分钟,有效射程400米,表尺射程1000米,最大射程1500米。

56冲:全枪长1102(带刺刀),全枪重(不装弹)4。03千克,枪管长414毫米,膛线右旋4条,弹夹容弹量30发,射速600每分钟,初速710…730米每秒,有效射程400米,自动原理为枪机回转式闭锁。

八一杠:全枪长955毫米,加刺刀为1104毫米,全枪重(不装弹)3。4千克,初速750米每秒,弹夹容弹量30发,有限射程400米,弹头飞行到400米仍可以穿透a3钢板8毫米,瞄准基线315毫米,准星高40毫米,自动原理为枪机回转式闭锁。

第021章单手换弹夹的真正。。。

李路的问题一出来,刘小光就看了其他两位班长,笑着说道:“排长,这也算是问题啊,动作熟悉了速度自然就快了。”

闻言,李路眉头轻轻皱了皱,把放在大腿上的八一杠递给刘小光,说道:“你给我演示一下你是怎样更换弹夹的。”

刘小光接过枪,收起笑容,这可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给排长露一手。他心里多少有些看不起这个年轻的排长,但是他也知道,在考核的时候这位年轻得过分的排长把他远远地甩到了身后。

说不定人家心里也看轻自己呢!

刘小光站起来,飞快地成据枪姿势,枪口指着窗外,说道:“排长,你下口令吧!”

李路从怀里掏出秒表,认真地看着刘小光的动作,说道:“准备了,开始!”

话音刚落,只见刘小光双手持枪变成单手持枪,左手飞快地区拔胸前的弹夹,一声清脆的“咔擦”声,刘小光用新弹夹撞击弹夹卡栓,随即向前一挤,空弹夹应声落下,又是一声清脆的“咔擦”声,新弹夹已经装好,刘小光的左手飞快地从下面绕到枪的右边“唰”地拉了枪机。旋即,恢复了双手持枪的战斗姿态。

整个过程说起来费力,实际整个过程令人眼花缭乱。

李路下意识低头去看秒表,2。32秒。

刘小光坐下来,轻轻呼了一口气,把枪抱在怀里,望着李路。

此时此刻,李路的内心是震惊的,他震惊的不是刘小光的速度,而是他的动作——单手换弹夹!

这是在后世传得沸沸扬扬的单手换弹夹,更因为涉及到的一起案件而被广大网友追捧!

那个事件发生在94年,可是现在是88年啊!

足足三秒,李路才从愣神的状态恢复过来,眼前的事实确实让他吃惊。平心而论,单手换弹夹这种动作在后世的国防军中,根本就不算什么很牛13的动作。最普通的步兵部队战士,只要稍稍练上个把小时,就能很好地掌握到技巧。

其实这也不是很讲究技巧的动作,足够熟练就行!

而李路后世在特种部队的时候,别说是利用单手换弹夹的方式达到延长步枪火力持续性了,就是使用手枪射击,也能够做到这一点。

震惊他的是,这个动作居然在现在就已经出现了,这么说,传闻是假的?

稳了稳情绪,李路问道,“七班长,你这个动作从哪里学的?”

看到排长被震住的表情,刘小光很满意,听见李路这样问,当下奇怪地看了其他两个班长一眼,说道:“呃,排长,单手换弹夹当兵的都会啊!”

……

“只不过这种动作很容易损坏枪械,一般不让这么干。”突然想到排长没有参加过南疆战事,刘小光就补充道,“上了战场就没这么顾虑了,所以我们侦察大队当成一个科目来练的。”

李路拧着眉头,问道:“这么说,单手换弹夹这个动作是在南疆战事中出现的了?”

梁伟军插话说道:“据说是79年战事的时候,一位老兵发明的。”

这么一说,李路心中便有数了,轻轻舒了口气,关于单手换弹夹的一些从后世带到这个时代的问题有了答案。

当初听闻单手换弹夹是94年的一名军官发明的,李路就半信半疑。他一度怀疑那位军官参加过轮战,但是没有办法证实,毕竟那件事很敏感。因为他觉得,这种一切从实战出发的动作,最大可能是在战场上出现。

平时训练,极少人有想过用这么粗暴的动作去换弹夹。当过兵的都知道,部队对枪械的管理是如何的严格、保养是如何的高标准。

现在,一切都有答案了。

单手换弹夹这个动作到底是谁发明的,已经无法考究了,但是李路坚信一点,那就是一定是在南疆战场上首现的。

本来,李路是想要向大家传授这种快速的更换弹夹方法,现在看来已经没有必要了。突然,他又想到另一种方式,再想到单手换弹夹并不是每一位战士都能熟练掌握的,稍微思考他就有了决定。

“不错,单手换弹夹确实能够提高更换弹夹的速度,自然也就增强了火力的持续性。”李路点头说道,“不过部分战士掌握起来有些难度。”

本来,李路以为说出后一句话,三个班长会有不服的表情,却发现三人都深有同感般地点头。心道,看来,自己排里的三个班长都不是等闲之辈啊!都很清楚每一个战术动作的难度。

这个时候,旁边的战士看见新排长和三个班长在讨论战术动作,纷纷围了过来,侧耳倾听。

李路扫了围观的战士们一眼,稍稍提高了下音量,说道:“我记得84年的时候就出现过一种非常简单的提高火力持续性的方法,可是不知为何我们没有采用。”

说着,李路就站起来,冲旁边的战士说道:“去找卷胶带来,最好是黑色的电工胶带。”

这种东西多得很,每个连队的战备物资库都有。

很快,那个战士就从文书那要来了一卷黑色的电工胶带,递给李路。

李路跟刘小光要了两个弹夹,就动起手来。这个时候,不仅全排的战士都围了过来,坐在不远处的其他排的战士也围了过来。看不见的都站到了座椅上,大家目不转睛地盯着他手上的动作。

只见李路把两个弹夹并在一起,一高一低地错开,用胶带缠起来,一个双弹夹就完成了。

他示意刘小光把步枪递过来,拿起枪后,他犹豫了一下,拿出秒表扔给刘小光,说道:“给我卡下时间。”

随即把双弹夹随便地插在裤子口袋里,然后瞬间成立姿据枪姿势,枪口同样指向窗外。

刘小光真想看看新排长有什么绝活,当下调整好秒表,喊道:“准备!开始!”

“咔嚓!”……“咔嚓!”……“刷!”

没有然后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