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新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张辽新传- 第2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云点点头,他心中有着一种负疚感。这是因为他曾经也是公孙瓒的白马骑兵的一员,虽然他因为不得公孙瓒重用而一直在外飘泊,但当年白马骑兵的誓言却让他终生难忘。这使得他一看到右北平百姓的凄凉生活境遇而感到内疚,他认为这完全是因为他们这些原本该给百姓保护的军人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所致。

“子龙无须自责。曾有人对辽说,不要纠缠过去之事,当放眼未来。如今我们也应当抛开过去,加紧扩编军队,修筑城防。唯有强大自身,才能保全如今的百姓。”张辽劝导道。

另一边的荀谌看此时也笑道:“子龙将军,张将军呢所言有理,过于纠结往事,只会影响将军的情绪,反而对将军不利。”

“多谢将军和友若先生开解,云谨记于心。”赵云向两人抱拳。

“自我大汉国力渐衰始,这些胡人也渐渐抛却了对昔日强大汉军的恐惧,终于将小偷小摸般的劫掠变成了大规模的进攻。而诸侯的内战也削弱了原本该防御胡人的力量,就连让胡人畏惧的白马骑兵都被公孙瓒调到了冀州,最终葬身在内战的战场,实在是让人可惜。公孙瓒一生英雄,可他死后却无颜面对那些为保卫家园而战死地将士。因为他将我汉人最后一支能震慑住胡人地骑兵葬送在了内战的战场上。无论他之前对国家和民族有过如何的功绩。单就这一条就足以让他翻不了身。”张辽幽幽的说道。

这话或许有点过于主观。但张辽看着残缺的关墙上那已经发黑的血迹,就有点恼火。公孙瓒这个没脑子的家伙,打仗还行,可偏偏不自量力要军政一把抓,其结果就是军队溃散,自己**,还使得边关缺少了防守,让幽州百姓不但经历了内战之祸,还要遭遇胡人的劫掠和奴役。如此。怎能让张辽心中不火。

张辽的这点小心思赵云和荀谌全都知道,赵云是因为和张辽搭档地缘故,而荀谌则纯属个人强悍的观察力,所以他们都没有为公孙瓒辩解,何况赵云本身也对于公孙瓒只顾内战而忽视了边疆心中不满。

可是公孙瓒人都已经死了,而且还是那种**的死法,如今就算是张辽等人再有天大的怨忿也不可能影响到公孙瓒了。所以,张辽也就是借此发泄一下看到那沉积已久的血迹后郁结的情绪。

“将军。乌桓突骑可是威名赫赫。更始二年正月。上谷太守耿况、渔阳太守彭宠各遣其将率领突骑助光武帝进攻王郎。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其时幽州各郡均有突骑编制。然却以渔阳、上谷之突骑最具盛名。而这些突骑骑兵却大部出自辽西、辽东、右北平三郡内迁地乌桓部落。所用战马也均取自辽西、辽东郡。自桓、灵二帝始。我大汉对胡人威慑力日渐衰落。灵帝时。上谷乌桓大人难楼之部有众九千余落。辽西乌桓大人丘力居之部有五千余落。皆自称王。辽东乌桓大人苏仆延有众千余落。自称峭王。右北平乌桓大人乌延有众八百余落。亦自称汗鲁王。以上四郡乌桓再加上渔阳乌桓即是所谓地“幽州乌桓”。他们当中以辽西乌桓最强。辽东、右北平二郡乌桓常奉之为主。我大汉此时更是因遭逢黄巾暴乱而致使地方群雄并起。战乱频频。无力再顾及乌桓。中山相张纯、泰山太守张举与辽西乌桓大人丘力居结盟劫略蓟中。杀护乌桓校尉公綦稠、右北平太守刘政、辽东太守阳终等。聚众十余万。屯驻肥如形成割居势力。张纯自号弥天安定王。为三郡(辽西、辽东、右北平)乌恒元帅。并与丘力居一同派兵寇略青、徐、幽、冀四州、杀略吏民。若非当时身为骑都尉地公孙伯圭打败张纯于辽东属国石门。并在丘力居大军围困下坚守辽西管子城二百余日。虽粮尽众溃。士卒死十之五六。然终将乌桓人击退。”荀谌在张辽身边缓缓踱步。口中悠悠地说道。

“先生可是有事教我?”张辽虽然不太了解荀谌其人。但这些日子相处下来。他知道荀谌绝非会无地放矢之人。能够如此详细地说一件事。那必有下文。

“将军果然敏锐!”荀谌夸了一句。接着说道:“袁本初击败公孙瓒。虽有鞠义在界桥击溃白马骑兵地功劳。但真正地大功则要算在乌桓人头上。公孙瓒与刘虞相争。所为者不过对胡人之不同策略耳。招抚怀柔。强硬好杀。不同地态度使得刘虞得到了胡人地拥戴。自刘虞被杀后。那些经过将军也知道了。辽东乌桓峭王苏仆延率众入寇右北平、渔阳。击杀渔阳太守邹丹。使得公孙瓒不得不在本初公大兵压境时临时抽调兵力北上。最终因兵力不支而兵败**。虽辽西乌桓丘力居与此战阵亡。然其从子蹋顿颇有武略。取丘力居幼子楼班而代之。成为新地辽西乌桓大人。并压制住上谷乌桓大人难楼。辽东大人苏仆延。右北平大人乌延。总领三郡乌桓。在蹋顿地统领下。三郡乌桓与本初公联盟。为此本初公承制拜蹋顿、难楼、苏仆延、乌延等皆为单于。并授印、车、华盖、羽旄、黄屋、左纛。允乌桓建正规军。设千夫长、百夫长相统领。本初公还曾以家人子为已女。分别嫁给蹋顿、苏仆延、乌延三大人为妻。其中辽西蹋顿最为本初公所厚遇。呵呵!将军可知谌所言何意?”

“哈哈哈!”张辽原本在荀谌说话时神色严肃。但此时却忽然轻松地放声大笑道:“友若先生之言辽以知晓。无非就是乌桓可能会出兵相助袁绍而已。不过此时右北平乌桓大人乌延可算不上一股力量了。”

荀谌闻言一愣。随即恍然道:“喔。谌倒是忽略了。曹公数年前曾派兵北上幽州。随后在渔阳、广阳和涿郡皆有战事。颜良还吃了大亏。随后右北平就不太平了。乌桓人内部动荡。公孙续陡然发难。乌延兵败。实力大损。被驱逐出右北平。今日看。这该是曹公事先布下地局。这三郡乌桓已去其一。然乌延毕竟是实力最弱地。辽西蹋顿才是真正地强敌!”

“友若先生为何不提难楼?有众九千余落地上谷乌桓才是实力最强地吧?”张辽笑着问道。

“将军明知故问也!”荀谌苦笑道:“以将军之智,焉能看不出难楼心思。不过一善于隐忍,善于投机地老狐狸罢了!”

确实,上谷乌桓地难楼所拥有的部众是最多地,可他先是推举丘力居主盟,后又不与蹋顿争锋。或许有人会以为蹋顿强悍,而难楼实力不济或本性软弱可欺,但张辽却不会如此简单的给出结论。要知道,丘力居如今已经死了,乌延也败了,跟着鲜于辅等人乘火打劫地鲜卑人也遭到了公孙续所部的痛击退回了草原。可是他难楼却依然活得自在,而且实力稳中有升,这绝对不会是一个本性软弱的人能做到了。所以张辽得出的结论和荀谌一样,难楼不但善于隐忍,同样喜欢隐忍,确实是一个狡猾的老狐狸。

可是张辽却喜欢这样的老狐狸,毕竟有了这样的老狐狸存在,张辽至少不用在和蹋顿分出胜负之前加强上谷的防御。而且曹军一统北方之势已经不可阻挡,即使张辽这里暂时失利,难楼也不会轻举妄动,毕竟曹操还有大军可以北上。

“有难楼在,我倒可以放心西北了。如此辽倒是可以集中力量于右北平,和那蹋顿好好较量一番。”张辽冷笑着说道。

赵云听到张辽将右北平列为重点战区,更是心情激动。当初张辽劝说他投效曹操时就曾许诺将来会让他北上抗击胡人,而曹操将他再度调到张辽麾下时也亲口鼓励他要在北疆建功。如今张辽的安排已经可见一斑,他所在的右北平将成为战争的前线,而他们脚下的卢龙塞就是这条前线的最前沿。

“将军请放心,只要赵云但有一口气在,决不让乌桓一骑一人踏入右北平半步!”赵云坚定的上前一步,斩钉截铁的对张辽说道。

“有子龙在,辽自然放心,否则也不会让子龙担任这右北平太守。如今其他郡县那里也在征兵,若乌桓敢于入寇,辽必亲自提兵来援。待到六郡之地恢复些元气,我军也有余力,辽还要请子龙为前锋,出卢龙,收服我大汉故土啊!”张辽感慨的说。

“赵云愿为将军前驱,收服大汉故地!”赵云朗声说道。

这时候张辽的脑中却不合时宜的升起一种“赵云就是好骗”的感觉。真是可怜啊!单纯的赵云!

第三卷 第342章 卢龙塞上话乌桓!(下)

赵云的话让一旁的赵虎、郝昭均眼神放光。就连荀谌也有些激动。张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如今的汉人可是血性未失。虽朝廷也有败绩。但汉武帝留下的荣光让大汉子民的心中至今骄傲万分!士气可用!民心可用!

踩着脚下巨石砌成的石梯。张辽缓缓走下城墙。他必须要小心。这城墙年久失修。虽没有大规模坍塌。若是一不注意踩到凹坑或是缺口。搞不好就能弄伤自己。所以张辽这一路上就开始盘算是否该多拨些钱粮让赵云好好重修一下这卢龙塞。

这卢龙塞的位置极好。位于徐无山麓的的最东面。坐落于梅山和云山这两山之间。是燕山山脉东段的重要隘口。路通南北。有濡水流经。塞道峻阪萦折。故有九峥之名。这里就是长城防线上一个重要的门户。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自汉朝大军击败叛乱的燕王卢绾后就在此地设了松亭关作为长城防线的要塞之一。不过此时已经被当地人约定俗成的称呼为卢龙塞了。

整个要塞依山修筑。以三道城墙构成一个“日”字形的防御体系。外围主城墙高五丈。早已经超过了内地大部分县城的城墙高度。宽三丈。足以让四匹战马并排前进。主城墙全长一百丈。均由从山里开采的大石块从里到外整体码堆而成。并非内地的城墙多用的夯土或是夯土外包裹城砖。确保了城墙的坚固。使得防御能力大增。即使饱受攻击。又年久失修。整个城墙也只是有所破损而并没有倒塌。可见在国防重点工程上。汉代的官府还是能够用心的。没搞出什么汉代豆腐渣工程来。主城墙中心修有一座高约两丈的城楼。据说叫望日楼。在主城墙两端。依着山势修建了辅墙。城墙上也各有一楼。矗立在梅山上的叫梅楼。修建在云山上的叫云楼。由两边辅墙开始。向更远的山上延伸。足足修建了一道大约两百多里地城墙。用以防止胡人骑兵入侵。由主城墙向后一百步。在两山之间。再次修筑了一座高大的城楼。城墙高宽皆与主城墙一样。全长五十丈。上有一楼名卢龙。两边以石墙与主城墙相连。两侧是两列士兵营房。再往后。相距一百步。就是面对官道的城墙。这道城墙高四丈。宽两丈。长八十步。上有一楼叫新月楼。这里两侧都是堆积粮草的库房。马棚和治疗伤兵地木屋。可以说为了防止胡人的入侵。大汉朝廷算是下足了血本。修筑了如此高厚坚实的城防体系。然而。内迁令的下达。使得乌桓人轻易就越过了这道坚固的防线。让这道苦心修筑的防线成为了摆设。终于让大汉数万将士和数十万百姓付出了血的代价。

这道要塞张辽心里更清楚。历史上不久地将来曹操就从此地出关。将乌桓彻底打残。以至于如今好生兴旺的乌桓人最终只能成为鲜卑人的小跟班。鲜卑人建立的政权前燕也是由此地入关。进兵中原。杨广、李世民、李治。这三个皇帝数次讨伐高丽。这里也是必经之路。到了明朝。明代宗朱祁钰的景泰三年。明军再次在卢龙塞旧址筑城置关。更名为喜峰口关。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这里更是上演了一出为挽救民族存亡而进行的悲壮惨烈的战争。虽然张辽不敢肯定战斗一定是在这原址上打响。但是中华儿女的鲜血洒遍了这里地土地却是事实。炎黄子孙不屈的意志即使数千年也不会改变!

但是。张辽也并没有对乌桓太过于重视。在张辽的眼里。一个已经由游牧向放牧并向农耕过度的民族已经渐渐在失去他们原有的侵略性。而历史上乌桓被曹操白狼山一战击败后就一蹶不振也正说明这个问题。让张辽真正头疼的是如今还显得散乱而弱小的鲜卑。只要乌桓的问题得到控制。张辽立刻就会将赵云抽调出来。让他统帅骑兵军团到草原上找鲜卑人地麻烦。

不过张辽这个心思一直隐藏的很深。毕竟没有人能像他那样看得如此之远。在此时人们的眼中。失去了檀石槐后再度散乱的鲜卑人根本就不值一提。而将袁绍视为毕生大敌的曹操也同样将和袁绍关系密切的三郡乌桓视为眼中钉。历史上的曹操北征乌桓被后世的主流史学界认为是反侵略战争。但同样也有部分史学家对此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曹操北征乌桓不过是“统治阶级内战地一部分”。他们的理由就是自东汉时乌桓和汉朝的良好关系以及乌桓逐渐汉化的生活方式并三郡乌桓大人和袁绍的密切关系。最后还以袁绍之子北逃乌桓作为曹操北征乌桓是为了彻底消灭敌人。是统治阶级内战的依据。对于这样的说法张辽如今已经是不屑一顾了。那些学者并没有亲身经历血腥的事实。可是张辽却看到了汉族百姓因为乌桓人而遭受地苦难。“将军啊!您不曾在这幽州呆过。不知边地情况。这些胡人面上臣服。但他自行放牧征兵。不服州县管治。遇到荒年寇略我汉民。这哪有过臣服地举动?中平年间乌丸大人丘力居的寇略就是实例!”这就是边郡百姓饱含血泪地泣诉。

对于决定依附曹军的乌桓人张辽持欢迎态度。但也还是要求他们遵守大汉的律法。而对于那些拥兵自重。自恃甚高的乌桓大人。张辽的态度依然是坚决予以消灭。至于历史会如何评价他的行为。是说他“破坏民族团结也好”。说他是“民族英雄”也罢。张辽此时又岂会在乎千年之后人们如何评价?

张辽突然间停下脚步。转过身对荀谌说道:“友若先生。不知那楼班如今处境如何?”

只见荀谌此时露出“你早该如此发问”的笑容。说道:“楼班虽未能继承其父丘力居的位置。但毕竟还是丘力居之子。无论如何蹋顿也不会为难与他。只不过除了少量心腹之人。其父旧部尽皆听命于蹋顿而已。”

张辽知道荀谌此言绝对属实。毕竟荀谌原本是袁绍的谋士。又是颍川荀家子弟。对乌桓的情报肯定要比起步较晚的曹军谍报人员详细。而且张辽对难楼能保全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