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有什么不同意的。行不行也就是主公一句话,我到时候自然还有别的招。”张辽说。
郭嘉点点头,“这倒是,最起码你兄长在并州就攒下了不小的实力了吧?”
“我知道这瞒不过你,所以也没想着瞒你。我张家在并州雁门一带已经架空了袁绍派去的官吏,张燕那里也有我张家的人潜伏。等到天下太平,我就带着张家儿郎向北走,最少要占据苏武当年放羊的地方。”张辽说道。
张辽说的是当时的北海,即现在的贝加尔湖。虽然这时候的宣传统统是那里是一片苦寒之地,可是熟知贝加尔湖自然条件的张辽又怎会上当受骗,那里丰富的渔业、林木资源可是让张辽垂涎三尺啊。
“北海?那里可是苦寒之地啊!”郭嘉果然惊呼道。
“苦寒之地?奉孝,你这是听谁说的?”张辽笑着问道。
“谁,谁说的。”郭嘉被问的一愣,他还真说不上来,“反正都这么说,我哪里知道是谁说的。要不是回国后的苏武说的?”
“切!”张辽不屑的嘘了一声,说:“若此话真是苏武说的,那苏武的人品也有点问题。至少他在北海的地理环境上绝对撒谎了!”“此话怎讲?”
“匈奴人是以畜牧为生的,苏武于北海边牧羊,若北海真的苦寒,如何牧羊?所以我估计,北海纵然有一段时间的严寒,但也必然有一段时间是适合人畜活动的。而且我们的祖先都能用双手开辟一番天地。我又如何不能在北海建立自己是家业?”张辽说道。
虽然张辽有了到贝加尔湖建城地想法。但是他却并不一定要将这个想法付诸现实,他现在对他自己地未来去向依旧没有准确的方向。不过该做的准备他是一点都不会少的。至少他已经让家中的工匠们在研究如何用大石头配合砖头来修建房屋和城堡,因为这样的房子才能抵御严寒并长时间的保存下来。
郭嘉听了张辽地话觉得似乎也有些道理,他觉得自己已经真正明白了张辽的心思,虽然张辽是想与国外之地建国,但这并不和他辅佐曹操的目地相冲突,所以他认为有机会是完全可以帮助张辽这个朋友达到目的的。
只不过郭嘉此时却不知道。就连张辽自己刚才也不过是顺口一说而已。虽然张辽因为对国内的那些朝争、党争不感兴趣,不欲在曹操统一天下后因为留在朝中而被牵涉其中才会提前想着谋求远遁,但他的方向和目的地至今尚未确定下来。
“呵呵。看来文远你也对那种事情相当的反感啊!也是。成天你争我斗的,什么事情都被耽误了。离开也好,省得看见了心烦。不过到时候你可得在那北海边给我也留一栋屋子,我可以让闲暇时带着夫人前去度假。”
郭嘉是想明白了,他虽然惊讶于张辽如此提前就未雨绸缪般地做出了准备远离朝堂的决定,但他明白这确实是一条很正确的选择,而且是一条很难决定的选择。张辽的决定让他感到钦佩不已,也让他觉得自己也该提前做些准备。毕竟他如今也能很清楚的看到曹操已经拥有了统一天下的实力,只要不犯下大的错误,这个趋势将不可逆转。而他自己觉得也是需要给自家找一条后路了,虽说曹操对自己无比信任,但是谁又知道自己和后代是否能和曹操的后人和睦相处呢。
“留一栋屋子?奉孝你也太看不起人了。若你真有这份心思,我让人给你建个城堡也没问题啊!到时候我们两家也好互为犄角,在那里也有了照应不是。”张辽一点也不吝啬,对郭嘉这个朋友,他是心底里珍惜,纵然最终他没有选择北方。他也会在他的落脚点给郭嘉留下一份基业。
“那就多谢了!”郭嘉也不客气,反正他从张辽这里得到地好处也不少了,再敲诈一座城堡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文远,你这个念头是不是源于你以前提到过的土地兼并引发国家动乱的那个想法?”郭嘉接着问道。
张辽点点头说:“从咱们的祖先开始就对土地有着别样的情怀,只要是有了成就,第一想法就是购置土地为后人留下基业。于是世家、官僚纷纷利用手中地权力和金钱兼并土地。而朝廷也无法管束。黄巾暴动何尝不是大量失去土地,没有了生活来源地农夫被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挑唆而发生地呢?若是天下的百姓都拥有自己的土地。拥有自己的生活来源,我想大多数人是不会冒着被杀头的危险而起来造反的。”
“所以你就想着借此为朝廷开疆辟土,让失去了土地的百姓能够从新占领的地方获得土地?”郭嘉问道。
“我没有这么伟大,”张辽笑道:“我也只是在为自己谋取好处的同时顺带着为民族和百姓捞一些好处罢了。”
郭嘉笑了,他说:“不管如何,你这种想法总算是在为朝廷解决麻烦不是。虽然这属于治标之术,但却能太平数百年。”
郭嘉能清楚的认识到这个办法只是治标不治本,这一点都不让张辽奇怪,毕竟郭嘉是这个时代少有的聪明人。但是郭嘉还是不知道张辽心中的那个执念,那个源于后世中华民族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的耻辱所产生的执念。所以张辽想在这个时代提前让汉民族进入殖民阶段,只不过这次是要汉民族以自身的经济文化优势去别的地方殖民,用汉民族目前世界第一的人口基数以及快速的人口生育能力去统治别的民族。
“纵然只是治标之术,但能太平数百年就已经是我们进到自己最大地努力啦,以后地事情谁能说呢?我可不想去管这么长远的事情。”张辽说。
使得,他是想让汉民族提前进入殖民时代,可是人心是说不准的。谁又知道百年之后的人们会又什么样的选择。或许是殖民的大军杀回国内。或许是杀向别的地方,又或许是被别地民族消灭,这就不是张辽能管到得了。重要的是他做出了努力,这就够了。
郭嘉看着张辽,张辽也看着国家爱,两个人都久久没在说话。他们虽然此时达成了默契,却都在想着各自的心思。直到……
“文远,奉孝,你们两人呆坐那里干什么呢?”曹纯地声音再度在小山上响起。
张辽和郭嘉此时同时露出笑容。两人相视一笑,扭头看着曹纯。
曹纯刚从甘宁的旗舰上下来,看得出这个马背上的好汉此时的双脚还有些发软,可是他的表情却是极度兴奋,就连嗓音也是十分的洪亮。
“子和,海上的战舰好玩吧?”张辽笑着说。
“文远,你这是多余一问。看看子和的双腿不就知道了,你看。似乎还有点不对劲呢。”郭嘉也笑着调侃道。
“你们两个啊……”曹纯没好气地说:“真是的,还和以前一样,不是相互斗嘴就是联合起来调侃别人,今天算我倒霉,正好和你们待在一起。”说完,曹纯自己也忍不住哈哈大笑。
笑声停下来后,曹纯对张辽说道:“文远,今日我才算真正开了眼,这大海上的战舰果然了得。那些床弩和投石机被装在战舰上,这战舰就犹如一座海上的移动的城堡一般。听甘兴霸所言。这战舰也同样能驶入黄河与长江,我倒是真想看看我们的战舰进入黄河和长江的时候,袁绍、刘备他们这群人的表情。”曹纯虽然不笑了,但他的情绪还是很亢奋的。
张辽微笑着说:“有机会地。虽然此时我们尚需保密,可是一旦我军和袁绍全面开战,我军的战舰就会立刻进入黄河。不但能够为我军守护航道。还能切断敌军的运输补给,如此战争利器。主公是不会让他们荒废的。”
张辽还有一句话没说,那就是若不用水军进入黄河,如何能让袁绍感到压力,郭嘉又如何能名正言顺的调整东平以北的守军,从而给袁军以偷袭地机会呢。不过这话可不能说,虽然张辽知道郭嘉能想明白,但他还是不会明说地。
“文远,这次我们前来的目地已经完全达到了,接着我们就会回去向主公禀报我们在青州的所见所闻。这次战斗主公明确是由你青州全权负责,但我还是想知道你的大致时间。”郭嘉问道。
曹纯一听也看着张辽,他已经清楚的了解了这些士兵的实力,他也很期待这些士兵能做出些什么精彩的动作来。
“现在你们都看到了,水陆两军的士兵已经在配合上没有大的问题了,接下去他们就将继续熟悉相互见的配合,等待这出发的命令。而我,则等着甘宁派出去探查冀州、幽州沿海水文情况的士兵回来,他们将为水军带回适合登陆的地点和时间。水军和陆军不同,海况和气候环境对水军尤为关键,我们又是第一次做出这样的战斗部署,由不得我不小心谨慎啊!”张辽说道。
张辽的话让曹纯和郭嘉都没有什么意见,他们亲眼见识了水军之后也对水军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相信张辽的话,更相信张辽的为人。
“好了,既如此,主公那里我们去说,你这里何事准备妥当就及时禀报主公就行。”郭嘉一锤定音。
“好!那我们将现在就下山吧,子龙和兴霸此时估计也都到了,咱们边吃边聊。”
第三卷 第一九六章 战幕拉开
郭嘉和曹纯回去了,张辽却没有回到临淄,他和甘宁、赵云一起回到了水军的青岛大营,他们在等待着北上侦查的水军士兵回来。此外,他还在等一批战马,否则青州军唯一的三千骑兵若是长时间失踪的话,一定会引起别人怀疑的。毕竟现在袁绍和曹操还没有公开的撕破脸皮。
建安三年三月二十七日夜,青岛水军大营对着大海的一部分军营一片***通明,火光中可以看见远处的海面上隐约浮现着大量的船只的身影。青州军方三巨头的张辽、赵云、甘宁均站在码头上,他们似乎是在等着海上的船只靠岸。三个人表情轻松的在那里闲聊,但是整个青岛的军营确实一片戒备森严的景象。
“将军,不是我老甘吹牛,如今这大营的四周都已经被我水军士兵牢牢守住了,就连附近的山头我也完全设置了警戒。而且这事情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只要动作够快,绝对不会有人发现今日之事的。想当年……”甘宁拍着胸脯对张辽和赵云保证道。
甘宁这个水匪的作风自来到曹军之后也从没改变,曹军将领中虽没人计较,但也唯有张辽能和甘宁打成一片,张辽甚至在某些时候还和甘宁一起探讨如何能更好的打劫。赵云对张辽这种适应能力是极为佩服的,可他自己却没办法也像张辽一样,现在看见甘宁又是这样子,笑着摇摇头,对张辽说:“将军,已经有船靠岸了,我这就过去看看船上的战马。”
张辽点点头,嗯了一声。示意赵云自便。然后他一边看着靠岸的船只,一边接着听甘宁吹嘘他当年的“丰功伟绩”。
青岛水军大营是一个建在海边的军营,而军营内就有着码头,因为这里原本就人烟稀少,民用码头压根就不会有人使用,所以在修建码头的时候就将它整体放在了军营之中,大宗地补给和军用物资都是从这个码头上岸。然后按地域发送出去地。今晚上这个码头卸下的货物就是数千匹从辽东运回的战马中的最后一批。这些战马将伪装成外出训练回营的青州骑兵,用以迷惑其他人的耳目。
就在甘宁还在那里滔滔不绝的向张辽讲述他当年地故事的时候,张辽突然间扔下甘宁向一个刚刚下船的人走去。就在甘宁愣在那里地时候。只听见张辽用颇有些意外语调说道:“子仲先生?怎么……你怎么亲自来了?”
来人一身宽袍大袖的儒服,头上戴着一顶进贤冠,风度翩翩的向张辽走来。此人正是现任司空府仓曹掾的糜竺糜子仲。
“糜竺见过张将军。”糜竺没有先回答张辽的问题,却向着张辽行礼问好。
张辽一脸无奈的看着糜竺说:“你这个糜子仲,唉……不说你了。说吧,这么你亲自过来了?”
这时候糜竺才不紧不慢的说道:“我军与公孙续以粮草换取战马一事正是由竺经手的,毕竟这是接着糜家行商地名义,之前也都是我家二弟糜芳在管。不过此次却是最大的一批。而且这次之后的短时间内我们也不会再和公孙续交易,故而竺亲自过来一趟。此外也是假公济私,过来见见妹夫,将小妹的信带给他。”
糜竺自从全家投效曹操之后就以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曹操的信任,一直就是曹操身边负责钱粮管理的第一人,司空府仓曹掾的官位虽然不高,但却非是曹操信任之人不能担当,故而糜竺在曹营之中的地位也颇高,何况他还有一个已经是将军的妹夫。而暗中以粮草支援公孙续并换取战马一事虽然是赵云牵线,郭嘉地人联系上的。但最后却全由糜竺经手。即使是曹军随后的行动,糜竺也是知道的。但糜竺此人操守极好,不但是张辽等曹营众人信任他,就连一贯疑心病甚重的曹操也信任他。
“子仲你倒是老实。子龙就在那里,你自去就是。至于这里的情况,你找人告诉我就成。”张辽指了指赵云地位置对糜竺说。糜竺顺着张辽地手指的方向很清楚地看到了赵云的身影。感激的点点头。然后从他的身后叫来一个人嘱咐了几句话后想张辽拱拱手,朝赵云那里走去。
赵云是个公事为重的人。自从他知道了张辽的作战计划之后,他就将妻子以怀孕待产的名义送到了妻兄糜竺那里,否则他出征后长时间不回家也是容易露出破绽的。张辽看着远处已经被糜竺拉住说话的赵云,想起了史书上的对赵云在攻下成都后劝说刘备的记载,不禁感慨万分。
“使君,小人……”
张辽忽然听到身边有人说话,转身一看,原来是糜竺叫来准备向他禀报的糜家管事。可是突然间他似乎没兴趣听这些东西了,于是想这个管事挥挥手道:“用不着对我说了,你直接将所有的东西送到刘晔刘子扬那里。知道他在哪儿吗?”
那个管事也不敢多问张辽问什么不听了,只是恭敬的答道:“小人知道。”
“那你自去吧。”张辽点点头,挥手让他离开。
在火光的映照下,一匹匹的战马陆续的从船上下来,又立刻被早已准备好的曹军士兵牵走,青岛的水军大营占地面积极大,多个几千匹马根本就不在乎。而且等这些战马在大营里调整两天之后,他们就将伪装成青州骑兵跟着张辽返回临淄。那时候也同样是赵云和甘宁出发的日子,大营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