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英“你给我老实点,你管我放在哪里”说着程英就出去了。
插上东屋门,拎着冻成冰坨的羊毛,就进了空间。
程英把羊毛放到网兜子里面泡在池塘里面涮了涮,就给拎出来了,这真是一个方便的玩意。
抓把羊毛,放在鼻子下面闻了闻,确定没有异味了,程英动手拧干羊毛,转头就出了空间,
东屋的炕席被程英全部给掀开。垫上一块板子,就开始干活。
满抗扑腾着湿羊毛,程英就想了,池武都知道自己藏东西找不到了,往后可不能在这种细节问题上漏出来马脚。
说什么也不能让人在发现了空间的事情。反常即为妖。这个程英真的懂。估计能理解她的没有几个。
所以这个羊毛必须赶快的弄干了,好锁在柜子里面藏起来,
不然自己不能放到空间里面,大过年的家里都是串门的,让谁看到这个东西,都是麻烦呀。
池武这小子就是专门给找麻烦的。
程英弄完这些羊毛,出了一身的汗。光这么摊开还不行,还得赶紧的把火炕给点上,烧热了,不然晚上自己跟老太太都没地方住去。
程英下地烧炕,还得给池武扒一盆火炭,烤他的棉袄。
等这一串的事情忙完。程英觉得胳膊都是酸的。
凭什么一块搅合凉水受罪,就池武可以趴炕上呆着呀。程英心里那个愤愤不平呀。
这是重生以来,最累的一天了。
池武在西屋里面围着被子,烤着火盆心情倒是很好。
外面的丫头干起活来还是挺利索的,比村里那些小媳妇还像样呢,
池武说不出来自己什么心思。方正有人为了自己忙碌的心情挺好的。
池武伸出把自己泡了半天水的手,伸到眼前仔细的看着,
好歹这几天过来,自己的手能看了,指甲缝里里面再也看不到黑黑的泥了。
跟丫头的比起来还是差了点。不对是差了好多。
池武好心情的勾起了嘴角。
然后拿起棉袄,接着烤火。希望老太太回来以前,赶紧的把棉袄给烤干了。
程英一人在东屋里,从空间把这段时间搓出来的毛线拿出来,堆在柜子上。
看着一大堆的毛线发愁呀。
难怪池武这小子说话了。原来不知不觉的,他们两人都攒了这么多的毛线了。这群羊没有变凸,还真是不容易。
瞪着眼,看着一堆的玩意发愁。原来有也发愁,没有也发愁。
怎么看都有十几斤毛线了。
别说池武疑惑,程英自己都想不出来,这些毛线能藏哪里。
亏得自己成天的拿着一团毛线给自家老太太织毛坎肩呢。
思虑不周呀。幸好池武没啥心眼想啥就说啥。
这要是换成自家老太太估计就该怀疑上了。
程英拿了两个大球的毛线放到空间里面。
剩下的都放在柜子上。然后想想自家就这么一个柜子,真的没有地方藏东西,回头让人看到了他们一家真的就倒霉了。
随手又拿起两个毛线球放进空间里面。
反正老太太不知道他们两搓了多少的毛线绳。
至于池武,就让他以为自己比他会藏东西好了。
老太太回来的时候,池武早就把棉袄烤的半干,在外面烧火了。
老天太没看到孙女,再看看关着的东屋门。就明白自家孙女在东屋猫着呢。
推开门好家伙。自家东屋一层白雾。都是水蒸气呀。
老太太看看炕上烘干的羊毛,嘴角抽动,这俩糟心孩子,这是想把那群羊给冻死呀。
怎么还拔起来没完了。
在看自家孙女,蹲在地上愣愣的发呆呢“英子咋了”
程英“奶呀,这可咋办呀,我没地方放了”
指着柜子上的几大团毛线说的。
老太太看看这些东西,心说遭罪呀,关键是生产队里的羊遭罪呀,
大冬天的这得多少羊毛才能弄这么多的毛线呀,幸好这就开春了。大半冬天已经过来了。
老太太摸摸丝滑的羊毛,看看孙女的手。估计没少受罪。
夏天的时候,都少有人能把羊毛洗到这份上,甭说是冬天了。
老太太“知道没处放了,就放过那些羊吧,你咋还叼找死猫子肉没够了呢。差不多得了,可不许在打这群羊的主意了。行了给奶,奶给你藏起来”
程英点头,就等着你给接过去收尾吧呢。
然后程英就有点抱怨池武“都是池武那个没心眼的,就看上这点羊毛了”
程英真的觉得这孩子没啥新意呀。
老太太在孙女的额头上点了点“你还想有啥大出息,就凭这个”
程英不好意思,知道老太提瞧不上他们两个小偷小摸的。
自己也觉得有点掉价,这不是生活太困苦了,没办法嘛。
程英抬头,自己的未来还是有发展的“怎么能往这上发展呢,孙女可是有大志向的,将来还的让奶做小轿车呢,这个就是,那不是过年了,给奶弄个坎肩穿吗”
老太太笑眯眯的,只要孙女心里正就成。
倒是看到过自己孙女弄得那个毛衣针,见天的晚上捯饬一阵子,没想到是给自己弄的。
老太太嘴角都是翘着的“还是额们英子孝顺,也别累到自己呀,奶心疼。”
程英这个时候倒是不忘了池武“您别光夸我,那线都武子给搓出来,虽然没有孙女搓的均匀,不过还是他做的活计多”
关键是这些毛线真的都是池武弄来的,自己就弄了两双袜子的分量。
老太太“是呦,还是他拔得羊毛是吧”
程英嘻嘻哈哈点头,太对了。老太太心里明白呀。
老太太摇着头“回头告诉他,差不离行了,人要过年,羊也要过年,别把人家给扒光了”
第六十章人心(求首定)还有一更
求大家给个首定。今天三更呦。谢谢。
程英扑哧就乐了。眼前浮现的都是一群光着屁股的羊。怎么想场面怎么和乐。
跟着程英一起,外面跟着扑哧一声。
这是池武听见里面的说话声了。而且估计也是想到光屁股小羊了。
程英双手一摊“这下好了,不用我从中间传话了,直接省事了,人家听见了”
老太太有点不好意思,点点孙女,就在炕上折腾那些羊毛,总是弄到家里了,不能遭禁不是。
可惜不能漏光,不然给孙女织件毛衣多好呀。
不知道啥原因,今年生产队的羊,怎么出来的毛这么好呀。
就这样年头的日子就这样过去了,一直到大年二十九。
程英看到自家大伯带着二伯跟孩子过来给自家奶奶拜早年。
老太太看着儿子心里还是高兴的,别管是因为什么,如今儿子能过来看看自己,老太太心里就高兴。
大过节的,不就是图个儿孙绕膝吗。
在这个问题上,程英对自家奶奶是愧疚的,没有自己,奶奶的日子肯定比现在好。
不是指生活上,精神上来说,谁愿意跟着儿媳妇过呀,哪里有儿子亲,不都是因为自己吗。
杨枝跟着池勇把大伯二伯还有大伯母给让道东屋炕上,热热乎乎的给人倒水。
只不过自家二伯母没有来。
程英想来不来自己还真是不太在乎。
这人在程英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呀。
自家大伯首先开口“妈,年头,队里始终忙,也没有过来看您”
老太太点头“各家都有各家的日子,没事,妈好着呢。有什么好看的,大过年的,来了我就高兴”
程英坐在老太太的手边低头,老太太要求真的不高。看看来就成。
要说忙,吃晚饭打个盹的时间。就能溜达过来看看自家亲妈,
大伯这话好意思说出口,还不如二伯什么都不说的实在呢。
程英对大伯的印象一直在打折扣。
毕竟虽然不住在一起,可老爷子当年盖房子的时候吗,就想着让兄弟们离得近点有个照顾。
根本就没有多远的路,要不然自家炖鱼,二伯母能闻到味吗。
这话估计除了自家亲妈没人当真。
二伯父人实在“妈,三十早上,上坟,怎么安排的。我跟大哥听您的”
程英心说国人的传统。三十要给祖先上坟的。
大家族讲究祭祖。不过咱们小门小户的没那么多讲究。
总要给祖宗上点共享。了两张纸。填坟上土的图的就是家族兴旺热闹。
让人看着像那么回事。
这个对于老百姓是大事。
谁家的坟头上没有新土,人们总要说两句,他家又不是绝户了,怎么就没人给填坟呢。
前两天就听自家老太太磨叨。说是爷爷给他托梦了,肯定是该三十上坟了。
迷信不迷信的程英不知道,可程英知道等老太太没了,逢年过节的。自己肯定是记得给老太太弄得热闹点,老太太稀罕这个。
老太太“英子爸也过了三周年了,等三十早上你们哥两领着明子他们几个小的,去给你爹上坟,多烧点纸钱,供香我这里有。回头你们过来拿。弄得热闹点就成,别忘了给祖宗的坟头也多了两张。别嫌费事,多给盖两锹土。坟头弄大你爸稀罕。至于老三,就让英子妈带着英子去就成”
程英听着这话就不对头呀,农村人入土为安。而且讲究叶落归根。
那都是围着祖宗一块躺着的,怎么还分开上坟呀。
怎么听奶奶这话自家亲爸还不是跟自家爷爷在一块呀,没有这个讲究呀。
程英心下纠结,到底没有在这么多人的场合问出口。
大伯母“妈说什么呢,给我爹上坟,那是我们应当应分的,还用您准备供香呀,回头不让村里人笑话死我们呀,这个您不用准备。我们早就准备好了”
程英一直都看好自家大伯母,至少这人大面上过的去。也就说这是一个要脸面的人。
老太太没说啥,这个没啥好争论的,上供神知,供香人吃。
点点头“听你们的吧”
大伯看着低头不说话的老太太“妈没啥事,我们就回了”
老太太面上一顿,合着说完正事就走了,根本就没有想着跟老太太唠嗑。
也不知道这大儿子怎么就跟自己有了隔阂了,不过人心这东西,从来如此,不是谁能掌握的,强求不来。
老太太经得多,想的开“嗯,回吧”
程英心里过不去“大伯,再呆会吧,这不是好不容易过来看奶吗”
程英能看到自家大伯脸色变得红了,还知道害臊这就是好现象呀。
大伯母“英子这话说的,就这么点路,你大伯走两步就过来看你奶了,哪就是说到不容易呀”
老太太看了孙女一眼没说啥,大儿媳这话还不如不说呢,那么近不是也没过来看看亲妈吗。
大伯看看侄女“英子没事了,大伯就放心了”
大伯这话说得特别的骨干,听着涩涩的,
程英心说我有事你也没帮忙,你放的是什么心呀,不过好歹是奶的儿子,自己冲着奶奶,也不能这么说出来,
毕竟人老了就希望儿女在身边,孝顺不孝顺都无所谓。图个热闹。
程英心说我的奶奶将来我自己养,我都不用你们,你们就在我奶身边转悠着,别让我奶难受就成。
对大伯二伯程英要求真不高“嗯,大夫看了,我没事,都是奶给英子集福了。没花多少钱,就是到城里折腾一趟”
这个程英就是想告诉大伯,他们家没有饥荒,不用那么非得远着他们,不用他们跟着抗账,多跟自家老太太呆会没事。
可不知道就这话把大伯臊的一分钟都呆不下去了。
程大伯那脸都要发紫了“没事,就好。没事就好,大伯回头再过来”
匆匆的就走了,
程英还想拽人跟老太太呆会呢,真的,自家老太太看着儿子眼神都是精神的。
可自家后爸,过来把程英的手给挡住了。
还用很纠结的眼神看了程英一眼,程英心里就纳了闷了,怎么我越热情,人家越走呀。
程英“叔,我让大伯呆会”
池勇心说你这孩子说话专门戳人肺管子。老大哪还呆的下去呀。不过这话不好跟孩子说“大过年的。大伯家还有一摊子事呢”
就不知道这丫头是不是诚心的挤兑人呢。
程英看了池勇一眼,大过年的还有事,你糊弄二傻子呢吧。
爷两默默凝视,你不懂我。我也不懂你。这是世界上多远的距离呀。
老太太“老大媳妇,你等会,把这个裤子,给两孩子拿回去,过年了我给孩子做的”
说着拿出来早就做好的裤子,递给大伯母,
然后同样的裤子拿出来两条递给二伯父“孩子们一人一条,都是城里的调价布,别嫌弃。耐磨”
这个老太太得说的清楚了,不然赶上老二媳妇那样不明白事理的,
他不说人家给他孩子做衣服了,她的说你做衣服的布钱是哪来的,
贼心烂肺说的就是二伯母那样的。
大伯母伸手接过裤子“妈就你惦记着明子他们。秃小子,啥好衣服搁得住他们糟改呀,回头用旧衣服改改就成了,新的还是得留着给英子穿,丫头家穿戴好了才招人稀罕呢”
这话说的都是顺着老太太的心意说的。难怪自己啊大伯母得人心呢,
跟二伯母的性子,还有自家妈三脚踹不出一个屁来比着,确实招人稀罕呀。
相比之下二伯父拿着裤子,一句话没有可是显得木讷许多。
老太太看了一眼老大媳妇“嗯,你三弟妹不会说啥的,都拿着吧”
这是告诉他们。钱是人家英子妈花的,情谊不再自己身上。
要说老太太这人做事够明白的。
大伯母脸色讪讪的“枝子,嫂子替侄子们谢谢你了”
二伯父“妈英子他们过日子不容易,往后不用惦记着,我们都比你们好过”
程英“二伯,奶就惦记着墩子,没法呀”这话说得这个实在。
池勇都乐了“都是孩子,过年了,给孩子点新的玩意,都高兴就好”
老太太刚才那话,让池勇还有杨枝,心里都痛快。老太太给孙子们做衣服那是应该的。可老太太把东西算在杨枝的头上,那就是作为弟妹的会办事。
杨枝感谢老太太。这是她没想到的。
当然了杨枝就是想到了,老太太也不会给她钱,让她乱花。
做出事来好看,那都是用钱铺路的。
二伯不吭声了“妈那我先走了”
程英估计二伯倒是想着,大过年的给老太太还有孩子点东西呢,
估计得回去跟二伯母商量,至于结果可想而知。
大伯母“妈那我们也先走了,过年那天您过去跟我们吃吧”
这个‘吧’说的,咋么听着怎么别扭。
程英心说当老大的不是过年的时候,应当把哥仨叫到一块陪着老太太过年吗,
估计大伯家没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