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回城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回城记- 第2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至于池家老太太拿着那个小锄头,老太太睁着眼睛权当没看到。那可不是干活用的东西,那是刮树皮用的,哎呦哪是庄稼人呀,谁家摊上这么媳妇能有好日子过呀,

程家老太太对池勇的爸爸高看了不是一个台阶,遇上这么一个女人。还能把日子过道这份上不容易呀。

池武心里想着媳妇,对自家奶奶的行为,那是看不到的,领着两人开始上山了。

池勇在家里准备东西,乡下再好也不能总在这里呆着不是工作不要了呀。

还有就是池武跟程英那电话的都要打爆了。

都是找两孩子的。尽早回去才是。

池家老头老太太跟着池武上山。老太太眼睛都不够用了。哎呦这里真不错,看到河边的兰草,都走不动路呀,难怪程家老太太那花一盆接一盆的呀,这就不是兰花,那也漂亮呀“这都是什么品种呀”

池武“都是山上的野花,奶的花盆里面,都是我还有淼淼看着不错的给弄家去的,叫不上名字来”

池家老爷子“不是英子弄的呀”

池武觉得有必要让两位老人了解一下英子同志的的为人“这东西长在地里耽误庄稼,英子是看不上的,在这里它们不能美化环境呀”

意思是说,英子是个务实的人。

池家老头想的是,孙媳妇从小就知道给过日子,吃过苦的孩子惜福,将来错不了。

池家老太太那是满满的可惜呀,真的不是一家人,好东西全都遭禁了呀。

唯一的那么点优点,还跟孙媳妇没有关系,遭禁了自家那只玉镯子了。

池家老太太“你干叔那店里,最近品种那么多,就是从这里弄过去的吧”

池武“他帮着英子弄苗圃呢,一个月总是过来几次,方便,不过到底是山里的东西,到了他的店里差了许多”

池家老太太“看着可是没有这里精神,花都小了不少”

说完拿着小锄子开始动手。

池武看着自家奶奶的动作,心说这真的不是干活人呀,这样折腾再好的花草也伤了根子了,这是山里呀,不是你那花盆“奶,到山场再说吧,水泉边上的花更漂亮。咱们就这么一个小背篓,回头可是没地方放了。

池家老太太才跟着孙子开始走人。

二丫老远的就招呼过来了。池家老头“可真威武”

池武“这是招财进宝的妈妈二丫”眼里全是骄傲,自家媳妇的东西,哪样都拿得出手。

池家老太太嘴角都是不敢恭维,怎么那么接地气呀,怎么那么具有乡土特色呀,本来以为招财进宝就够俗了,这里还有个二丫。

池家老太太是很慎重的在考虑,将来的重孙子起名字问题,坚决不能给这个女人机会,祸害自家重孙子。

老太太想得太远了。

等到了山上,老远的就看到程英圈着裤脚在地里干活呢,程英看水沟呢,昨天扦插的树枝,今天浇水。

程英把水给引到地里,然后一块一块的个浇透了就成了。

要说二丫的名字接地气。那么程英现在的打扮就更接地气了,这就是一个农村姑娘呀,池家老太太的心呀,抽抽的。哪里有配的上孙子的地方呀。

自家孙子帅气高大威武,要气质有其气质,要学文有学问,要本事还有本事,怎么就让这个女人给毁了呢。

想到这里,池家老太太需要用自己啊孙子的美好形象洗洗眼。

转脸自家孙子,脚上的鞋就不知道甩到哪里去了,裤脚子也卷起来了,光着脚丫子已经走到程英身边了。池家老太太那脸都是黑的,什么气质都没了呀。要哪没哪。我的孙子呀。

池家老头看着老妻的脸色“哎呦孩子们务实,至少以后日子能过气来,比城里浮夸的孩子好呀,踏实”

池家老太太“踏实的方式不一定非得下地”

池家老头“古人还讲究士农工商,农排在第三位。你这想法很是不妥,看看两孩子多般配呀”

池家老太太一口老血没喷出来,真般配呀。

转头欣赏景色,要不然这地方没法呆了。不过这里景色真的不错。

二大爷听见二丫的叫唤声,就知道肯定是生人上山了,这是二大爷跟二丫这几年培养出来默契,要不说这狗通灵呢“哎呦您二位怎么过来了。快到里面坐着”

池家老头“我们过来打扰您了。您这里真是太好了,看看满山的清翠”

二大爷笑呵呵的,看看人家文化人看到的东西就是不一样。这要是咱们农村人看到的一定是满山的钱呀“能入您的眼,那就不错了,快进屋里凉快凉快”

池家老头老太太“不用,这里多好呀。都是山风。避暑胜地呀”

二大爷心里其实挺得意的,程英就曾经说过,皇帝有自己的避暑胜地,咱们也有咱们自己的避暑胜地,而且完全私人的。多享受呀,关上门咱就是皇帝。

当初二大爷还说呢,你小心点可别挨批斗。

现在好了,二大爷都敢拿这句话骄傲了。

要说人的思想真的变过来了,原来在村里开个代销点,那都是摸资本主义的尾巴。

现在村里都两个代销点了。而且直接从供销社进货,说是为了更好的服务老百姓。

二大爷拿出来两个小马扎,三个人就在外外面的桌子上聊天,二大爷摘来几个香瓜,还有黄瓜,都是用凉水沁着放在边上。

池家老头“这东西,看着眼熟呀”

拿起来啃了一口“吃着怎么口味也那么熟悉”

二大爷“呵呵呵,可不是吗,英子哪年暑假都从这里带回城里点”

池家老头“难怪在城里从来没有买到过这个口味的,这个真不错。英子有心了”

二大爷“咱们村里人别的不敢说,就是性子好,孝顺老人,那是从小就教出来的,英子惦记你们是应该的。您呀享福了,往后英子肯定更孝顺你们二老”

池家老头“哈哈哈,可不是,现在可是我孙媳妇了”

池家老太太看看边上,孝顺到现在开始她还没看到边呢,这瓜吃着不那么香甜了。

四周看看,二大爷窗跟下面一个破土盆子里面好大一棵花草,坚定不出来品种,可那花都要开到两个拳头大了。

还有木头栅栏边上的一棵芍药,怎么这个季节还开着呀。

城里的芍药花期都已经过去了。

池家老太太“芍药没少见,可能开到这份上的芍药太少见了。亲家侄子,你这花草精养的可真不错”

弱弱的问一句,亲还有粉红票吗。

第三百一十六章贵戚

二大爷不太好意思,这玩意天生地长的“呵呵,难得您看的上眼,我哪有那本事呀,我就是看着好看,从山上挖下来的,这东西不太用人管,过年自己还出来,天生地养的。”

池家老太太不说话了,没有共同语言呀。

不过这山上还能有这么漂亮的东西“咱们去山上在转转”

二大爷觉得都是自己人,可以转转“成,我带着您二老走,虽然山上的路还成,还是需要有人带着方便”

池家老头还是比池家老太太要要懂人情的“可是麻烦你了”

二大爷心说往后这都是自家侄女的爷爷奶奶了,怎么也得给几分面子“说啥麻烦呀,一年到头我这里也热闹不了几次”

池家老太太确实爱花,而且懂礼貌,看到不错的花草,都是先征求二大爷的意见,人家让挖才动手呢。

二大爷看出来了在,这位就是专门过来除草的,就是技术不太过关,不可一个地方干净,非的兜兜转转的,弄的一大噶哒一块的。

弄不懂城里的人想法呀,二大爷带着他们在泉眼边上转,因为开的漂亮的花都在水边上,这个特征二大爷早就看在心里了。

要说起来,二大爷就认为这里的水好。

池家老头跟老太太再怎么高雅,那也看到林子里面稀稀落落的木头牌子了。还带着编号的。而且那东西真心的认识,亲家院子里面就有那么一盆人参。

池家老头抬头看看这望不到边的山场,这里到底多少这样大的东西呀,不得不说自家孙媳妇霸气呀,太有根底了。自家孙子媳妇呀,这个有点什么心里呢,池家老头自己都不太好理解。

池家老太太“这些可都是好东西,我都有点不敢下手了,别伤到他们的根子呀”

二大爷“没事。您呀挖吧,锄锄草没坏处,而且都是好几年的东西,禁得起折腾”关键是自家东西多。遭禁几颗应该没事,谁让这是贵戚呢。

池家老太太看看这些玩意,就一个感觉,难怪人家要说道山场的问题,自家孙子的那点玩意,有点不够看呀。

池家老头“这些年我可是占了光了,这东西泡出来酒,家里好几坛呢”

二大爷“哎呦那您可是好生的存起来,英子对您可是够大方的,这东西轻易的没见她送过人。都是野生的,长到这个份上也不容易的”

池家老头点头,其实除了头一次程英送过他几根人参,剩下的都是自家儿子给他的,说起来孙子都没有给过呀。

现在想来还是儿子更孝顺点。

不过这玩意吃多了也不全是好处就是了。

程英这是在老头老太太心里侧面的亮了一剑。虽然说,不能以东西,物质东西衡量一个人,可要说有点这些俗物,总是给人点底气不是。

池家老太太再看程英的时候都是纠结的,不过她相信自家的孙子,肯定不是冲着这些玩意来的。自家人的品质还是有保障的,自己孙子虽然俗气了点,可这心里高洁的很。

池家老太太胸口又挺起来了。

而且对着自家老头就一个中心思想“好好的把咱们家武子给归拢出来,咱们也拿得出手”

到底用了一个也字。池家老头深以为然。

晚上的时候,程英做了一个山鸡炖蘑菇,蘑菇是去年的。还有一个凉拌木耳,半小黄瓜,一盘烧油菜。

都是程英亲自下的厨。

池家老头满意的点头,孙媳妇的手艺也不错呀“哎呦我们英子原来手艺也不错,武子将来有福气了”

程英扬起嘴角。笑的甜美给乖巧“您喜欢吃,回头我多给您做几次”

池武品味一下嘴巴里面的菜,感觉自己的手艺更好点,不过自己这点手艺都是成一个教出来的,这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因为他的手艺都是程英教导出来了,程英自己懒,平时都奴役他做饭的。

池武觉得这话可以从另一方面说,而且准确的来说是英子往后有福气了,池武从来就没想过,自家媳妇成天给自己做饭的情景,

在池武的未来畅想里面,从来都是程英对着他喊做饭的甜蜜,从来都没觉得过这种想法,有什么问题。

不过既然程英不说话,不反对自家爷爷的说法,自己是不敢说的。还是吃吧。

二大爷“可不是,我们英子,从小到大就没有那不不出手的东西,村里村外,少有能跟英子比的姑娘,说句不客气的话,武子真的有福气呀”

池武默默地吃饭,要说起来,程英能拿得出手的东西,一般自己做的都不错,往后这些活都不用媳妇做。池武想自家媳妇也是有福气的,碰上自己了吗。往后这些活计怎么能用媳妇呢,他包了。

一顿饭吃的池家老太太各种纠结,吃的他家孙子各种信心大增。

池武就想了,像自己这么完美的人,像自己这么对程英胃口的人,哪里还有第二个呀。

就不信天长日久的媳妇看不到自己的好。

村里人都说了,男追女吗,靠的就是水磨的功夫,哪有那么多的一见钟情呀。

那都是女人不实际的念想。

程英看着池武都吃了三碗饭了,真心的怕他撑到,就是二次发育了,也不能这么吃呀“真的那么好吃呀,回头我拿点菜下山,回家咱们也吃这个,你还是忍忍吧”

池武对于回家,还是咱们家这个这句话那是深深地向往“嗯”立马就把筷子撂下了。

池家老太太的脸都是绿的,幸好有粮食,这要是前几年是不是媳妇一句话,自家孙子就饿着了呀。

看看程英太不满意了。

池家老头“武子这事半大小子吃死老子,这胃口可够好的”

池武“嗯山里的东西吃着够味,不过就是这么吃不利于养生。中医大夫就说过不能暴饮暴食”

不用看自家老太太都知道老太太怎么想的,池武张嘴就给媳妇说话,

池家老头看看自家媳妇,你还在中间生什么气,什么也架不住你有一个对孙媳妇上心的孙子,

池家老头睿智的决定,往后对他们小两口的事情,自己靠边站,再也不插手了。

还有要在看好了老妻也不要管,免得自己跟自己不自在,孙子甘之如饴,他们搀和什么劲儿呀。

池武程英带着两位老人下山的时候,天色都已经黑了。

休整一夜,第二天他们家就要回城了,干叔开回来的双排座,照样装了满满的一车,都不知道什么东西,也不知道干叔到底在村里都淘换了什么东西,反正他就没有空手进城的时候。

程英已经习惯了,鬼子扫荡也不过如此。

尤其是二伯母,光杂粮就给干叔弄了半袋子,你说怎么就这么舍得呀,这还是二伯母吗。

大伯母这次准备的东西更是多,五百斤的棒子,不过这个不是给程英的,是他家程明到省城上学的粮食关系,一年的口粮都在里面呢。

还有就给老太太准备好的小米,高粱米,棒子面。

这个大伯母头一次这么大方,估计心里也是明白,自家儿子往后就在人家英子家住着了。给点东西亏不了。

大伯的想法就更简单了,我不占你们便宜,我给我儿子带着粮食呢,程英表示他不跟这些人一般见识,他们小辈混得不错,将来还要一块祭拜一个爷爷呢。

一行人走的时候可以说场面那是不错的,至少刚办完喜宴,送到村口的人不少。

程家摆了十几桌子的席面,菜色丰盛,剩下的回头菜,都给过来帮忙的还有邻居分了,能没有好人缘吗,

大伙别嫌弃,那个年代,这些席面上剩下的东西真的是好东西。

要说心情最好的就是池武,这趟回来,就池武的收获最大,人家多了一个媳妇。

程英有点蔫,精力浪费的多了,还有就是他的录取通知书还没让老太太看到呢。

倒是干叔喝水不忘挖井人,路过县里的时候,给人家老中医好大一份礼、弄的人家老中医都在想是不是干叔想要二胎了,他真的没有把握呀。

池家老太太心里比来的时候高兴多了,收获颇丰呀,池家老太太可是带着人家老程家一个大背篓回来的。

池家老头心说往后自家这个孙子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