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氏物语之作茧》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源氏物语之作茧- 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到此紫姬的事算是解决了大半,但光华知道真夏肯定不会满意这个结果。最好是能在年后便为紫姬寻户人家将她嫁出去或者将她送到别院去,否则真夏必是不会让小公子回二条府上来的。
  光华还在为紫姬的去处心烦,那边兵部卿亲王却来了府上。虽说当初远着光华是因为其妻子的阻拦,但到底他自己是怎样的一个想法却是没人知道的。只说如今他腆着脸又来二条攀关系不说光华,就是紫姬知道了也很是不喜,但碍于他是自己的父亲,也是无可奈何,只好由他借口来见自己进了府内。


☆、女儿

  光华虽也不喜兵部卿亲王的为人,但他如今已不是小孩,知道官场靠的还是一个关系,兵部卿亲王是皇太子的亲舅,就凭这一点,他就不能给他难堪,只能将人迎了进来,好酒好菜招待着。
  兵部卿亲王也很委屈,此次前来虽说确有联姻的打算,但却不是主要原因。当初源氏遭难,他远着源氏虽有些不对,但也情有可原不是!当时藤壶皇后出家,家中没有靠山,与其正面与弘徽殿等人交锋还不如蛰伏些时日,等皇太子继位,他自然可以扬眉吐气。
  可是所有人都只看到了他不顾旧情,疏远源氏,到头来就连亲女也不理解他,令他好生悲伤。
  今日登门拜访也是知道源氏对自己有些怨言,就怕他将自己拒之门外,只好借着女儿原因来求见。
  见到源氏的时候,兵部卿亲王也是有些愧疚,但想起此来主要是为了向源氏请罪,搞好关系,免得以后在朝上落了面子。便硬着头皮吃了面前的酒。“此次前来,我也是厚着脸皮,当初虽有不是,但请源氏你大人有大量原谅与我。”
  “亲王何出此言,你我同朝为官,关系一向和睦。哪有什么原谅不原谅之说!”光华心中虽有不甘,到这些场面话还是要说的,跟何况兵部卿亲王是什么人,他已经清楚了,只要以后少些交往,于自己也没有多大关系。如今还是不要再与人结怨的好!
  “你说的对,倒是我生分了。我仅干了此杯,以往之事就都过去了,可好?”说兵部卿亲王便端起面前的酒杯,抬头望了光华一眼问道。
  光华也懒得再与此虚伪之人多言,他本就不喜这种事,只是身份使然他必须面对这些,现在能了解此事,喝了这杯酒以后就少见此人,也是乐意的。“我敬亲王!”说着便也端起酒仰头喝掉。
  长得好看的人自然吃香,兵部卿亲王看着眼前洒脱自然的源氏,很是向往。虽然知道源氏这事在敷衍自己,但也不愿意深究,至少结果是令人满意的不是吗! 便也喝了酒,又说道:“小女紫姬在公子府上也住了好些年了,公子离京前倒是与我提过要为她寻门亲事,一直拖到今日,我这个做父亲的深感自责。”
  光华听兵部卿亲王提起这事,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忙接话道:“这事确实耽误了些日子。离京前我已与她说过要为她寻个佳婿,但没想到一去经年,耽误了她这么长时间。前几日我已问过紫姬的意愿,她只说想要再看看,我便不好强求。”
  听源氏如此说,兵部卿亲王就知道他肯定是不会娶自己的女儿了。多年来的不闻不问,兵部卿亲王到底有些愧疚,说道:“以我的身份,虽不能求的王孙贵族,但公卿子弟也是有的。紫姬年纪也不算太大,性情模样都是一等一的,只要她愿意,我定能为她寻得佳婿。”
  见兵部卿亲王如此识时务,光华也对他稍有改观,“紫姬在我府上住了这么多年,我一直当她是妹妹一样看待,虽然亲王是其亲父,但这亲事我也要为她打算一些的。”
  这话即使光华的表态也是对兵部卿亲王的震慑。光华如今的身份地位比起兵部卿亲王只高不低,他说要为紫姬寻亲,只怕那些公卿公子都是趋之若鹜,能与源氏交好是他们求之不得的。而且即使兵部卿亲王为紫姬定了亲,只要光华觉得不合适,兵部卿亲王看着他的面子也不能答应,如此这紫姬的亲事一时倒也是难办成的,真是高不成低不就啊!
  紫姬的事此时真的算是了了,只要兵部卿亲王能按着他说的为紫姬寻门亲事,到时候光华再送些嫁妆便无事了。
  朱雀帝在年前先帝祭典法事之后,他的眼疾就慢慢开始好转,如今已经能视物了。但一想到这两年身体时常出问题,就怕自己熬不了多长时间了,便想着要早些让皇太子开始掌管事物,到时候即使自己去的急,朝中也不会乱了。
  年后二月,冷泉院为皇太子举行冠礼。皇太子如今只有十一岁,但因这些年经历太多波折,心智成熟,行事稳重,看起来却要比实际年龄大些。当月二十日,朱雀帝便将让位之事公诸于世,满朝文武倒也没觉得太过惊讶,毕竟源氏回京就已经是个预兆了。
  皇太子即位后,便立朱雀帝的承香殿女御所生之子为皇太子。 新皇即位,朝中却也没有太大反应,政务处理得井井有条,百姓自然也不会在意谁坐在那位置上。
  光华刚升任权大纳言,如今又升迁至内大臣。因为朝中左右大臣都非虚位,内大臣乃是额外加的。按理来说以桐壶帝和朱雀帝的意思,光华本应兼任摄政大臣,但光华并不愿锋芒太露,况他如今资历有限,怕是难以服众,与朱雀帝商量一番之后便举荐左大臣为摄政大臣。
  因早年右大臣的打压,左大臣早已心灰意冷,虽然此职位是权倾朝野但也不远接任。光华再三劝说无果只好求道真夏那,真夏也历久左大臣的想法,本是不愿强求,但想到曾经依附于自己府上的那些贵族如今多是闲职,自己虽然有些权势但也不能顾全那些人,便将自己的考虑告知了左大臣。
  左大臣思虑良久最终还是答应了光华的请求,以六十三岁之高龄成为了如今朝上第一的认为,倒也是不枉此生了。
  因为左大臣的荣升,满族子弟都得到了升迁,真夏也升至中纳言。真夏长子柏木因着原先与今上的亲睦,升至做少将。次子名为红梅,已行过冠礼,虽没有实权但也在今上面前挂了名。真夏的一双女儿已经快十岁了,以他的身份以及和光华的关系,就是进宫也是不成问题的。
  光华为小公子取名为夕雾,他如今虽不到六岁,但因身份高贵,模样可爱,特允于御前及东窗上殿。
  时至三月初,明石姬产期降至。虽然光华心有不喜,但也为明石姬担心毕竟葵姬当初就是产后调理不当而亡,他总有些阴影。不多久明石传来消息说是三月十六日明石姬产一女婴。
  虽其母出生不高,但到底是自己的骨血,光华也不希望女儿因为自己对其外祖的怨恨而得不到照料,便打算为她寻一位身份高贵的乳母教养她。
  光华想起昔日桐壶帝宫中有一女官名为宣旨,生有一女。其父为宫内卿兼宰相,早已亡故,她的母亲也在她年幼时故去。此女因无娘家看顾,其夫仕途暗淡,如今生活甚是孤苦。此事光华倒是听人提起过,念着旧日的情分,又确有所需,便托人请作乳母。
  宣旨之女,曾于桐壶上皇御前伺候,很有些见识,虽然知道源氏此女的母亲并不是什么高贵之人,但一想到源氏如今的身份地位,很是心动。于是答应了源氏的请托,不日便启程前往明石。随行光华命人准备了许多礼物只盼望女儿能生活无忧。
  明石姬自源氏走后从父亲那得知他居然曾欺骗源氏说自己不孕,便知道源氏后来对自己的冷淡是何原因,虽对父亲诸多怨言却也无法发泄,毕竟明石僧人是为了她才说了这些谎话,终日以泪洗面。幸得其母安抚,为了肚中的孩子方才安静下来。
  自源氏回京甚少写信与她,明石姬虽知每月必有礼物从京中送来,但这却非她所需,对源氏更是怨恨。本以为肚中的孩子出生后怕是得不到源氏的亲睐了,却见源氏特意为女儿请了乳母,又送了这些精致礼品方才安心。
  光华得女的消息虽然被掩盖得很好,但京中这些人都是些什么人物!不久诸公卿府上送来的礼物便在二条堆成山。真夏自然也得知此事,虽然觉得光华如今只有夕雾一子,子嗣有些单薄,但也欣喜与明石姬为光华生下的只是一个女儿,如此光华即使不将他们母女接回京城也无人可说其是非。不用面对光华的妻子,真夏也很开心。
  到了五月,光华算着日子,知道女儿要过五十朝了,便又派人将府上的礼物和自己准备的礼品一道送往了明石,并要求必在初五前赶到。
  公卿送给源氏的礼物本就是讨好之意,虽有些并不适合女婴使用,但却都是些好物。明石姬等人见了这些礼物自是惊叹,虽有些身家,但到底比不上平安京的贵族们家底丰厚,每件礼品都是精致不凡。
  乳母见了虽也有些惊讶,但却比明石姬等人自在。京中之事她比明石僧人等人清楚得多,以原始如今的地位,巴结之人成群结队,送些礼物也是自然。只在明石僧人等人面前历数源氏在京的非凡。
  明石僧人也曾经打算为女婴寻位乳母,杀杀其威风。但哪比得上光华千挑万选之人,便也死了心思,只盼望源氏能将女儿和外孙女都接回京中。
  作者有话要说:写道这里基本上已经发现时间有些对不上了,年纪什么的有些乱。
  真夏的儿女的顺序也有些不清不楚了,按照原著真夏的长女应该比红梅大些,但我这里将两个女儿写成双胞胎了,自然年纪都比红梅小。两个女儿出生时真夏已经知道他对光华的心意,之后自然更不会有孩子。
  原文里面说“尤其宰相中将荣升机中纳言。因正夫人已故,便准备送右大臣家一女进宫作新帝女御。此女为四女公子所生,年仅十二,备受珍宠。儿子红梅曾于二条院唱催马乐《高砂》,如今亦已行过冠礼。可谓万事顺心了。其他夫人也曾生育,一时家中儿孙满堂,热闹非凡。 ”
  按照原文四女公子已经死了,但为了让真夏能有个挡箭牌,四女公子死不得!我就将她留下了。
  后文中真夏的长女是要进宫的,我准备让真夏将这个女儿留纪念,但为了时间上肯定是对不上了。


☆、好人

  光华是一个念旧的人,也容易心软,如今他身份超群,一些往日的朋友前来求助,只要能办的都答应了,甚至有些往日虽交情较浅的人遇上麻烦,光华也是乐意帮助他们的。
  去年桐壶帝的法会上,光华认识了一位僧人。此人潜心修佛,虽有些贫困却并不在意,光华对他极为崇敬。一日与此僧人谈论佛理至深夜,光华欲让他留宿,却被拒绝,只好派人将他送回住所。
  家臣回府之后闲聊时被光华得知此僧人住所非常破败,甚为忧虑,便打算送些礼物前去。
  当到达那所宅子时,虽早有耳闻,但光华仍旧被眼前之景吓到了。屋舍破败,庭院内叶草丛生,似是长期没有修缮过了。光华不由得想起自己初到须磨时,一时之间生出几分同情。
  见了僧人准备将礼物送上,却被拒绝了。僧人只道自己早已是方外之人,这些俗物与他并无关系,只要一片瓦遮挡足以。
  光华听了这话对这个僧人好感俱增,便命人送来几箱佛经供他诵读。光华并不愿就此离去,便与僧人一同继续讨论新送来的佛经,两人相谈甚欢,不知不觉已到晚膳时间。
  僧人也舍不得让源氏离去,便命人准备膳食。却哪知端上来的饭菜实在是难以下咽,光华见面前的僧人竟毫不在意,不得不就着汤吃了几口。
  看出这处府邸应该是常陆亲王旧宅,怎会如此破落。光华与僧人经过这几日的相处,关系极好,便毫不掩饰的将自己的疑问说了出来。
  僧人却是不太在意,便告诉光华这里住着的是他的妹妹,虽生活艰辛,但却舍不得将这宅子卖了,更不愿将祖上留下的一些古物典当。又因家中无人,没有经济来源,自然是守不住着宅子的。
  听到这话,光华觉得此女子品德高尚,便在不告知僧人的情况下,常让人送些东西到这边府上。后来居然从家臣那得知此处住的竟是熟人,早年二条也常送东西过来,无奈那年光华辞官之后,京中之人根本顾不得这边,竟不知他们过得是如此艰辛。
  对于这样品德高尚的女子,光华心中敬佩。于是当得知花散里生活贫困时,光华便又亲自到了她府上拜访。
  曾经可以称之为简陋的房舍如今早已破败,花散里的姐姐是桐壶帝的后宫,见她们如今如此窘迫,光华也是于心不忍。但要帮助她们总要有个合适的理由,否则必然对其名誉有损。
  如今光华已经懂得那些流言蜚语对他人的伤害,尽量在避免,但也拿不定注意怎么办,只好求到真夏,为他出出主意。
  真夏虽然不喜光华的滥好人做派,但也劝不住他。与其以后真的传出什么不好听的话,真夏情愿现在帮帮光华,毕竟这也只是举手之劳而已。
  事实上光华想要帮助花散里,在真夏看来真不是什么麻烦事。依旧情,光华出手帮她也算是好心,只是用什么理由让光华有些头疼罢了。
  花散里向来很有分寸,不会有什么不合理的要求,反而很善解人意,常在光华失落时安慰他,就凭这一点,光华就不能将她弃之不顾。光华原先的打算是将花散里接到自己的别院,以他现在的俸禄多养几个人并不麻烦。
  但真夏却觉得与其像养一个外室似的让花散里在别院生活,还不如直接将花散里由大门迎入二条,这样才是光明正大,外面的人反而不会嚼舌根。
  虽然真夏的说法是有些道理,正门迎客也算是对花散里的尊敬,只是这花散里入了府,一年半载想必是难以为她寻个去处的,说不定更是要让她在府上住十多年,总要有个理由吧!
  真夏毕竟心细,早就为光华想好了借口,如今夕雾小公子还未满六岁,虽然最好是由光华亲自教导,但身边有个女性长辈陪伴也是好事。紫姬过些日子总归是要嫁人的,到时候二条府上没有女主人也就算了,夕雾公子到二条居住却没有人为他打理衣食住行总是不好的。
  这个理由在光华看来虽然有些牵强但也说得过去。花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