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跪下向父亲请安。由于童思明在场,童屹也不便多说什么,让青莲起身后便躬身向老父问安。乘趁着童屹向童思明问安的时候,童景瑜握了一下青莲的手,示意他不用担心。
“青莲?”童屹恭敬地扶着老父站起来,而童思明则轻声的唤了一下青莲,似乎在期待着什么。青莲明白童思明的意思,若是有疑问不说来,爹爹又怎会明白自己的心事,于是青莲抬起头,但是过了好一会儿才对童屹说道:“昨日孩儿生辰,谢谢爹许我和景瑜哥哥一同外出郊游。”
童屹原本好奇老父要青莲做什么,却没有想到青莲憋了半天竟然对自己说了这样一句话,昨天是青莲的生辰?童屹仔细回忆的一下,青莲和颜澜同样出生在满月之夜,往年青莲生辰都是在莲园和素月一起过的。昨日自己怎还会记得青莲的生辰,何来由准许他外郊游一说?童屹心中疑惑,想来是景瑜是瞒骗着青莲的,这样也好,如今青莲又被困在童府,对自己的身世还是不知道为好。
童屹原本以为青莲没有下文了,谁知青莲继续说道:“爹,自从孩儿出宫回家后,一直被梦魇所困,虑不成眠,今日有一件事想请教父亲”,青莲忽然停下来,微微的落下目光,长长的扇睫投下阴影,看不清青莲此时眼中的神色。
过了好一会儿,青莲似是鼓起了很大的勇气才继续说道:“爹,我是您的亲生孩子,是不是?”藏在心中的话终于说出了口,青莲霍的抬起头注视着童屹,眼中满是灼热的期待,又问了一遍:“爹爹,是不是?”
没有想到青莲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在场的童家祖孙三人皆愣住,看着青莲。只见青莲面上泪痕犹在,童屹迟迟不答,青莲如染了临暮烟霞的眼中又蒙上了一层泪雾。青莲怕自己在这时掉下泪来,抬手揉了揉眼睛,然后又复盯着童屹,锲而不舍的追问着答案。
青莲之心纤细如尘,这次出宫回家后,分明感受到了周围人发生的变化。父亲对自己愈加冷漠,昨日兄长不寻常的悲歌,就连秦先生,原本的关怀却变得小心翼翼起来,仿佛自己是陌生人一样。那夜童屹在敬祠堂向秦正清坦白的话,不知怎的化作梦魇日夜纠缠着,让青莲心中难安。
童屹堪堪避过青莲逼视的眼神,这让自己怎样回答,当着老父的面儿,又怎能认下这仇人之子!况且青莲本就不是自己的孩子。“青莲,这是说的什么话,你当然是童家的孩子,不然你口中喊的阿公、爹爹又算是什么。你在童家又算是什么,真是个傻孩子!”想不到青莲这孩子深藏的心事竟然是这个,童思明很是心痛,出言安慰:“若是不信,屹儿,什么时候你去拿族谱给青莲看看,早是入了籍的。”
童思明看着露出惊讶神情的童屹,慧目含笑,“青莲,你可想明白了?”童思明似是对着青莲说道,却是笑着看着童屹。经童思明这么一点拨,聪明如童屹者立刻明白了父亲的深意,青莲不入族谱才是遗人话柄,以后若是慧敏执意追究,只要以族谱为证就可以认定青莲是童家的孩子,别人又还能怎样质疑。
童屹想明白了,对青莲微微颔首:“青莲,你可信?要不一会儿为父领你去敬祠堂,亲眼瞧瞧也就安心了。”听到两位长辈这样说,青莲摇摇头,他自然是相信童屹和童思明说的话,今日求到心中最想要的答案,根本就不需要亲眼去族谱。
青莲摇着头,忽然想到了什么,又开始拼命的点头,眼中刻意躲藏的泪水流了下来,却露出了无比明亮的色彩,青莲笑着点头,心结开解,感受着此刻从没有过的畅快与幸福。
就在童家祖孙三代在园中相聚的时刻,管家童喜寻来,禀告童屹,说是宫里来了位公公,正在前厅等候。听童喜这样说,除了不明事实的青莲,其余三人皆是心中一凛,不知是凶是吉。“景瑜,你先和青莲陪阿公去饭厅用早饭,我去瞧瞧。”
童屹来到前厅,转过门帘看到来人是朝华殿的吴信心中略安,然后上前拱手见礼,吴信也算是嘉瑞身边的心腹,这次前来是来告诉童府一声,皇上听闻玄英阁大学士童思明回府了,今日午后特来拜会,还望童府早做预备。
传完话,吴信也未多逗留,童屹命童喜送上红包客气地送走了吴信,开始准备。有宫里的太监先来传话,可见今日皇上不是寻常地微服拜访,童府洒扫门庭,准备用具着实费了一番功夫。
过了午时,童府中门大开,童屹和童思明夏日却着盛装立在阶下等候,而童景瑜则是回宫去了。等了约大半个时辰,只见贾忠带着一小队御林军护着明黄色的銮驾,行至童府门口,童府等人跪迎圣驾。
嘉瑞今日虽未着帝服前来,却也是一身的八爪金线锦绣双龙玄衫,深色的袍子越发衬得嘉瑞气度沉稳。踩着吴德背嘉瑞下了马车,见童屹和童思明跪在童府前等候,嘉瑞快步走上,带起周身的风绕着轻尘徐徐回转。嘉瑞扶起跪在地上的童思明,似是惶恐道:“学生不敬,今日朕特来探望,怎可受太师跪礼?”
回朝
前朝梓烨帝子嗣单薄,得子祁瀚辰即现嘉瑞帝君后便再无子嗣,所幸嘉瑞自小聪颖非常,梓烨帝甚喜,虽未立其为太子却以太子之礼待之。嘉瑞五岁梓烨帝点朝中大儒严守方为其太傅,教导学问,翌年又命玄英阁大学士童思明兼太师之职,护国公宋濂宋将军兼为太保,相辅幼子。当时嘉瑞虽尚未立作太子,但是三师皆全,众朝臣皆以太子礼敬之。
童思明在梓烨朝时早已位极人臣,钦赐玄英阁大学士之名,实为权相,而太师又是辅弼国君之要重,梓烨帝事实上是在选贤臣为子留作后用。童思明被先帝任命为太师后,仔细教导皇子嘉瑞,如何处理政事,如何驾驭臣心,如何兼顾朝权。梓烨帝驾崩,嘉瑞以稚龄登位,童思明和教导嘉瑞学问的太傅严守方、传授武艺的老将军宋濂三人戮力同心,倾尽全力想要锻造出一位千古明君。
嘉瑞不负众望,学问武功都很出众,就在嘉瑞十八岁大婚后,朝中众臣以童思明为首皆准备着由皇帝亲政,谁料到扶持嘉瑞登位、一直辅政的慧敏皇太后突然发难。慧敏得到当时名望颇高的靖边将军童屹的支持,对朝中先王势力开始清扫,一举夺权,童思明被迫致休,严守方孤身失权,宋濂则郁郁而终。
比起严守方太傅,嘉瑞以前或许和童思明更加亲近些,因为童思明不会像严守方那样逼着嘉瑞交功课。童思明从手把手教嘉瑞批阅奏折开始,教给了嘉瑞作为一个帝王最需要学会的东西。今日嘉瑞作势前来拜访,虽然双方是各怀心思并各有图谋,但是当嘉瑞扶起风烛之年的童思明时,也有一刻的真情流露。
童思明看着昔日顽皮青涩的学生如今成为了一位沉稳的帝君,怎能不感慨。嘉瑞扶着颤颤巍巍的童思明入了童府,而童思明则是毫不谦礼的就着嘉瑞相扶的手,口中喃喃道:“很好,很好!”
那日嘉瑞兴师动众,毫不避忌的去童府探望昔日权臣童思明,执后辈学生里一路将童思明扶进童府那情重的场面众人皆见。嘉瑞在童府上做客,由于童屹一向治家甚严,君臣在正书房相谈没有外人侍候,因此就连慧敏也不知道嘉瑞那日和童思明及童屹谈了些什么。
嘉瑞近暮方辞去,童思明父子送至门外,嘉瑞亲自为童思明打伞遮阳,又是一番场面。由此整个朝中都知道原来的权相玄英阁大学士、太师童思明回到京都来了,皇上亲自探访施恩,童家风光不减当年。
由于童思明在朝中当权已久,又是当代文坛的领袖,门生故吏遍及朝野,童思明回京后日日呆在童府也不外出,但当时前来拜候的朝臣却不计其数。由于当年慧敏对童思明施恩迫其致休,因此童思明这次回京面上不过是闲散在家而已。
童思明看似没有任何动作,但是前去童府拜访的人却是络绎不绝,昔日受过恩,得过教的,崇拜其学问的,投机取巧的人都来拜会童思明。这些让慧敏警醒,真是低估了童思明的回京的影响。
慧敏没想到童思明离朝这些年其余威若此,更没有料想到嘉瑞会亲身去童府探望。皇帝都起先带头了去了,朝中那些原来碍着慧敏积威不敢前往的朝臣,再没了顾忌,都去拜访昔日的恩师前辈。因此虽然童思明闲散在家,而实际上却是已经回到了朝堂之中。
自顾庭宣死后,朝中虽面上风平浪静,但是却暗涌不断,本来童屹一直是以慧敏皇太后马首是瞻的。皇上虽招其二子青莲入宫示威施惠,童屹皆不为所动,而这次因为顾庭宣之死童屹虽然没有和慧敏翻脸,但是却倒向了嘉瑞这边。
童屹掌管着京畿军务,连同青州、和州两地军营守城都与童屹关联很深,因此朝中众人忽然发觉,失权的皇帝身上现在有着很重的筹码,大家在朝中都小心翼翼的,仿若有山雨来之景。
其实自从顾庭宣散七之礼后,童景瑜在宸禧宫却觉得朝中异常的平静,嘉瑞日日晨昏定省过来请安,慧敏也没有多留难,只是态度有些冷罢了。不过慧敏对童屹的倒是诸多刁难,为了护城河因为夏盛水旱这等小事要纠缠治罪,幸好童屹自有手段开解过去,但是看着父亲低头跪在地上任由慧敏无礼训斥,童景瑜立在一旁还是很难受。
自从祭天大典后,嘉瑞也是慢慢收起了以前自甘放逐不争荒唐的性子。现在嘉瑞隔三差五的也会去孝纯皇后那儿坐坐,虽然并不常在皇后那过夜,不过嘉瑞之前喜好男宠的恶名算是在被逐渐清洗。每日从宁书房送到浥心斋慧敏批过的折子,嘉瑞不再是仅仅过目而已,会挑着慧敏的疏漏或是自己的见解朱批上去。折子返下去,众臣皆见到了嘉瑞皇帝英睿独到的一面。
皇帝仿佛和以前不一样了,嘉瑞亲政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看在众臣眼中却又似乎不是那么一回事情。臣子有折子上去还是往宸禧宫里送,除了朝会嘉瑞也不主持议政,国家的日常事务还是在宁书房由慧敏皇太后主持。
都是一样的为国效命,为什么要臣服于皇太后一个女人的权下,现在很多大臣都在这样想。自从童思明回京后,每有大臣前去童府拜访都是沉思而归。童思明的话中正恳切,君乃国之根本,如今朝堂出现这样本末倒置的局面实在非胤国之福。童思明没有劝任何一个人去支持嘉瑞亲政,不过是说出了事实而已。
慧敏在端午祭神当天杖杀老臣顾庭宣实在是失了人心,慧敏本就没有施大恩、诱重利予任何一位朝臣,不过是积威在上,无人敢反而已。以前慧敏掌权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嘉瑞自己不争,内外无援,现在情势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了。
浥心斋书案上的旨意上笔墨痕迹还没有干透,映衬着烛火散发着幽幽的墨香,嘉瑞负手立在窗格前,看着窗外烟水迷蒙的北海湖中那孤立的澜台,暗夜中澜台珠光仿若陨落的辰星,即将坠入浩瀚烟波之中。
眼前此景嘉瑞不禁想起了被囚禁在澜台的颜澜,似乎就是那陨落的星辰,嘉瑞心中暗暗决定,绝不会和父王一样,摘星殒命!但是既要保护青莲,又要让他永远留在自己的身边,还有比把青莲囚禁在澜台更好的办法么?
筹谋
时至七月,是一年中胤国最热的季节,刚刚过了大暑节气天就像是烧了火一般,每日毒辣辣的太阳晒下来,觉得只要在外面稍站一会儿都要脱层皮,连护城河都日渐干涸。或许也是祭天的功劳,天虽然得狠,倒是十天半月胤国也下场雨,只是夏雨比不得秋雨,一阵雨过,大地就像是打开的蒸笼,越发闷的人难受。
今日初一朝会上,嘉瑞提出前往北地避暑之议得众声附和,京都实在是太热,若是能跟着皇上去避暑,那是再好不过了。即使不能去留在京中,政务上也可轻松很多,紫微殿中很多人这样想。
现在国中安定无事,虽然七月盛夏难耐,但是今年春季慧敏督促各州疏浚河道之事已然完成,农田滋养如常,况且一直担心的失雨旱灾也未至,因此嘉瑞表示要出京避暑一事几乎无人反对。再者嘉瑞登帝以来除了大婚那年去溯州避暑之外,这几年一直未再去过,所以此次提出来,朝中倒是没有为废耗钱帑之由争辩。
嘉瑞高座在上,看朝臣们讨论的差不多了,开口道:“朕这次避暑,打算在溯州举行狩猎,中秋之前回京。今年北荒羌族向大胤纳贡就让他们直接去溯州见驾,到时候猎场围狩让那些蛮夷见识一下我朝国富兵强。”
嘉瑞略顿了一下继续说道:“虽然如今北蛮因为前朝大败还没有恢复实力,但是蠢蠢之心已动,希望经此翻震慑,能让北地再安稳几年。只要远离战祸,节省下来的军资足以让天下大养。朕自问不及先帝功业让四海宾服,但是也想凭一己微薄之力守疆卫土,繁荣国祚!众爱卿可愿辅之?”
嘉瑞这一番话说的让朝中为之振奋,朝臣们没有想到年轻的帝王会为国虑的这样深,拳拳报国之心让人热血沸腾。此时殿中之臣都抬起头来看着王座上年轻的帝王,眼中那慑人的神采尽显其英武。
“老臣愿为陛下驱策左右!”大殿中片刻沉寂后严守方站班出列,跪拜臣服。“臣童屹誓死效忠大胤!”“臣李涵均愿追随陛下左右!”在几人的带头下,殿中大臣纷纷下跪,誓约忠诚,在一片嘈杂之后,殿中漫开“万岁”,“圣明”之呼。
有如此收效自然是少不了严守方、童屹等人的起先领军作用,看来今日朝会上议定的事是很难再被慧敏推翻的了。以前每次朝会,一开始嘉瑞也不是不议政,但是自己提出来的议题多是方案得不到众臣的响应,因此很快就会在宁书房被搁置,没有下文。
虽说是慧敏当权,但是皇上毕竟是一国之主,有着与生俱来的责任和权力,所以当朝中大臣在一件事上完全支持皇帝的时候,那便是圣命,有着绝对的执行力。而如今权利中枢仍在宁书房,嘉瑞只有好好把握朝会,才有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