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一共有三棵,分别是一棵樱桃树,一棵桑树,还有一棵桃树。按理说现在并不是这三棵果树的挂果季节,但它们此时却同时结着繁茂的果实。
最近的那一棵樱桃树上,一串串繁茂的樱桃结在枝叶间,远看整棵树就像是笼罩着一片红云,近看却是满树殷红的玉珠。
樱桃树左侧的桑树却是枝繁叶茂,比其他两颗果树都高出一倍,好似一顶浓绿的华盖一般的笼罩着半亩土地,一颗颗紫黑色的桑葚,散发着淡淡的香甜气息。
最远处的桃树,生得虬枝碧叶,气象不凡,粉红色的桃花和红白相间的桃子同时挂在树上,馥郁的香甜气息萦绕满树,每一颗桃子都有巴掌大小,白嫩嫩水灵灵的模样,令人一见就立刻食指大动。
三棵树下都有数尺都的落果化成的淤泥,散发着过度成熟的果实所具有的浓郁的酒气。
不远处的池塘里,池岸是由许多巴掌大小的彩色雨花石砌成的,池水碧青,水面有半个篮球场那么大,其中心生着一株白莲,三片莲叶一朵莲花,那婀娜多姿层层叠叠的花瓣中,散发着氤氲的白气。
池中有充沛的水流溢出,流入一旁的田地中,那田地里此时杂乱的长着一些奇花异草,也不乏杜谦也认识的中药材,想来以前是被当做药田种植的。
将外面粗劣的看了一遍,杜谦走进了茅屋之中,他心里有种预感,这茅屋里会有好东西在等他。
果不其然,杜谦推开那木质的门扉以后,就看到一股红色的宝光,却是一截火红色的树藤,即使站在门口,杜谦也一样能够从那红藤上感受到极其炽热的火力。
面对宝物,杜谦并没有立刻冲过去,而是先站在门口观察起茅屋内的情况来。
能够得到宝物固然是值得开心的,不过对于初入修行者行列的他来说,并不甚了解宝物的重要性,再加上性子本来就平和,所以此时还能保持冷静,没有到欣喜若狂的地步。
杜谦环视了一圈,发现茅屋里的摆设十分简单,就是一张白玉床,床边有一张翠玉雕成的高凳,那根红色的树藤就靠在高凳旁。随后他又注意到,白玉床上还放着一本线装书,好似白绢制成的一般,放在同一色的玉床上并不显眼,不细看的话很容易就会忽视了。
杜谦想了一下,这线装书看上去总比那热力灼灼的红藤要安全的多,于是便走过去,小心的挥出神力,将线装书拖了起来。
没有发现什么异常,杜谦放下心来,留意书中的内容。只见书的封面上是用极细的银线绣成的几个大字,字体清瘦灵俊,但却是极古的古字,杜谦一点也不认识。再翻开封面看内容,却也是一样,杜谦不由得悲催了起来。
貌似这个世界里,除过他的神册中写的是他熟悉的简体汉字之外,其他地方写的文字都是他完全不懂的古文,也就是说,来到了这里以后,他竟成了文盲!
杜谦叹着气,甩了甩手里的书,结果却有一块黄色的丝绢从中飘落下来。他奇怪的拾起这块丝绢,却见那丝绢落在他手里之后,原本什么都没有的表面却突然浮现出一行黑色的字体,与书中的字迹一样清瘦灵俊,但却是他能看懂的简体字,只见上面写着:“余吉道真人于此处修行五百余年,如今历劫转世而去,留下地气调和经一卷,并有宝物“飞云帕”和“地火藤”两件,以馈有缘,望后来者得之以守一方土地平安。”
杜谦才将这一行字看完,那些字便消散开来,随后却又出现了一段文字,细看之下,却是祭练两件法宝的介绍。
杜谦看完之后连呼侥幸,幸亏自己刚刚没有猴急的去碰那根红藤——也就是地火藤。因为祭练之法中介绍说,只有修为到了鬼仙境界才能接触这件法宝,否则就会被其中蕴含的地极真火所伤。
杜谦就算对修行了解不多,却也明白自己距离鬼仙还有十万八千里差得远呢!
好在那飞云帕,也就是如今显出字迹的黄色丝绢,是只需要神力简单祭练就能使用的。
在杜谦将祭练之法看过一遍之后,那些字迹便渐渐消散,不复出现了。好在如今修行了玄黄功德天心咒,他的精神大涨,对一小段文字做到过目不忘还是没问题的。他将飞云帕和那本名叫《地气调和经》的书揣起来,只留下地火藤还在原地,然后便出了茅屋,将屋门牢牢的关了起来。
随后杜谦将整个福田踏遍,详细的观察了一番,却惊喜的发现了两种活物。
一种是那株桑树上,生着一种橘黄色的蚕,除了颜色之外,外貌与寻常家蚕并无二致。他用意识与其交流了一下,发现这些蚕都憨憨的,好似新生的幼儿一样单纯可爱。
这种黄蚕,会结出一种淡黄色的蚕茧,杜谦发现这些蚕茧上的蚕丝与自己刚刚得到的飞云帕质地极其相似,便猜这法宝恐怕就是此地的前任主人就地取材用这些黄蚕的吐丝炼制而成的。这么说来,这些黄蚕恐怕也不是凡物。
随后,杜谦采了些桃子的精气,变化成甜美的水蜜桃,一边啃着一边溜达到水池边,却发现有两道金光在池底游弋,定睛一看,却是两条金光闪闪的鲤鱼。
“金鳞啊~该不会像传说中讲的一样有一天会化龙吧?”杜谦猜测着,立即尝试与两条金鲤沟通,谁想两条金鲤却是出奇的戒备,他的意识才一探出,它们便“嗖”一下钻进了池底,再不露面了。
有了这个福田,却是比住在那不足三尺高的土地庙里要舒坦的多了,杜谦随后便决定以后就住在这里了。因为茅屋里有个耀眼又不能动的地火藤,不适合呆在里面,所以他便取了些泥土和着池水玩起了捏泥巴。
过了一会,一个有模有样的泥巴小屋便出现在了杜谦的手心里。他将泥巴小屋放在池塘边上的一块空地里,又挥手打出一道金光,在神力的作用下,这泥巴小屋很快变大,不过是转眼的功夫,就化作了一栋占地十几平米的土坯房子。
杜谦不想弄得有多复杂,只要整个房子出来遮着头顶的天光即可,随后又用一些树叶变化成了软绵绵的垫子,布满了房子里一半的地面,舒舒服服的躺在上面打了个滚,美美的小睡了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工作有点忙,所以下班以后才开始码字,完了就凌晨一点多了。抱歉让大家久等了
12
12、稗城 。。。
杜谦小睡一觉之后就出了福田,一脚迈进那福田边缘的雾气中,心里想着土地庙,下一步踏出,便出现在了自家土地庙的下方。
杜谦从大屋的地板上冒出来,顿时吓了张改一跳。他将从福田采来的精气幻化而成的樱桃递给张改,然后说:“我要出去一段时间,你自己好好呆着,不要乱闯,有什么事情就敲敲神像,大声喊我,我就会回来了。”
张改老实的答应着,也没有问杜谦要去做什么,只是嘱咐早去早回。
离了土地庙,杜谦土遁到数十里之外的稗城,此时正是大白天,他躲在一处背影的地方,看着近在咫尺的阳光,心中不由得有些怀念以前可以在阳光下自由穿行的日子。
不过,在继承了地神神位之后,杜谦体内的神力大涨了数十倍不止,所以对阳光也没有以前那么惧怕了,现在的他甚至可以在白天出来,只要不被阳光直接照射到,就不会有被火烧的感觉了。
杜谦正在观察四周的情况,却见一旁的地面上突然冒出个人来,却是个拄着拐杖的矮瘦老头。
杜谦先是被吓了一跳,随后反应过来,心中不由得感叹:“这才是官方版的土地神的形象啊~~~”
“小老儿见过土伯大人。”那老头儿颤巍巍的对杜谦行礼,显得既激动又恭敬。
杜谦惊异的问:“哎?老先生应该跟我一样都是土地神吧,为何要这样称呼我?”
那老头被杜谦这一问吓了一跳,好半天才反应过来说:“如果小老儿浊眼未出错的话,大人神光浩荡,应该是证得了地神之位吧?”
“哦,这倒是没错,你竟然能看得出来。”杜谦笑着说。
那老头笑眯眯的说:“小老儿别的没什么,就有一门灵眼神通,所以才看得出。大人既然是证得了地神之位,身份便与我们寻常人神不同,因此我们这些小神见了您,自然是要尊称一声土伯的。”
原来这是对地神土地的尊称,杜谦恍然,随后又对老头儿说:“想必老先生便是此方土地了吧?可否告知此间城内的学堂都在何处?”
老头对杜谦的奇怪问题感到好奇,但却没有问他为什么要找学堂,只是想了一下说:“回土伯大人的话,小老儿名叫俞守忠,正是本城土地,这城内有学堂十二间,大人若想去看看的话,小老儿可以带路。”
“好,那就有劳老先生了。”杜谦笑着点点头,与这俞守忠老头一起土遁进了稗城。自从在福田之内确认自己变成文盲之后,他就决定要赶快学习一番,最起码不能连修行功法都看不懂。
在稗城土地俞守忠的带领下,杜谦见识了此地的十二间学堂,剔掉了三个纪律混乱的,四个教书先生太老说话太慢糊里糊涂的,剩下五间还算不错,他便决定从这五间学堂中学起。
想到俞守忠身为稗城土地,自己在这里跟着学堂识字肯定也瞒不过他,所以杜谦便将自己的目的直说了。
听到杜谦并不识字,那俞守忠也不奇怪,笑着说:“许多高深的修行之法都是以心念传授,所以修行之人不识字也不是什么奇怪之事,大人有心学习也是极好的,不过既然来到了稗城,自然理应由小老儿招待一番,本城的土地庙还算宽大,小老儿这就大扫出几间静室供大人休息可好?”
杜谦想了一下也就同意了,随着这位稗城土地去了他的神庙。
只见这稗城土地神的神庙在城东的一条干净的巷子尽头,有五尺高,青砖砌成的墙面,顶上贴着红色的琉璃瓦,庙中是两尊彩陶的神像,分别是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面前的木箱之中插着满满的香签,有的刚刚才燃尽的,有的还在冒着青烟,可见香火旺盛。
杜谦不由得的感叹,真是同神不同命,看看人家这庙,人气多旺啊!
踏进庙宇之中,却见烟气缭绕之中,有一座三进的宅子,前面的一个院落是正厅,院子中间摆着崎岖的假山,有花草点缀其中,正是接待客人的地方,不过俞守忠却直接领着杜谦穿过了正房,来到第二个院落,只见这里有一池碧水,水上生着紫红色的睡莲,水里还养着色彩多样的锦鲤。
这边俞守忠正引着杜谦欣赏此地的景色,就见一个穿藕色衣裙的小丫头端着一个盆子从旁侧的屋里出来,他立刻对那丫头说:“快去把你们夫人叫来,就说有位土伯杜大人驾临,让她摆好了酒菜迎接!”
小丫头低着头行了一礼,一溜烟的小步跑走了,没过片刻功夫,就见一个一头银丝的白胖老婆婆也拄着拐杖走出了,笑眯眯的对杜谦说:“不知土伯大人驾临,老身有失远迎,怠慢了大人。”
杜谦连忙笑着说:“老夫人哪里的话,是我贸然来访,打扰你们了。”
三人谦让着进了一间大屋,只见里面淡香弥漫,珠帘围绕,宝屏重叠,设置的十分精致,一张紫檀大桌上,摆着各色美食,四个侍女静立在一旁伺候。
桌上的菜肴十分美味,也都是食物的精气所化,据俞守忠介绍说,是从城内几家有名的酒楼摄来的精气——店家每日都会用菜肴供奉财神、土地等等神灵。
交谈一番之后,杜谦了解到,原来俞守忠百年前便是稗城首富,家有良田万顷,用家财万贯也形容是一点都不为过,平日里喜做善事,所以深得百姓的爱戴,有一年饥荒,他开了自家的粮仓救济灾民,却被强盗混进府里,不但抢光的钱财,还放火烧死了一家老小。
因为生前功德,俞守忠便在死后被封为了稗城土地,连同一家大小都得以在土地庙中居住,倒比做凡人的时候还要享福。
吃过饭后,杜谦去了老夫人事先着人打扫好的住处休息了一会,随后便出了土地庙,土遁到最近的一处学堂。
这处学堂是整个稗城最大的学堂,坐落在一座竹园深处,里面有学生五六十人,教书的先生是个名望很高的老举人,许多有身份的人家都将小孩送过来读书,所以五六十个小孩在里面读书的时候,竹园外就有上百名穿着各式仆从衣服的家丁守候在外面,热闹的犹如集市一样。
杜谦土遁到竹林里,远远的望见不远处的竹屋内,一群年纪不等的学生们正在念书,于是又一个土遁,直接出现在学堂内。
此时他也渐渐适应了凡人看不到自己的事情,可以大胆的出现在人前了。这时候,却是一个身穿水蓝色衣服的少年正站起来照着书本朗诵一首诗,他走过去站在人家的身后看着书上的文字,心里根据少年读出来的声音两相对应,一篇诗词过后,倒也认识了数十个字。随后站在书桌前的老举人便开始讲解其中的意思,一个字一个字的讲着,虽然显得古板了些,但第一次听到古人授课的杜谦还是饶有兴味的听了一会。
老举人讲解完后,学生们就开始大声的朗诵起来,杜谦见他们念的还是刚刚那首诗,没有什么新内容,于是便又使了个土遁离开了这处,赶往下一个学堂。
这一处学堂却是一个小学堂,里面有学生五个,教书的是一个年轻的秀才。
这秀才人年轻,性子也跳脱,讲解诗文的时候速度也比较快,杜谦在一旁偷着学的倒没什么问题,那些学生们就有些吃力了,更可况秀才兴致来了的时候还会念一些自己喜欢的诗文,并将之写出来给大家观赏,弄得一群字都没认识几个的半大小娃娃云山雾罩的。
在这里杜谦待了一会就认识到了上百个陌生的字,全都被他过目不忘的记在了脑子里。
“哎,我上学的时候要是也有这样的记性那该省多少工夫啊~~~”眼见这个学堂里的学生也开始背诵了,杜谦一边感叹着,一边土遁去下一家。
五间学堂,不可能同时都在背诵,总有几间是在讲解文字的,杜谦就这样换着场子的学,一天下来,倒也认识了三百多个古文,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