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为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工业为王- 第2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转过头,那周部长的秘书和高部长的秘书就到了付新的身边。
付新知道这个周部长和高部长,周部长是周正明,是邮电部的正部长,高部长是高文新,是邮电部的第一副部长,这两位,可是政敌,相互看不顺眼的!
可是无论他付新怎么想,都没有想到,这两位都想见他,而且两位的邀请都是那么的同时,那么的准时,要知道,如果他们两位的秘书再晚一会儿,他就已经离开了。
“两位领导,这……”付新也不知道怎么说了,要知道,他答应了其中一个,肯定会得罪另外一个,别看周正明坐得比高文新高,可是在邮电部的实力之内,高文新可能还比周正明强那么一点,毕竟高文新是邮电部的老人,根深蒂固,而周正明则是后来调过来的,根基不稳。
因为周正明职位比高文新高一些,所以,两个人,是斗得旗鼓相当的,谁都不能得罪啊!
“还是何秘书先说吧!”高文新的秘书谦逊有礼地说道。
“不,不,不!还是罗秘书先说吧!”何秘书摇了摇头,同样谦逊有礼的说道。
“不了,还是何秘书先说吧!”罗秘书特跟着推辞。
这一下,何秘书就没有犹豫了,直接开口说道:“付新同志,周部长想请你过去,让你给他具体讲一讲你在大会上所说的那个三网融合。”
“哦。”付新不卑不亢地点了点头,其实他心中是有暗喜的,他之所以弃稿在大会上面大喷特喷中国的电信业建设很渣,目的就是想把这个‘三网融合’一事儿给捅到上面去,因为他想做!现在邮电部的部长来找他,这不正合他意吗?
可是,付新也不能就这么急冲冲地跟着何秘书走了,另外一名邮电部的大佬高文新的秘书在一旁没有说高文新找他做什么呢!于是乎,付新看向了罗秘书,想看看罗秘书要说些什么。
罗秘书接到付新的目光,很坦诚地说道:“付新同志,高部长也想找你具体了解一下你所说的‘三网融合’是怎么回事儿,高部长说他对你所说的这个‘三网融合’很感兴趣。”
这罗秘书就技高一筹了,他直接说出高文新对付新所说的“三网融合”很感兴趣,这么一来,付新就更愿意跟着他罗秘书走了,事实上,付新也是这么想的,但是,他不能这么做,他的脑子还是清醒的,如果他跟过去了,那就是犯傻了,要得罪另外一位大佬周正明了!
“何秘书,罗秘书,周部长和高部长都想找我具体了解我所提出的‘三网融合’,可是,我人只有一个,这……”付新说到这里也没有说了,他是不会去做这个决定的。
“好的,你等一会儿!”这何秘书和罗秘书上辈子一定是双胞胎兄弟,不然两个人为什么总是做出那么同时,那么一样的事情来。这不,两人异口同声地说出了这么一句话,又撞车了。
两人互相看了一眼,见付新点了点头,两人就毫不犹豫地往相反的走去,留下付新一个人在这里傻等。
过了一会儿,两人又匆匆地跟在各自的上司身后,匆匆向付新走了过来。
“周部长。”
“高部长。”
周正明和高文新互相打了一个招呼,相互点了点头,然后都一致地看向了付新。
“周部长,你看我们是不是应该找一个小型会议室,让付新同志给我们讲解那个‘三网融合’具体是什么样子的?”高文新毫不示弱,率先提议道。
“正合我意。”周正明微微点了点头,没有在这么一件小事情上与高文新争一个你死我活,那样儿实在没必要,也很丢面子,现在处于弱势,一会儿再争回来不就得了,做了一个你死我活,那可就是真得犯浑,触犯一些潜规则了。

第十九章 TCP/IP协议

“三网融合,在概念上从不同角度和层次上分析,可以涉及到技术融合、业务融合、行业融合、终端融合及网络融合。”付新坐在会议室里,面对着周正明和高文新,侃侃而谈。
“三网合一主要需要用到以下的技术:一是基础数字技术。
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全面采用,使电话、数据和图像信号都可以通过统一的编码进行传输和交换,所有业务在网络中都将成为统一的“0”或“1”的比特流。
所有业务在数字网中都将成为统一的0/1比特流,从而使得话音、数据、声频和视频各种无论其特性如何的内容都可以通过不同的网络来传输、交换、选路处理和提供,并通过数字终端存储起来或以视觉、听觉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二是宽带技术。
宽带技术的主体就是光纤通信技术。网络融合的目的之一是通过一个网络提供统一的业务。若要提供统一业务就必须要有能够支持音视频等各种多媒体或流媒体业务传送的网络平台。这些业务的特点是业务需求量大、数据量大、服务质量要求较高,因此在传输时一般都需要非常大的带宽。
另外,从经济角度来讲,成本也不宜太高。这样,容量巨大且可持续发展的大容量光纤通信技术就成了传输介质的最佳选择。宽带技术特别是光通信技术的发展为传送各种业务信息提供了必要的带宽、传输质量和低成本。
美国已经有专家预测,光通信技术将会成为当代通信领域的支柱技术。现在光通信技术正以每十年增长一百倍的速度发展,具有巨大容量的光纤传输网是“三网”理想的传送平台和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主要物理载体。
三是软件技术。
软件技术是信息传播网络的神经系统,软件技术的发展。使得三大网络及其终端都能通过软件变更最终支持各种用户所需的特性、功能和业务。现代通信设备将会成为高度智能化和软件化的产品。
IP技术内容数字化后,还不能直接承载在通信网络介质之上,还需要通过IP技术在内容与传送介质之间搭起一座桥梁。IIP技术的产生,满足了在多种物理介质与多样的应用需求之间建立简单而统一的映射需求,可以顺利地对多种业务数据、多种软硬件环境、多种通信协议进行集成、综合、统一,对网络资源进行综合调度和管理,使得各种以IP为基础的业务都能在不同的网络上实现互通。
IP协议的普遍采用,使得各种以IP为基础的业务都能在不同的网上实现互通。具体下层基础网络是什么已无关紧要。
光通信技术的发展,为综合传送各种业务信息提供了必要的带宽和传输高质量,成为三网业务的理想平台。
软件技术的发展使得三大网络及其终端都通过软件变更,最终支持各种用户所需的特性、功能和业务。
统一的TCP/IP协议的普遍采用,将使得各种以IP为基础的业务都能在不同的网上实现互通。人类首次具有统一的为三大网都能接受的通信协议,从技术上为三网融合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什么是TCP/IP协议?”周正明非常感兴趣地问道。
付新思索着回答:“TCP/IP协议是Transmission_Control_Protocol/Internet_Protocol的简写,中文译名为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又名网络通讯协议,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协议、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的基础,由网络层的IP协议和传输层的TCP协议组成。这个TCP/IP协议产生还不是很久,应该还没有传入我们国家。
TCP/IP协议产生于美国,在他之前,有一个阿帕网(ARPA)的存在。但是,在阿帕网(ARPA)产生运作之初,通过接口信号处理机实现互联的电脑并不多,大部分电脑相互之间不兼容。在一台电脑上完成的工作,很难拿到另一台电脑上去用。想让硬件和软件都不一样的电脑联网,也有很多困难。
当时美国的状况是。陆军用的电脑是DEC系列产品,海军用的电脑是Honeywell中标机器,空军用的是IBM公司中标的电脑,每一个军种的电脑在各自的系里都运行良好,但却有一个大弊病,那就是不能共享资源。
当时,科学家们就提出这样一个理念,那就是所有电脑生来都是平等的。为了让这些生来平等的电脑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就得在这些系统的标准之上,建立一种大家共同都必须遵守的标准,这样才能让不同的电脑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谈判’,并且在谈判之后能‘握手’。
在确定今天因特网各个电脑之间‘谈判规则’过程中,最重要的人物当数美国科学家瑟夫。正是他的努力,才使今天各种不同的电脑能按照协议上网互联。瑟夫也因此获得了与因特网之父克莱因罗克一样的美称‘互联网之父’。
瑟夫从小喜欢标新立异,坚强而又热情。中学读书时,就被允许使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电脑,他认为‘为电脑编程序是个非常激动人心的事,只要把程序编好,就可以让电脑做任何事情。’
一九六五年,瑟夫从斯坦福大学毕业到IBM的一家公司当系统工程师,工作没多久,瑟夫就觉得知识不够用,于是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攻读博士,那时,正逢阿帕网的建立,‘接口信号处理机’(IMP)的研试及网络测评中心的建立,瑟夫也成了著名科学家克莱因罗克手下的一位学生。
瑟夫与另外三位年轻人,温菲尔德、克罗克和布雷登参与了阿帕网的第一个节点的联接。此后不久,BBN公司对工作中各种情况发展有很强判断能力、被公认阿帕网建成作出巨大贡献的鲍伯卡恩也来到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在那段日子里,往往是卡恩提出需要什么软件,而瑟夫则通宵达旦地把符合要求的软件给编出来,然后他们一起测试这些软件,直至能正常运行。
当时的主要格局是这样的,罗伯茨提出网络思想设计网络布局,卡恩设计阿帕网总体结构,克莱因罗克负责网络测评系统,还有众多的科学家、研究生参与研究、试验。
六九年九月阿帕网诞生、运行后,才发现各个IMP连接的时候,需要考虑用各种电脑都认可的信号来打开通信管道,数据通过后还要关闭通道。
否则这些IMP不会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接收信号,什么时候该结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通信“协议”的概念。
一九七零年十二月制定出来了最初的通信协议由卡恩开发、瑟夫参与的‘网络控制协议’(NCP),但要真正建立一个共同的标准很不容易,七二年十月国际电脑通信大会结束后,科学家们都在为此而努力。
‘包切换’理论为网络之间的联接方式提供了理论基础。
卡恩在自己研究的基础上,认识到只有深入理解各种操作系统的细节才能建立一种对各种操作系统普适的协议,七三年卡恩请瑟夫一起考虑这个协议的各个细节,他们这次合作的结果产生了在开放系统下的所有网民和网管人员都在使用的‘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Control_Protocol)和‘因特网协议’(IP,Internet_Protocol)即TCP/IP协议。
通俗而言,TCP负责发现传输的问题,一有问题就发出信号,要求重新传输,直到所有数据安全正确地传输到目的地。而IP是给因特网的每一台电脑规定一个地址。
一九七四年十二月,卡恩、瑟夫的第一份TCP协议详细说明正式发表。
当时美国国防部与三个科学家小组签定了完成TCP/IP的协议,结果由瑟夫领衔的小组捷足先登,首先制定出了通过详细定义的TCP/IP协议标准。
当时作了一个试验,将信息包通过点对点的卫星网络,再通过陆地电缆,再通过卫星网络,再由地面传输,贯串欧洲和美国,经过各种电脑系统,全程九点四万公里竟然没有丢失一个数据位,远距离的可靠数据传输证明了TCP/IP协议的成功。
一九八三年一月一日,运行较长时期曾被人们习惯了的NCP被停止使用,TCP/IP协议作为因特网上所有主机间的共同协议,从此以后被作为一种必须遵守的规则被肯定和应用。
可惜,我们国家都还没有连入互联网,TCP/IP协议还不为我们国家所知很正常,可是,这种情况,也导致了我们国家没能在互联网上面抢得先机,反而还很落后,唉……我们国家与国外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啊!”
付新无奈地叹了一口气,对于这种情况,他也没有办法去改变。身单力薄,有心无力啊!没有国家的支持,他一个人根本就做不来!
“高部长,这件事情你怎么看?”周正明把皮球踢到了高文新的脚下。
高文新这个时候也没有心情去个周正明玩心机,玩内斗,他仔细地想了想,看向付新,说道:“付新同志,你继续说。”

第二十章 赶超的机会

付新点了点头,他知道高文新是什么意思,不过他还是忍不住看了高文新一眼,心中感叹,政客果然没一个是简单的啊!这个高文新很明显就是掌握了他付新还没有说完的这个节奏。
付新着实还没有说完呢,刚刚他仅仅是讲了TCP/IP协议的产生背景。
付新继续说道:“TCP/IP协议不是TCP和IP这两个协议的合称,而是指因特网整个TCP/IP协议族。从协议分层模型方面来讲,TCP/IP由四个层次组成: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网络接口层又称链路层,它实际上并不是因特网协议组中的一部分,但是它是数据包从一个设备的网络层传输到另外一个设备的网络层的方法。
这个过程能够在网卡的软件驱动程序中控制,也可以在韧体或者专用芯片中控制。这将完成如添加报头准备发送、通过物理媒介实际发送这样一些数据链路功能。另一端,链路层将完成数据帧接收、去除报头并且将接收到的包传到网络层。
然而,链路层并不经常这样简单。它也可能是一个虚拟专有网络(VPN)或者隧道,在这里从网络层来的包使用隧道协议和其他(或者同样的)协议组发送而不是发送到物理的接口上。
VPN和隧道通常预先建好,并且它们有一些直接发送到物理接口所没有的特殊特点,例如。它可以加密经过它的数据。
由于现在链路“层”是一个完整的网络,这种协议组的递归使用可能引起混淆。但是它是一个实现常见复杂功能的一个优秀方法。尽管。它需要注意预防一个已经封装并且经隧道发送下去的数据包进行再次地封装和发送。
网络接口层与OSI参考模型中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相对应。网络接口层是TCP/IP与各种LAN或WAN的接口。
网络接口层在发送端将上层的IP数据报封装成帧后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