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食堂本来有两层,但后来因为又陆续开了二食堂和三食堂,一食堂的二层就闲置了。大家每次集会,都是自带小板凳,在前面空出一片空地来就可以当舞台了。
医生多给人沉着冷静、文质彬彬的印象,但那也是多年磨砺之后的结果。现在这些还只是学生的医学生,正当风华正茂,和所有的年轻人一样爱唱爱闹。学习的时候勤奋刻苦,玩闹的时候也放得开。很快,晚会的气氛就热烈起来了,掌声、叫好声、欢呼声不绝于耳。
晚会由本年级学生会主席、七年制的崔伟和第二“金花”钱韵蕾主持,一个潇洒诙谐,一个温文大方,配合的不错。他们在节目表演中间,还精心准备了一些趣味游戏,调动同学们参与晚会的积极性。
其间有个猜乐曲的游戏,主持人播放了一段钢琴曲,让同学们猜。那华丽的流行曲风,大家都听出了是前几年就风靡大陆的克莱德曼的作品,可是同学们连续猜了好几个克莱德曼的代表作——什么《水边的阿迪丽娜》、《秋日私语》、《致爱丽丝》等,都没人猜中。一时间,没有同学再上去猜了。
可能大家毕竟不是专业研究音乐,平时听克莱德曼的钢琴曲时,只觉得都好听,却没有在意那曲子的名字。林芳华却不同,她是克莱德曼的狂热粉丝,将当时他在大陆出版的三张专辑都买了。而且闲暇时都反复聆听,百听不厌。甚至在听坏一张后,再次花钱了盘新的磁带。
此刻,她早听出了是什么曲子,但因为觉得太简单一定会有人猜出来,也就没想回答。没想到猜半天都没有同学猜对,她不由嘟囔了一句:“爱的纪念,这都不知道吗?”
就坐她身边的王菊听了,眼睛一亮:“你确定吗?”
“恩,我听过好多遍,不会错的。”
坐在后面,但也听见了她们说话的周玉推了她一下:“那你怎么不上去回答呀?有奖品噻!”
林芳华还是不动。周玉看看又有一个同学上去回答但还是答错了,有点着急了:“你不去,我去!你再说一遍,叫什么名字?”
林芳华小声说了名字,周玉马上起身跑上前,对主持人说出答案。见始终没人答对而担心冷场的主持人钱韵蕾也大大松了口气:“这位同学答对了!”并发给了她一个漂亮的笔记本。
周玉回来的时候,三班的同学都为她鼓起掌来。她坐下来将笔记本交到芳华手里,芳华没接:“你回答的,应该你拿!”周玉还是将笔记本推到她怀里,并顺势靠近她低声说了句:“毕竟是你告诉我的啊!我这已经沾你的光,得了些风光,就不好再要你的实惠了嘛!”
林芳华笑笑,也就不再推辞了。她心里突然想到,为啥自己刚才本能地不想展示自己呢!看来前世那羞涩胆小的性格因子还在啊!总是本能地不愿出头!说的好听点是低调藏拙,但恐怕还是因为作人不自信吧!这次这种游戏也就罢了,如果在工作中能有表现的机会时,还是应该当仁不让地站出来才是!
也许自己以前也是这样,明明可以胜任的工作却不愿承担,或不屑于去做,也就不能在领导那里得到信任的机会。其实,该表现的时候就应该表现自己,这样才会赢得更多的机会,有更好的发展!
且不说林芳华心中的顿悟,让自己的心境又成熟不少;另一边,年级庆祝晚会还在继续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三班的舞蹈《绣红旗》取材《红岩》剧情:新中国成立了,仍被关押在渣滓洞监狱中的革命女性们,找来材料,自己动手缝制新中国的国旗。
平心而论,郭玲和白芸花费了很大的精力,找录像、找磁带、学会了再教其他几个女生跳。大家临场表演的也不错,可惜大概因为《绣红旗》这首歌对年轻学子们来说有点不太熟悉,反响不热烈,最后只获得三等奖。
八班蒋露领舞的《红梅赞》获得一等奖。她们选择的《红梅赞》可算是脍炙人口的经典名曲了——“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熟悉的歌词和旋律一下子就能抓住众人的心。
而领舞的蒋露一身旗袍,外罩红色开衫毛衣,美丽端庄,完全是革命烈士江姐的模样,和军训跳傣族舞时的她相比,像是换了一个人。她的舞蹈,也一点不输于专业演员的水平。该节目最后代表本年级参加院校级表演,自然也是众望所归了。
几天后的“一二·九”校级文艺晚会是在学校电影院举行的,作为医大最大学院的临床医学院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去看节目,最后只是89级的同学做了代表。林芳华自然没能看成表演,只听说《红梅赞》也参加了汇演,最后获得了二等奖。罗曼丽的《延安颂》也代表药学院去参加了汇演,也是得了二等奖。而她不但有诗朗诵,还作为四名主持人之一参与了主持、报幕的工作。
文艺汇演过后第二天,罗曼丽就和林芳华一起开始了对英语的最后冲刺复习。主要是天天强化英语听力,每天十篇阅读理解练习,并天天背诵一些英语写作常用句型和短语等。芳华真是做到了“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走路吃饭都在听随身听,上政治课都在背单词和短语。
在两周后的周日下午,两人走进了大学英语六级的考场。考完后,罗曼丽对过关比较有信心,而林芳华因为准备的时间太短,考后对结果不太肯定。她自己估计过关的可能性只有五五之数。不过不管考的好不好,成绩都只有下学期开学后才知道了。
六级考试后的下一星期的周六是12月29日,正好在圣诞和元旦之间。在团支书白芸的倡议下,三班又组织了一次班里的聚会,主题是庆祝双节。和中秋那次的形式差不多,仍是大家座谈联欢的模式。
这个时候大家对过圣诞还比较稀罕,为了和圣诞应景,白芸设计了一个同学们互赠圣诞礼物的环节。她提前通知了大家每人准备一个小礼品,不需要太贵,只是代表一个心意。为了不是简单的互赠礼物,她在晚会上将男女生大致分成两组,两组人再分别在另一组的名字中抽签,根据抽到的名字,将自己准备的礼物送给此人。这样,每个人送出和得到的礼物就不一定是一个人。
芳华抽到的名字是张永。这名男生是军训后才来到班里的,因为他是上一届入学的,只是上学不久后因为肺结核办了病退,在家休息了一年左右,才降入本年级的。
林芳华准备的小礼物是自己DIY的两张书签,用硬的挂历纸裁剪而成、边上用剪刀修出锯齿的花边,书签的顶端还都打了小孔,穿上了色彩绚丽的粗毛线做装饰。最后在背面用水彩笔写了些“MerryChristmas”“HappyNewYear”之类祝福的话。简单实用也不俗气。
芳华将书签递给张永时说了句“新年快乐”,张永很高兴地接过书签,连声道谢。
等男生组抽签后,女生们都坐着等他们过来送礼物。林芳华也不由有几分好奇,不知会是谁送自己礼物,送的又会是什么呢?正想着呢,一个人站在了她面前,身影遮去了大半光线。
芳华一抬头,原来是梁嘉辉。他双手插在裤兜里,身子微倾,侧面的灯光清楚地照出了他嘴角的笑纹。芳华也不由礼貌地一笑,站起身来:“你抽到我了?”口气其实是肯定的。
梁嘉辉冲她点点头,右手从裤兜里摸出个小东西,递了过来。
芳华伸手接过来一看,原来是个钥匙链,下面挂着个塑料做的粉红色球鞋。既漂亮又有几分童趣,是件便宜实用的小礼物。
“很漂亮,谢谢!”
“恩,”梁嘉辉似乎喉咙有点痒,他清了清嗓子才说:“咳咳,不客气。新年快乐哈!”说完就走回他座位去了。
周围的同学们都在交换着欣赏刚得到的小礼物。以新年贺卡、明信片居多,也有文具、笔记本。
最让人有点哭笑不得的礼物,是班里最小的一名男生宁易送的,他把最喜欢的漫画书《机器猫》送了出来,而得到这一礼物却是女生中的大姐周玉。林芳华见老大好像什么书都看,但就是不看漫画的。这个礼物对老大,实在是有点太……幼稚了!
而大家都觉得最佳的礼物也正是周玉自己织的一条白围巾。班长戴平幸运地得到了这一礼物,让其他同学羡慕不已。
不管怎么说,通过这一次迎新年聚会活动,三班同学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和团结了。
忙碌的十二月也就此过去了。
正文 二十五、期末
元旦这天,哥哥林征宇来找芳华,主要是来问她什么时候考试和放假的。当得知医大是1月21日到26日考试一周然后放假后,他说自己要早两天放假,到时候他来接妹妹一起回家。林芳华同意了。
1月5日这天,大家从广播新闻里知道了台湾女作家三毛昨天自杀的消息,随后在报纸上也有长篇累牍的报道。这让很喜欢三毛作品的周玉不免伤心地落了几滴眼泪,但是对其他的同学来说,却并没有激起太大的情绪,因为她们已经顾不上感慨别人的兴亡了。
这个时候,整个医大校园已进入了最紧张的期末复习迎考阶段。晚上自习教室的座位变得紧俏起来了。
特别是最大的教室——演讲报告厅,因为在这段时间,只有这间教室可以特许熄灯时间延迟到十点五十分,而一般教室都还是十点到十点半熄灯。所以演讲厅里占位子的战争是空前激烈,常常充满了火药味。后来发展到很多人都要用链条锁把书包锁在座位上才能占位的地步,而且还有人做的更绝。他干脆用螺丝刀把椅子的坐板卸下抱回寝室藏起来,到上自习时再抱来安上。当然,后来管理员出了通告,明令禁止了这种损坏公物的行为。但由此可见医大上自习占座位的疯狂。
也不仅仅是演讲厅的位子难求,就是其它教室也往往是人满为患,一座难求。林芳华晚上去上自习还能找到位子的,通常只有图书馆的自习室了。因为它还是晚上九点钟就熄灯,当然在期末阶段就不受大家青睐了。
林芳华实在是不喜欢和人争抢什么,看到有些人为占座位而发生口角时只感头痛。她也就心平气和地在图书馆看到九点钟,然后回宿舍再看书。
老大周玉也开始认真复习了,所以两人在宿舍里也相安无事。不过她平时用功少,此时要突击复习,往往还要晚上点蜡烛熬夜背书。其他姐妹也有晚上熄灯后再看一会的,但都没有她熬的晚。
一次,半夜林芳华醒了一看,老大的蚊帐里还透着光,时间已经两点多钟了。而再看看窗外,女生院其他的宿舍楼里也有点点灯火透出来。
芳华记得自己以前也是凭着聪明,平时不看书,在考试前熬夜背书,两三天背完一本厚厚的要上一学期的课程。虽然也能常常低飞过关,但是过后很快忘了个干净。
重生后的她自制力强了不少,学习上有点近似达到“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的境界了。平时她上晚自习还更专注和时间更长,而考试前,她却只简单地再复习一下大的要点,就差不多了。毕竟有重生的优势,即使很多东西也淡忘了,但再学一遍还是多少有点印象。再加上有过当老师的经验,她发现自己现在特别能抓住章节的重点,学习起来自然事半功倍。
教学的最后一周是停课复习阶段。学生都可不去上课,但老师还会在教室等着做答疑。有些老师喜欢在答疑的时候勾重点。因此,老生们传授经验的时候总说,平时上课可以不去,期末答疑却必定要去。据说有精于此道、善于套话的学生,可以将最后考题的百分之八九十猜出来。
林芳华也去答疑了。她自己不发问,总是在一边仔细观察着老师的反应。
尽管老师们各有各自的性格,但是人性是共通的。他们总有一些身体语言、面部表情、甚至声音语调,会暴露一些信息。看到学生问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有的会不屑一顾或者眉头一皱,也有的嘴角微翘好像是有点幸灾乐祸,总之是心不在焉的。但当他们被问到重点时,往往就会认真一些、严肃一些,并会不由自主地多说几句;如果发现这个同学还很不清楚该问题的时候,他们还常常会着急起来。
毕竟,也没有哪个老师希望自己手下出现大批补考的学生,因为那只能说明这个老师水平不行,没把学生教懂、教会。
从答疑上推测来的重点,和林芳华自己复习的重点也往往是相同的。于是,林芳华也会把自己勾出的重点透露给王菊和周玉。
王菊平时也很用功的,不必担心;周玉嘛,虽然记性好,但有这些重点也能给她减轻一些负担。果然考试后,周玉连连感叹林芳华勾的重点太准了。
*****************************
考到第四天的时候,一大早林芳华醒来,觉得天光比平时亮的多。探头看看窗外,不由惊喜地叫道:“下雪啦!好大的雪啊!”
“真的吗!”“哎呀!真的下雪了!好漂亮!”被吵醒的几个人也从蚊帐中探出头,发出了阵阵惊呼。
芳华披上外套,下床推开窗户。一阵寒风卷着几片雪花扑面而来。她微微打了个寒噤,下意识裹紧身上的衣服,向窗外看去。
成都作为四川省的省会,一向是温润潮湿的气候,以绵绵不绝的雨出名。无论春秋,成都市常常会连着十余天的阴雨天气。
但这里的雨又很善解人意,常常晚上半夜才下,白天就停了。即使白天也下,那也是“无边丝雨细如愁”,充满着浪漫气息。当年诗圣寓居这里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如“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叶润林塘密,衣干枕席清”,“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等。
但这里的冬天是很少下雪的,即使下了,在市区也不会下大。因此,她的雪景也和北方有完全不同的意境。
没有凛冽的北风助威,就是在半夜悄然而至,不知不觉间给校园的建筑和植物身上披上了漂亮的冬衣。在雪的印衬下,那些建于民国时期的老建筑物不见了平时的暗淡,反而是红窗青瓦显得格外精神。而人行道边四季常青的灌木乔木,也变得如玉树琼枝般晶莹璀璨起来。
最妙的是,南方的雪很难在道路上积聚,大概是地表温度较高而雪又往往不大的缘故。所以,这里的雪景很干净,不会像北方大城市那样一下雪,就全市交通瘫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