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混沌之中,又是另一局面,世尊一统混沌,果然创性灵无数,再创五界以纳之,世尊创性灵之本意,亦是解万古寂寞。混沌大能虽多,终非世尊同类。
魔龙虽分十三道魔识,却因大帝之故,时聚时散,只因魔龙十三道魔识明白,合则强,分则弱,因此不敢真正分崩离析,十三道魔识聚散之际,仍视大帝为对手。然大帝绝不诛魔龙。
此时因浊气沉于九渊,浊气之中,又诞出一位性灵,此性灵见大帝魔龙各具神通,心中恐惧,大帝叹道:“你何以惧我?”
性灵道:“天无二主,大帝终将诛灭我。”
大帝道:“混沌之中生灵无数,九渊之中,不过你我魔龙,那魔龙虽是凶悍,我终不肯灭了他,又怎会灭了你?”
性灵道:“大帝何以留存魔龙不诛?”
大帝道:“我无造化之功,只具毁灭之能,诛了一个,便少了一个,诛尽天下性灵,天地便只有一个我。又何以解我万古孤独?”
性灵道:“何为万古孤独?”
大帝道:“天地若只有一个我,则万事行来毫无意义,生存与死亡何异?”
性灵道:“既如此,为何大帝只修毁灭之能?”
大帝道:“不过以警世间凶顽罢了,那魔龙若是势强,必毁混沌,诛世尊,到头来天地唯他独尊。魔龙生来也晚,不知万古孤独滋味,等他诛灭所有,终有痛悔之时,然既有我在,怎容他肆意妄行。”
性灵就此方知生死之意,便道:“原来世间若只有一个我,虽生犹死,既如此。我愿拜大帝为尊,助大帝警戒凶顽。”
大帝欣然,遂将该性灵命名混沌王,以示不可忘本。世尊见大帝不诛魔龙,不诛混沌王,其警戒之心稍解,然仍不肯全然信服大帝。
其后仙庭生乱,世尊发雷霆之怒,诛杀无数,乃迁无数兽禽于九渊,以试大帝本心。
大帝知仙庭是向善之地,容不得诸多凶悍兽禽,遂欣然纳之,诸多兽禽因大帝仁德,方有容身之地,世尊方知大帝果然仁德。
世尊知五界缺憾实多,终有崩塌之时,乃立志再创天外灵域,以纳苍生。世尊创天外灵域,务求尽善尽美。大帝忧心不已,对混沌王道:“大道若缺,岂能尽善尽美,世尊虽具无限造化神通,终将归亏一篑矣。”
混沌王道:“大帝可以言警之。”
大帝道:“世尊非言语可劝服者。”
世尊创天外灵域,果然心力交瘁,世尊自感去日无多,乃化一道神识,与大帝会面。
世尊道:“大帝自灰云中而诞,修毁天灭地之能,何不仁德若此,不诛性灵,不毁天地?”
大帝道:“世尊何以创万物?”
世尊道:“混沌寂寞,聊以解闷。然万物既生,如我子女,自然要为其尽心尽力。”
大帝道:“此心与君同。”
世尊至此方知大帝仁德无双,心悦诚服。
原来那世尊禀清浊二气而生,知人心险恶,终不肯轻易信人,大帝诞于灰云之中,反修无上大德,是为物极而必反。
只叹大帝虽具仁德,终需千千万万年,方对世尊洞悉,知人之难,莫过于此。
世尊道:“我终将化万千分魂,以重历人世。或有那一二性灵,重悟天道,思得拯世妙法,大帝可肯助我?”
大帝道:“自当竭力。”
世尊得大帝一诺,这才安心化分魂万千,重历人世,其后天外灵域崩塌,大帝以力承之,九渊之众虽损失惨重,大帝终不怨世尊。
其后原世尊修成大德,再拯五界,然因天地众心生出魔我,就此永镇灭界,大帝慈悲,不肯原世尊永世沉沦,遂对原世尊道:“世尊,那魔我乃天地众心,虽绝不能灭之诛之,若众生教化,魔我必弱。如今五界碎域已清,百年之中,我或抽出十年来,替世尊镇守此地。”
原世尊感激不已,道:“既如此,承天便去两界传法,以教化苍生,弱化魔我。”
大帝道:“愿闻教化之道。”
原世尊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愿启苍生灵慧,务必使万众自我求索大道。如今已有仙禅二道,然若无仙基与绝大灵慧却不可行之,苍生碌碌,竟无所学。我又有一术,其名曰儒,儒者,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大帝道:“世人心性不一,根基灵慧有别。那至慧者可修禅道,心地至坚者至修仙道,其余众生,可修儒道。三道虽殊,立意无有不同,红花绿叶白莲藕,三道本来是一家。”
世尊大喜道:“大帝此言极是。”
其后大帝果然亲来灭界,百年之中,替世尊镇守魔我十年,世尊元极便来人世传法。
世尊偶于茶肆听书竟遇慈航,奈何儒圣将诞,世尊欲前往教化指点,不肯留步,终不与慈航一唔。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