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的确不能让不相关的人进来。
那个“东西”……太不可思议了,出现在城市北面的“极光”,是无法暴露出去的绝密信息!
走下舱内的亨特,抬起头来,越过建起铁丝网和临时板房的军营,看到了那层扭曲了光线,形成了斑斓光彩的“极光”,饶是他已经看过了相关视频,依然陷入了震惊之中。
“将军,将军!”
被人连续喊了几声才回过神来的亨特,回应道:“这里是由你负责吗,上校?”
“是的,将军,布雷德向你报告。”
笔直向亨特敬了个礼,这位一头棕发的高大壮汉,眼神中严肃不已。
“现在情况怎么样了?”
“将军,所有的通道已经封锁完毕,临时营地正在建造,预计会在明天完成……”
一边陪着亨特行走,一边讲诉现状,等两人来到营地后,走入其中一个颇大的帐篷内,里面密布了十多个显示器,穿着军装的技术军官们正在注视着监测数据。
“这是里昂博士、莱德博士……”
帐篷内除了这些人,还有早已等候的调查小组成员,很多都是USGS的地质学家,见到是一位将军走了过来,连忙上前与其握手。
“各位下午好,可能大家都知道现在情况严峻,没有多少时间浪费,所以……我想知道一些事情,譬如你们目前能掌握到的所有信息?”
几位地质学家对视了一眼,还是那位莱德博士开口道:“将军,我们来时已经测定了土壤和岩石的化学成分和一些性质……”
在莱德博士拿来的平板电脑上面,土壤测定的数据显示出了硅、铝、铁、锰、钛和有效成分硝态氮、有效磷等数据,非常详细,看得出来他们很用力。不过这对亨特而言毫无意义,把这些交上去只会引来五角大楼的不满。
五角大楼要的不是数据,而是具体的结果。
还没等亨特说话,似乎是知道他不满意,莱德博士紧接着说道:“我们测定了土壤和沉积岩的各种性质,虽然还有一些数据不能立即得到……但是,将军阁下,我们可以很清楚告诉你,没有发现任何陨石的成分,也没有发现辐射值超标。”
“你是想说,你们什么都没发现?”亨特直截了当打断了莱德博士的话。
“不,不是,将军阁下,就像我说的那样,这里的地质很正常,但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很明显的人为痕迹;具体采用的是什么工具做到的,嗯,一夜之间做到的,我们目前没有这方面的资料。”
“但、但很有意思的一点,我们在用水银注入测孔仪测定土壤结构的时候,发现了这个……”
他用右手一划屏幕,展现出来的屏幕上面,显然是扫描电镜拍摄下来的照片。
“这是什么?”
亨特一愣。
这张照片之上,一些孔径之间,布满了很多细小的白色微粒,就像沙砾之中掺杂了很多切碎了的米粒似的。
“这些东西在所有的土壤当中都发现了,嗯,我说的是‘盆地’以内,距离相差一厘米外的断层土壤中却没有找到一点。它们直径大概是5纳米左右,长得很像是蚂蚁……”
他手一划动,再次出现的照片更是放大了很多,这一次亨特可不是一愣了,而是瞳孔不由一阵紧缩。
刚才的米粒,经过腐蚀,再调节灰度处理修正了以后,放大后了米粒还真的如同趴在墙壁上的白蚁。
可这怎么可能,5纳米的白蚁?
这是在开什么玩笑?
“你确定没有弄错?”
“将军阁下,我可不会在这种时刻开玩笑。”
“那这些都是什么?”
“不知道。不过我们怀疑是某种人造科技产品,它不是细菌和某种生物……这一点,也许由卡瑞博士来解释更好。”
“您好,将军阁下。”
在旁边的显示器上,一个满脸胡须的人疲惫的站在镜头前。他的背后则是忙碌的研究人员。
“我是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材料科学与计算机科学的埃隆·卡瑞。”
“您好,卡瑞博士。”
“样品送来的很快,我们迅速做了样品分析。刚刚我们得到了结果,这应该是一种外层为石墨烯、中间层为镍,内层为铂和硅的组织结构。”
他停顿了下,才慎重地道:“没有错,这是按照分子水平生物学原理设计制造的可对纳米空间进行操作的‘功能分子器件’,也就是纳米机器人。”
第三百二十八章 匪夷所思
“你说这些都是纳米机器人?”
纳米机器人并不算是个新鲜的概念,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提出了的概念到新世纪以后,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联合众多大学的实验室,展开了对此的研究。如果研究卓有成效,应用到军事上面也是理所当然的。只是投入大量资金后的纳米机器人,其成果不要说拿到五角大楼去了,就算是研究者本身都不满意,离实际应用成型至少还有二三十年的时间。
那么麻烦就来了。
一个连美国自身都还要二三十年时间才能实际应用成型的纳米机器人,又有哪个国家能够做到?
中国、日本、俄罗斯?
亨特微微摇头,不可能,某些领域上美国并不算第一,但在这种高精尖的高技术领域,美国纵然做不到第一,也不可能让对手领先自己二三十年的时间。
“是的,将军阁下,这些都是纳米机器人……不过它们显然已经自毁了,是功能性结构上的销毁,无法对磁场产生有效感应,具体的细节我们还需要时间多加研究。”
算是得到了一个有用的消息吧。
亨特叹了口气,转而看向在场的众多博士和专业人员。
“有谁能告诉我,这个又是什么?”
指了指监控屏幕上的画面,靠近过去了的那个所谓的“极光”,明显看出并不是什么“极光”,扭曲的光线影响了周围的景象,仿佛在水中对光线进行了折射一样,导致周边的物体呈现出不规则的性质,但这不是最让人感到惊奇的一点。
从小型遥控履带式机器人推进过去便能看到,那种似乎让空间折断了的“断层”内部,隐约有其它物体呈现了出来,然而在空中乃至四周,应该都是空无一物的沉积岩才对,却能从这边特定的方向看到树木?以及山峰?
当亨特提出了这个问题,在场的人没有一个能回答的上来。
“难道是有谁在这里开了个……对,这是虫洞吗?”亨特直视莱德博士。
但莱德博士却看向了旁边的里昂博士。
里昂年纪约莫五十多岁,头发早已花白,戴着一副黑框眼镜,见莱德博士看了过来,深吸一口气,压抑住浮现在脸上的兴奋:“将军,我们现目前还无法判定这是否就是罗森桥,但传统物理界意义上的罗森桥,指的是黑洞的中心有一个喉咙,它就是将空间与时间连接到另外一个宇宙的桥。所以理论上,罗森桥是存在于黑洞中心的关键一点,不大可能单独出现这种情况……”
对于虫洞,人类现在的科学技术是没法做到了解的,就连对黑洞都只是推测,更不要说是虫洞了。按照里昂博士的解释,只有一个旋转中离心力与内向重力抵消稳定的克尔黑洞,才可能正常通过黑洞中心的罗森桥。
而现在于圣安努市这原址上发现的“断层”,已经明显超出了目前人类科学的理解范畴,周围的重力分布正常,磁场正常,辐射正常,这种现象让里昂发疯的同时,也惊喜过加,要是能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并获取其中的奥秘,那就可能颠覆整个现在的物理学。
“你的意思是说,这不是虫洞?”
亨特听不懂那么多,他只从里昂的语气中感觉到了否定的含义。
“不是,将军,我们现在对它并不了解,但有一个猜测,罗森桥是没法单独稳定存在的,但如果它稳定存在了,这就必须要利用负能量,以此不用担心事件穹界的问题,可不管是卡西米尔效应,还是采用高能激光束制造的负能量都极其微弱,由此产生的罗森桥尺寸不会比一个原子尺寸大上多少。”
里昂博士来回走动,他手中拿着一些文件,嘴里念叨道:“不过我们在现场发现了远超我们时代的技术的纳米机器人,这绝非是自然现象,而是人为留下来的意外,好的,我们可以设想有一个拥有高技术能力的文明制造了这一切……”
“等等,你在说什么?”
亨特敏锐察觉到了不对:“你是说造成这一切现象的,可能是另一个文明?”
“对,将军,假设这‘断层’是一个真的罗森桥虫洞,那么为了稳定罗森桥的虫洞解,必须要很多对负能量,这是保持虫洞在重力作用下不发生收缩的关键所在。可我也说了,负能量的制造十分困难,就算我们在这样发展一百年,也不可能掌握相关技术,你没法认为几万年前的原始人能够掌握现代的核电站技术……所以,这肯定是地球之外的高级文明,它们也许从空间…时间泡沫中挑选虫洞,然后使用负能量让它们膨胀和稳定,这虽然很难想象,但符合物理定律……”
看着手舞足蹈的里昂博士,亨特无奈地说道:“博士,冷静点,这些都还只是你的猜测。”
“对,对,这只是我的猜测,但很明显接近事情的真相。”
里昂博士忽然冷静下来,转身对着众人道:“各位,我们在见证一个伟大的历史,你们都是见证人,也许今后的历史文献中不会记载上你们的名字,可要知道,我们也是最接近这伟大时刻的见证人。一个稳定的罗森桥,一个技术远超我们的高级文明,就在这里,就在我们脚下。”
他说的话让帐篷内的所有人面面相觑,生出一股荒唐的感觉,然而这股荒唐的感觉,却随着思考的加深,不得不承认里昂博士话中的正确性。虽然距离事件发生过去不过十来个小时,可这十多个小时内,他们所掌握的一些材料证据,都在不停地证明一个可怕的事实。
尽管下意识不想去想象,事实就是事实,不会因为不去想而不会发生了。
“好了,里昂博士,我承认你在专业性上比我强得多,但请你遵守来这里前才签署了的保密条例,除非五角大楼和白宫方面认为有必要、有条件择选部分资料公布,其它所有的资料一律按照保密条例要求的那样,绝不能对任何其它国家政府情报机关、无关人士、外界新闻媒体,以及你们的朋友还有亲人做出泄漏。如果这样的事情不幸发生了,我想五角大楼也不愿意看到各位失去自己的职业生涯和职位的吧。”
能来到这个帐篷内的,也许不全是各自领域中的第一人,但也基本都是各自领域中第一梯队的顶尖人物了,例如里昂博士,便是哥伦比亚大学理论粒子物理教授,一年经费就在千万美元,这可不是一般教授能达到的程度。
听到亨特中将的这番话后,纵使有人心中不满,也不会直接把不满的话说出来,科研领域并非都是不通世事的笨蛋,相反,想要申请大量的研究资金,想要领导专业的实验队伍,那么无论是智商还是情商,以及对世事人情的处理,不说顶尖那也是相当出色的。
警告了一番帐篷内的博士、教授们,亨特这才走出帐篷,挥手示意旁边的军官过来。
“我需要和五角大楼联系说明一下这里的情况,你去安排吧,还有,保证好这些教授博们的安全,注意他们的对外的通讯数据,在没有得到我的允许下,谁也不许擅自离开。”
“对了,还要加强这里和对外界的封锁,不止是出入口。”
亨特扫视了周围山岭一圈,“不排除有人通过翻山进入这里的可能性,我不希望发生类似的意外泄漏事故。”
州长那个该死的女儿,只是拍摄到了圣安努市“夷为平地”的画面,就已经令全世界哗然了,如果让人拍摄到了“断层”的存在……
亨特相信,五角大楼肯定会让自己提前退休滚蛋的。
第三百二十九章 全球动荡(上)
“是恐怖袭击还是自然灾害?”
“6。25再次重演911事件?”
“遭遇核武器袭击?”
“大爆炸?圣安努市夷为平地?”
“美国再次遭遇恐怖袭击,疑似圣安努市化为灰烬。”
“美官员称6。25事件可能造成十万人规模以上伤亡。”
“美国政府在隐瞒什么?媒体不得进入圣安努市范围?”
纽约时报、今日美国早报、华尔街报、央视国际网站、新华社、卫报、泰晤士报、《联合早报》,世界各国新闻媒体不约而同地把6。25事件当成了特大事件进行报道,不仅是网站和电视上面,就连紧急印发的报纸,都几乎用了几个整版的篇幅进行了报道。
美国、澳大利亚、瑞士、西班牙、英国、法国、德国、莫斯科、日本、中国,哪怕是远在非洲的小国,新闻媒体上都登上了圣安努市“夷为平地”的照片,或者视频。
“爱伦,这次你可就真是出名了。”
白宫外面,灯火通明,无以计数的媒体车几乎快要堵塞住了这边的大道,以往的安保条例已然失去了约束力,警察只能尽量挡在白宫门外,约束没有大批的新闻记者不要靠近。
对于记者们,警察和安保工作人员还能客气,但对那些准备示威游行的普通人,防暴警察已然竖起了盾牌,严阵以待越加严峻的形势。
当然没人敢暴力对待这些示威游行的普通人,这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原圣安努市的亲人或者朋友,因为担心亲人朋友的安危,却在圣安努市外受到了拦截,不得擅自进入,愤怒之下来到华盛顿参加了示威游行。
听到朋友南娜语气中那既羡慕又嫉妒的味道,爱伦内心冷笑,表面还是没有暴露心中的想法,她用手纸擦拭了下灰尘,再把废纸丢给旁边的助手,随意道:“我只是有着作为一名记者那敏锐的‘嗅觉’,只要你也多学习一下,也许有一天你也能有这样的机会。”
在以前,尽管爱伦是州长的女儿,在报社内地位也不低,可在别人眼里这无疑不是她的真正本事,并不受人尊重。然而这一次,伴随爱伦曝出了这么大的一个新闻,一举让报社占据了先机,连报社老板都对之大加称赞不已。
作为以前一直暗地里看不起爱伦的“朋友”,南娜看着爱伦说话的语气,又妒又气,却拿她没有办法,只好转移话题道:“爱伦,不知道你还有没有办法再次进去呢?”
再次进去?
爱伦一听这话,脸色一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